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7-06
蒋 季
(1.重庆第二师范学院 图书馆, 重庆 400067; 2.重庆工商大学 工商管理学院, 重庆 400067)
AI 2.0技术是以ChatGPT为代表的新一代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是利用海量的文本数据进行无监督或半监督的预训练,是学习通用的语言知识和表示,然后在特定的下游任务中进行微调或迁移学习,提高任务性能的语言模型。AI 2.0不同于以往的人工智能,它具有强大的生成能力、泛化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人类语言的模糊性,精确地理解用户问题的含义并给出详细的答案,还能进行复杂的连续对话、生成创意写作绘画作品、评价社会时事等,从而大幅度提高用户的体验感。
ChatGPT是AI 2.0应用领域巨大潜力的具象表现,2023年3月14日,GPT-4一经推出就获得了全世界的青睐,舆论热潮引爆全球,并激发了新一轮人工智能竞赛,百度“文心一言”、阿里“通义千问”、讯飞“星火认知”等大模型先后问世。ChatGPT强大的功能机制迅速在全世界引发一场有关AI技术的激烈讨论,不少人认为AI技术将成为推动产业革命的核心动力[1],这也正式标志着AI从1.0时代进入了2.0时代。
根据彭博智库分析师发布的报告,未来十年生成式AI行业可能会以42%的复合速度高速增长。分析机构Gartner资深副总裁分析师Arun Chandrasekaran表示:“许多新AI技术的普及将对商业和社会产生深远影响。人工智能基础模型的大规模预训练和规模,对话代理的飞快采用以及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的激增,都预示着劳动力生产力和机器创造力的新浪潮的来临。”[2]
相比移动互联网掀起的技术革命浪潮,AI 2.0带来的冲击将是前者的10倍以上,它将彻底改写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3]。伴随着相关技术的发展与普及,AI 2.0落地高校图书馆必将进一步促进图书馆服务升级与功能转型,本文结合图书馆的发展现状与转型需求,探析在AI 2.0背景下高校智慧图书馆馆员的能力素养,提出发展建议。
“智慧图书馆”的概念由来已久,最早明确提出这一概念的是芬兰学者艾托拉,他在2003年发表的文章《智慧图书馆——位置感知的移动图书馆服务》中将智慧图书馆描述为“一种不受时空限制的移动图书馆服务,能够让用户通过移动互联网来查找图书馆中的图书及其他资料”[4]。国内最早提出智慧图书馆概念的是严栋,他在2010年7月发表的文章《基于物联网的智慧图书馆》中提出,智慧图书馆是以一种更智慧的方法,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来改变读者和图书馆系统、信息资源交流的方式,以便提高交流的明确性、灵活性和响应速度,从而实现智慧化服务和管理的图书馆模式[5]。
综合上述两位学者的论述和网络上收集到的其他观点,本文认为智慧图书馆是智能技术与图书馆服务的有机结合,通过网络信息技术来实现图书馆智慧化服务和管理的不受空间限制、但能被人们切实感知到的一种图书馆。智慧图书馆立足于现代信息技术,高度重视用户的实际需求,并以此为图书馆的发展导向,更加完整、高效地利用图书馆的馆藏资源,进一步优化提升借阅服务水平,完善用户体验,高度统一图书馆内部和外部各相关因素,以优质的服务满足每一个用户的需求。相较于传统的人工智能与数字化技术,以ChatGPT为代表的AI 2.0技术的服务特征集中体现在以下4个维度上。
