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结构功能主义视阈下网游虚拟婚姻的使用与满足

时间:2024-07-06

韩 姝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 文学与传媒系,重庆 400067)

结构功能主义视阈下网游虚拟婚姻的使用与满足

韩姝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 文学与传媒系,重庆 400067)

摘要: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时代,越来越多的人陶醉在网络游戏的虚拟世界里,虚拟婚姻也风靡于各大网络游戏中。本文基于2012年2月巨人网络公司发布的2011年在网络游戏《征途2》参加虚拟婚姻的用户调查数据,利用结构功能主义理论,探讨网络游戏中的虚拟婚姻用户的使用与满足及其对于研究虚拟现实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网络游戏;虚拟婚姻;AGIL模型;使用满足

收稿日期:2014-10-11

作者简介:韩姝(1989-),女,重庆市人,重庆第二师范学院文学与传媒系教师,硕士,研究方向:新闻传播。

中图分类号:G20

文献标识码:识码:A

文章编号:编号:1008-6390(2015)02-0050-03

在互联网高度发达的今天,很多人特别是年轻人已经习惯于通过传媒技术感知现实世界。网络游戏中的虚拟婚姻作为一个模拟版的现实婚姻,通过“网上成家”,构建一个理想而完美的“乌托邦”社会。用户们在虚拟的婚姻契约中乐此不疲地以“夫妻”相称,“恩爱”相处,如痴如醉地享受着柏拉图式的“精神恋爱”。

一、网游虚拟婚姻的使用现状

数字化浪潮下,人们开始了时髦的“线上生活”,网络游戏是一个典型,而其中的虚拟婚姻更是将现实婚姻虚拟化的充分体现。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3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32亿,其中,手机网民规模5.27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46.9%。[1]而根据2012年2月巨人网络公司发布的2011年在网络游戏《征途2》中参加虚拟婚姻的用户调查报告,发现活跃用户中的结婚人数为161040人,占活跃用户的14.18%。本次调查中的活跃用户离婚人数共计52674人,占结婚人数的32.71%。[2]调查发现用户在网络游戏中对虚拟婚姻的使用情况呈现如下特点:(1)80后是虚拟婚姻用户的主体,这与现实婚姻年龄接近;(2)90后比70后、80后的婚姻稳定性高;(3)结婚用户中,男大女小、男性经济实力比女性强的婚姻稳定性更高,与传统的婚姻价值取向一致;(4)用户对虚拟婚姻的使用是建立在大众消费和免费的基础上,无需过多花费;(5)异地结婚占绝大多数,弥补了现实中异地恋难以维持的缺憾;(6)婚姻的生命周期短,喜新厌旧现象明显;(7)大多数用户有过两次及以上的婚姻,再婚现象普遍,结婚、离婚很随意。

二、网游虚拟婚姻使用与满足的AGIL模型分析

结构功能主义理论认为,社会是具有一定结构或组织的系统,系统内各个组成部分井然有序、相互关联,各部分在整个社会系统中发挥着必要的功能,社会作为一个整体处于平衡状态。[3]社会系统的功能在于保证社会结构的整合性,通过与外部环境的变换来实现自我调节,以适应环境变化,维护社会的运行和发展。网络游戏的虚拟婚姻作为一种虚拟实在,是以网络平台中的“人际交往”为依托,注重人类生存以及社会演化规则的拟合系统。[4]它由许多部分和环节组成,共同营造一个美轮美奂的婚姻殿堂,拥有完整的婚姻拟真系统。

帕森斯认为,任何一个社会系统为了生存和维持下去,都必须解决四个问题(也可说是四项系统基本功能),即AGIL模型:“适应”“目标达成”“整合”“潜在模式维持”。任何一个系统的存在都要实现这四项系统基本功能,并以此处理整个系统中的制度、结构与其中的个人关系。[5]“适应”(Adapt)主要是指系统与环境之间的某种关系,系统的存在与环境是相协调、和谐的;“目标达成”(Go)意味着任何一个社会系统必须能够使其中的任何一个行动参与者实现和达成其目标;“整合”(Integrate)意味着系统中任何一个成员的行动,必须尽可能相互协调而避免冲突;“潜在模式维持”(Liaise)主要是指系统中每个成员的精神态度与维持系统所必须的规范的协同关系,它意味着系统的存在,要求其中的每个成员保持与系统中的规范和价值相一致的心态。帕森斯的AGIL模型是一切系统结构功能的典范,[6]利用AGIL模型可以说明社会行动系统的存在方式,也可以分析网络游戏中虚拟婚姻的满足状况,见图1。

