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基于“双减”背景的小学生德育路径研究

时间:2024-07-06

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文苑学校 于振飞 朱扬帆

随着“双减”政策的颁布,“双减”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减轻了学生学业压力与负担的同时,也激发了学校育人新功能。“双减”作为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的趋势,强调要在教育中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也揭示了学校教育要摆脱以往重视分数、知识等的教育模式。对小学生而言,此阶段学生正处于人文情感塑造的关键时期,对学生实施正确的德育引导,能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基于此,学校要高度重视德育工作,革新德育工作途径,确保德育工作能朝着高质量发展,实现立德树人。

一、小学生德育工作的重要意义

(一)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

无论从教学模式还是教学环境来看,小学阶段的教育与学前教育有着极大的不同,学生在心理上难免会有一些影响。这个关键的启蒙教育阶段,对学生正确的思想价值体系的建立有着重要的影响。而由于小学生身心发展并未成熟,其对外部干扰因素的抵抗力较弱,如果没有正向的指引,就容易形成错误的思想观念,对自身未来发展造成负面影响。鉴于此,学校及教育工作者要在小学阶段有力地把德育融合在整个教育体系中,这不但可以贯彻“双减”要求,还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起正确的思想观念,为其今后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二)推动学生综合素质的不断提高

教师在学生的人生中充当着引路人的角色,对学生的学习生活有着巨大的影响。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人才输出的要求越来越高,高素质人才的市场空缺也越来越大。所以,需要学校能在教育过程中加强对学生道德素质、思想品质的培养,不断地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促使学生可以在短时间内适应社会。基于此,教师在教学中结合德育工作,可以有效地助力学生养成好习惯,同时还可以整体拔高学校德育的层次,让学生拥有良好的发展基础。

(三)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指明道路

小学生在平时的生活学习中,对社会、人际关系仅仅有着浅薄的认知,这个阶段的学生对是非对错的判断能力相对较弱,对自身的未来学习与发展规划能力也不强。而通过在小学教育中开展德育工作,能使学生在学习中增加爱国主义情怀,使学生的使命感与责任心有所提高,从各方面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除此之外,还能帮助学生构建正确的是非、道德观念,让学生能对自己未来的发展有所规划,推动学生日后生活学习等各方面的进步。

二、现阶段小学生德育存在的问题

(一)德育课堂的针对性较弱

在小学阶段,学生的认知水平呈现迅速提高的态势,不同的时期有着各不相同的特征。不过,处在不同年级的学生对社会、现实生活认识也不同,对德育需求存在差异性,这就需要教师能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制订出针对性与实效性较强的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然而实际上,小学开展德育时教师总是单一地灌输真善美的思想,缺乏针对性与实效性,不能帮学生将其运用于实际生活中,难以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及强化道德理念,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德育方式较单一

教师在进行德育工作时,通常只会采用传统的“理论式”的说教模式,在学生出现问题时为学生讲道理。而此种说教模式会直接造成课堂教学枯燥乏味,使学生一直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而实际需求却无法得到满足,最终使得教学效果不好。此外,学校也会开展部分德育活动,但多数流于形式,没有较好的效果,如开展征文、主题班会等,学生的体验实践活动较少,无法满足其发展需求。

(三)教师德育素养待提升

教师身为德育的主导,教学效果与其自身有很大关系。教师在教学中需要明确自身的教学任务与教学理念,才能更好地推动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但实际上,多数德育工作者并未形成良好的职业态度,在教学中秉持着但求无过的心态,无法提高教学的效果。一些教师对德育理念与方法的认识不足及在传统教学观念影响下,错误地认为德育不重要,只重视学生成绩的提高,导致德育无法落到实处。

(四)家校合作不够深入

现阶段,由于一些家庭对德育不重视,且未主动参与家校合作,对德育认识不充分,导致家校合作流于形式。如目前开展家校合作多为“家长会”形式,通常是教师讲、家长听,导致德育效果大打折扣,阻碍了学生良好品质与行为习惯的养成。尤其是缺乏统一合作目标,学校与家庭的德育优势并未得到良好的发挥,也会直接影响到其他领域家校合作的开展,没有良好地发挥出家校合作下的德育作用。

三、基于“双减”背景的小学生德育路径

(一)提高德育重视程度,明确工作理念

学校作为学生接受教育的主要场所,也是落实“双减”的场地。首先,教师需正确认识德育的作用,将其落实到课堂中,并需基于“双减”政策改变以往的教学理念,创新教学。在教学中教师要改变以自身为主体的模式,实现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真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学校还可以引导学生参与德育工作,确保能形成完整的教学体系,例如,教师可以对学校文化墙进行装饰与设置,将有关德育的标语张贴于其中,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德育情境,在潜移默化中实现对学生的引导。其次,在课程设置上需围绕“双减”政策及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设置教育活动方案与教学方案,并结合家长与学生建议,让德育工作具有可行性,丰富德育落实的路径。例如,通过将德育与小学其他不同学科融合,让德育能走进课堂,使学生能在接受学科知识时,还能接受德育的熏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并且教师还要充分挖掘其他学科中存在的德育素材,将其与教学内容融合,科学地运用素材创设良好的德育目标,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最后,教师还要注重德育开展的科学性,依据不同年级学生德育需求,结合其实际情况实施分类与开展德育。例如,通过结合不同年级学生的思想行为动态实施德育,能有效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避免学生出现校园暴力的行为,促进德育质量的提高。

