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论先秦儒家治国思想的整体性特质及当代启示

时间:2024-07-06

刘 伟

(内蒙古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22)

***总书记强调,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文化相结合[1]儒家治国思想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可贵的政治伦理资源,而先秦儒家治国思想具有整体性特质。整体性释义,从事物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视角出发来认识万事万物[2]把事物看作是由不同要素组成的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而整体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各部分简单相加的机械和[3],挖掘先秦儒家治国思想的历史发展和内涵体系的整体性,从中借鉴其治国理念、治国理想、治国手段来丰富发展***新时代治国理政思想,推进新时代我国治理现代化实践的发展继而展现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美和马克思主义理论之辉。

一、先秦儒家治国思想概述

先秦时代社会动荡频繁,社会面貌也发生巨大的改变。在经济基础方面,铁农具等生产工具的使用以及耕作生产方式的变化使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也或慢或快地发生变革[4]。在上层建筑方面,社会制度的不断过渡既反映当时的社会是不断进步的,又充分体现出国家管理与血缘关系密切结合的特征。它具有独立性,成为了治国实践的历史逻辑,它源于春秋战国时代又超越那个时代同时也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它在继承西周的礼乐制度、人与自然关系观和人性论的基础上不断通过社会实践丰富和发展起来的治国思想,其核心围绕一个共同的问题,即人民问题。

二、认识先秦儒家治国思想的整体性特质

先秦时代,社会陷入礼崩乐坏的危机,天下呈现四分五裂的局面,统治者需要主流意识形态去维护统治地位。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儒家治国思想横空出世,继承了西周的礼乐制度、天人观和人性论,形成了天下归仁的治国理念、民为邦本的治国立场以及德治和法治并施的治国手段的内涵体系,体现了历史整体性和内涵体系的整体性。

首先,继承发展的历史整体性。儒家治国思想的历史整体性体现在继承西周的礼乐制度、天人观和人性论。其一,继承西周的礼乐制度。殷商时的礼具有行为规范之意,西周时的礼治是不断完善已经涉及国家、军事、经济、伦理道德等方面业已具有国家根本大法的性质。先秦儒家代表人物孔子提出仁中心的礼治的政治主张,认为礼治、刑罚是国家制约人民行为规范的手段。其二,继承天人观。古代农耕经济的发展孕育农耕文化,农耕文化中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是值得深思的,即如何看待天人关系,先秦人与自然关系由天人转向自觉。最初受生产力制约人们认为天是无所不能的,顺应农时四季的规律就会风调雨顺,反之,则遭到天的惩罚,这种天人关系已经影响着人们的社会生活。随着生产力的提高,人类自觉意识到顺应自然以及人与自然的和合性关系,开始向自觉转变,与本土基因融合形成了儒家的天人合一观,敬畏天的认识论,“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言”[5]161。统治者利用这种认识让其成为维护统治地位和治理国家的工具,要求个体服从集体,集体服从统治者。其三,继承人性论。原始时期认为人性是有缺陷的可善可恶,西周时人们看到人性中的恶与善,先秦时孔孟提倡性善论,荀子的性恶论与此形成鲜明对比并进一步提出通过教育等方法改造人以此来维护国家统治。概之,先秦儒家治国思想在西周礼乐制度、天人观和人性论继承发展的历史逻辑中展现出继承发展的历史整体性。

其次,内涵体系的整体性。它形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体系,即天人归仁的治国理念,民为邦本的治国立场,德治和法治并施的治国手段,这个内涵体系尽显整体性特质。

天下归仁治国理念的整体性。从理想层面看,儒家思想产生于斗争时代,孔子却没有主张暴力革命而是以仁为精神内核,他描述出大同社会的面貌“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6]可以见得古代人民所描绘的大同社会画卷涉及人才选拔标准、诚信准则、伦理要求、社会秩序的正常运行等部分要素,构成大同社会统一的整体。认为以公有制为基础,人们将会物质财富极度丰富,精神得到慰藉,人民生活更幸福,这不仅体现仁的内核还是社会和谐的统摄。孟荀认为人民是国家的基础力量,对国家治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提倡利民来向往理想社会“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5]190在住宅、房屋、衣帛、孝悌等部分组成一个社会的整体,把重视民众的地位和利益作为通往理想社会的应有之义以求社会秩序的安定。从实践路径来看“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7]等在礼仪、认知、诚信等方面构成治国设想的可能路径,由于处于乱世尚不能付诸实践。从理想与实践路径来看,儒家致力于构建人人共享有仁的和谐大同社会,为国家治理现代化指明了治理方向。

民为邦本治国立场的整体性。民为邦本,本固邦宁[8]认为把人民视作国本,国泰民安。在经济层面,节用以礼,裕民以政。彼裕民,故多余,裕民则民富[9]140认为人民物质财富充足国家就会长治久安。思想上,治理国家始终坚持站在人民的立场上,并把为人民谋取最大利益作为最终目的。孔子从治国的角度要求统治者爱民者强,不爱民者弱[9]231,认为爱人民就会变强,不爱人民就会变得脆弱,从思想的层面来要求统治者拥有爱民、重民的意识。在政治上,以人民谋福祉为中心。孔子把百姓安定看作是一种境界,把管仲作为仁人就在于他拯救天下黎明民百姓,孟子最重视人民的地位甚至将人民与国家政权相结合,认为掌握政权的判定标准是,能否获得民心以及认为获取人民的信任与支持会得到人民的拥护与爱戴。从先秦儒家治国思想的经济、政治、思想方面的治理角度来强调以人民为主体的治国立场,这体现民为邦本的治国立场整体性,也为当代国家治理现代化指明了实践立场。

