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基于教育新常态下的素质教育:基本点和着力点

时间:2024-07-06

周鹏来

(湖南省益阳市教育科学研究所,益阳 413000)



基于教育新常态下的素质教育:基本点和着力点

周鹏来1

(湖南省益阳市教育科学研究所,益阳413000)

素质教育是教育永恒的主题,教育新常态下,对素质教育的内涵、标准有不同的要求.课程改革和课堂教学改革正是为了更好地落实素质教育,也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载体和实施途径.

新常态素质教育基本途径

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指的是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慢慢进入中高速增长、提质增效的新状态.同样,与经济有着惊人类似的教育,也似乎走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进行了多年的课改和“一直坚持”的素质教育还真是“永远在路上”,打着课改招牌和素质教育旗号的应试教育愈演愈烈,对学习时间和空间的挖掘已至穷尽,学生和教师的状态已近痴狂,教学和学业压力已达极限,师生的身心已相当疲惫,教育生态已经失衡……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真的觉得教育这种“高速发展态势”能够一直持续下去吗?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真的有用吗?这是真正的教育吗?感性和理性都告诉我们,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因此,类同经济新常态,建立“换挡降速、提质增效”的教育新常态同样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选择和现实必需.

什么是教育新常态?教育新常态就是要求教书育人、立德树人;要求促进学生终身发展和个性发挥;要求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健康成长;要求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归根结底,就是要回归教育的本真,真正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培养人,让人成为 “人”.在教育新常态的背景下,如何实施素质教育的问题又一次摆在了我们面前,新常态下的素质教育,要求我们从以下几个基本方面着力和着手.

一、深化“两课”改革

一是深入实施课程改革.当前的课程改革就整体而言,深度和广度不够,发展很不均衡.一方面学校的管理者缺乏课程领导力和课程执行力;另一方面教师不能按新的教材体系,按照新课标的要求组织教学,“穿新鞋走老路”现象严重,基于新课程改革的素质教育成为一句空话.

在新常态下的课程改革,当务之急是要根据要求统筹安排,全面推进,持续深化,在增强实效、确保质量、打造特色上精耕细作.学段与学段之间要更加注重衔接、更加注重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二是推进课堂教学改革.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推进课程改革的主渠道和主阵地.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乃至决定着素质教育、课程改革效果的好坏.新常态下的课堂教学改革要积极倡导构建科学合理的课堂教学模式,坚定不移地向管理要效益,千方百计地向课堂要质量.要按照新课程的要求构建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在学习外地教学模式的同时,一定要结合本地本校实际加以灵活运用,合理改造成有本校特色的符合自身实际的成果,切不可全盘照抄照搬.在教育新常态背景下,要以改进课堂教学评价机制、改革教师教学质量考核办法为突破口,引导广大教师转变教学思想,落实课程三维目标,改进教学方法,改革教学常规,促进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行为的转变,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二、落实三个“基本”

一是要把落实课程计划作为实施素质教育最基本的任务.课程计划是国家意志,执行课程计划同时也是维护受教育者的权利.但是,有的学校过分强调客观条件,擅自调整增减课程计划,该开的课不开或少开,轻点讲是偏离了素质教育的轨道,重点讲是对国家教育法律、法规的公然违反,是对学生学习权利的侵害和剥夺.我们调研发现学生对开好体育课、艺术课、实验操作课以及能体现新课程亮点的课程表现出了强烈的愿望和诉求.作为教育新常态下的基础教育工作者,要更好地把握自身职责的社会性、政治性、人文性、公益性、服务性、基础性等工作特征,做有智慧、有良心的教育工作者,不要被功利、浮躁遮掩了视线,失职于国家,失职于学生.

二是把守住三条底线作为实施素质教育最基本的要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自由发展,是新常态下教育的基本理念和教育部门的基本职责.在新的要求下,一是要把学生锻炼的时间还给学生,给学生健康的体魄.二是要把学生的睡眠时间还给学生,给学生充沛的精力.三是要把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还给学生,给学生自由和个性发展的空间.守不住这三条底线,最好的教育理念也只是停留在口头上.

