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7-06
苏州科技城彭山实验幼儿园 陈雅文
师幼互动贯穿于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是幼儿园各项教育目标得以实现的保证,良好的师幼互动能促进幼儿身心的全面发展。同时,师幼互动也体现了一个教师的教育理念、能力和修养等各个方面综合能力。但是新手教师由于缺乏一定的经验,对师幼互动中该如何采取适宜的应答策略,还有许多的问题。
在学者的研究之下,对师幼互动的理解,我们从一开始地认为师幼互动就是在各种具体的教育情境中,教师和幼儿以言语和非言语形式发生面对面地交往,到现在转变为,师幼互动应从更广义的角度去理解。师幼之间除了直接、面对面的互动,还应包括以环境和材料为媒介的间接互动。意思是除了面对面的互动,幼儿在教师提供的材料和环境中得到发展,或是教师通过观察幼儿与环境、材料的互动来进行调整,这些间接互动,都包含在师幼互动中。
教师应答策略指在具体的师幼互动中,支持教师实现应答行为的程序、方法等,其运用最终体现在外显的应答行为上,教师的应答行为是教师运用应答策略的外在反应和表现。
幼儿的一日生活从入园开始,到离园结束,主要包括专门的集体教学活动、游戏活动、生活活动等。而幼儿教师区别于其他教师的不同之处,很大部分在于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教师和幼儿几乎是不分开的,也就是说,师幼互动无时无刻不在开展,这也给幼儿教师,特别是新手教师带来了很多难题。下面将列举本人在一日活动的部分环节中,与幼儿互动时采取的应答策略发生的问题。
例:一节社会活动课中,笔者与幼儿谈论到中国的传统节日。笔者问幼儿:“你们知道哪些中国的传统节日呢?”灏灏回答:“没有英文,都是中文的名字的节日。”笔者听得一头雾水,能大概知道灏灏的意思是中国传统节日的名称是没有英文的,但是笔者愣在那里不知道如何应答。这时张老师在一旁问:“灏灏,比如呢?”灏灏就接着想了想,说出一个“中秋节”。
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是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由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下组织幼儿进行相同内容的活动。在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提问、幼儿回答的形式应该是一日活动中频率最高的。教师提问以后,幼儿的回答往往是五花八门的,经常让笔者措手不及,不知道如何去回应。在这节活动课中,当灏灏说出一个不太“正确”的答案后,笔者觉得他有点对又有点不对的情况下,不知作何反应,而有经验的张老师就顺着灏灏的回答,引导他进一步思考,帮助他在自己思维的基础上得出更加具体的答案。
笔者的问题在于将注意力过多的关注于当下幼儿的回答是否正确,当幼儿回答出笔者想要的答案后,那就没事,一旦幼儿的回答偏离了所谓的“正确答案”后,后续如何处理笔者就无从下手了。简单地否定或者直接忽略肯定是不提倡的,那就跟着幼儿的思维走,深入追问,帮助幼儿深挖自己的知识面。
例:角色游戏时,笔者路过娃娃家,看见一家人都十分忙碌,于是笔者好奇地问:“你们在忙什么事情呀?”“妈妈”晓曦回答:“今天我们家宝宝过生日,要举办生日宴,我们准备邀请其他人来做客。”笔者问:“那请问可以邀请我吗?”晓曦说:“当然可以。”笔者进入娃娃家,一直坐在桌子边等待他们开饭。整个娃娃家除了笔者,大家都在忙碌着,笔者坐在那里许久,见没有人理就自己离开了。
游戏是幼儿学习的主要方式之一,有着独特的价值,能反映出幼儿发展水平,并且游戏的主体是幼儿而非教师。在本案例中,当笔者主动进入娃娃家后,笔者坐下来就无话可说了,此时幼儿还有自己的事情要做,很明显笔者多此一举了。同样的情况,其实不止发生了一次。为了和幼儿聊天而聊天,教师为了找话题想也不想就开始提问幼儿,以笔者的教训来说,其实往往打扰了幼儿的正常游戏,这种做法是完全没有必要的。
例:午睡后女孩子吃完点心自己来排队梳头,快要轮到千禧的时候她跑去扔了一个垃圾,刚跑回来想坐下梳头了,排在后面的昕昕先一步坐下来,笔者想既然已经坐下了,就给昕昕梳头吧,于是和千禧说:“千禧稍微等一下。”千禧没说什么就在一旁等着。本以为这件事情就这样过去了,但是接下来千禧在玩玩具时突然蹲在地上哭了起来,笔者走过去问:“千禧发生什么事情了呀?”千禧头埋在膝盖里边哭边委屈地说:“你刚刚梳头为什么先给昕昕梳,明明我排在前面的。”知道原因过后,笔者安慰了好久,和她说清楚原因,她才理解原谅了,而笔者很后悔一开始没有和她解释清楚,或者坚持排队的原则。
幼儿园生活活动是幼儿园一日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生活活动几乎包括了除集体教学、游戏之外的所有活动,会更加生活化、项目烦琐、具体细致,这就意味着师幼互动在生活活动中发生的频率更加频繁,且情况多变。千禧是一个非常遵守秩序的幼儿,昕昕的行为在她看来就是插队,是她无法容忍的。在这种情况下教师默许昕昕的行为,相当于教师默许了插队,并且有偏爱昕昕的嫌疑。在幼儿的认知水平中,还没有达到成人“暂时等一等也没关系”的水平,所以幼儿对此是不能理解的,因此委屈生气。原因不说清楚,有时对秩序的模糊不定,是笔者作为新手教师很容易犯的错误。
教育的主体对象是幼儿,教师作为幼儿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不能以自己是教师的身份而去随意指导幼儿的活动。师幼交往是建立在平等的关系基础上的,不应控制幼儿的行为和情感体验。幼儿是学习的主人,游戏的组织者、参与者,教师不应为了和幼儿互动就任意加入幼儿的游戏中去,这样反而会扰乱幼儿游戏的秩序。只有在感到有话可说、有话可问,并且确保说出来的话语能支持或延展幼儿的学习时,才有必要开口,否则只需观察或者聆听就可以了。
在一日生活中,幼儿向教师倾诉的次数是非常多的,幼儿的言语表达又因他们的认知发展而受限。很多时候他们说的话很难被听懂,即使如此,教师还是要学会从他们的童言稚语中抓取重点,捕捉他们的需要。有时候幼儿的回答看似错误,其实背后都有着一些原因,教师不能简单忽视。应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耐心倾听,努力理解幼儿的想法,并在理解后想办法支持、鼓励他们大胆探索与表达。
观察、解读幼儿行为背后的原因是进行有效师幼互动的前提。在师幼互动的过程中,通过观察,教师往往能看到“幼儿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表现”“幼儿表现背后的情感和心理需求是什么”等问题。以一个第三方的角度去观察,能帮助教师站在每一个幼儿的立场上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在深入观察过后,教师能进行有针对性地支持和指导,并不断调整自己提供的环境或材料。所以比起直接简单的提问,新教师更应该学习如何进行幼儿行为的观察。
总的来说,新手教师虽在师幼互动中常会无意中采取不适宜的应答策略,但通过对自身的反思、学习和探索,新手教师也能不断改进和成长。在师幼互动的过程中,唯有坚持以幼儿为主体,通过聆听、观察幼儿的语言和行为,才能洞察他们的真实、直接的需求,最后教师再采取相应的应答策略。相信经过长时间锻炼,新教师也能逐渐掌握更多适宜的应答策略,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