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不同石漠化程度对胡颓子幼苗生长的影响

时间:2024-07-06

马赟花,齐放放,杨团香,邓梅,刘润彦,陶梅,谭直飞

(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生态工程学院,贵州 毕节 551700)

密花胡颓子(Elaeagnus conferta Roxb)为胡颓子科胡颓子属,别名羊奶果,属胡颓子科常绿灌木。原产于中国北半球温带和亚热带地区。胡颓子属植物具有食用、药用和环保等多种功能。密花胡颓子萌发能力强,适应多种土壤,也是很好的燃料、饲料、肥料,另外,胡颓子果实中富含的多种营养成分和生物活性物质,被普遍应用于医疗保健品、食品饮料、美容护肤品等的开发和生产[1]。国外学者[2]经研究发现大多数胡颓子属植物具有较强的固氮能力,而且其根瘤是由弗兰克氏菌菌株侵染后结瘤而成,所以在国外,胡颓子属植物常作为荒地和草原土壤改良的先锋植物。

西南喀斯特地区的生态环境比较脆弱,修复石漠化地区植物的筛选尤为重要。而密花胡颓子[3]喜温暖气候,喜光耐阴、耐旱、耐湿,在湿润、肥沃的土壤上生长良好,但能耐贫瘠,对环境实适应性较好,所以对胡颓子进行不同石漠化程度条件下的适应性进行研究,对西南喀斯特地区石漠化治理和生态修复有很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研究不同石漠化程度对密花胡颓子幼苗生长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在贵州省毕节市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进行,本试点位于毕节市七星关区位,在贵州西北部,地处东经104°51′-105°55′,北纬27°03′-27°46′,海拔470-2217m,总面积3414.91km2。七星关区位于滇东高原向黔中山地丘陵的倾斜地带,地处乌蒙腹地,是川滇黔渝结合部区域性中心城市,其地形呈东高东低,地势由西南向东北呈现阶梯状逐渐下降,其中山地、丘陵占90%以上,具有典型的喀斯特地貌特征,石漠化面积大且危害严重。气候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均降雨量12.5℃,年降雨量850-1444m。

1.2 试验方法[4]

试验以密花胡颓子为研究对象,选取长势一致的2年龄和4年龄的密花胡颓子幼苗栽种到不同程度(自然对照、较重度、重度、中度和轻度)的石漠化土壤中,观察并记录密花胡颓子幼苗在不同石漠化程度下的生长发育指标。栽种容器为聚氯乙烯桶(直径是30 cm,高度为50 cm)。2019年5月中旬将密花胡颓子幼苗栽种到聚氯乙烯桶中。通过不同比例的土壤与石砾石比来模拟石漠化的不同程度。具体过程如下:自然对照组:土壤与砾石比例为1:0;较重度石漠化处理组:土壤与砾石比例为1:2;重度石漠化处理组:土壤与砾石比例为1:1;中度石漠化处理组:土壤与砾石比例为2:1;轻度石漠化处理组:土壤与砾石比例为3:1。以上处理中土壤均为毕节地区的黄壤。两年生与四年生胡颓子幼苗在以上五种试验条件下各种20株,之后定期观察并记录胡颓子植株的株高和冠幅、发育枝数和死亡个数等指标。周期为每月一次。土壤(表层0-15cm)含水量采用烘干法测量。

1.3 统计分析方法

用Excel软件对数据进行初步的整理,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用LSD多层比较法进行差异性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五种石漠化程度处理下的土壤含水量

图1 不同石漠化程度下的土壤含水量

图1显示的是各个处理组中0-15 cm土层的土壤含水量,由于石漠化程度的不同,各个处理的土壤含水量均受到了影响。图中显示的这五种不同程度石漠化处理的土壤含水量呈现出了三个显著水平:

首先最大值是对照CK处理的土壤含水量为20.00%;其次是轻度处理的土壤含水量18.70%和中度处理的土壤含水量19.30%,这两个处理之间无显著差异。

再次是重度处理的土壤含水量16.40%和较重度处理的土壤含水量15.20%,这两个处理之间也无显著差异。

2.2 五种石漠化程度处理下胡颓子幼苗的存活率

图2 不同石漠化程度下胡颓子幼苗的存活率

如图2所示为五种石漠化程度处理下密花胡颓子幼苗的存活状况,两年生的胡颓子幼苗在较重度、重度、中度、轻度和对照CK五种程度的石漠化条件下存活率分别为80%,100%、100%、100%和60%;四年生胡颓子幼苗的存活率依次为:较重度50%、重度80%、中度75%、轻度50%和对照CK80%这个结果表明两年生和四年生胡颓子幼苗这五种程度的石漠化处理下均能存活,且两年生的存活率在60%以上,四年生的为50%以上;结果还表明除对照组外的其它处理,其两年生密花胡颓子植株的存活率均高于四年生幼苗。