一是自主性。目前在高校图书馆能见到服务型机器人的身影,但大多数机器人都还处在AI 1.0时代,只能读取事先录入的数据库、语料库信息来回答读者的问题,比较机械化、死板,无法满足用户更高的智能需求。而搭载了AI 2.0技术的机器人以大数据驱动和知识指导相结合的方式,通过深度学习、NLP(自然语言处理)等技术,实现自主学习和自适应,让读者感受到更加智能、快捷、个性化的服务。随着图书馆数字化、智能化不断发展,智慧服务的重要性、优先级将会不断提高,届时搭载了AI 2.0技术的智能机器人将在智慧图书馆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
二是智能性。AI 2.0技术可以进一步提高图书馆服务的智能化水平,通过数据分析等智能手段搜集读者的阅读习惯、掌握读者的兴趣领域,从而提供更加精准、个性化的图书推荐和服务。
三是交互性。智慧图书馆可以通过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技术,使读者无须身临其境,即可在虚拟场景中体验图书馆内部的各场所,感受图书馆的文化氛围等,为读者带来独特的感官体验,提升图书馆的交互式体验。
四是互联性。智慧图书馆通过数据与信息技术将整个图书馆系统融为一体,以多种方式获取和整合信息资源,提高图书馆管理服务的智能性、整体性和协同性,每一个细节都彼此关联、互为辅助,不仅能实现无人值守、全天候高效运转,还能通过智能技术进行文本分析和个性化推荐,满足读者的个性化需求,提供多样化的信息资源,进一步提升图书馆的服务水平。
综上,AI 2.0技术可以极大改善智慧图书馆的工作流程,优化服务模式,实现技术创新,让用户在学习和获取知识的过程中体验到更加智能、快捷、个性化的服务,提高图书馆日常运转效率、提升服务质量,更有效地为用户提供服务,减少用户等待时间,改善用户体验。因此,高校智慧图书馆建设决不能忽视AI 2.0技术的潜力。
AI 2.0技术的运行原理与图书馆的工作方式紧密联系,随着以ChatGPT为代表的聊天工具的普及,AI 2.0技术也将直接影响高校图书馆的发展前景,这既会带来新的挑战,同时也是高校图书馆提高自身服务水平、向着智慧图书馆快速转型发展的一个契机。相比在传统搜索引擎上令人难以抉择的海量信息和各种过于主观的自媒体报道,ChatGPT在回答问题时能够立足群众视角,以客观公正的推理来解释,从多元的角度提供更加具有价值的答案,以更“接地气”的方式和用户建立起密切联系。AI 2.0走进千家万户,在大大降低AI技术普及门槛的同时,用户阅读习惯也随之改变,进而一步步变更信息获取的方式。AI 2.0给图书馆带来的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
当前,许多图书馆在资源收集、整理、更新方面主要是依靠计算机或人工检索,该过程不仅耗时长,且由于完全依赖馆员的专业能力和计算机水平,在勘误时往往还要依靠随机抽查或读者反馈,一旦某个环节出现错误将极难筛查,重复筛查又会消耗大量人力、时间,容易导致更新滞后。而AI 2.0技术在大量数据资源库的支持下,能更精准高效地进行资源收集与整合处理,并根据提前录入的知识框架和决策要求进行分类归档,还能随时调取数据库信息进行知识勘误,有效克服了传统图书馆资源服务方面的种种弊病。随着AI 2.0技术的不断成熟,图书馆在资源端的优势和职能将受到巨大冲击。
虽然目前AI 2.0技术应用范围还不广,主要还局限于ChatGPT类聊天软件,尚未被应用于更多技术与设备中,但其展现出的智能性和成长性都十分有利于智慧图书馆的建设。目前大多数图书馆在AI技术的应用方面尚处于初级阶段,例如提供馆内导航服务的智能机器人,只能根据事先设置好的信息来回答读者提出的一些基础性问题,面对读者更复杂的需求就难以处理;相比之下ChatGPT拥有强大的学习能力和自主反馈功能,不仅能提供更丰富多样的服务,还能节省读者大量学习使用方法的时间。传统图书馆若想顺利完成向智慧图书馆的过渡与发展,应当尽早引入AI 2.0关联技术,若故步自封,不及时更新技术,待到当AI 2.0技术已经融入读者日常生活中,不仅会让自身在行业竞争中落后,而且在读者受众心目中的地位也会受到影响。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展,图书馆的部分功能将受到巨大冲击,诸如图书借还、查询检索等常规传统业务,AI 2.0的引入将使这些岗位逐渐淡化,直到完全被人工智能所取代。