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云南傣族爱情婚姻观探微——以傣族谚语为视角

时间:2024-07-06

胡 辉,孙玉荣

(1.滇西科技师范学院 文学院,云南 临沧 677000; 2.南京师范大学 历史系,南京 210000)

婚姻家庭生活是人类最基本的生活领域,为人生所需。傣族是生活在我国西南边陲民族特征鲜明的少数民族之一,发达的稻作文化与傣族漫长的农业文明相伴相生,促使傣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婚姻家庭关系。学界对傣族婚姻家庭关系的研究大致从婚姻与社会文化之关系、婚姻习俗形态变迁、婚姻仪礼文化内涵、恋爱方式变迁等几个方面展开,且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另外,在傣族文化史、文学史、文化志、风俗志、古歌谣、文学作品选等著作中对傣族婚姻爱情问题也有详述,它们一同构成了研究傣族爱情、婚姻、家庭等问题的基础,筚路蓝缕之功,不可忽视;但以傣族谚语为视角梳理傣族婚姻爱情观尚属首次。由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运用文献学、修辞学的方法,透过傣族谚语折射傣族爱情婚姻观,并分析傣族爱情、婚姻谚语的修辞学特征,为该问题的研究增加一个全新的角度,就显得十分必要了。

一、“谚语”释名及本文所用傣族谚语的来源

谚语来自民间,产生于人民群众的劳动和社会生活,是一种广为流传的以简洁通俗的语句说明事理、总结经验、揭示规律的句子。温端政说:“谚语是民间集体创作、广为流传、言简意赅并较为定型的艺术语句,是民众丰富智慧和普遍经验的规律性总结。”[1]《说文解字》曰:“谚,传言也,从言彦声,鱼娈切。”[2]谚语就是“传世常言”,它用特定语言结构形式传递情感、思想、认知,沉淀了丰厚的文化内涵,成为“世代流传的(蕴含深刻哲理的)熟语”,是一个民族风俗习惯、历史文化、宗教信仰、生活习俗以及心理状态等的重要体现,也是研究语言与文化关系的一个重要样本。

傣族谚语植根于本民族社会生活的土壤中,以本民族文化为内容,在语言要素和言语方式上,力求用词准确、形象、生动,句式短小有力、节奏鲜明,反映傣族独特的思维方式、心理素质及性格特征,是傣族语言艺术的结晶和社会价值观念的集中体现。其中不乏关于傣族人民面对爱情、婚姻问题时的精彩表述,颇能代表傣族的爱情、婚姻观念,加之爱情与婚姻有密切的联系,共同性很多,将这二者放在一起来谈,想必还是适宜的,故本文搜集整理能够反映傣族爱情、婚姻观念的谚语共计61条,语料来源有:孟尊贤编著的《傣族谚语》(云南民族出版社,1985年版)32条,《西双版纳民族谚语集成》(云南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18条,《思茅玉溪红河傣族社会历史调查》(云南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1条,王渝光、单春樱、崔梅等著的《汉傣语言文化论》(云南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10条。鉴于本文不作语音和语法分析,所以语料主要用傣族谚语的汉译式,在此一并说明。

二、傣族谚语视角下的爱情观

江应樑说:“由于气候太热,男女双方性的成熟似乎较早,故狂热的恋爱为摆夷生命史中重要的一章。”[3]238以傣族谚语为视角,发现傣族崇尚恋爱自由,恋爱方式多样、独特,颇有民族旨趣。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

首先,“串姑娘”是傣族人谈情说爱,表达慕恋之心的特有方式。“串”的方式主要有节日的丢包、赶摆场上的买卖、相互递送情书及对山歌等。故有傣谚说:“最清的水是山泉水,最动听的歌是情歌”[4]142,“母鸡唱歌要下蛋,姑娘唱歌找情郎”[4]142,“下游寨子姑娘多,上游流来的都是歌”[4]142。这里情歌成为傣族青年男女传递情感的媒介,动听的情歌等同于清澈甘洌的泉水,也是谈恋爱的重要标志。虽然“串姑娘”是傣族独特的恋爱方式,但也受道德约束,如“欲坏姑娘名,到处去调情”[4]44就是其中之一。