三是要把开展综合素质评价作为实施素质教育最基本的保障.为了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功能和促进功能,教育行政部门制订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通过这些评价的开展,能够对学校的育、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家长的管、社会的评产生正面影响.基于教育新常态的素质教育更加重视评价的全面性、多样性、发展性、导向性等,学校在实施评价过程中,可以根据校情、学情调整指标和权重,因势利导,不断完善.但不能走过场,特别是不能搞虚假.同时,要加大改革力度,逐步增加综合素质评价在招生中的作用,更好地发挥考试的导向、诊断、评价、管理等功能,助推素质教育的实施.

三、抓实四项工作

一是要加强学校文化建设.新常态下的素质教育,更加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强调把学生培养成全面、健康的“人”,因此,要加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具体对于学校,要通过学校的校训、校歌、校徽、校标、校园雕塑等设计,体现以人为本、以德育人的教育理念,展现学校文化精品,提升学校内涵,形成学校精神,打造校本文化特色.继续建设优美舒心的环境文化,通过个性化的设计,把学校的育人理念、人文关怀渗透到校园整体环境中,构建人文生态校园,提升学校文化品位.继续建设高雅和谐的行为文化,要以优良的师风引领学生形成良好的学风,锻铸过硬的校风.针对学生身心成长的特点,以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念为核心,以课堂教学、综合活动课、主题班会、网络建设、学校制度建设、家庭文化建设、学校环境建设以及多种形式的系列活动为载体,以班级、年级、学生社团等为实施单位,以学生自主管理为基本途径,将学生文化建设与德育工作有机结合,提升学生的综合修养.要继续建设高效可行的制度文化,要建立健全有利于师生健康成长的管理制度.要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以促进学生发展、教师专业成长为目标,突出以人为本,体现人文精神,改革包括教师管理、教育教学常规管理、教育教学质量评估办法、班主任工作、职称评聘、评优创先等在内的学校现行管理制度.要建立健全有利于培育良好师生关系的教学制度,探索建立新型的家校关系和新型的家教关系.

二是推进教育均衡.教育是社会公平的基础,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没有教育公平就没有社会的平等.同样,只面向少数学生的所谓“精英教育”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新常态下的素质教育最起码应该是相对公平的教育.尽管从客观上讲,我们不可能排除社会个体之间存在的先天差异,但是后天的起点不公平则主要源于政府和社会的教育价值取向与教育选择.要用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高度重视本区域内教育的均衡和协调发展问题,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反映了我们的执教理念和执教水平.要采取过硬措施努力缩小校际差距、城乡差距,使教育资源科学合理分配到区域内各学校,甚至优先分配到薄弱学校,使所有学校和学生享受到教育发展的成果,享受教育公平和谐的阳光.只有这样,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

三是要加强教育管理.在教育新常态背景下,素质教育进入了发展的新阶段,形势任务都发生了新的变化.教育管理就应当转变工作方式,实现工作重心的转移,这是一个迫切而现实的要求.对于素质教育,各学校要全面落实有关规范办学行为的规定,守住有教无类、关注全体开齐开足课程、保证学生休息和锻炼时间等最基本的要求.学校的管理要由原来的一般化管理向精细化管理转变.教育行政部门要提高管理意识,加强质量监控,完善评价机制,促进学校提高管理水平,积极实施素质教育.

四是要加强教育科研.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他们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无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教师进入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

一方面,要重视和发挥教育科研是教育的第一生产力和第一推动力的作用,围绕在教育新常态背景下实施素质教育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开展研究.另一方面,没有高素质的教师,素质教育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有专家说过:“素质教育就是有素质的人实施的教育.”这体现了教师在实施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即所谓的“言传身教”.在一般学校现有师资状况的背景下,有“素质的教师”可遇不可求,所以只有加强校本研训,才能真正实现教师的专业成长,实现教师自身“素质”的提升.

另外,学校要有向教育科研要质量、科研兴校的意识,主动、积极地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校本教研,并在此基础上开展校本培训,发挥骨干教师的传、帮、带的作用.要着重抓好学习型组织的创建、集体备课和现场研讨,提升学校校本教研的层次,多开展问题研究和行动研究,增强校本教研的实效性,进一步增强校本教研的气氛,积极构建学校教学研究文化,建立健全校本教研长效机制和奖惩机制,引导教师把教学研究与日常教学融为一体,并使之成为一种自觉行动.

1周鹏来,湖南省益阳市教科所副所长,湖南省特级教师.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