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科普说明类整本书教、学、评一体化设计策略例析*

时间:2024-07-06

北京学校 程 岚 高卓群

一、引言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教育部,2020)指出,教师在语言教学中应注意文学性和非文学性语篇的合理比例,考虑语篇在促进学生思维、体现文化差异、形成正确价值观等方面的积极意义,使学生接触到真实、多样的语篇材料和语篇形式,以更好地适应未来学习、工作和娱乐的需要,并学会欣赏语言和多模态语篇的意义,丰富生活经历,体验不同情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然而,当今很多英语阅读教学课堂存在“思辨缺席”的现象,即未以思维作为重要目标,缺乏对分析、综合、判断、推理、思考、辨析能力的培养(葛炳芳、洪莉,2018)。这与科普说明文等非故事类文本在英语阅读课堂中的“缺席”有着不可忽视的联系。相较于故事类文本,科普说明文专业词汇较多,阅读理解难度更高。如果缺乏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活动,科普说明文的阅读对学生来说则索然无味。因此,教师需选择适当的科普文教学设计策略,并考虑以下因素:如何激活课堂氛围以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自主探究的热情?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策略?如何在发展学生语言技能的同时培养他们的思维品质并渗透学科育人价值?笔者基于科普类读物Drones: Helpful or Harmful?(《无人机的利与弊》)的初中教学实践,探讨“阅读圈”和“写作圈”在科普说明类整本书读写教学中体现教、学、评一体化的应用策略。

二、科普说明类文本的文本特点和育人价值

科普类文本具有客观性、知识性、实用性和通俗性的特征,深入浅出地介绍自然科学、现实生活、社会科学的知识及原理。它一般与生活密切相关,所介绍的对象客观存在,向读者介绍知识,引发读者思考。科普类文本语言准确、严谨、平实,结构清晰,多采用描写、议论、说明的表达方法,有时采用修辞手法增强趣味性、生动性、形象性和普及性。科普文能够准确地揭示概念的内涵特征,并通过举例使介绍对象更为具体、更具说服力,由浅入深,适合普通大众阅读。

阅读科普类文本的能力是未来学生走向成功的关键,能够为快节奏、时刻变化的世界储备人才(Oczkus,2014)。科普类文本有助于学生积累词汇,构建知识体系,增强理解能力和读写能力,拓宽视野,对于培养批判性思维和更好地认识世界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王蔷,2018)。科普文阅读能够满足学生发展语言技能,形成学习策略,培养思维能力,培养科学素养,理性地认识世界,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生活的需要。因科普文的适用面很广,学生阅读英语科普类文本,能够实现学科之间的纵横驰骋,在跨语言、跨学科阅读中培养语言的逻辑性、综合性和思维能力。

三、科普说明类章节书教、学、评一体化设计策略例析

(一)教学背景介绍

1.文本分析

本次教学实践研究选取的文本为《多维阅读第18级》中的一本科普类读物Drones:Helpful or Harmful?全书约800词,该书主题语境为“人与社会”中的“科学与技术”,探讨科技的发展与创新。

从主题意义和主要内容上看,该书主要说明无人机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引发了一些安全问题。作者以具体事例阐述无人机的利与弊:人们可以利用无人机进行应急救援、监控濒临灭绝的动物等;但无人机的不当使用也会造成安全事故,如和飞机相撞、意外坠落伤及路人等。

从写作意图上看,作者在选取具体事例介绍无人机的利弊时,将贴近日常生活的小事同关系社会的大事结合起来,使读者能够很好地联系实际生活,辩证地分析无人机对社会生活的影响,思考无人机的利弊及其存在的合理性,理解“科技发展的两面性”。

从文体结构和语言修辞上看,本书体裁为说明文,通过举实例和对比等说明手法来阐释无人机的利弊,并且配有无人机操作、无人机引发事故以及应急救援的真实照片。本书结构清晰,第一部分为导入,以故事引出话题;第二部分为无人机造成的破坏及安全隐患;第三部分为无人机的好处;最后进行总结讨论,是否应当禁止无人机的使用。全书采用一般现在时、一般过去时和现在完成时。作者在描述无人机的结构、操作方法、功能、相关规定、事实以及表述观点时采用一般现在时,体现说明文客观严谨的语言特点;在讲述具体事例时采用一般过去时和现在完成时,体现故事叙述的语言特点。此外,还使用定语从句(限制性定语从句和非限制性定语从句)更为精准地表达无人机的操作方法和用途等。从文章词汇角度分析,本文词汇可分为三类——如何操作无人机、无人机的好处、无人机的弊端。理解性词汇主要为新科技无人机方面的专业词汇,如gadget, joystick, jet stream, rotor等;表述无人机的操作及利弊时多采用动词,如ascend, descend, crash into, electrocute, spot, assist, deliver等。