其次,傣族人在交异性朋友、谈恋爱的过程中表现出热情、大方、活泼、自由、平和的风格。傣族人推崇自由恋爱,认为“谈恋爱要找自己爱着的姑娘”[5]40,“村寨不闭塞,地方不阻隔”[6]215,热恋状态的青年男女可谓“小伙子不知冷,大姑娘不觉寒”[6]172,以至“痴心的小伙追姑娘,走到村边一道亮光光”[6]60。而女青年对热恋对象的到来十分期盼,所以就有了“白天纺线为织布,晚上纺线等情人”[4]142之说,故“纺车转得快,知道哥要来”[4]142,“有心留情郎,棉线纺得长”[4]142;夜晚对热恋中的女青年如此重要,以至于“蝉鸣催日落,姑娘盼傍晚”[4]142,假如“(农历)二十的月亮出得晚,姑娘引颈企盼小伙失约心不甘”[6]154,而“哥离寨寂寞,哥回寨欢乐”[4]142,则道出了青年男女由聚生乐,因散而“悲”的真实感受。

再次,傣族青年男女在情爱关系上要求专一,恋爱方式文明,彼此尊重。如“遇水恋水,见鱼喜鱼,眼花缭乱物色迷离”[6]236,就是指在情爱关系方面态度不严肃,用情不专一,朝三暮四,这在傣族人看来是要加以杜绝的。恋爱中的双方要相互尊重,假如“小伙子受了姑娘的礼物不还礼,姑娘好比丢失金戒指”[6]18,就是不尊重对方的表现,并由此给女方带来了严重后果。

三、傣族谚语视角下的婚姻观

现代文明对人们的婚姻观念、风俗习惯有所改变,傣族也不例外。傣族谚语不仅是傣语的精华,体现着傣族人的社会观、价值观,当然也反映着傣族人的婚姻观,大致可以从婚姻规范、婚姻关系两个方面来详述。

(一)关于婚姻规范

要认识傣族人的婚姻观,首先要看他们对待婚姻有哪些规范性要求,具体可以从对待婚姻的态度、择偶问题及择偶标准、生活作风、伦理等方面展开。

1.对待婚姻的态度

人们谈起婚姻,总喜欢用“大事”一语来形容,“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对傣族人也是适用的。当然,在面对读书和婚姻爱情之间的矛盾时,傣族人认为:“读书要努力钻研,别忙着考虑恋爱与婚姻。求学要刻苦钻研,别让恋爱婚姻来缠绵。”[6]256而到了婚配年龄时该婚则婚,该嫁则嫁,不婚不嫁,易出笑话。傣谚说:“该开花时要开花,该结果时应结果;既不结果又不开花,容易闹笑话。”[6]62认为“男人无妻室,做个富翁款爷都不宜”[6]24;男子到了结婚的年龄而不婚娶,也有“光棍汉子无老婆,睡在仓顶曲腿脚”[6]215之说;同样,用“女缺男,牛无桊”[6]111来形容女子没有配偶的窘境。

2.重视择偶问题及择偶标准

傣族人十分重视择偶问题,选择什么样的家庭与个人为对象缔结婚姻关系,是婚姻当事者及其家庭必然考虑的问题,由此也衍生出一系列择偶标准。

首先,重视择偶问题,讲究“吃鱼要挑刺,串姑娘要看准”[4]144。傣族人认为,“好女”是“贤妻”,“好男”是“夫君”。如“娶着好女是贤妻,娶着恶(泼)妇败家底”[6]111,对双方而言“出嫁要选个好男,嫁着荡汉成笑谈。嫁着好男是夫君,嫁着懒汉成笑柄”[6]256,“娶不着贤妻成祸殃,嫁不着好夫让人笑一场”[6]257。

