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不妨为情感穿一件外衣——从学习经典到写作实践

时间:2024-07-06

董 敏

(陕西省西安市西安铁一中学,西安 710054)



不妨为情感穿一件外衣

——从学习经典到写作实践

董敏

(陕西省西安市西安铁一中学,西安710054)

唐代诗人白居易写道:“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可见感情是写作的原动力,是丰富文章内容的基础.那么如何才能形象生动且准确地表情达意呢?不妨为情感穿一件外衣.

一、春衣:自然之景

春者,自然万物苏醒之季节;春衣,恰如自然之景.自然之景作为情感的外衣很普遍,也是最重要的一件外衣.自然之景也是最为丰富的,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等均可入文.

把自然之景作为载体引进文章类同古典诗词中的借景抒情,最经典的当属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全诗借助春、江、花、月、夜五个自然之景,不但描绘了一幅春江月夜的美丽图画,而且哀而不伤地传达出了游子思妇两地相望相思之情,甚至含蓄而优美地引发出对宇宙和人生的哲理思考.宋词中较为经典的是柳永《雨霖铃》中“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一句,明写实景,暗写别情,以景寄情,显得含蓄而有余味.

小说中也有为情感穿外衣的手法,此处景物有了新的作用.鲁迅的《祝福》有多处雪的描写,雪既可以渲染悲凉沉寂气氛,烘托“我”的心情,也成为祥林嫂悲惨命运的暗示,推动情节发展.众所周知的莫言小说《红高粱》,红高粱成为故事发生的自然背景,高粱地成为故事发生的场所,高粱酒成为故事情节的推动者.红高粱是战争的缩影,成为整部小说的有机组成部分,也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以“诱惑”为话题的作文写作中,学生毕明玉的习作《再见,苹果》别出心裁,作者一共写了三个苹果.

第一个苹果——“言语的苹果”,叙述了《圣经·创世记》中亚当和夏娃受蛇的诱惑,偷吃了树上的苹果而被上帝惩罚的故事,然后归纳:“可见,诱惑的言语经常使人于蒙昧的状态下触犯禁忌.故而,提高鉴别能力,分辨言语中的诱惑、陷阱与禁忌,是成长中的必修课.”

第二个苹果——“美色的苹果”,叙述了《格林童话·白雪公主》中白雪公主禁不住看起来很甜美的苹果的诱惑,吃了一口就倒在地上死了的故事,然后归纳:“物之美色,是诱惑;人之美色,更是诱惑.故需养定心,抵色诱,方能有成.”

第三个苹果——“苹果手机”,叙述了一个人卖肾换取苹果iPhone 4s的故事,然后归纳“如今物质的诱惑已导致了社会风气的转变.物质的追逐永无尽头,何必泥足深陷?”

文章最后总结:成长中的“苹果”实在是随处可见,无论如何,我们都要坚定地对它说:“再见,苹果.”

苹果成为拒绝诱惑的外衣,一串串“苹果”事件组成了对人生以及社会的深入思考,可谓构思巧妙,精彩绝伦!

二、夏衣:生活之物

夏者,温暖之季节.日日相处的生活之物恰如夏衣,带有温度,使人见之温暖.可入选文章的生活之物没有自然之景多,但生活之物一旦入选文章其感染力是非常大的.常常陪伴我们的生活用具或物品可以作为载体.

茹志鹃的成名作《百合花》,小说大背景写的是解放战争,但故事一旦引入战争就淡化了战争,而引进新媳妇“那条枣红底上洒满百合花的假洋缎被面”作为载体.开始为小战士借百合花被子,新媳妇不舍未借,“我”出面解释最终借到那条里外全新的上面洒满白色百合花的新花被子,在文章结尾小战士战死后新媳妇含泪用百合花被子包裹小战士.百合花的被子成为人物的美好心灵的象征,成为引爆读者泪点的载体.以小见大,意味深长.

周杰伦的许多歌曲就巧妙引进生活之物而打动人心,广为流传,较为经典的是《青花瓷》.故事中的青花瓷是一个道具,或者说一个缘起,是一个伏笔.通过这个具有千年沧桑的道具,引起了抒情主人公对千年前古典美人生活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追寻和缅怀.这场跨越千年时空具有古典文化内涵的爱情戏正是借助青花瓷这一外衣而成功演绎的.

