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难为”中的“有为”:蒋梦麟与中国大学现 代化转型的深刻阐释——评《在自由与规训之间:蒋梦麟高等教育思想》

时间:2024-07-06

吴民祥

(浙江师范大学 教育学院,浙江 金华 321004)

在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史上,涌现出了众多著名教育家,蒋梦麟是其中杰出的代表之一。蒋氏曾留美获哥伦比亚大学哲学博士学位(主攻教育专业),是北京大学校史上任职时间最长的校长,也曾担任浙江大学首任校长、国民政府首任教育部部长等要职,留下了丰富的高等教育思想。由于以往学界对此关注较少,因此,全面系统考察他的高等教育思想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与现实意义。于潇教授近著《在自由与规训之间:蒋梦麟高等教育思想》(浙江大学出版社2022年版,61万字)在这方面做出了积极探索,并取得了丰硕成果。

一、研究主题新颖,现实意义重大

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史研究领域成果叠出,虽然研究教育家(如蔡元培、竺可桢、张伯苓等)的精品频现,但是学界对蒋梦麟教育思想的探讨,特别是对其高等教育思想的系统性研究缺乏,这与蒋梦麟在推动中国高等教育现代化转型中所作出贡献的地位不相称。

蒋梦麟,浙江余姚人,清末秀才,国学造诣深厚。他1908年自费留美,入哥伦比亚大学跟随杜威研学教育,获哲学博士学位,对西学有深入探究。1917年回国后,他长期服务于高等教育领域,积极推动我国近代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他先后代理与主持北京大学校务二十余年,在秉承与创新蔡元培教育理念及实践经验基础上,带领北大实现了中兴。蒋梦麟也是浙江大学首任校长,在谋划布局、争取资源、引进人才等诸方面为浙大的发展奠基。此外,他曾出任国民政府首任教育部长,为随后教育发展进入“黄金期”奠定了基础。本着改进全国教育应该“先从高等教育着手”[1]、“务质的改良,不求量的增加”[2]的精神,他大力推进高等教育整顿与改革。全面抗战时期,作为西南联大的三大常委之一,他为联大在艰苦环境中取得办学奇迹,贡献甚伟。蒋梦麟在教育领域中的事功,时人认为其地位“仅次于蔡元培”[3]。然而,检视目前蒋梦麟的相关研究成果,总体上较少,特别是对其高等教育思想全面而系统的考察鲜有发现。《在自由与规训之间:蒋梦麟高等教育思想》一书的出版,具有开拓意义,弥补了学界在该领域尚未有专著的缺憾。

同时,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正处于发展的关键期,尽管在学校数量与教育质量上取得了较大成绩,但在原创成果产出、大师级人才养成等多方面仍显不足。纵观历史,蒋梦麟在大学理念、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与管理等各方面的真知灼见,对中国当代大学发展与变革能提供宝贵的经验。由此而言,该著作的研究成果具有重要的现实镜鉴与启示意义。

二、思路顺畅,主旨凝练明晰

身处内忧外患的环境,游走于政府与学府、各种派系之间,蒋梦麟的思想与实践涵盖了高等教育领域的诸多方面,涉及的历史人物与事件庞杂。此外,蒋梦麟与蔡元培关系密切,他先后在北京大学二十余年,如何处理两人思想之间的关联非常重要。凡此种种,深入考察蒋梦麟高等教育思想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任务。

作者在广泛阅读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梳理了纷繁复杂的历史线索,呈现出清晰的研究思路与严谨的研究框架和结构。该论著将蒋梦麟高等教育思想放置于近代中国历史场域之中,综合考察政治、经济、文化与教育等因素的复杂影响;围绕蒋氏在代理与主持北京大学校务、出任浙江大学校长与国民政府教育部长,以及西南联大常委等时期的事功,揭示不同时期其高等教育思想的关联性与独特性,阐释其思想演进的理路与特征。此外,作者注重比较蒋梦麟与蔡元培思想的异同,强调理论与实践、历史与逻辑、过去与现实等多对关系的连接。