2. 学情分析

本课的授课班级为笔者所在学校初二学生。在学习理解能力上,大部分学生具备体验、参与学习英语语言的能力,但对于科普文接触较少。因此,一些专业词汇可能对阅读造成障碍,可以借用书中插图帮助理解。学生在初一到初二期间,长期坚持英文原版书阅读,并进行过故事概述方面的练习,提取概述信息方面的困难不大。实践应用能力方面,学生的口语表达水平整体较好,能用英语叙述相关主题,阐释词汇、语句的含义。但学生的逻辑思维未系统形成,信息整合能力有待提高,在分析判断和信息整合运用方面需要加强。迁移创新能力方面,学生思维较活跃,善于表达自己的观点,想象力丰富,具有创造力和批判精神;学生经常以“Two Stars, One Wish”的方式进行自评与互评,因此能够从多维度对文本和自身语言学习进行评价与批判。

(二)教、学、评一体化设计策略解析

本次课例设计为三课时的读写结合课。整本书教学目标包含四个方面。首先,通过阅读圈讨论与分享,整理how drones work, helpful uses, harmful sides等相关词汇,梳理关于how drones work, helpful uses, harmful sides的事实性信息,形成整本书概要,分享对科技产品研发的意义和对待新兴科技产品的正确态度。其次,运用相关词汇完成写作圈创意表达任务,依据教师提供的各个角色对应的检查清单进行写作圈组内互评和组间互评。再次,推测作者的写作意图,理解“科技发展的两面性”,辩证地看待科技产品。最后,依据教师设计的出门条(exit slip)进行学习效果自我评价和反思。

第一课时为导读课,导入话题,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了解科普文的语言和文本结构;第二课时为“阅读圈”分角色完成任务,关注学生对于文本的学习理解和应用实践。第三课时为“写作圈”分角色完成任务,关注学生对语言知识的迁移创新。教学流程如图1所示。

图1 Drones: Helpful or Harmful? 三课时教学流程图

1. 读写结合——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整本书阅读活动设计

(1)目标指导设计——有意识地关注文本特征与写作意图

教师在实施课堂教学前,要首先明确课堂教学目标,分析学生想从阅读中获得什么,能通过课堂活动实现什么,在确定目标的基础上进行活动设计。由于部分学生对于科普文接触不多、兴趣不足,教师将第一课时设计为导读课,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并通过引导和示范帮助学生了解阅读策略和学习方法,以此实现课堂效益最大化。导读课教学过程如下。

第一步:导入。教师播放“疫情期间无人机巡逻喊话市民戴口罩”的视频,以问题“What did you see from the video? What can drones do?”引出无人机的话题以及无人机的功能。

第二步:观察预测。学生观察整本书,获取标题、作者、出版社和无人机等信息,教师以问题“What do you see from the cover?”引出标题、作者、出版社和无人机的相关词汇;学生依据标题和目录的章节标题回答问题:What might the book be about? Why is it helpful? Why is it harmful? 预测文章内容。

第三步:了解文本特征。教师以问题“What do you see from the whole book?” 引导学生了解科普文文本的特征,如scientific, authentic/real等。

第四步:划分文本结构。学生观察目录,了解章节标题、词汇表、附录等信息,并根据章节名称进行结构划分。教师提问如下:How many chapters are there? According to the titles of chapters, how many parts can we divide them into? What is each part about?

第五步:阅读圈任务说明与教师示范。教师说明阅读圈四个角色及其对应的任务,明确任务要求,并利用最后一章做示范。

首先,词汇大师(Wordsmith):从文中摘抄至少四个新词或有重要意义的词,写出词性,标明页数,猜测词义,摘抄原句并造句;词汇应与how drones work, helpful uses of drones, harmful sides of drones相关(示范见图2)。

图2 “阅读圈”词汇大师(Wordsmith)教师示例

其次,事实大师 (Fact Finder):摘录书中有趣、重要的事实,并以图画或图表的形式描绘,事实信息应与how drones work, helpful uses of drones, harmful sides of drones相关,每方面至少两条事实信息(示范见图3)。每组两名学生承担此角色。