学生屠昱辰的作文《连心线》就巧妙借助生活之物——缝纽扣的线来表达母亲无微不至的关心.看到的是根根线,感到的却是满满爱.

母亲像是突然想到了什么,说:“天气变冷了,记得多加点衣服,还有校服扣子,小心不要掉了.”我笑了:“我们班里有人的校服扣子全掉了,衣服都系不上,像挂着披风;而我,到现在扣子还没有掉一个.”母亲也笑了,像在开玩笑:“傻孩子,那是上次看你扣子松,我特意帮你缝的.”

我怔住了,手下意识地抚摸衣服上的扣子.一根、两根……细密的线似乎拧成了一条结实的麻绳.本以为是自己保护的,没有想到其实是母亲的用心.如果没有母亲用爱织缝的线,我的扣子也可能早已掉光了.

恍惚间,我似乎觉得这纽扣,这丝线,都如同有了温度,像在呼吸——这是母亲给予我的牵挂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这根线在延伸,延伸到母亲给我的电话上,延伸到母亲那颗全心全意爱我的心.我紧紧握着丝线,用冰冷的手感受那温暖的针脚.

开头和母亲的对话叙述,到后面议论抒情,紧扣这根线,作者题目命为《连心线》,已经给予这根线丰富的情感.如果没有连心线的载入,只写对话,然后抒情表达对母亲的养育感激之情,自然觉得空洞,缺少力度.

三、秋衣:象征之物

秋者,万物成熟之季节.成熟,意味着有丰富的经历与感悟,象征之物恰如秋衣,当意象被赋予象征含义,其意味会更加丰富.

现代诗人戴望舒的《雨巷》,成为朦胧诗歌的代表.广为读者津津乐道的就是诗歌精心塑造的丁香姑娘:“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全诗可以压缩为“我希望逢着(飘过)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正是这个丁香姑娘让人们有着不同的理解.有人认为“丁香姑娘”就是“我”,有人认为“丁香姑娘”相当于“我”心中的理想,还有人认为“丁香姑娘”就是“姑娘”,没有其他意思.众说纷纭,各持所论,而诗歌的亮点和经典也正在此.

习作中不妨插入具有象征义的意象可化抽象为具体,言有尽而意无穷.学生韩伊诺诗作《秋天的叶子会疼》写道:“殊不知在别人眼里,自己可笑得像幅画.”画是美丽的,画也是呆板、一成不变的.成长的自己回头发现自己像幅画,既有一种成长的美丽,也有一种对自我成长的反思!

学生强盛习作《泥土之爱》,写的是他和来自农村的不识字的奶奶的故事.结尾这样写道:“窗外,大雨还在倾泻着它的愤怒,猛烈地撞击着泥土.而土,汲取着水分,供养着生命的种子.泥,化为养料,哺育着你热爱的种子.而这颗种子,现在要发芽,要长大,要保护这厚重的大地不受风雨的侵蚀!”大雨象征“我”和奶奶之间的矛盾以及奶奶遭受的委屈,泥土象征奶奶,种子象征自己.通过泥土与种子的关系,表达出奶奶对“我”深深的爱以及“我”对奶奶无比感激之情,这就是泥土之爱.

学生师祎菲习作《感动一盆花》,写母女之间的矛盾,在尴尬的时候,围绕一盆该浇水但谁也没去浇水的花展开了情节叙述.

我沉浸在微风的温柔中,抬头看见了窗台上摆的那盆花——明明已经十分虚弱,还是用干枯的躯体顺应风儿,优雅地舞动.

想起它刚来家里时我对它的欢迎,我觉得有点惭愧,想要喊妈妈来浇水,话冲到喉咙,又被狠狠撞回肚子.不是刚刚才吵过架吗,我怎么能开口服软?

……

晚上因为被不停催促我就更加不想睡觉,我和妈妈差点又吵起来.妈妈转身走了,留下想说什么又极力忍住的背影,我愣住了.以最快的速度收拾好,躺上床,我喊来妈妈关灯.她拿了温度刚好的一杯水给我,然后去检查窗户是否关好,又把窗帘拉紧不让光透进来.最后妈妈拿着空水杯看着我钻进今天又晒过的棉花糖被子,压紧被角.“你那盆花浇一点水就不枯了,应该死不掉.”她说着,粗糙的手覆上我的头,“养你就跟养那一盆花一样.”