据此,该书在介绍蒋梦麟生平、成长经历及其高等教育思想形成的思想基础后,重点阐释了高等教育思想三大主题(理念、职能、管理),论其因果,校其成绩,提出资鉴;并以蒋氏年表为附录,全景式展现蒋梦麟的一生。

值得一提的是,论著对蒋梦麟高等教育思想三大主题的主旨凝练明晰:理念论——“大度包容,思想自由”;职能论——“‘养成领袖’、‘学校之唯一生命在学术事业’与‘改良社会’”;管理论——“‘部长有为’‘校长有为’‘常委无为’”,显示了作者对研究主题的深刻把握。

三、秉持唯物史观,论述新意叠出

近代中国高等教育的现代化转型步履艰难,虽然蒋梦麟为此付出了艰苦努力,但其思想与行动牵涉到众多方面,深入展现其全貌颇有难度。作者不是就思想谈思想,而是秉持唯物史观,详细考察思想形成与发展的前因后果,注重思想形成与发展的影响因素——社会变局、人际资源、人格特质等,以呈现蒋梦麟高等教育思想的立体风貌。作者对蒋梦麟高等教育思想的思想基础着墨较多,以期让读者理解其思想内涵;在考察其高等教育思想三大主题时,既关注思想演进的动态样貌,也分析其与蔡元培等同时期其他教育家思想的联系与区别。

该书许多观点颇有新意,如在探讨思想基础时,将“新中有旧、旧中有新”与“不中不西、亦中亦西”融会贯通,提出了文化统整观,得出了个体本位与社会本位统一的教育价值观;在阐释蒋梦麟“思想自由,大度包容”理念时,指出“随着时局变动,不断调整自由与控制之间的张力,平衡两者关系,这样既有利于大学在宽松条件下充分发展个体潜能、产出创新性成果与服务社会,又有助于赢得政府的支持,以获取资金与政策等诸多方面的资源”[4];在展现其职能思想时,认为“他以学术为中心,统一研、教、服务,以主政教育部颁行政策为指引,以北京大学为阵地,这一科研领衔、兼顾人才培养与社会服务职能关系模式的辐射影响广泛而深远”[5];在探讨其管理思想时,强调“‘部长有为’、‘校长有为’与‘常委无为’是应对复杂时局与高校变革的针对性管理智慧”。上述新论,展现了作者的学术创新精神。

四、史料扎实,笔触细腻

史料是教育史研究的前提与关键,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倘若史料难觅或不足,教育史研究则无法或极难进行。在对蒋梦麟高等教育思想研究中,虽然其实践活动丰富,但撰写文本成果少,留下的著述也不多。同时,目前相关系统性汇编资料亦很少,仅有《蒋梦麟教育论著选》等少量集中性资料。因此,研究该主题面临的一大难题即是史料的获取。难能可贵的是,该著作在史料方面花费了很大功夫,在广度与深度方面均有突破。论著极为注重一手史料,不仅包括官方档案、公报等,也有民间性质的报刊杂志刊载文章、各校史料以及相关人物日记著述等,内容包括近代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与教育等众多领域。据统计,该著作页下注释多达一千六百余条,引证文献丰富且代表性强。

此外,作者注重史论结合、论从史出,在详尽占有大量原始史料基础上加以阐释。论著引证史料合理,不是简单罗列史实,而是夹叙夹议,述评结合,可读性强,既注重了历史与逻辑的统一,又体现出历史与现实的关联。

概言之,该论著既是一部蒋梦麟高等教育“知行录”,又是一幅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发展历程的生动画卷,揭示了蒋梦麟在“规训与自由”之间力取平衡,以实现“难为”环境中的积极“有为”,堪称是一部学术性和可读性俱佳的力作。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