2.3 五种石漠化程度处理下胡颓子的株高和冠幅

图3 -1不同石漠化程度下胡颓子幼苗的株高

图3 -2不同石漠化程度下胡颓子幼苗的冠幅

如图3所示,五种石漠化程度处理下胡颓子的株高和冠幅表现出了不同的规律。图3-1中两年生胡颓子幼苗在对照CK、轻度、中度、重度和较重度这五种程度的石漠化处理下生长六个月之后的株高,值分别为28.75cm、28.80cm、26.60cm、20.40cm和18.25cm且相互之间无显著差异。此结果说明在这半年中,不同程度的石漠化处理对两年生胡颓子的株高无显著影响。而四年生胡颓子幼苗在这五种处理下生长6个月之后的株高分别为26.50cm、28.25cm、22.67cm、23.25cm、15.25cm,且对照CK、轻度、中度、重度这四个处理的值显著大于较重度处理下的值,这说明较重度石漠化程度显著抑制了四年生胡颓子的株高增长。图3-2中两年生和四年生胡颓子幼苗在重度和较重度处理下的冠幅无显著差异,均显著小于其它三个处理,且这三个处理间的差异不显著。本结果说明在这6个月中重度和较重度的石漠化处理显著抑制了两年生和四年生的胡颓子冠幅的增长。

2.4 五种石漠化程度处理下胡颓子幼苗的发育枝数

图4 不同石漠化程度下胡颓子幼苗的发育枝数

图4显示的是五种石漠化程度处理下密花胡颓子幼苗发育枝数情况。两年生和四年生胡颓子幼苗在对照CK、轻度、中度、重度和较重度这五种程度的石漠化处理了6个月之后的发育枝数表现出了相似的规律。即在对照CK、轻度、中度和重度处理下的发育枝数(这四者之间无显著差异)均显著大于较重度组的发育枝数。此规律表明在这半年中,较重度石漠化处理会显著减少胡颓子幼苗的发育枝数。

2.5 五种石漠化程度处理下胡颓子的地径生长率

图5 不同石漠化程度下胡颓子幼苗的地径生长率

由图5可知,在五种程度的石漠化处理下,两年生胡颓子幼苗的地径生长率分别为0.27mm/月、0.28mm/月、0.28mm/月、0.33mm/月和0.23mm/月,四年生胡颓子幼苗的地径生长率分别为0.20 mm/月、0.22 mm/月、0.21 mm/月、0.27 mm/月和0.19 mm/月。各个处理下两年生胡颓子幼苗的地径生长率均大于四年生胡颓子幼苗的地径生长率。且两年生和四年生胡颓子幼苗的地径生长率表现出了相似的规律,即较重度石漠化处理组的地径生长率显著小于其它四个处理组的值,且这四个组间无显著差异。以上结果表明经过半年的处理,较重度石漠化会显著降低密花胡颓子幼苗的地径生长率。

3 结论与讨论

本研究表明经过半年的引种栽培,两种树龄的胡颓子幼苗在不同程度的石漠化处理下均能存活一半以上,说明胡颓子初步引种成功。但是其是否能应用到石漠化的治理中还需进一步较长周期的监测。本试验中不同石漠化处理下两年生胡颓子幼苗的存活率大于对照CK下的存活率,这是因为密花胡颓子耐旱耐贫瘠,在砂质土壤生长良好[5],而本试验的对照CK中全部是土壤,且均是毕节地区的黄壤,因黏性颗粒较多,质地黏重因而通透性差[6-7]。与四年生的胡颓子相比较,两年生密花胡颓子幼苗适应性较差,黄壤这种黏土环境会降低其存活率。其它四个处理中均加入了石砾,改善了土壤环境,所以处理组中两年生胡颓子的存活率大于对照CK下的值。

目前关于胡颓子的研究热点从一开始的种质资源的调查、生物学特性、分布及利用价值[8-9]、组织培养及固氮活性等方面[10-16],到果品开发、胡颓子资源的鲜果品质及加工特性等方面[17-20],胡颓子在我国西南石漠化地区研究目前主要集中发芽、离体植株再生等方面[21-23]。本研究主要就其地上生态指标以及土壤含水量方面做了初步的研究,结果发现经过半年的处理,由于石漠化的影响,土壤表层含水量显著减少。然而土壤含水量变化必然会促使到胡颓子适应新环境。在这五种程度的石漠化处理条件下,两年生和四年生胡颓子幼苗的存株高、冠幅、发育枝数、地径生长率均呈现一系列的适应性。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