因此,不仅馆员需要进一步提升自身的业务能力,图书馆也需要调整人员结构和业务流程,培养或引进新型人才,尤其是数字资源服务方面的人才。在AI 2.0技术的影响下,一方面,传统图书馆所具备的信息整合、阅读服务优势将荡然无存,图书馆被边缘化的风险将不断加剧;另一方面,引入AI 2.0技术后,版权及个人隐私方面的问题必须引起重视,为了应对可能由人工智能引发的泄密风险,图书馆必须建立相应的监督管理和应急管理机制。当然,引进AI 2.0技术需要花费大量资金,对于普通高校图书馆来说会带来不小的资金压力,这不仅需要学校决策层面的支持,而且要求图书馆从业人员进一步提升自身的管理水平、专业素养,更好地发挥智慧图书馆服务师生的职能,把资金用好。
智慧馆员是伴随着智慧图书馆而诞生的一个新概念,它并不是简单指代在智慧图书馆中工作的图书馆馆员。关于智慧馆员的定义,有学者认为它是集多种能力于一身、为用户提供深层次知识服务、不断更新知识结构的复合型、专业型、学习型馆员[6];也有学者认为智慧馆员是高校信息服务保障的主力军,是熟练掌握信息技术的图书馆馆员,能采用智能手段更高效地处理收集的信息,并协同图书馆各职能部门完成各自的职责,为读者提供优质服务,保证图书馆可持续发展[7]。时至今日,关于智慧馆员的概念学界尚无一个明确的定义,但毫无疑问,智慧馆员对于智慧图书馆的建设是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但是,目前高校图书馆馆员普遍还未能达到智慧馆员的要求,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目前在高校图书馆馆员队伍中具备图情学、人工智能技术等知识的专业人才十分缺乏,图书馆馆员对智慧图书馆概念和相关理论的理解及认识还不够深入、系统,认为智慧图书馆就是各种技术和设备的升级迭代,只要能熟练使用就可以了。但事实显然不会这么简单,智慧图书馆能将资源、空间等多重要素融合在一起,组成一个庞大复杂的体系,如果馆员没有宽阔的学科专业视野,缺乏对尖端信息技术与人工智能相关知识的学习,面对现代化的信息设备和更高需求的服务对象,必将难以跟上时代发展的潮流,无法满足用户日益增长的服务需求。
当前高校图书馆馆员普遍年龄偏大,他们对于图书情报学前沿学术信息的了解不够及时,接受能力不强,自我革新能力较弱,学术研究和科研课题申报能力显著弱于专任教师;在为读者提供日常服务的过程中缺乏创造性思维,习惯于被动服务,对读者的问题解决不够及时。图书馆馆员的服务态度有待转变,职业素养有待提升。
从大数据到人工智能,面对信息大爆炸与尖端技术的冲击,图书馆馆员普遍没有意识到图书馆已经来到发展的十字路口,自身面临不做出改变就要被淘汰的危机。究其原因还是缺乏与时俱进的精神,对熟悉的工作不愿意轻易做出改变,安于现状,不主动学习新知识、新技术,即便在组织的督促下学习,也多数敷衍了事、学而不精。
一些图书馆馆员不了解何为智慧馆员,缺乏奋斗的目标和方向。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图书馆在学校中的地位有所下降,部分学校领导对图书馆的重视程度有所降低,缺乏对智慧图书馆的研究,难以根据智慧图书馆的建设需求进行有效决策,抑或对智慧图书馆产生过高的预期,希望智慧馆员无所不通,哪里需要就派到哪里,反而导致图书馆运作效率下降。
高校图书馆智慧化水平的高低、智慧系统能否稳定良好地运行,关键在于智慧馆员是否具备良好的核心素养和专业能力,能否充分发挥智慧馆员的作用。核心素养是关乎个体社会参与、自主发展以及文化基础3个方面的重要能力与品格,是实现人才强国、提升我国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准。核心素养的培养不是某个阶段的任务目标,它将贯穿人的一生,促进人全面发展。