(二)改进德育形式,拓展德育途径

素质教育发展下,德育先行一直以来都是重点。尤其是在“双减”下,要杜绝学业压力给学生带来的负担,需要重点关注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能力的全面发展,并突出强化德育的价值。因此,需要学校与教育工作者不断强化德育的首要地位,采用多元化的形式及多种主题德育活动,优化学校德育的效果。

1.实施方法育人,创新教学法

“双减”政策的核心就是减负增效,要想高效地把德育融入教学体系中去,就要求教师进行德育教学方法的创新,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目前,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学生深度参与体验在不断增加,这就要求教师要落实减负增效的教学目标,而在德育层面上需要教师能创新德育教学方法,使学习载体更加丰富,并需基于此让学生成为教育主体,使其主动参与课堂活动。例如,除了将德育与不同学科融合,教师还可以开展多样化的校园活动,以此来满足不同学生的多样需求。根据学生不同年龄段、身体素质等情况来创新开展多元化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无形地学到知识、掌握技能,把因材施教执行到位,以此来推动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发展。例如,在开展“雷锋日”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一起参与到“学雷锋,做好事”的活动中,让学生一同走进养老院慰问孤寡老人,为老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借助活动增强学生的责任心。还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公益活动,如清理公园中的垃圾、祭扫烈士陵园等,以此来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此外,学校还可以依据实际情况开展多样化的活动,如开展相关主题的辩论赛、书法比赛、运动会等,让学生在多样化的活动中提高自身的道德素养和德育成效。

2.实施文化育人,让文化说话

良好的校园文化能对学生起到熏陶作用,起到利用文化滋润学生的效果。因此,学校及教师要重视对校园文化的建设工作,确保为学生建立起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提高德育的效果。例如,学校可以将诚信待人、文明礼貌等融入校园环境的创设中,打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并将古代杰出人物事迹张贴在校园走廊、班级黑板报、学校橱窗等环境中,以此来丰富德育的载体,实现对学生潜移默化的熏陶。再如,还可以通过开辟图书角形式,以“培养品德我知道”的主题活动,将有关德育的书籍投入阅读角,使学生在阅读中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

3.实施实践育人,让实践丰富

教师可以通过布置实践性的作业,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更多德育知识,如让学生在课后实践任务中观察生活中的污染现象,并分析污染形成的原因,提出应对措施,让学生能在实践活动中养成热爱环境的优秀品质,让课后延时教育能发挥全方位作用,丰富其课余生活。通过此种活动,让学生走进社会与生活,丰富知识、开阔视野,促进学生道德思想的内化。

(三)加强教师专业素养,提升业务能力

教师是整个教育体系的中流砥柱,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对提高德育具有直接影响。“双减”政策的落实效果与教师教学能力具有很大关系,这就需要学校能正确认识教师教学能力的关键性,加强对师资队伍的培养。首先,需要学校在招聘中增强对专业人才的选拔。例如,通过选择一些德才兼备的专业型教师,利用专业型教师带动学校德育的创新,让老教师能助力新教师德育经验的提高,促使二者协调发展,不断提升专业素养。其次,学校需要对教师团队进行德育方面的培训。借助定期开展的德育培训模式,使教师在德育培训中掌握更多的新型教学方法,助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并开展听课学习活动,帮助教师在未来的德育中夯实基础。最后,学校需要制定各项规章制度,参考日常教学的成果,与教师的评比绩效考核相挂钩,促使教师德育积极性的提高,从而推动学生德育素养的发展。

(四)实施家校联合育人,增强德育效果

德育工作具有系统性与长期性的特点,这就意味着仅依靠学校自身开展德育工作是不够的,还需要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实现家校联合育人,为德育发展助力。具体而言,需要家长改变以往的教育观念,为学生营造出良好的教育教学氛围,并以自身的言行举止影响学生。例如,针对过马路事件,家长要意识到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对学生进行“过马路看绿灯”等交通规则教育,让教育能转化为道德实践,增强学生德育意识。同时,学校要在此基础上,对学生进一步强化交通安全知识与规则的教育,使学生能进一步认识到相关交通安全知识的重要性。此外,学校还要给予家长相应的帮助,与家长形成多方面的交流与沟通。教师可以利用微信、QQ等不同平台与家长进行沟通,为家长科普一些德育方法,并共同探讨德育方法,让德育更具有实效性,增强德育效果。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阶段开展德育工作,可以促使学生的各项素质全面发展,为学生未来的成长铺平道路。同时,需要学校及教育工作者能在“双减”背景下,创新与丰富德育的方法、途径,引领学生成为具有正确三观的人,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