由于对“贤妻”“夫君”的期待而导致在终身伴侣的选择上,傣族人较看重对方的德行和本质,注意对结婚对象的多方面考察,金钱反而不是首要考虑的因素,认为“金钱换来的爱情,没有幸福的结果”[7]175;注重感情基础和品质才是择偶的最重要因素,认为“披金戴银,不如真心相爱”[7]178,而“鸟美在于羽,人美在于心”[7]120,所以“娇妻美丽别只看外形,要看本质看人品”[6]202。好姑娘当然成为男青年竞相追慕的对象,于是就有了“好姑娘不远嫁,好马不下鞍”[7]48之说。至于如何才能知晓征验对方是否具有“贤妻”“夫君”的品质,进而真心相爱,傣谚说:“出征瞻马首,行商看头牛,出嫁看大妞。”[6]173古代出征,要选择战马,进退回环,唯将帅马首是瞻;古代远出经商用牛帮驮运,旅途中要注意观察牛群动态,便可知道哪儿该“开销”——做午饭、歇晌,哪儿该入村投宿;“大妞”即大姐,看大姐所选择的夫婿如何,婚后能否幸福,是妹妹所可借鉴参考的。这说明傣族人对待婚姻择偶问题十分严肃,要求尽可能多地了解对方,慎重考虑,三思而后行。于是傣谚认为:“娶妻或嫁夫要好好挑选,别只靠求卦算命,那样可能得到一个傻瓜;有智慧的人娶妻或嫁夫,会向他们寨子的人问清楚;想找情人要先问问他们的家人,不要草率行事,要设法了解更多的原因。要多方倾听人们的告诫。”[8]142

其次,傣族传统社会中由于需要辛勤从事农业或渔猎等劳动以换取生活资料,因此勤劳、健壮、憨厚的男青年较容易得到女性的认可,以至“会拉胡琴的小伙子难找老婆,会谈口弦的男人衣褴衫破”[6]82。而男性多要求女性庄重、沉稳,如“生活在母亲身边的姑娘,米还未淘就出门玩耍把歌唱。生活在丈夫身边的妻子,想说说笑话也只得往肚里藏”[6]245。

3.一夫一妻制

历史上傣族土司贵族曾实行一夫多妻制,故傣谚有“有的人妻子多,有的人无老婆”之说[6]13,而实际上“一夫一妻”才是傣族主流婚姻观。傣族人认为,“一只大象只能配一副金鞍,一个小伙只能娶一个姑娘”[7]184,“一针一线,一夫一妻”[7]184;一夫多妻则是造成家庭不和乃至产生悲剧的主要推手,故有“想要家脏吃竹笋,想要家吵娶两妻”[7]182和 “情妇情夫,悲多欢少”[7]182之说。

4.生活作风、伦理

婚姻中首先体现出来的是生活作风的要求和乱伦禁忌。傣族对夫妻之间的关系有严格的约束,提倡生活作风正派。如“肉臭难闻,作风不正遭人恨”[7]182,如“女人不检点,丈夫也丢脸”[7]191。傣族十分重视伦理关系,有悖伦常的婚姻,则被看作“拿绑腿布充当包头巾(比喻上下辈颠倒,娶表侄辈分的女子为妻)”[6](p257)。这是一种与家庭制度相适应的伦理观念。西双版纳傣族的创世史诗中便认为第二代人正是因为父女乱伦才招致洪水毁灭的结果。而“对老娘逞凶,对老婆谦恭”[6]257者,也被视为僭越行为而饱受批评。