关灯.我看见黑暗变得黏稠,最终凝固成妈妈的样子.她手中工具纷飞:拖地、洗衣服、做饭,还给我倒水端水果;我还看见她在我的不耐烦下凝固着的笑容;还有她说的“养你就跟养那一盆花一样”……我一下子哭出来.妈妈啊,这就是你给我的爱吗?无论第几次我与你争吵,你也会像养花一样养我吧?

第二天上学,我回头看见妈妈在窗前目送我,那盆花喝饱了水兴奋地站在她的笑容下.我突然觉得妈妈才应该是那盆花,在孤独中,只希望我来浇些水.

我回头招手作别,决定要对妈妈更有耐心一点.只是不知道感动妈妈这样的“一盆花”,需要多久?

同样一盆花,在妈妈眼里,养花就像养孩子,同样需要呵护、付出;通过妈妈在睡前“不计前嫌”为“我”端水、拉窗帘、压被子等细节,“我”心理上成长了,理解了妈妈,懂得了爱.此刻在“我”的眼里,妈妈成了那盆花,同样需要“我”呵护与理解.这盆花已经不是一盆普通的花,而是母女之爱的象征!

四、冬衣:文学作品形象

冬者,万物逝去但生命犹存,文学作品的形象犹如

冬衣,虽已成为往事,但依然跨越时空,浸润人们的心灵.

选择文学作品的形象,一定要选择经典的,众所周知的形象.比如在理解早恋危害时,有这样的比喻:早恋是莫泊桑笔下的那串钻石项链,虽有片刻的欢愉,却带来十年的辛酸;早恋是那株被人为拔起而“长高”的禾苗,提前“早熟”而终将枯萎.莫泊桑的《项链》、寓言《揠苗助长》都是大家熟知的内容,故用它们形象生动地告知早恋先甜后苦且易枯萎的道理.

2001年高考作文要求以“诚信”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江苏的考生蒋昕捷以一篇《赤兔之死》获得满分.作者以熟谙的三国故事为基础,编撰了赤兔马为诚信而殒身的感人故事,凸显了“真英雄必讲诚信”的主题,并抒写了人生当择善而从、唯诚信是瞻的志向,使文章主题立意更上一层楼.

学生李佳月习作《我的猫》在叙述一只野猫从与“我”陌生到熟悉,再到猫死亡的过程中,穿插圣埃克·苏佩里《小王子》故事,两个情节互相映照的同时,又巧妙地传达出自己内心情感.如第一次看到那只野猫之后,作者写道:“我看着它,动心不已,就像初见那只火红皮毛的狐狸的小王子.”当野猫走进自己的时候,她又欣喜地写道:“我倍感欢心,就像小王子用耐心一天天地驯服他的狐狸.”当他们关系日益密切,作者继续写道:“我自以为终于驯服它了,就像狐狸终于也期待王子的到来.”而最后野猫被轧死后,作者把悲伤掩藏其中:“直到那宽厚温驯的身影彻底消失了,我才悲哀地发现,我才是那个被王子驯服的红狐,而它是耐心的王子.它离去了,把被它驯服的我,空留在原地徘徊.”用众所熟知的小王子和狐狸的故事来表达自己对野猫的情感,实在是精彩之极!

五、结尾:如何“穿衣”

如何“穿衣”?一种是贯穿全文式,一种是片段植入式.

贯穿全文式,就是全文线索.比如鲁迅的小说《药》,明线药是救治华小栓痨病的“人血馒头”,暗线药是救治中国人思想愚昧的药.犹如冰糖葫芦中间的竹签,能够串起所有的冰糖葫芦.

片段植入式,就是应段落中表达需要而载入意象.反映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国法西斯的经典之作《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第八段:“对另外一些人来说,这样一个事实使他们终生难忘:在德国人撤退时炸毁的布热金卡毒气室和焚尸炉废墟上,雏菊花在怒放.”此处载入意象“雏菊花”就有象征含义.雏菊花的怒放与废墟对比鲜明,颇具表现力.既揭露了法西斯摧残美好生命的罪行,又暗示生命是不会被彻底摧垮的.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