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化学教学中的精讲多练

时间:2024-07-06

黑龙江省大庆市万宝学校 依志达

如何提高化学教学质量,教师们总是在不断地探索,有些教师认为精讲多练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环节。教师讲得少而精,能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想和练。下面谈谈本人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化学的概念、定律较多,初学者如果能真正掌握这些基本内容,其他问题也就能迎刃而解。比如,讲物质的性质和用途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这一规律。讲“氧气的性质和用途”时,着重讲氧气的性质,然后引导学生根据氧气的性质去考虑用途,指导学生去阅读课文并归纳总结,这样预期效果是不会差的。例如固体溶解度是定量地研究一种物质溶解在另一种物质里的能力。定义是在一定温度下,某物质在100 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作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在理解这个定义时,应明确地告诉学生要注意四点:

(1)条件:在一定温度下。

(2)标准:在100 g溶剂中。

(3)状态:溶液呈饱和状态。

(4)单位:溶解度单位是克。

上述四点缺一不可,要让学生反复思考,要求达到理解记忆。这样为今后学习溶解度的计算创造了条件。

从教学效果看,对于教材中的重点和关键点要多花些时间去学习,比如,分子式是大纲规定必须掌握的化学用语之一,所以要多花点时间去讲解其定义。从实例出发去分析物质的组成、分子式的意义,详细阐述分子式的书写原则,然后进行书写分子式的练习。但在练习过程中,不但要分散练习而且要集中强化训练。在总复习阶段,将全书常见的重要物质进行分类,写出物质名称,让学生填写分子式, 可以印制成试卷,让学生在课内、课外反复进行练习。这样可以大大减少学生在书写分子式时出现错误的可能,是提高化学成绩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精讲多练中,要做到“精”,教师首先要深入钻研教材,讲解某些新概念时,教师也可以根据以往的经验,对某些概念作些补充,在教学进度上作些调整。例如讲到电解质概念时,从教学内容安排上看,是从实验入手,总结出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定义。“凡是在水溶液里或熔化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叫电解质,在上述情况下不能够导电的化合物称为非电解质。”那么,对于初学者来说,会把碳酸钙、硫酸钡甚至固体食盐等化合物划为非电解质。其实碳酸钙、硫酸钡是电解质。因为它们是离子晶体,属于离子化合物。在水溶液中不能使灯泡变亮的原因在于其溶解度太小,溶液里自由移动的离子太少。所以出现错误的原因在于定义不能完全反映出电解质的本质,电解质导电的本质在于有自由移动的离子。因此在讲电解质概念时,可以先讲电离概念。电离是“电解质溶于水或受热熔化时,离解成自由移动的离子的过程”。那么,把电解质的定义写成“凡是在水溶液里或熔化状态下能够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而导电的化合物叫电解质”,这样可以减少学生对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判断的错误。

多练并非漫无目的,通过多做练习可以帮助学生强化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同时也是锻炼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所以对学生在课堂上及课后的练习,在内容和形式上要精心选择,练习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但一定要做到形式服务于内容。在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学生多动手,有些课堂演示实验可让学生来做。例如,在某次实验中,让一位学生向澄清石灰水吹气,教师事先告诉他要轻轻地吹,不要把溶液吹到外面,但他不听,用力过大把试管里的液体吹到外面,溅在自己身上,这是很危险的。通过这件事,可以引导学生认识到化学实验的正确操作方法和安全的重要性。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