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7-06
广东省中山市特殊教育学校 张晓兰
在语文教学中,“说”的能力训练是读写的基础,是语言训练的基础环节。智障学生大多在口语表达方面或多或少存在一定的缺陷,如何提高智障学生“说”的能力,是智障学生语言能力训练的基本内容,是智障学生教育的一个难题。如今,生活化的智障教育教学理念促使我们迫切解决这一问题,好让他们能够更好地为自身服务,更好地融入并适应社会生活。这就要求教师在不断的实践研究中总结方法和经验。笔者结合课堂教学一直在这方面努力,总结了一些实践认识,希望能和同行共享。
智障学生中存在许多学生不肯说、不爱说的情况。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很多,如性格内向、胆小、口腔运动受限、紧张或口吃,还有的是他们难以很快听懂别人说的话,即使有时听清了也不理解含义,从而形成恐惧、焦虑、自卑等心理障碍而不愿说话,总让别人去猜测他们的想法。
对于这类学生,我们更多的是要给予关心、理解、引导与帮助,著名小学教育家王企贤曾说:“要说什么经验嘛,也很简单,只有一个字,就是爱。”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过:“我一生中最重要的东西是什么呢?我会毫不犹豫的回答:热爱儿童。”
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接近学生,和学生交朋友,一起玩耍,走进他们的心里,让他们接受你,然后逐渐进行语言沟通,使他们逐步想说,并慢慢地敢说、爱说。
笔者班里有一个学生刚来时不说话,遇事就拍桌子,笔者知道她不是在发脾气,而是想要表达什么。笔者就试着根据她的表情、动作揣摩她想干什么,再用语言强化。如:“你是不是想上厕所?”当她点头认可后,教师问:“你会说上厕所吗?”她回答:“会。”“下次你告诉老师想上厕所,好不好?”逐渐地,这个学生改掉了拍桌子表达的坏习惯,开始用语言和教师交谈了。当然,对于一些口腔运动受限的学生我们还需要借助医学的辅助治疗,通过修补口腔手术、舌操等来改善他们的说话能力。
智障学生“说”的能力不足,语言表达不够完整,教师要教给他们“说”的方法,让他们会“说”。
首先,不同层次的学生要制定不同的目标。智障学生有的根本连音都发不出,更别提让他们说完整的句子了,教师要从发音开始教起。儿童语言能力主要是后天学习得到的,基本的学习形式是模仿,学习语言的一般规律是:从听说话到模仿说话,逐步掌握和运用各类词语,并按句法规律表达自己的意思,进而用语言与人交流。所以,在语训课上,教师要求智障学生先练习听清语音,仔细观察教师发音示范时的口型和舌位,并对着镜子反复观察自己的口型和舌位,体会发音要领,掌握发音方法,模仿发音。当模仿正确时,训练其自发地发出正确的音,可以从单音节词到词组到句子再到短文。当学生能够很容易发出正确音时,可训练其在大量不同的情境中发出正确音,可通过朗读和对话形式进行,如与他人交谈等。据此,教师把和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使用频率较高的字词进行了分类,分阶段为智障学生制定了不同的训练内容:第一阶段,模仿声母、韵母及音节的发音;第二阶段,模仿生字的发音,如来、拿、去、说等动作的名称;第三阶段,模仿单词的发音,如铅笔、本子等学习用品,衣服、帽子、手套等生活用品;第四阶段,模仿短语的发音,如红红的太阳,高高的房子;第五阶段,模仿教师说一句完整的话,学习简单的句子,如“我要吃饭,我饿了,我想喝水”等。
为了给智障学生提供更多的语言实践机会,组织智障学生开展“我会说”的活动,请他们说出班上同学的名字,说出对父母、对长辈的称呼,比一比谁说的多。另外,也组织一些“小商店”“小商场”的活动,请同学们做售货员,教会他们认识物体的名称,模仿学习字词、句的发音。训练时应循序渐进,以调动智障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另外,教师应以身作则,用规范化的语言跟学生交流,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模仿学习,提高“说”的能力。扬雄说的:“师者,人之模范也。”讲的就是教师的榜样力量,这在说话教学中同样十分重要。