随着AI 2.0技术的诞生,智慧图书馆的研究和探索又将进入一个新时期,传统馆员的能力素养无法应对新挑战,图书馆馆员必须努力提升自我,具备智慧馆员应有的核心素养,才能在新技术的冲击下站稳脚跟。那么智慧馆员应该具备哪些具体核心素养呢?有学者认为AI时代高校图书馆馆员在素质要求上,至少应该具备“三个一”:要有一种拥抱AI时代的态度,要有一颗真诚服务的爱心,还要练就一身与AI并肩奋战的本领[8]。也有学者认为应从认知与应对素养、信息服务素养、协作服务素养、自我发展素养4个方面来构建智慧图书馆馆员的核心素养体系[9]。
综合归纳以上内容,笔者认为当下高校智慧图书馆馆员的核心素养及能力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信息素养是一个动态、多元的概念,作为社会发展对人的发展的必然要求,其内涵和外延随着信息环境日益复杂化和个体自主学习能力的变化而不断被赋予新的要求。2018年英国图书信息专业协会发布的《CILIP信息素养定义2018》指出,信息素养的内涵应包括信息主体应对各种复杂环境的知识能力,为决策提供支持应具备的分析能力,并且这些能力将贯穿于个体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之中。我国教育部高等学校图书情报工作委员会将信息素养定义为“以批判性思维有效认知、查询、获取、利用、交流和创造信息,并促进学习、研究和创新的一种综合能力”[10]。
总的来说,信息素养是人们确定信息需求,确定潜在信息源,制定检索方案,进而评价信息、组织信息的一种信息能力与知识结构。信息技术则是信息素养的一种工具,智慧馆员能够利用信息技术分析用户的需求,向读者提供方便快捷、准确可靠的数据、资源服务。智慧馆员是否具备足够的信息素养,将决定智慧图书馆服务水平。
关于数据素养的定义,乔丹·莫罗在《数据思维:人人必会的数据认知技能》中引用了爱默生学院和麻省理工学院给出的解释,认为数据素养是“对数据进行阅读、用数据语言开展工作、对数据进行分析和用数据开展沟通的能力”,具有阅读数据、用数据开展工作、分析数据和数据沟通4个特征[11]。国内学者何莹莹与孙思阳[12]认为数据素养是“一种对数据具有批判性思维的能力,能够有效且恰当地获取、分析、处理、利用和展现数据,更强调数据的获取、使用、处理等”。综合上述两种观点,不难看出智慧图书馆的管理经营与数据管理息息相关,具备良好的数据素养能使馆员对图书馆服务的认识更加深刻,提升专业能力与服务能力并互相转化,实现高校图书馆服务的创新变革以及馆员自身专业能力的发展。同时兼具信息素养和数据素养的智慧馆员能运用大数据、物联网、5G 技术、云计算等信息技术,了解、收集、分析、挖掘用户的各种需求,并将分析得到的数据应用到图书馆的管理服务中,为图书馆制定计划、管理决策提供更加可靠的依据,用人性化的服务让用户享受到更具个性化的独特体验。
智慧馆员不仅应当具备与智能技术相关的图书情报知识与娴熟技能,而且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先进的服务理念也必不可少,每一名馆员都应当做到爱岗敬业、恪尽职守、脚踏实地,严格遵守规章制度,学习先进的服务理念,保持积极向上的工作态度。当今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人们阅读行为和时间利用模式都愈发倾向碎片化,传统的阅读方式已不再适应人们的需要,面对时代的变迁,图书馆员要持续不断地提高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培养良好的信息素养,创新服务方式,注重用户的体验感,服务更加细致化与人性化,以满足用户日益增长的各种需求。
培养智慧馆员的自主发展素养,能够使馆员更加积极主动地适应智慧图书馆的发展,通过自主学习、自主规划,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陶冶职业情操,培养高尚的职业品格。智慧馆员的自主发展素养不仅关系个人的发展,而且关系智慧图书馆的长期发展,是决定智慧图书馆能否高效为读者提供服务的关键[13]。智慧馆员应该始终坚持终身学习的理念,在工作和日常生活中合理制定学习计划和职业规划,以积极的态度接收吸纳前沿理论,紧跟时代发展趋势,找准研究热点,不断提升知识水平和能力水平。