图3 “阅读圈” 事实大师(Fact Finder)教师示例

再次,概括大师(Sentence Summarizer):以笔记(notes)的形式记录重要信息(包括有趣的事实、数据、案例、描述)和页码,然后用自己的话总结信息。所记录信息及总结需围绕主题how drones work, helpful uses of drones, harmful sides of drones。每章以一句话总(示范见图4)。每组两名学生分工完成 该任务。

图4 “阅读圈” 概括大师(Sentence Summarizer)教师示例

最后,提问大师(Questioner):基于文本阅读,提出引人思考的问题并标出页码,不包括Yes / No类问题及简单的信息提取类问题;可以比较、对比、描述、解释、举例等等。

示例如下:

Contrast (tell how things are different) (Pages 16)

Q: What are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drones and aeroplanes?

Q: What does it mean when the drone makers say the future will be dominated by drones?

第六步:作业。组内分角色完成阅读圈任务。由于初中生对科普文接触不多,教师首先借助贴近生活的、有趣的实际案例引起学生在认知和情感上的共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引导学生翻看书本,观察整本书的特征,从封面、标题、目录、索引和词汇表等处获取信息,并借助插图帮助理解与无人机相关的专业词汇;通过标题和目录了解文本结构、整本书的语言风格和插图等内容。教师根据标题和目录提问,引导学生关注阅读策略;学生课下自主阅读,完成“阅读圈”任务单,实现以读促写。

(2)“阅读圈”——英语活动观下的综合性阅读学习

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英语整本书阅读课堂中,开展适合学生英语语言水平与心智发展水平的阅读教学,学生通过一系列阅读、思考和分享活动,实现3L目标,即语言交流目标(language)、逻辑认知目标(logic)和社会生活目标(life)(程岚,2019)。“阅读圈”活动能够将单调的语言学习延伸至文化、历史、哲学领域,有助于学生人文素养的整体提升,不同角色的任务将语篇分析能力的培养与思维品质、文化意识的培养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学生课上利用已完成的“阅读圈”任务单分组互动研讨,梳理、内化文本信息和语言,形成整本书概要,同时基于讨论提出自己的问题,全班共同思考,讨论主题意义。针对这一科普类文本,教师将第二课时设计为“阅读圈”讨论活动,包括四个角色:词汇大师、事实大师、概括大师和提问大师,分别从核心词汇学习、重要事实提取、一句话概括段意和聚焦主题意义的提问与思考四个方面开展科普类文本的学习理解活动。

“阅读圈”活动流程包括三部分。首先,同一角色的学生进入专家组讨论,提建议,完善学案。然后,各角色回到本组继续讨论。词汇大师通过本组讨论确定词汇定义,进行句子仿写;事实大师通过本组讨论进一步完善helpful和harmful两方面的事实(facts);概括大师通过本组讨论,每组形成一个全文的概要(summary);提问大师通过本组讨论,给出可能的回答(possible answers)。

每组一名学生承担词汇大师的角色,学生自主学习,找出how drones work, helpful uses, harmful sides三方面的相关词汇,根据上下文猜测词义,标出词性,摘抄原句后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句子仿写。在阅读圈小组讨论后,学生确定词义,进一步造句。在这种“阅读—推测—模仿—讨论—理解—运用”的过程中,学生加深了对于词汇的理解并且能够准确地在句子中运用词汇。自主查找信息、词汇归类,既为后续写作任务提供了词汇基础,也在主题意义探究的过程中加深了对核心词汇的学习和理解。

同组承担事实大师角色的两名学生分工完成对事实(facts)的查找,每组提供的事实涵盖how drones work, helpful uses, harmful sides三个方面。学生在找出事实的同时,还以绘画的形式呈现自己的理解。通过他们的图画可以发现,学生真正理解了事实信息的语言和内容。同时,涵盖三方面的事实也为后续写作提供了语言支撑。

每组两名学生承担概括大师角色,分工完成对全书八个章节的总结,学生在左栏以notes的形式记录关键信息,在右栏依据关键信息进行总结。学生在总结句完成后,用不同颜色的笔进行了二次总结,体现了学生真实的思考过程。章节总结为学生完成下一步的全书概要总结做铺垫。