有的智障学生说话模糊,教师重点是让他吐字清晰,注意口型的纠正;有的智障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较强,但说话不连贯,教师就要求他们在回答问题和讲话时要讲完整,说话时要说清“谁”“做什么”“什么”“怎么样”。例如,在“我会上厕所啦”的活动中,我们将程度相近的学生分在一组,设计不同难度的问题引导学生回答问题。我们将没有语言表达能力的学生分在一组,制作“冲水”“洗手”等图片,引导学生听词语找出相应的图片。我们将语言表达能力不强的学生分在一组,引导他们看图片说出词语。我们将表达能力较强的学生分在一组,引导他们看图片讲述上厕所的一般过程,并能回答教师的提问或朗诵儿歌。教师还教给学生常用的语言格式,如表达自己的需求时说“我(想)要干什么”;描述实物时说“这是什么,那是什么”;划分段落时说“我是这样分的……”,概括段意时说“这段的意义是……”。掌握了“说”的规律和方法,智障学生就逐步会“说”了。
有的智障学生说话时颠三倒四,因此,要教学生说通顺的话,通过填空等形式设计有梯度的问题,使答题的难度降低了,有针对性地给予点拨,通过说明语序的规律,或比较优劣对错的句子,让学生把话讲顺,经过反复练习,学生掌握说的方法技巧,慢慢就能说、会说通顺的话了。
此外,教师还注意教学生说明白的话,教学生不说重复的话,教学生清晰而响亮地说话。
智障儿童的主要特征就是思维缓慢,反应迟钝,教学中,教师要重视调动多种感官和智力因素,拓宽思路,让学生有话可说。不仅要以课文的内容为材料进行说的训练,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用学到的词语说自己的所见所闻,也就是说自己的话。这时教师要多创设情境,营造轻松、融洽的氛围,帮助学生找到丰富的“说”的内容。
游戏可以营造愉悦的氛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爱因斯坦的这句名言说明了兴趣在学习中的重要意义。游戏教学则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教师可采用形式多样的语言游戏,如“送信”“看病”“购物”“坐车”“找朋友”等,让学生在玩耍中学习,在游戏的过程中使语言得到训练和提高,而且丰富了学生“说”的内容。
智障学生认识事物是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在很大程度上受直观情境联系的约束,为了扩大智障学生感知事物的范围,组织他们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如参观、访问、游览等活动,扩大学生的生活范围,让学生在实践中了解社会,在与人交往中丰富语言内容,扩大词汇量,并教给学生更多具体适应社会场所的活动方式、技能,以培养其自信心和成功感。因此,课堂教学之外,教师应多组织他们参加参观、游览等活动,开阔他们的视野,让他们的感官受到相对强烈的刺激,使他们产生说话的欲望。
在活动中向他们仔细讲解这是什么,那是什么,并让他们重复,促使他们练习说话,让他们记住什么是孔雀开屏,什么是猴子打秋千,头上长着长耳朵的是兔子,老虎、大象是什么样的,等等。活动后,有计划、有目的地在课堂教学中指导他们对观察到的事物进行理解和消化,把活动和训练说话紧密结合起来,因为学生身临其境参加了活动,有了实感,在脑海里留下丰富的事物表象,在教师的指导下,他们通过回忆,能把事物的情节或重点片段叙述出来,通过不断深入地进行语言训练,让他们说出更完整的话,如游动物园后,教师又要求他们把在什么地方看到的,看到了什么连起来说说,经过反复练习,他们能说:“我们在动物园里看到了老虎。”“我们在动物园里看到了猴子打秋千。”“我们在动物园里看到了孔雀开屏,真漂亮!”……通过回答方式,同学们能用完整的语句表达出他们感知到的事物,这样的训练为以后的文字表达和看图说话奠定了基础。在每次活动中教师还注意对学生进行引导:在公共场所,我们应该注意什么,应该怎样做?迷路了怎么办?教给他们适应社会的技能,培养他们适应社会的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交往。
同时,日常生活也是学生提高说话能力一个有效的实践场所。教师可充分利用生活自理,劳动训练,在具体的穿衣、洗脸、叠被、钉纽扣、洗衣服等训练中,讲清正确动作的要领,讲清动作的过程和完成的正确性及完成结果是否符合要求,充分利用训练内容来扩大儿童语言的范围,从而提高他们“说”的能力。
除此之外,教师还注意引导学生去观察并感受周围的人和事,课堂教学中注意运用形象直观的教具拓宽学生的视野,让学生有话可“说”。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