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7-06
泰州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王兆凯 袁雪霏
在新时代背景下,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20年3月发布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明确指出劳动教育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地位。为培养具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良好精神风貌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总书记强调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劳动精神以及劳模精神。高校基层党组织在此背景下担任十分重要职责,需要将劳动教育以及党建发展紧密结合,以满足高校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以及高素质人才培养的实际需求。为实现这一目标,高校应依托党建平台,推动劳动教育演变成为大学生发展的“同路人”“引路人”和“开路人”,助力学生成长成才,这成为目前高校党建育人工作的一个重难点问题。本文将从目前高校党建工作和劳动教育实践现状出发,分析党建引领下高校劳动育人的重要意义,探讨如何依托党建平台推动学生党员劳动教育取得新的理论和实践成果。
基层党建在高校事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它直接关系到师资队伍、学科建设、社会服务、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等多方面的发展。
因此,高校党建工作肩负着贯彻党的特色教育思想、理论、路线和方针,以及培养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作出贡献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职责以及历史使命。因此,高校党组织建设包括了提升高校大学生党建教育工作实效,持续完善建党教育理念的管理制度,最终落实学生党员培训教育的制度化、科学化、系统化发展的重要意义。
目前的青年一代由于家庭优良的生活环境,因此,对比父辈以及祖辈而言,存在抗压、抗挫折能力不够,惰则无为的现象,这导致劳动技能不稳定,劳动精神退化,对学校、社会和国家的发展非常不利。这就要求高校要完善协同机制,多方位联合培育大学生的劳动技能和习惯,从劳动理论、劳动实践、劳动教育等方面打造“政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劳动精神弘扬体系。为了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需要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因此,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已不能满足当前大学生党员的教育需求。我们应该结合学生的社会实践内容、专业学习背景和创新创业等因素,创造性地探索出一种劳动教育和党建工作有机结合的党建育人新模式。
新时代教育的一项基本目标任务是树立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提高学生党员的劳动素养。结合教育和目前实际,我们应该始终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创造性地在发展历程中为劳动教育赋予全新的时代价值和意义。
随着目前社会生活环境逐步改善,青年人劳动意识和责任意识也逐步淡化,这严重影响当前大学生的就业目标和职业发展,因此,将思政引领和劳动实践有效结合,深入构建劳动教育和党建发展协同育人新模式,打造劳动型基层样板支部,对新时代高校人才培养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一方面,高校党建为学生党员劳动教育的发展指明方向,为学生党员劳动教育的提供实施保障,增强学生党员志愿服务和社会实践技能,培养学生党员的团队合作精神以及示范引领作用。并且,需要有效发挥党的政治核心引领作用,促进劳动教育和高校党建协同育人,有利于引导学生在劳动中坚定政治方向,赓续红色精神,厚植爱国情怀,培养学生党员干部自主担当意识和劳动意识,为高校教育事业发展提供组织保证。
大学的劳动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已经确定了它与红色基因的紧密联系,充分发扬红色文化敢创敢闯、艰苦奋斗、踔厉奋发的革命理念。因此,在大学的劳动教育中,党建工作可以对红色基因元素进行有效地运用,从而对培养学生党员干部的综合素养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第一,将劳动教育融入党建红色基因的培养中,在学生党员体会到红色基因的同时,可以提升对劳动教育的认识程度;第二,唯有在真实的红色践行的浸润下,学生党员干部才能感受到提升他们综合素质和创新素养的迫切需要;第三,在劳动育人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在“重步行走”中感受“团队精神”,并在活动过程中锻炼支部团队建设和综合素养,真正地察觉到问题、思考问题,合作创意地解决困难、面对挑战。