除熟练掌握图书情报相关知识外,智慧馆员还要注意不断更新知识储备结构,拓宽眼界,增强底蕴,学习了解图书馆学领域以外的知识,丰富知识结构;要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面对新事物能快速适应,接收新信息,掌握新技术,满足读者与时俱进的新要求,及时采取应对服务环境变化的新措施、新方法;要具备创新精神,在实践中勇于探索创新,寻找新思路新方法,熟练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升个人信息素养、专业素养,推动智慧图书馆在技术上、服务上和管理上实现协同创新,从而更好地应对新时期新挑战,推动图书馆不断向前发展。
国际标准化组织将信息安全定义为:“为数据处理系统建立和采用的技术、管理上的安全保护,为的是保护计算机硬件、软件、数据不因偶然和恶意的原因而遭到破坏、更改和泄露。”[14]在大数据环境下,信息资源无论是数量还是种类都发生了急速增长,传播速度愈发加快,为了适应现代社会发展要求,高校智慧图书馆在对本馆信息资源进行有效开发时,既要强调数据开放共享,又要重视用户隐私保护,这对信息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阶段,高校图书馆很多服务是通过互联网来实现的,但由于网络的开放性特点,不可避免地带来信息安全风险,如用户数据泄漏、计算机病毒入侵、黑客恶意攻击以及版权归属等。未来在AI 2.0技术落地智慧图书馆后,高智能的AI漏洞一旦遭到攻击、控制,将会给图书馆的信息安全带来毁灭性的打击。对此,应通过技术、法律和社会层面的互动合作,建立有效的版权保护机制和共治新闻侵权行为机制。
智慧馆员在工作中,必须保障图书馆的信息安全。一方面,智慧馆员必须严格遵照执行相关法律政策,严格按照规程开展服务与工作。图书馆馆员要积极参加相关培训,认真学习版权法规,防止图书馆数字文献信息被不当使用。另一方面,图书馆要不断加强网络信息安全建设,采用更加先进的技术对网络防火墙进行加固,安排专人专岗定期进行安全检查,采取多重防护措施,及时备份重要数据,重视知识产权、版权归属等问题。要建立更加规范的网络安全技术体系,防止黑客、境外不法分子等入侵而导致图书馆数据信息丢失,防止系统感染病毒,切实保证用户数据的完整、安全,让读者充分信赖图书馆。
当ChatGPT4横空出世时,许多人都预言该技术将会颠覆现有的图书馆格局,圕人堂在专题讨论中指出,最近几年人工智能技术已经用于图书情报领域的很多方面,譬如信息资源检索、智能图书检索、智能推送、智能引导以及各类数据库服务等。新业态环境下图书馆受到信息技术冲击有目共睹,悲观者更认为图书馆未来将被AI取代,但讨论中也有另一种声音,认为图书馆学作为一门以人文精神为发展内核的人文学科,其精神内核是人工智能技术无论如何发展也无法完全取代的,如果单纯依赖技术而忽视了人文,这绝非勤勉之道[15]。
笔者认为,人工智能的优势在于其相比于人类,拥有强大的处理能力和精准的分析能力,人工智能技术落地智慧图书馆,能够让图书馆馆员从原本的岗位职责上走出来,学习新技能、新知识,为读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但也仅限于技术层面而已,即便是已经拥有较强学习能力的AI 2.0,也无法彻底取代人的功能。虽然许多智能设备能替代人的服务,但这些设备不具备智慧性,更不可能离开人而提供创新性服务。人类拥有丰富的认知能力,在解决复杂问题时,人类能够运用创造性思维和逆向思维,考虑多种可能性并不断提出新的解决方案。相比之下,人工智能往往只能从已有的数据中学习,依靠预设的算法进行推理和决策,对于未知的情况和复杂的问题处理能力相对较弱,且人工智能需要消耗大量的时间和资源来学习和适应。此外,人类拥有的情感和情感体验也不是人工智能可以比拟的,人类通过理解和感知他人的情感能更好地处理信息和做出决策。例如,人类可以从面部表情、语音语调、身体姿态等方面读懂他人的情感状态,而人工智能缺乏真正的情感体验和理解,无法在情感交流中产生共鸣,无法深度参与决策。