(二)关于婚姻关系

男女结合,标志着家庭的成立,由此产生婚姻关系,而夫妻关系则是婚姻家庭形成后的基本关系。傣族人提倡婚姻关系稳定、和睦,同时对离婚持较为宽容的态度。

1.提倡婚姻关系稳定、和睦

傣族人重视婚姻关系的稳定,要求夫妻之间相互尊重,如“两相硬,肚子胀;两相顶,常相撞”;做妻子的要尊重丈夫,有“拴魂线虽短,系住情百年”[7]180之说。看重女性在维系婚姻中的作用,认为“男人如流水,女人似坝堤”[6]111。受我国传统文化思想的影响以及妇女自身体质特征的差异,很多民族都是“男主外,女主内”,男人像江河水一样流动性大,四处漂泊,而女子相对较为稳定,所以像一道坚固的堤坝把水牢牢地拦截在坝内,犹如把男人的心拴在家里,傣族也不列外。强调女性要在家庭中发挥正面作用,否则便会“引马过桥,领着夫婿往邪道上跑”[6]260;夫妻之间如发生争执,应该可以达成和解,“夫妻打架同入睡,兄弟厮杀命垂危”。[6]190夫妻吵架,还可和解,兄弟反目,多成寇仇。因为只有“夫妻一条心,日子赛黄金”[7]188。

2.对离婚持较宽容的态度

傣族婚姻中离婚也是不可避免的,傣族人认为若夫妻生活不协调可以“处得拢就处,处不拢就散”[7]180,感情不和、意见不一导致感情破裂,则是“夫妻情不和,最好各走各”[7]183,不必苦苦强求,继续维系婚姻,毕竟“牛马能拴住,夫妻捆不住”[7]178,“强扭的瓜不甜,强求的爱不真”[7]171,可以选择离婚。但即使夫妻两人感情破裂,也是好合好散,平静离婚,强调“姻缘结合是夫妻,无缘分离是亲戚”[7]183,“姻缘结成是夫妻,无缘失去为兄妹”[7]179。虽然傣族人对离婚持较宽容的态度,但这并不意味着傣族人认可离婚,习俗认为“离过三次婚的女人有如卖了三次还卖不掉的黄牛,都不能要”,离婚次数太多,再嫁就不能随心喜意。所以傣谚说“多次离异的妇女,谁再娶谁傻气”[6]202,“离异过三次的妇女别人不再娶为妻,三股不同源的水不可用以灌秧畦(秧田)”[6]214。

不容忽视的是,傣族婚姻观念中的糟粕也会反映到谚语中来。如“夫君丑陋如猢狲,强过妻子千百分”,说明旧社会里重男轻女,男尊女卑的不平等问题严重到了何等程度;“破烂布片御冬寒,饥馑岁时聘金廉”,亦含有轻视妇女、买卖婚姻的成分。“不好的话语别告诉家妻,争吵的事情别告诉情侣”,重要的话语对情人说,知道情况别告诉老婆,或许成为祸殃难解脱;妻子美丽就怕外出经商之时,妻子丑陋就怕过节赶“摆”之日;“眼眉上的痣克夫,乳头上的痣伤儿”等等[6]53—239,需要我们用发展和批判的眼光去看待。

四、傣族爱情婚姻谚语的修辞学特征

《文心雕龙·书记》篇说:“谚者,直语也。”[9]240意思是说,谚是质直的话,又说谚语是“廛路浅言,有实无华”[9]240,指的是谚语属于市集路上浅近的话,朴实无华。虽然刘勰认为 “夫文辞鄙俚,莫过于谚,而圣贤《诗》《书》,采以为谈,况逾于此,岂可忽哉”[9]240,认为假如谈到用词鄙陋浅俗,是没有超过谚语的,但同时,圣人、贤人并不排斥谚语,在《诗经》《尚书》里也广泛征采谚语,即“并上古遗谚,《诗》《书》所引者也”[9]240,故此是不能忽略谚语的作用的。综上可以看出,谚语虽“文辞鄙俚”而被视为“直语”“浅言”,但“直”(质直)、“浅”(浅近)、“实”(朴实),却成为谚语最显著的艺术特征而受到广泛的重视。

傣族人十分重视谚语的教化作用,认为“人中语言谚语最精练”、“谚语是智慧的闪光”、“谚语是智慧的结晶”等,由此不难看出谚语在傣族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和深刻影响。傣族人依据本民族的民情风俗,结合生活实际,将自己对爱情、婚姻的独特认知用谚语的形式表达出来,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傣族人民的爱情观和婚姻观,能够给我们的研究提供最基本的资料。这些谚语除具备语言生动形象,通俗凝练,富有哲理性、知识性等一般特征外,还具有反映爱情婚姻生活形神兼备、寓庄于谐、句式灵活多变、善用比喻等特色。

