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新时代文化自信需要新担当

时间:2024-07-06

张芃樸

(聊城大学,山东 聊城 252000)

奋斗新时代,奋进新征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大厦是靠着中国人民努力奋斗一点一滴、一步一个脚印、稳扎稳打建立起来的。当今社会无论是走向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过程,还是实现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都离不开“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党的十九大报告里提出的重要理论思想,“文化自信”和其他三个自信紧密地连接在了一起,共同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重要理论,其巨大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内涵,对当代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建设有着深远的指导意义,并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发展指明了方向。

一、适应新时代需求,由“三个自信”发展为“四个自信”

在“三个自信”理论提出之后,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和人民对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日益增长的愿望和追求,“三个自信”迅速发展成为“四个自信”。“文化自信”的加入并非偶然,这是社会的需求,同时也极具时代意义。对这样一个过程进行深入挖掘,有助于我们可以非常好地去了解和把握“文化自信”思想本质与内涵,更好的将理论应用到社会实践中去,从而促进中华文化走出去的进程。

***主席在2013年3月17日第12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明确地指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要走出我国自己的道路。然而这样的道路就是当下我们所走的道路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它不仅仅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与历史渊源,而且有着较为广泛的现实理论基础。这次大会虽然没有明确提及“文化自信”这四个字,但是从大会精神上可以看出,人们对国家历史的认知是十分重要的,提高人民对国家历史的认知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人们在生活、工作中通过不断地学习和了解掌握了自己国家的文化历史,这不仅仅可以增强人们的群体记忆能力,而且可以提高群体理解度,从而增加人民对国家与民族文化的自豪感以及责任感。

在第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会议上和建设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总书记多次强调“文化自信”的重要性。在2016年7月,***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多次将“四个自信”连接在一起使用。在早些时候的中共十八届六中全会上,“四个自信”就被记录在了会议《公报》中。从“三个自信”快速发展到“四个自信”,其意义不仅仅是使蓝图变为了现实,而且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识和理解是深刻的,这不仅仅是伟大创新,同时也是历史性的突破。自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与民族命运就紧密相连在了一起。“文化自信”有利于激发民众对中华文化发展的责任感和义务感,进而形成了强大的国家发展协同作用。

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思想渊源、定位与实现路径

(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思想渊源

马克思主义认为,实现社会进步和发展的主要标志是每个人都得到应有的发展,这进一步促进了全人类的发展。马克思恩格斯把“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论贯穿于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精神之中,并系统、全面地阐述了人类通过自觉的主观能动性来进行生产实践活动,从而达到促进文化发展的最终目的,充分阐释了人的本质特征。在文化发展的过程中,***总书记在系列讲话中多次阐述了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意义,指出要以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主线,倡导以人为本。“文化自信”的发展不仅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新的引擎动力,同时也让华夏儿女找到了自己应有的归属感。

(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定位与意义

在进入新时代后,我国的发展正处于新的历史起点上,“文化自信”的目的不是简单的因自信而自信,而是为了“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与此同时,我国发展也面临着许许多多的新变化与变革:第一,党的十九大至二十大期间意义非凡、任务艰巨,这期间不仅是改革的关键时期,也是两个百年目标的历史衔接期,我们党和国家的事业正在进行着历史性的大变革与大发展,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与深水期,在新时代背景之下的新起点上需要新气象与新作为;第二,如今世界格局也正在经历着巨大的变革与大幅度的调整,在这样一个关键时期,对我国在应对全球化发展、驾驭多变的世界局面的能力与掌控国内外两大局面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标准;第三,为了适应国内发展需要,对发展质量和发展水平的标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三个方面不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历史背景和现实基础,也是新时代背景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面临的新认识与新挑战。在加强“文化自信”过程中,不仅要以人民为中心,听取建议,去粗取精,还要坚持百花齐放的思维方式,以创新转型和创新发展为动力,着力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三)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实现途径

文化传播的载体与实现的手段繁多,其中就包括网络、文艺作品、文化产业等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凝聚着全国人民的共同价值追求。在国际交往日益频繁的今天,中华传统文化在国际舞台上被边缘化,外国文化的不断输入导致我国传统文化被世人所遗忘,不少中国人感觉到文化自尊受到了严重的伤害。如何让自信转化为情感认同,是打造优质文化产品的前提条件。毛泽东同志曾说过“打铁还需自身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要想走出去获得一片天地,首要任务就是打造一批具有优质属性的文化产品,从而获得大众的情感认同。目前,韩剧、美剧在我国电视剧行业大受欢迎,它们凭借着精良的技术制作、精准的细节设定、贴近生活的内容和普世的价值观收获了观众的一致好评。我国文化部门要守好文化产品质量这一关,打造出优质文化产品,从而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文化自尊提上来。

三、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时代价值

(一)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人类历史上有四个古老的文明。从上古炎帝黄帝到先秦哲学家,从诗歌到唐代诗歌,从中国古代运动到新文化运动,中国文化可以说是一条光荣的河流,值得我们自豪和骄傲。它的每一步前进都在惠及世界,每一次探索都在为全世界提供“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今天的中国正在逐步走向世界舞台的正中央,在面对新的时代挑战与崇高的历史使命时,中华民族必须走出悲惨的历史阴影,并且努力增强信心,让中华文明充满自信,从而起到振兴中华民族文明的作用。

(二)向世界传递出中华文化时代价值

加强文化自信,打造品牌文化。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其本质就是文化之间的交流与互通过程,国与国之间的交往也依然如此。***总书记在许多重要的外事活动中,积极向世界传达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理念,并辩证地指出,要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首先,要加强文化建设,增强国民对中国文化的民族认同,学会“扬弃”与“批判”地继承发展中华传统文化;其次,要深刻地认识到中华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与内涵;最后,能够详细地解释中华传统文化历史的来龙去脉。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人民币加入特别提款权,中国与世界其他地区的经济贸易往来密切,企业已成为展示国家形象和文化的主要参与者之一。产品不仅是企业最核心竞争力的体现,更是企业文化的重要载体,是中华文化的有力表现。政府需引导企业走上打造具有中华文化特色产品的道路上来,使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不断地传递出中华文化的精髓和独特的魅力。

(三)文化的交流传播要体现普世性

当世界接近我们时,在文化中的沟通与交流中必须反映普世性。简单来说,普世性就是符合人性,可以轻易被人所接受,满足人们共同的精神需求。例如,当中国新年传播到世界各地时,它因其“团圆”和“家庭”的文化特征而得到广泛认可,在与不同的文化环境里发生碰撞,从而具有较高的普世性。加上新春音乐会、环球春晚等传播途径的出现,为中国年的古老传统注入了新意义与新的活力。文化交流的核心就是找到人与人之间的契合点,从而引发进一步的共鸣,唯有此,我们才能建立深厚的认同感。

四、新时代需要新担当,新征程要有新作为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不断进步,***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思想不仅增强了人民群众的文化自信,而且加快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步伐。然而,近代以来,西方政治家和思想家出于种种动机针对中国文化发展,以至于许多中国人丧失了文化自信。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任务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们首先应该改变近代以来历史与思想文化上的被动形势,要做好这一工作,必须坚持***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指导思想,高度树立文化自信,努力在各个领域实现属于我们自己的中国特色、中国格调和中国气质。无论情况如何变化,无论生活条件如何变化,每个中国人的深度都应该始终具有强烈的爱国情怀,将个人梦想纳入国家梦想和民族梦想之中,将爱国主义和为国家服务的雄心融入祖国改革发展的伟大事业中,并将其融入人民创造历史的伟大斗争中。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两个百年”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