图1 AGIL模型

1.A(Adapt)代表系统对环境的适应

社会系统作为一个有机系统,其存在必须与客观现实环境发生关系,要从环境中得到足够的资源,并对资源进行分配以更好地适应环境。环境包括人、群体、文化和展开这些生活的各个方面,而社会系统可以通过操纵某些手段来控制环境状态。虚拟婚姻存在的目的不在于影响或说服,主要是信息、态度和情感的交流与分享,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心灵的传播、情感的传播。网络游戏中的虚拟婚姻存在的环境就是客观现实,客观现实状态是生活索然无味、工作繁忙、学习紧张和婚姻不美满等,以至于人们愿意将注意力转移到虚拟世界中的网络游戏。虚拟婚姻从网络游戏中获得了资源(用户),并对用户进行婚姻的重新分配,使虚拟婚姻和网络游戏在客观现实中更好地适应社会系统,为用户创造一片静谧、幸福的“伊甸园”。同时,网络游戏中的虚拟婚姻以一个完整的系统呈现,相亲、恋爱、幽会、同居、婚礼、生育、离婚等一应俱全,通过构造一个理想的“乌托邦”婚姻,对用户的需求和欲望进行资源分配,适应了现实需要,受到了用户的青睐。网络游戏《征途2》中的虚拟婚姻调查报告显示,80后的结婚玩家占55%。80后年龄段的人工作和生活压力大,心理负担重,真实婚姻走过了高潮期,对网络使用程度高,更容易从虚拟婚姻中获得心理补偿。90后虚拟婚姻玩家中,女性玩家占多数,这与90后少女处于青春期渴望恋爱的心理相符。异地恋占86%,这打破了地域对婚姻的桎梏。虚拟婚姻的结婚、离婚年龄分布都相对广泛,说明虚拟婚姻满足了不同年龄阶段的人对婚姻的欲求。从各年龄层次结婚率和离婚率来看,70后与80后结婚率和离婚率都比90后高,这与现实婚姻情况相符合。这些网络游戏中虚拟婚姻呈现的情况与现实环境是对称的,说明虚拟婚姻的存在与现实是相符合的。

2.G(Go)代表达标

为了组织和调动系统中的资源和能力并加以利用,实现其生存优势,策划者按照人格系统制定规则表明意愿、动机和态度,从而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实现目标。网络游戏中设立虚拟婚姻的目标是实现用户在虚拟婚姻中的满足。虚拟婚姻的策划者以他们的立场(希望用户在虚拟婚姻中获得满足感)为标准,通过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中建立虚拟的契约关系、虚拟的空间和虚拟的规则让用户参与虚拟婚姻。网络游戏《天下3》提供“红线”来“结缘”,通过“相思豆”触发爱情,到三生石下“情定三生”定下亲事,成为亲爱的准夫妻,待“情义”值达到一定标准后筹办婚礼“喜结连理之枝”“婚后修行”,当情义转化为夫妻声望“倾情百年”后可换得一些游戏技能。其规则代表的是游戏策划者的意向,用“红线”牵姻缘,用“相思豆”增进爱恋,用“三生石”见证爱情,用“倾情百年”维系婚姻,这都是为了让虚拟婚姻能吸引用户的“另类感情”。《征途2》调查报告显示,活跃用户的结婚人数为161040,占活跃用户的14.18%,说明虚拟婚姻的存在与用户的心理是契合的。一位姓梁的工程师认为,“现实生活中结婚又累又不自由,网上结婚却很轻松,是治疗空虚和寂寞的良方”[7]。

3.I(Integrate)代表整合

任何行动系统都是由各个部分构成,为了使系统作为一个整体有效地发挥功能,每个个体都必须实现其自身的协调,防止出现游离、脱节和断裂。虚拟婚姻作为一个人工的婚姻系统,通过旗下的各个环节紧密配合衔接成一个规范的系统。如《天下3》的“婚姻系统”就包括“有缘人”“定亲流程”“结婚流程”“鹊桥仙境”“天下之约”五个部分。这五个部分循序渐进,先是“结缘:成为有缘之人”;再“定亲:立下三生之约”;变成“夫妻:喜结连理之枝”;进而“婚后修行:共修百年好合”。离婚有“协议离婚”和“强制离婚”两种,申请离婚双方组队或一方找“悲欢离合总是情”提出“分居申请”,分居后5~10天内找PNC交“离婚费”后离婚成功。正是婚姻系统中的几个环节有机整合,环环相扣,才衔接成了一个婚姻的虚拟系统。

