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问题情境创设中的应用

时间:2024-07-06

吉林省榆树市南岗小学校 程光亮

信息技术的应用是小学数学教育的需要,教师需要改变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进行探索性较强的活动,让学生有机整合数学教学,并且提出合适的学习要求,这样可以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一、创设问题情境,提升教学效率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只是利用板书进行教学,这样会影响学生学习的自主性,降低教学效率。教师要发挥信息技术动态、直观的特点,结合相关数学知识、公式来丰富教学资源,利用信息技术制作课件进行教学,可以创设相应的问题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讲解“圆的面积”知识之前,教师在课件的制作过程中,可以把圆分成8等份,其中每等份都是一个等腰三角形,利用重合的方式来分析等腰三角形的腰和圆的半径关系,进而提出问题:三角形的腰和圆的半径关系是什么?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图形的移动,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和思考拼成相关图形,这样可以展示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理过程,让学生充分理解圆面积的计算公式。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开动脑筋思考更多的展示方式,例如,可以把一个圆分成16、32、64等份,鼓励学生借助信息技术来展示具体内容,让学生初步接触极限思想。

二、创设问题情境,解决抽象问题

学生的抽象能力比较弱,而且不善于提出问题,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在情境中提出有效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究。例如,在讲解“时间的认识”时,教师可以制作一个钟表模型,并且提出与时间有关的问题,让学生深刻了解“时、分、秒”的意思。在讲解完“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后,教师可以结合情境提出这样的问题:某实验小学操场长100米,宽60米,为了满足学生的运动需要,现在需要扩建,将长度增加30米,宽增加20米,请问操场面积提升了多少?首先引导学生画一画和想一想。学生可能会给出一些错误解题方法,例如,30×20=600(平方米)。为了让学生了解问题本质,可以使用大屏幕进行展示,首先绘制原先操场的图形,而后延长长和宽,形成扩大之后的四边形,而后把增加的部分涂色,可以让学生直观地看到增加的部分,进而有效计算相关的面积。学生结合信息技术展示的图象,进行思考和讨论,发现自己的问题所在,并可以讨论出多种求面积的方法。

三、创设问题情境,掌握图形知识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利用重复讲解和训练的方式,让学生加深理解和记忆,这样的方法比较枯燥且效率较低,学生难以突破难点知识的学习。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的动态及图片的展示功能,让学生观察和思考相关的几何图形,从而有效利用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理解图形知识。在讲解图形变换的过程中,可以加入课件内容,展示轴对称图形,展示图形的平移和旋转过程,而后提出问题:轴对称图形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图形在平移和旋转之后发生了什么变化?利用这种方式,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几何图形的特征,为以后深入学习几何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结论

信息技术是各个学科中创设情境的有效工具,能够丰富学生的体验,提升教育效果,教师需要加强这方面技术的使用能力,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