德治和法治并施的治国手段整体性。德治和法治治国理政的两种重要方法论,要想发挥这两种手段的作用就要将两种手段相辅相成,相互协调体现整体性。德治是治国的基本手段。“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蒽,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9]126人们在德治方面规定道德品行的恭慎勇直要在合乎礼的范围之内,并用礼视作维系人们之间关系的准绳,并主张建立与实际相符的礼制规范来规范道德伦理,以礼制看出德治是先秦国家治理的基本手段。法治是治国的辅助手段。孔子主张德治但也没有忽视法治的作用并没有割裂两者关系,法治本身具有治国理政普适价值,孟子站在人民的角度强调谨慎用刑不滥杀无辜,强调法治的重要性,认为礼规定法的性质和内容,以礼统摄法以情审视法。因而,德治和法治双管齐下体现了两者相互协调的整体性。概之,在治国理念、立场、手段的内涵体系尽显治国思想的整体性特质,为当代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一定的参考。

三、先秦儒家治国思想的当代启示

先秦儒家治国思想是儒家文化的主体部分,在今天的社会依旧适用。从中借鉴天下归仁的治国思想,指明国家治理方向,民为邦本的治国立场,确立治国理政的基本立场,德治和法治并施的治国手段,规范健全国家治理体系。

首先,借鉴天下归仁的治国理想指引国家治理方向。天下归仁是先秦儒家治理思想的重要理念,指出了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的理想模式,旨在构建仁人共享的和谐社会,这与我国追求的共产主义社会不谋而合。儒家天下归仁的治国理念一直是中国人民群众美好的追求和向往,两个百年奋斗目标充分展现了将天下归仁的治国理念体现在国家现代化进程之中。当前中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未来通往天下归仁的理想道路是长期的、曲折的。要借鉴儒家天下归仁的治国理念,致力于第二个目标的实现,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综上,从先秦的治国理想与共产主义社会最终理念的契合性以及两个百年奋斗目标可以看出,天下归仁的治国理想为国家治理现代化指引方向。

其次,借鉴民为邦本治国立场,优化国家的治理效能。我国一直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基本立场,始终坚持为人民谋利益。古代都江堰、浑天仪、四大发明等都是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古代人民争取利益的实践成果。近现代人民为争取独立进行许多的救国运动,太平天国运动、抗日战争、抗美援朝等救国实践运动皆是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其中对内蕴含的治国理政思想有共同富裕、四个全面、绿色发展理念等,对外的治国理政思想有人类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等皆是站在人民的立场出发坚持为人民谋取最大利益。实践成果都证明着民为邦本治国立场是治国理政的密钥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前提。展望未来确立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基本立场要始终坚持民为邦本的治国立场,优化国家的治理效能。

第三,借鉴法治和德治的治国手段,规范健全国家治理体系。法治和德治双管齐下规范健全国家治理体系。从二者的关系看,二者互为补充,要想发挥两者的关系就绝对不能割裂开来。重法治忽视德治会导致道德滑坡,治理体系会过于绝对化从而社会秩序就会混乱,重德治忽视法治会导致权利失去制衡,治理体系系统奔溃。从治理的实践经验来看,重视法治政府会权威化,重视德治社会会人情化,最终导致社会秩序的混乱以及国家的治理社会的系统紊乱。从法治和德治两者的治理过程看,德治的过程离不开法治,法治作为德治的内在规定性,法治的过程离不开德治,道德则是法治的内在支撑,任何法律都包含着道德取向和价值,表现为立法、执法、守法。国家治理需要法治和德治的统一,两者缺一不可。新时代之下,坚持贯彻一手抓法治一手抓德治,法治和德治是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重视这两种手段的反作用对于建设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四、结语

继承和发展先秦儒家治国思想要一以贯之,先秦儒家治国思想是中国古代人民顺应历史潮流经过实践检验的必然结果,是在继承西周的礼乐制度、天命观和人性论的基础上,形成治国理念、治国立场、治国手段的内涵体系,并对当时社会产生一定的社会影响,其继承发展的历史逻辑和相对完整的内涵体系充分体现了整体性特质。它是与时俱进的能随着时代和实践的发展随之丰富发展,中国历代领导人将其与具体实际相结合形成治国理政思想是对它的丰富和发展。***总书记在继承它的基础上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形成新时代治国理政思想并将其统一到建设现代化治理国家的道路上,从纵横交错的历史、理论、现实中抓住治理问题的本质,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当今世界正处于发展关键期,新冠肺炎疫情、民族冲突等因素加剧世界局势的不稳定性,借鉴先秦儒家的治国思想对我们国家的治国理政有重要意义。充分汲取其精华对我国的依法治国、政治参与、德育以及党的建设等方面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这将有利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从而推进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建设。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