每组一名学生承担提问大师的角色,按照任务要求,学生未提出简单的Yes/No类或信息查找类问题,而是基于对文本的思考提出“Why...? What problems may have if...? What are the common characteristics of...?”这类问题。学生通过阅读圈小组讨论,提供possible answers。提问、讨论到回答问题的过程,培养了学生基于阅读和文本理解的审辨式思维能力。

最后,“阅读圈”结束后,教师提出问题:In your opinion, should drones be banned? Why?学生共同思考主题。

分角色的“阅读圈”活动不仅为学生写作和口语表达创造机会,而且为下一阶段的写作提供素材,实现以写促读。学生在掌握语言学习策略和准确理解文本的基础上,通过辨识词汇、总结文本、提出问题和互动讨论等活动,在主动发现、积极思考的过程中提高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学生根据已有认知经验发表不同见解,能够培养思维的逻辑性、批判性和创新性。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拥有更多的参与空间,有效培养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同时提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全面发展核心素养,体现课程育人的价值。

(3)“写作圈”——基于多元智能理念和差异化教学的创新性表达

霍华德·加德纳提出多元智能理论,注重学生个体之间的智能差异,同时主张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柳世玉,2016)。差异化教学强调满足每个学生的不同需求,提供适合个体自身的发展方式,追求每个学生最大限度的发展,教师根据学生的准备水平、学习兴趣和学习需要设计和实施多种形式的教学过程,形成多种形式的教学成果。在多元智能理论和差异化教学指导下的“创意性写作圈”活动中,教师创设情境:十年后,无人机公司召开一个新型无人机的产品发布会,设计四类角色任务,可画、可唱、可写、可演,包括制造商(Drone Maker)、设计员(Product Owner)、歌手(Famous Singer)和演员(Creative Actor)。重点培养学生的“言语—语言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身体—动觉智能”和“音乐—节奏智能”(Gardner,2011)。在“阅读圈”和“写作圈”分享、评价与反思的过程中,学生的“人际交往智能”和“内向自省智能”也能够得到提升(程岚等,2020)。

每组两名学生承担制造商的角色。学生使用“阅读圈”中词汇大师提供的关于how drones work的词汇,完成无人机设计图,给无人机命名,并且使用所学词汇标注无人机不同构件的名称及其功能,实现了“以读促写”。例如,有学生将自己设计的无人机命名为“Andean Condor”,并对命名原因进行说明:世界上最大的飞禽。还有学生为无人机增加了一个降落伞装置,并且对无人机失控时降落伞的功能进行了说明。学生在完成这一任务时,不仅运用了所学词汇,还将自己对于无人机的理解和思考融入了图画,十分具有创意性。

学生依据检查清单中“图画完整性、使用所学关于how drones work的词汇标出产品各部分名称的准确性、创意性”进行自评与互评。

每组一名学生承担设计员的角色。学生在撰写无人机的广告文案时使用阅读圈中词汇大师和事实大师提供的关于helpful uses的词汇和事实信息。从课堂作品上看,学生的语言准确度比较高,并且能够运用一些所学的词汇,如operate, delivery, take aerial photos等进行句子仿写,同时加入了一些创意性的表达,实现了知识的迁移与创新。学生互评时评语为:语言准确,具有广告语言特征,有渲染力。

学生依据检查清单中“是否使用所学关于helpful uses的词汇、语言准确性、创意性”进行自评和互评。

每组两名学生成承担歌手的角色。学生运用“阅读圈”中获得的关于helpful facts的语言知识,丰富歌词内容,凸显主题,使用bio-poem /list poem的诗歌体创写歌词。学生在写作时使用help firefighters, deliver medicine等书中语言的同时,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如provide the audience with a good view, take a sweet moment, help people in trouble, makes our life more colorful等,体现了对语言知识的迁移与创新。学生作品如图5所示。

图5 “写作圈”歌手(Famous Singer)学生作品

学生根据检查清单中“是否使用所学关于helpful uses的表达方式、语言准确性、创意性”几方面进行自评和互评。

每组一名学生承担演员的角色。学生运用“阅读圈”中获取的关于harmful sides的语言,基于第一章进行Harris故事的续写。续写过程中,学生对第一章内容进行回顾,使用the drone lost control, it flew away等原文中的词汇描述Harris丢失无人机的经历,以“是否要再买一架无人机”为一家人争论的话题,运用influence of environment, hurt others等harmful sides的语言知识丰富对话内容,同时发挥想象,预测故事走向,创造性地加入其他情节和故事结局,体现语言模仿和创造性运用的有机结合。学生作品如图6 所示。

图6 “写作圈”演员(Creative Actor)学生作品

学生根据检查清单中“内容完整度、语言准确性、想象力”几方面进行自评和互评。互评结束后,学生修改自己的习作,回到文本,再读标题和目录,对作者的写作意图(What is the writing purpose of the book?)表达自己的理解:Every scientific product has two sides, one bright and the other dark. It is our responsibility to make sure to use the scientific products properly.

