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7-06
江苏省太仓市浏河镇幼教中心明德幼儿园 曹 熙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提到:“幼儿的学习是综合的、整体的。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应依据幼儿已有经验和学习的兴趣与特点,灵活、综合地组织和安排各方面的教育内容,使幼儿获得相对完整的经验。”班本活动就是在班级幼儿的需要与兴趣之下,以班级为单位,进行个性化的微主题探究活动。虞永平教授曾说:“课程主题不是成人想当然,也不是随幼儿的一切兴趣和需要,这种兴趣和需要一定要对幼儿的发展有正向的意义。”所以班本活动不仅仅只是幼儿的需要与兴趣,还需要教师的前期思考,对此次活动进行价值判断,分析其中对幼儿的发展有哪些推动作用。本学期,我园开始开发利用一大片玉兰林创设出基础的角色游戏区环境,幼儿有了新的户外角色游戏场地,接下来,笔者将围绕在玉兰林户外角色游戏背景下,如何从幼儿需要进行的班本活动的建设进行阐述。
班本课程来源于幼儿的兴趣,基于教师价值预判,以解决问题为活动导向,在探究与思考过程中,幼儿或多或少能在学习品质、经验累积等方面得到一些发展。在带班的过程中,笔者发现需求出现的时间、需要的人数有差异,有的是幼儿这段时间需要的,或是小部分幼儿存在的;有的是共性的,或是某个时间段内需要的。能不能从单元到多元,能不能形成连续、灵活、渗透的呼应式课程,能不能促进整体发展,培养学习品质,是我们考虑该兴趣、问题是否可以转化为回应幼儿需求、促进幼儿深度探究的班本微课程的导引。所以观察在这里至关重要,我们要在观察中确定班本微课程的主题,支持幼儿进行相关探索活动。
例如,在玉兰林角色区内,幼儿进入游戏几次后,提出玉兰林里的角色游戏很有趣,但娃娃家里材料太少,超市也没有需要的电器进行购买,从幼儿的感受中得知,和教室内的游戏比起来,玉兰林内的角色游戏空间更大且有野趣,幼儿有很多创造的空间。在前期创设玉兰林环境时,作为教师提供的基础材料更多偏向自然物等替代品,如树枝、贝壳、木片、树叶等,我们希望幼儿能利用周边的资源(如种植物、落叶、小花等)并结合这些材料进行相关的游戏,但同时我们也发现,结合幼儿年龄特点,那些仿真的物品更能引起幼儿的兴趣,所以幼儿会提出娃娃家里需要一些“家电”引发了笔者的思考,我们在前期投放材料时是站在了成人的“幼儿视角”,是“我们觉得”而非全部“幼儿想要”。不可否认的是,目前的自然资源对幼儿来说是有吸引力且有挑战的,但真实的材料也是不可或缺的,所以在和幼儿讨论过后,我们决定先从娃娃家入手,收集一些真实的小家电,于是我们开启中二班“小家电回收计划”。
当教师选择课程内容时,需要以观察者的身份时刻保持对课程审视的敏感,思考存在适宜的挑战和不断优化的可能,为幼儿创造学习和解决问题的机会。幼儿感兴趣的事情可以有很多,但并非每一件事情都可以作为班本课程来进行的,这时就体现出教师的作用,那就是分析其中的关键经验,提前做好该活动的价值预设,了解这能否帮助幼儿获得进一步的发展。
在“小家电回收计划”活动正式开始前,教师进行了活动初步的可行性分析,如表1。
表1 “小家电回收计划”可行性分析
江苏省课程游戏化项目提出要为幼儿提供充足的游戏时间、宽松的氛围、减少不必要的干预、支持幼儿制定合理的规则等。所以在幼儿探索、发现时,教师要作为幼儿背后的支持者,把主动权留给幼儿,我们要做的是为幼儿梳理方向、总结经验。
所以在“小家电回收计划”中,幼儿进行了多次的谈话,如在活动初期幼儿通过谈话提出了关于所需小家电包括“电风扇”“手机”“台灯”等,教师帮助他们总结了所需小家电关键词:体积小、易搬动。接下来小朋友在向他人介绍活动时,也能说出相应的关键词,便于大家理解。
《指南》语言领域中提出:4—5岁幼儿能愿意用图画和符号表达自己的愿望和想法。在幼儿园活动中,幼儿的表征是表达其记忆、想法、设想和感受,以及他们在探究活动中所获得的知识经验,并将所获得的信息进行客观、真实的再现,它是一种记录和记忆。所以在班本活动的探索过程中,我们要鼓励幼儿在有了清晰的思路后,将此以直观的形式记录下来,在纸上展现自己的想法和思维方式,因为书面也是一种很重要的沟通交流方式。
《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指出:幼儿园应主动与幼儿家庭沟通合作,为家长提供科学育儿宣传指导,帮助家长创设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共同担负教育幼儿的任务。家长与幼儿的活动,是幼儿园活动的动力;家长自身的教育优势、教育能力,能为幼儿活动增添活力;家长不同的职业背景、教育经验,可成为幼儿园和幼儿的物质、信息来源;家长鲜明的个性特征,也能成为吸引幼儿园、幼儿、家庭三者互动的因素。家长是幼儿最好的教师,是幼儿活动相关的生活、游戏经验的重要来源之一,也是推动幼儿各项发展的有力帮手,在幼儿园中,很多时候幼儿需要在家中完成计划表或者调查表,这时候家长就起着重要的作用,他们的参与决定着幼儿的表征是否能更加有效、完善。
幼儿的一天有1/3的时间是在幼儿园中度过的,那就意味着幼儿之间的交流会非常多,而且会互相成为各自学习、模仿的对象。他们在交流分享中,一个幼儿的经验会成为一群幼儿的经验,在此基础上不断地丰富、深化,将新旧经验进行迁移整合,形成新经验,这是一个非常自主的学习方式。王海英教授说过:“在深度学习过程中,点状的知识变成了线状的知识,线状的知识又变成了面状的知识,最后慢慢变成网络状。知识就是这样一点点积累而来的,而积累的过程中,幼儿的主动意识、批判思维和高阶思维能力得到发展。”而同伴之间的经验互享也是深度学习中重要的一环。
在班本课程的建设中,我们最先考虑的一定是幼儿的需要与兴趣。但教师需要随时对幼儿出现的兴趣进行可行性辨析,兴趣是否基于幼儿能力水平,是否能满足幼儿的发展需求,是否能推动课程的持续发展等。另外,一定要记得,幼儿是活动的主人,班本活动的实施应是来源于幼儿视角,看幼儿所看,想幼儿所想,学会放手,鼓励支持幼儿自己去尝试、去探索,他们会给我们带来不一样的惊喜。最后我们要知道,教师是追随着幼儿兴趣的,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断生发课程经验,需要教师知道怎样读懂幼儿,学会看懂他们的行为,从幼儿的视角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并不断推动他们走向深度学习。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