4.L(Liaise)代表维模

虚拟婚姻是通过规则和用户对虚拟婚姻中虚拟身份的认同来维系的。虚拟的《婚姻法》规定:男女双方所建立的虚拟婚姻,与现实社会婚姻无关;禁止包办婚姻、买卖婚姻、借婚、重婚和其他干涉婚姻自由的行为;要互相帮助,维护平等、和睦、文明的婚姻家庭关系。这个规则完美地体现了传统婚姻的价值观。同时虚拟婚姻还营造一种浪漫、放纵、自由、美满、并肩作战、喜新厌旧、好聚好散的婚姻价值取向。用户们在参与时自觉地将虚拟婚姻营造的社会价值观内化为个人的价值观,维持并巩固虚拟婚姻。虚拟婚姻的规则至上性,决定了虚拟婚姻中双方机会的公平以及地位的平等、沟通的平等。同时,由于匿名性和自足性的影响,虚拟婚姻用户逃脱了日常现实中的接触和利害关系,不存在功利意识或实用目的。虚拟中的恋爱、结婚和离婚都是符号化的超现实的存在,无压力和束缚,随心所欲,无负担。调查发现,游戏内结婚男女主要以免费和大众消费用户为主,贫富差距对虚拟结婚影响不大,也无利欲掺杂其中。虚拟婚姻中男大女小和男女年龄相当的占77%,离婚中男小女大的占51%;婚姻双方男方经济实力强于女方和男女经济实力相当的占85%;离婚双方女方经济实力强于男方和男女经济实力相当的占69%,说明虚拟婚姻的年龄差距和经济实力差距与传统婚姻的价值取向是相符的。从结婚玩家的婚姻生命周期看,大多数玩家都有过2次及以上的婚姻,说明在虚拟婚姻中再婚现象很普遍。正是这个虚拟系统中的价值观的存在,使得用户认同这种似真似假、完美又不离传统婚姻价值取向的婚姻观,维持着虚拟婚姻的常态。

三、网游虚拟婚姻的社会价值

“虚拟”源于现实中的人对理想的追求,虚拟植根现实。网络游戏中的虚拟婚姻是人创造的“数字婚姻”,是利用新的传播技术在互联网上建构的一种“乌托邦”式的婚姻系统。它以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为依托,以人的各种感知为核心,使人们在拟真的感知系统中获得相当于真实世界中能够得到的感知与满足。

从结构功能主义理论看,网络游戏中虚拟婚姻的社会价值在于其以一个完整的系统形式存在,而这个系统的存在通过帕森斯的四项系统基本功能加以维系,从而最大限度地实现最多的用户的心理满足。首先,虚拟婚姻的存在“适应”(Adapt)了年轻人生活索然无味缺乏激情,工作繁忙,压力大,学习紧张和婚姻不美满等客观现实环境,抓住用户渴求精神婚姻的心理对用户进行婚姻的再分配,因为这个再分配的存在使虚拟婚姻适应了现实。虚拟婚姻通过设计规则和环环相扣的结婚环节实现“目标达成”(Go),即实现用户在虚拟婚姻中获得满足的欲求。按照策划者的价值观念和人格系统,通过创造虚拟的契约关系、虚拟的规则让用户参与虚拟婚姻,然后通过整合(Integrate)虚拟婚姻系统中的各个部分,将各环节有序衔接,使其协调而防止出现游离、脱节和断裂,达到常态后通过维模(Liaise)来维系这种健康而完备的状态。网络游戏中的虚拟婚姻营造的是一种传统、正规、自由、美满、并肩作战、喜新厌旧、好聚好散的婚姻价值取向,让用户心向往之,从而创造了一个“乌托邦”式的虚拟婚姻的神话。

虚拟世界的交流与生活日渐成为新时代年轻人的主要表达方式之一,虚拟婚姻作为现实婚姻的演化,为用户提供了一个完美交流的拟真平台系统。用户通过对虚拟婚姻中人生观、价值观的认同与守护真切地感知虚拟婚姻的快乐。虚拟婚姻的系统性增加了其“粘度”,用户们乐此不疲地在其中寻求解脱、减压以及美妙的爱情与婚姻。网络游戏中的虚拟婚姻是一个集交流、互动、理解、创造于一体的“互动交流婚姻系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生命个体的心理满足。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3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2014-07-21).http://www.cnnic.net.cn/hlwfzyj/hlwxzbg/hlwtjbg/201407/t20140721_47437.htm.

[2]17173新闻中心.2012年《征途2》发布网游虚拟婚姻调查报告[EB/OL].(2012-02-13)http://news.17173.com/content/2012-02-13/20120213143811011_all.shtml.

[3]李苓.传播学理论与实务[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2.

[4]彭虹,肖尧中.演化的力量——数字化语境中的虚拟实在[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1).

[5][6]高宣扬.当代社会理论: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7]吕莉.网络婚姻是前卫还是游戏[J].心理世界,2004(11).

[责任编辑文川]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