综上,智慧馆员要培养良好的人文精神,真诚热情地为读者提供人性化、个性化的服务,耐得住性子沉得住气,尽职尽责地解决读者遇到的各种问题,让用户在图书馆感受到家一般的温暖,从而弥补人工智能在这些方面存在的不足,让人工智能与智慧馆员各自的优势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同时,智慧馆员以智能技术为辅助,加强与用户之间的深度互动,也更有利于启迪读者智慧,提高读者的信息素养,从而让高校图书馆更好地践行在高等教育中肩负的教育职能使命。
智慧图书馆的建设需要一批优秀的智慧馆员做人才支撑,为此不仅图书馆馆员要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制定成长计划,图书馆在管理层面上也要提供必要的支撑,建立长效可行的培育机制,才能在智能技术迭代步伐持续加快的背景下,确保图书馆的智慧化发展目标得到实现。为此,提出以下3条智慧馆员发展建议。
当前,高校智慧图书馆建设依旧面临着人才稀缺的问题,如何定义智慧馆员的工作?智慧馆员怎样开展工作?怎么评估智慧馆员的工作成效?如今尚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图书馆要以图书馆馆员为对象,制定一套规范的智慧馆员职业标准,建立智慧馆员考核制度,考核内容应注重信息素养、数据素养、创新意识和团结协作精神,规定参加考核并取得资格证后才能从事智慧馆员相关工作,以此促进图书馆馆员强化目标意识、提升拼搏动力、完善职业规划、找准奋斗目标,为成为真正的智慧馆员打好基础。
建设智慧图书馆不是一蹴而就的,随着技术的发展和理论的更新,随时都可能面临新的挑战,而在这个过程中智慧馆员的能力应当不断提升,才能满足不断变化的用户需求,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图书馆一方面要建立长效激励机制,鼓励智慧馆员参加培训深造,举办各式各样的学习活动,营造浓郁的科研氛围,增强智慧馆员的职业幸福感、认同感;另一方面,应建立评估机制,鼓励良性竞争,定期从工作成效、用户满意度等方面对智慧馆员进行评估打分,并设定合格标准,奖优惩差,促使智慧馆员不断提高工作能力。
随着数字时代的不断前进,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未来人工智能技术与图书馆必将走向进一步融合,图书馆馆员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增强自身本领,树立终身学习理念,除了要培养上文所提到的几种核心素养能力,日常生活中也要注意提升个人修养,制定学习计划、完善职业规划、扩充知识面,及时了解图情学、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领域的学术前沿信息,更新自我知识结构,把握住转型的风口,在行业中站稳脚跟,避免被加速变化的时代淘汰。
在AI 2.0时代,以ChatGPT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将大大改变传统图书馆的工作与服务模式。AI 2.0技术在资源服务、设备技术和管理经营等方面将给图书馆带来较大的挑战,高校图书馆应当仔细深入研究,吸取国内外包括图书馆行业在内的应用AI 2.0技术的成功案例,创新方式方法,改革体制机制,思考如何才能更好地将AI 2.0技术融入智慧图书馆的建设当中。图书馆馆员应当积极提升能力本领和个人素养,掌握人工智能相关知识和技术,形成一支素质一流的智慧馆员队伍,如此方能在面对未来服务自动化、知识传输虚拟化等挑战时不至于陷入被动局面[16],使图书馆在面对智能新时代的冲击时屹立不倒,完成自我的变革和转型。
鉴于本人研究能力有限,以及人工智能技术和相关软件程序的实践经验不够丰富,无论是AI 2.0技术与智慧馆员的关联,还是在图书馆工作领域的应用上都只能提出宏观简单的预测和应对策略,尚不能给出更加具体的分析判断,亟待后续深入研究。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