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小学数学跨学科整合探究

时间:2024-07-06

卢 夙

(福建省龙岩市中街小学,福建 龙岩 364000)

一直以来,笔者始终在尝试着将其他学科知识、思维方式、学习方法等,融合到数学课堂教学中,通过跨学科的方式开展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进而形成以多元化学习内容为基础,创新的学习方式为核心的学习模式,全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为学生搭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平台,进而实现学生全方位的综合发展。

一、小学数学跨学科整合的意义

(一)促进数学与各学科之间的联系

小学数学跨学科整合的探索,是一种以学生参与为主、教师指导下的教学活动,学生通过综合运用各个方面的知识以及解决方法,在实践探究中,取长补短,相互促进,提升自身的数学知识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1],在问题的探究与解决过程中,能有效提升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科学性与有效性,让小学数学绽放出五彩的光芒。

(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通过对不同学科之间的整合,为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程提出了更多有趣的课题,而解决问题的办法需要多学科知识的有效配合,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发现事物的内在规律,掌握事物之间的联系,进而找到问题的答案,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让学生喜欢学习数学的兴趣进一步提高。

二、小学数学跨学科整合类别

尽管小学数学教材中编排了一些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为教师提供了教学资源,然而,从拓展资源的角度出发,不难发现资源的单一性。因此,我们要深度挖掘不同学科间的素材,然后通过科学的方法进行加工处理,创新出利于数学学习的更加全面、更具鲜活感的学习活动素材。这样的变化,不仅打破了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素材的局限性,还能使其更加的丰富与生动。

(一)相同主体进行整合

针对内容进行充分的整合,再通过科学的方式进行课程设计,总结成专题内容开展教学活动。不仅能拓展教学知识的深度与广度,还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同时减轻了重复教学给教师带来的负担,在某种意义上而言,还能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习压力,极大程度地提升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与高效性[2]。

(二)相同方法进行整合

不同课程之间很多学习方法都是相通的,如果我们能对学科间的学习方法进行有效的迁移,会培养学生活学活用的学习思想,无论对教学质量还是教学效率都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小学科学的学习过程中,以探究为核心,通过学生的有效参与,在观察、研究、认知中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而数学是科学有效开展的基础,因此两者在方法上会有很多的相似之处。

(三)相同思想进行整合

不同的学科内容之间,会出现很多相同的思想,而学科间的有效融合,同时也是思想的有效融合。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还能有效的创新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同时,打破学科间的束缚,有助于学生创造力、调查能力、表达能力的综合发展,也让小学的数学课堂变得更加多姿多彩,充满着无限的生命力[3]。

三、小学数学跨学科整合实践策略

(一)改变学习模式,呈现多层次的开放问题

根据教学课题,确定教学活动的合理时间。对于活动时间的安排上,可以是一节课至几节课,也可以是一周到几周,主要根据教学活动的课题而定。然后,再根据课题要求选择实施场地,打破课堂对学生的禁锢,我们可以将场地选在社区、实践基地,让学生走出校园,通过实践的探究与观察,发现解决问题的办法。最后,活动形式也要出现不同的变化,从集体的课堂教学活动变成小组合作、个体研究、亲子合作以及班级间的合作方式[4]。例如,在《节约用水》课题实践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亲子合作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调查每个家庭人均用水量,然后再通过小组合作,将亲子合作的调查数据进行整理,最后进行集体谈论,分析每个家庭人均用水量巨大差异的原因。在课题实践教学环节中,学习的时间、地点、方式都出现了重大的革新,通过一系列的数据收集与资料整理,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数据分析处理能力以及个人操作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二)聚焦核心思想,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教师要充分把控课题的研究方向,将大部分的教学时间安排在整合后的核心知识上。在教学实践活动中,让学生掌握主要的知识技能,深挖教材的核心点,并将其渗透到各个方面,进而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如果将不同学科的资源融合成一节课,会造成学生对知识吸收的“消化不良”,因此,教师要去粕存精,将多余的教学内容排出,为学生提供高价值的课题,搭建解决复杂问题的科学平台,进而提高数学教学的高效性。

教材是课程的载体,在教材的整合过程中,一定要把握教材内容的核心,通过精选内容,将知识点延伸到课堂之外,扩展课题实践的延伸广度,将多学科进行完美的结合。同时,教师要对探究问题进行合理的评价,确认研究方向的实效性与高效性,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与主动性。通过聚焦核心思想,让研究方向更具科学性、趣味性、实践性,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起到奠基作用。

例如,围绕“怎么样节约水资源”开展课题,教师要将学生带出校园,对水资源的严重匮乏进行充分的调查,让学生充分的认识到,在日常生活中水资源浪费的严重程度。教师与学生一起设计节水器,并组织“节约用水,人人有责”的节水活动,通过活动宣传与节水器的义卖,提高群众的节水意识,并将义卖的钱捐献给水资源匮乏的地区[5]。

在课题的实践过程中,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还开创了学生学习与研究的新思路,通过多角度聚焦,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实践能力,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养。同时,也有利于日常节水活动的开展,以个人为单位,通过学生对家庭成员的有效指导,最终评比出班级节水标兵以及节水模范家庭,为学生树立节约资源的价值观。

(三)在科学实验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科学实验最直接的展现是,体现出了学生的教学主体位置,在实验探究过程中,教师为学生创建实验环境,并提出了实验课题,而整个实验过程需要学生自己去探究,在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实践的综合能力。例如,在六年级上册《圆的面积》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通过提出问题的方式,为学生创建实验场景,“面积一样,长方形花坛与圆形花坛哪个花坛种植的花多?”通过教师的提问,引发了学生对实验进一步探究的欲望[6]。

而如何计算出圆的面积成为了核心重点,通过学生积极的讨论过程,最终得出了结论:“圆的面积与圆的半径大小有关”。圆的面积介于2r2至4r2区间,紧接着,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进行实验方案的讨论与设计。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准备实验材料(绳子),并动手将圆形转化为长方形,再对比图形变化前后的联系,学生能水到渠成的推算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而且还能得出周长相同面积不同。在课题实验过程中,学生不仅掌握了实验的科学方法,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实验探究能力与精神,积累了数学活动经验。

综上所述,小学阶段是学生发展的奠基阶段,也是能力全面发展的关键期,更是数学学习习惯培养的重要时期。因此,在课程的设计上,不仅要体现出科学的设计理念,同时还要突出学生培养的特点。通过跨学科合作方式,有效开展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能拓展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渠道,让学生所学以及经验能应用到现实当中,通过全面的学习与研究,提升学生对问题的思考能力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培养现代化优秀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