2. “教、学、评一体化”——师生互动的过程性评价

“教、学、评一体化”这个系统工程从学生开始,按照教学开展的顺序,分成教学准备、教学实施和教后反思三个阶段(王蔷、李亮,2019)。因此,笔者在选择教学设计策略时,根据科普类文本的特征与初中学生的语言认知能力,改变了读写活动的评价模式,使之成为过程性评价。设计评价量规,为学生提供读、写、评的支架,采用较为开放的评价方式,内外结合,实现评价过程与教学过程的交叉和融合,评价主体与客体的互动和整合。肯定成果的同时找出问题,促进学生对学习过程进行积极的反思,更好地把握学习方法,实现可持续发展。

“阅读圈”活动中,每个角色分享结束后,同角色分组讨论和“阅读圈”小组讨论时,学生相互建议、补充和改进即为评价的过程。“写作圈”活动中,教师针对每个任务制定操作性强的量规,为学生提供检查清单,学生能够在评价中反思、学习。

三课时学习结束后,学生根据教师设计的出门条进行综合性自评。在“3 things I’ve learned”中学生总结到:“学习了无人机的相关词汇和操作方法、无人机的利与弊以及要正确使用无人机;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要辩证地看待事物;科技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依据关键词和中心句进行总结”等。这表明学生在理解文本的语言和主题意义的同时,还掌握了阅读技巧。在“2 things I’m proud of myself”中学生提到:“提出值得思考的问题;创作了一幅画、一首歌;完全弄懂了这本书;主动回答问题,表达观点;认真完成任务,参与讨论,评价他人作品”等。从中可以看出学生真正地参与课堂,认真地完成了自己的任务并有意识地对任务进行回顾和思考。在“1 thing I need to improve”中学生反思到:“要提高找关键信息的速度;多参与小组讨论;在任务说明时记笔记;主动发言;更加关注科普知识和时事热点”等。这也体现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和 课后思考。

总之,评价持续地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之中。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强调教学目标、学习目标、评价目标的一致性,同时明确预期的学习成果,从而设计了能有效进行学习过程评价的学习活动。

3. 学生的主体性参与以及学习能力与思维层次的提升

学生的主体参与决定英语阅读课堂教学效果。在本教学课例中,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较高,因而能够学在其中、乐在其中。经过三课时的学习,从学习理解、应用实践到迁移创新,学生各层级的学科能力都得到了发展。例如,学生能整体把握科普类文本的特征和风格,了解阅读策略,培养了感知注意能力;能将无人机相关词汇进行分类,在阅读时有意识地收集写作所需的语言支撑,有目的地将已有信息进行概括、整合,有效地培养了整合运用能力;根据已有的无人机相关知识,对文本中的故事进行后续的推理和猜测,培养了推理判断能力;在新情境下自主设计无人机,创编广告文案、歌词,续写对话,发展了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了创造想象能力;基于文本阅读提问,完成写作任务后根据评价标准进行互评,培养了批判评价能力。此外,学生科学地认知科技产品无人机的操作方法,理性分析、判断其利弊,拓展思维,认识到科技产品的两面性以及合理使用科技产品的重要性,实现了思维能力的发展和思维层次的 提升。

四、结语

科普类文本的阅读教学对于学生的思维发展至关重要。在进行科普说明类章节或全书的教学设计时,教师可以围绕主题意义探究进行整本书阅读活动设计,引导学生认知文本特征,掌握阅读策略,通过“阅读圈”和“写作圈”任务为学生创造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和写作的机会。学生通过阅读获取写作素材,通过写作深入理解文本主题和写作意图,实现以读促写、以写促读、读写结合。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差异化教学为学生提供在不同领域发展多元智能的机会。在教学过程中融入评价,实现教、学、评一体化,有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地反思自我和评价他人,在课后回顾学习过程和收获,反思不足。针对科普类文本的教学设计,唯有让学生在课堂中主动参与、主动思考,实现语言、认知与思维的同步发展,才能更好地落实英语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体现学科育人、课程育人的价值。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