(一)形神兼备

如“鸟美在于羽,人美在于心”[7]120,鸟儿漂亮靠羽毛(形)和人美看心灵(神),十分生动传神地将傣族青年男女择偶重本质重心灵美的诉求传递出来。又如“小伙子不知冷,大姑娘不觉寒”[4]142和“下游寨子姑娘多,上游流来的都是歌”[4]142,寥寥数笔就把青年男女恋爱时的状态写得“神”“形”皆俱。

(二)寓庄于谐

庄重、严肃的婚姻观,用诙谐幽默的语调来表达,使人在轻松氛围中受到启发。如“吃鱼要挑刺,串姑娘要看准”[4]144,“光棍汉子无老婆,睡在仓顶曲腿脚”[6]215),“拿绑腿布充当包头巾”(指上下辈颠倒,娶表侄辈分的女子为妻)[6]257,“出嫁要选个好男,嫁着荡汉成笑谈。嫁着好男是夫君,嫁着懒汉成笑柄”[6]256,“娶不着贤妻成祸殃,嫁不着好夫让人笑一场”[6]257),“牛马能拴住,夫妻捆不住”[7]178,“女缺男,牛无桊”[6]111等。

(三)句式多变

有短语警句,如“拿绑腿布充当包头巾”[6]257。有工整的双句对仗如“一针一线,一夫一妻”[7]184,“牛马能拴住,夫妻捆不住”[7]178,“蝉鸣催日落,姑娘盼傍晚”[4]142。有散体白话,如“离异过三次的妇女别人不再娶为妻,三股不同源的水不可用以灌秧畦(秧田)”[6]214。还有三句以上的歌谣体,如“该开花时要开花,该结果时应结果;既不结果又不开花,容易闹笑话”[6]62,“生活在母亲身边的姑娘,米还未淘就出门玩耍把歌唱。生活在丈夫身边的妻子,想说说笑话也只得往肚里藏”[6]245。

(四)善用比喻

如“男人如流水,女人似坝堤”[6]111。男人像江河水一样流动性大,四处漂泊,而女子相对较为稳定,所以像一道坚固的堤坝把水牢牢地拦截在坝内,犹如把男人的心拴在家里。

上述特征表明,尽管本文所征引的傣族谚语“通俗简单”,甚至译成汉语后直白如话,但只言片语却字字珠玑,句句紧扣婚恋宏旨,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傣族的爱情婚姻观念,不愧是傣族文化宝库中的瑰宝。

五、结语

傣族有较完整、稳定的婚姻家庭关系,以傣族谚语为视角,运用文献学、修辞学的方法研究傣族爱情、婚姻观,认为傣族崇尚恋爱自由,恋爱方式多样、独特;婚姻规范方面对待婚姻和择偶态度审慎,强调婚姻双方良好的生活作风且符合伦理规范;婚姻关系上认为稳定、和睦的夫妻关系是家庭幸福的保障;虽对离婚持较为宽容的态度,但并不主张轻率地结束婚姻。同时,这些反映傣族爱情、婚姻观念的谚语具有形神兼备、寓庄于谐、句式灵活、善用比喻等修辞学特征。

[1]温端政.汉语谚语小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9.

[2]许慎.说文解字[M].徐铉,校定.北京:中华书局,2013:48.

[3]江应樑.滇西摆夷之现实生活[M].德宏:德宏民族出版社,2003:238.

[4]王渝光,单春樱,崔梅.汉傣语言文化论[M].昆明:云南教育出版社,1997.

[5]思茅玉溪红河傣族社会历史调查[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85:40.

[6]孟尊贤.傣族谚语[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2007.

[7]西双版纳民族谚语集成[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2.

[8]中国贝叶经全集:第2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142.

[9]周振甫.文心雕龙今译[M].北京:中华书局,1986.

[责任编辑文 川]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