从目前我国高校党建工作的实际情况来看,基层党支部在活动形式和精神表达上都存在一定留白。高校党组织对塑造良好品格、引入文化修养以及新鲜血液具有重要作用,这也成为对学生进行有效和直接约束、提升以及引导的重要体现。然而,现在的教育缺少实践性以及创造性,需要更多的努力来提升学生创造有价值人生的能力。高校思政教育工作重心在于立德树人,而劳动教育则是立德树人的基本素质要求,在培养新时期的大学生成长成才层面有显著的功效。由此,为了充分发挥劳动教育的育人价值,需要采取“高校党建+劳动育人”形式,以点带面、内涵发展,构建基层支部党建劳动教育品牌,绘制高校基层党建新图景。
1.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
高校基层支部作为思想政治引领的主阵地之一,对新时代学生党员的党性锤炼、理论武装具有十分重要意义,因此,需要以支部建设为依托,以夯实支部政治引领为基础。为了有效发挥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我们需要努力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在平时的政治理论学习中,我们要做到入脑入心。同时,我们还要在实践中发挥党员学生的示范引领以及教育作用,以补足精神之钙,筑牢信仰堤坝。由此,要实现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劳动育人则成为新时代党建工作的重要实践载体之一,应该紧扣政治理论学习这个关键核心点,弘扬劳动模范精神,利用学雷锋学习月、植树节等渠道鼓励学生党员在校内外的实践活动中用实际行动践行劳动教育,培养党员干部关注劳动、尊重劳动、劳动践行的理念,立志成为肯吃苦、耐挫折的有用之才。
2.凝聚党建融合劳动育人合力
高校党建协同劳动育人的学生对象主要来源于党员干部和积极分子等先进学生组织力量,因此,做好高校基层党支部的顶层设计工作,夯实劳动教育工作基点,落实学生党员队伍教育培养和考核工作对“党建工作+劳动育人”发展的重要作用。在实际的过程考核和监督方面,应当组建星火党员先锋团队,发挥学生干部“领头雁”作用,紧扣队伍建设支撑点,解决日常工作和劳动实践过程中的重难点部分,深入挖掘劳动实践过程中的支部队伍作用,进而凝聚党建志愿服务活动育人合力,促进各项劳动实践活动顺利开展。
1.扩大劳动育人覆盖面,延伸党建触角
高校劳动育人工作的开展,不仅是培养合格接班人和建设者的必要要求,还是发展以及完善高校党建工作的关键因素,同时也是高校党建工作的“源头活水”。基层党组织应拓宽劳动教育的覆盖对象和实施路径,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发挥党员干部的护航以及领航作用,安排劳动教育内容,产生不同学段一以贯通、循序渐进的教育制度,全面贯彻落实劳动教育任务,构建人人参与劳动型支部建设,将党的力量延伸至各项校外实践活动中,助力校园文化建设,稳步推进劳动教育取得阶段性收效。
2.打造劳动育人示范面,形成带动效应
高校基层组织建设中,需加强对学生党员的劳动教育,有助于学生党员在践行服务中加强对党的性质认识,支部先进党员干部带领学生通过劳动教育参与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创建支部党建活动中心,使学生通过走进校园、走入社区、走向基层,在劳动过程中感悟前辈党员奋斗不易,增强劳动主题教育的感染力,带动周围干部和学生弘扬劳动精神,增加党员的归属感,为凝聚星火志愿力量增效赋能。
以党建为引领是开展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的必然选择,同时,劳动教育对高校的全面育人具有重要的作用。学生支部建设和党员发展不能仅仅拘泥于日常理论教育这一种培养途径,而是应该通过丰富多样形式将党建教育工作活动融入学生的日常学习和工作中,将支部学生党员的积极性以及自主性充分调动起来,让学生党员的红色文化知识学习不仅仅浮于常规的党日活动、集中学习或组织生活会,而要让学生学习认知的深度进一步提高。因此,新时代高校应紧紧围绕基层党组织建设,注重将劳动教育纳入党建活动中,提炼出鲜明的党建劳动育人特色,建立品牌化红色育人基地,推动支部主题建设、阵地建设、制度建设和活力建设。通过公益事业、绿色创建、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形式,将以参观学习为主的党建活动转变为身体劳动的育人活动。这样不仅可以增强党员学生的使命感和时代荣誉感,也可以引领全体党员学生提高实践能力、增强思想意识,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我国社会主义制度、有决心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
在推动五育并举的内在要求下,占据“五育”中重要位置的劳动教育,在基层党组织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功能,也是我国教育方针的重要内容之一。高校人才培养劳动教育的主要内容为热爱劳动、尊重劳动,这也进一步丰富了高校思政生活化方式。在高校党建育人体系中,只有将理论教育和劳动践行相融合,紧扣时代发展需要,探索以劳动教育为载体的高校学生党员的实践路径,才能提高新时代青年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为培养社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增效赋能,为党建的完善和发展提供能动力。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