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7-06
胡 辉
(临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中文系,云南 临沧 677000)
《文心雕龙·情采》引用《诗经》考论
胡辉
(临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中文系,云南 临沧 677000)
摘要:《文心雕龙·情采》引述《诗经》的内容计有10处,可分为两种类型:以别称代《诗》以称述,直接引用和化用《诗经》成辞。这些引述体现了刘勰的征圣宗经思想,是其“据事以类义”文论思想的具体实践,也是其创作实践检验创作理论的重要佐证。
关键词:文心雕龙;情采;诗经;考论
在《文心雕龙》研究中,《情采》是人们研究较多的一篇,周振甫、张少康、牟世金等“龙学”前辈都曾对《情采》进行过细致的研究,提出了“文质说”“缘情说”“依情待实说”“内容与形式关系说”等观点,可谓成果丰硕。但《情采》与《诗经》之关系的研究尚属薄弱环节。本文以《情采》引用《诗经》为研究对象,对其征引《诗经》情况进行考证、论述,以求教于方家。
一、《文心雕龙》引用《诗经》概说
“刘勰《文心雕龙》一书是我国中古时期最早、最完备、最系统全面、最具有代表性的一部文学理论批评著作,开源发流,为世楷式。”[1]《文心雕龙》全书共引述著作500余部,涉及作家200余位。在所有被引述的著作中,《周易》被引用的次数最多,《诗经》位列第二。“《文心雕龙》全书50篇,其中有22篇明确提到《诗经》,还有暗指13篇,共涉及35篇。”[2]25可见刘勰对《诗经》的重视程度。
值得注意的是,《文心雕龙》还大量、频繁引用《诗经》成辞。全书除《体性》《定势》《声律》《隐秀》《总术》5篇外,其余45篇均有引用,共计154处,覆盖全书90%的篇什。“内容涵盖《诗经》风、雅、颂各个部分,涉及《诗经》作品94篇,占《诗经》总篇目的30%。其中,风36篇,占风诗总篇目的22%;雅57篇(大雅20篇,小雅27篇),占雅诗总篇目的45%;颂11篇(鲁颂3篇,商颂3篇,周颂5篇),占颂诗总篇目的27%。”[3]79
由以上几组数据不难看出,刘勰深受《诗经》的影响,其对《诗经》稔熟到了随手拈来、纵意渔猎的程度。《文心雕龙》与《诗经》有深刻的渊源关系。
二、《文心雕龙·情采》引用《诗经》考证
关于引用,刘永济说:“文家用典,亦修辞之一法。用典之要,不出以少字明多意。其大别有二:一用古事,二用成辞。”[4]131本文第一部分对《文心雕龙》引用《诗经》概况的描述,是就总量而言的,具体到《情采》,经笔者考证发现:其10处引用《诗经》,可分为以别称代《诗》以称述,直接引用和化用《诗经》成辞(“成辞者,引彼语以明此义也”[4]131)两种类型。其中以《风》《雅》等别称代述《诗经》3处,直接引用和化用《诗经》成辞7处,涵盖风、大雅、小雅三个部分,涉及《魏风·伐檀》《邶风·谷风》《卫风·硕人》《小雅·角弓》《大雅·棫檏》《郑风·有女同车》等6个篇目。详情如下:
(一)以别称代《诗》以称述
1.昔诗人什篇,为情而造文。[5]289
按:此处“诗人”指《诗经》的作者。“什篇”即“篇什”,《诗经》中的《雅》《颂》十篇为一什,后泛指诗篇。全句意思是:从前《诗经》作者所写的诗篇,是为表达思想感情,抒发情志而创作。
2.盖风雅之兴,志思蓄愤,而吟咏情性,以讽其上,此为情而造文也。[5]289
按:此处以《风》《雅》等别称指代《诗经》。意思是《诗经》中《国风》《大雅》《小雅》等作品的产生,是作者充满了忧愤的情志思绪,通过诗歌将其歌咏出来,用以讽刺当时的执政者,这就是为了抒发情志表达思想感情而创作。
3.而后之作者,采滥忽真,远弃风雅,近师辞赋,故体情之制日疏,逐文之篇愈盛。[5]289
按:此处以《风》《雅》等别称指代《诗经》。全句意为:到了后来的作者,往往爱好虚华而轻视真实,作品趋于华丽失实而忽视真情的抒发,抛弃古代的《国风》《大雅》《小雅》,而学习近代的辞赋。于是,抒写情志、体现真情之作日益稀少,追求文采靡丽的作品越来越多。
(二)直接引用和化用《诗经》成辞
1.夫水性虚而沦漪结。[5]286
按:“夫水性虚而沦漪结”语本自《魏风·伐檀》“河水清且沦漪”[6]147。沦,水的漩涡。此处刘勰直接引用《诗经》原辞、原义,另造新句,意思是水流动虚柔所以有波纹。
2.若择源于泾渭之流。[5]288
按:“若择源于泾渭之流”语本自《邶风·谷风》“泾以渭浊”[6](p49)。泾、渭,都是水名。此处刘勰引用《诗经》原辞、原义,另造新句,意思是从源头处分清泾水、渭水的清浊,正确选择。
3.夫铅黛所以饰容,而盼倩生于淑姿。[5]288
按:“夫铅黛所以饰容,而盼倩生于淑姿”语本自《卫风·硕人》“巧笑倩兮,美目盼兮”[6]82。倩,笑时两腮出现的酒窝;盼,眼睛黑白分明。此处刘勰引用《诗经》原辞、原义,另造新句,意思是美目巧笑、顾盼生情均来自美好的风姿。
4.真宰弗存,翩其反矣。[5]290
按:“真宰弗存,翩其反矣”语本自《小雅·角弓》“翩其反矣”[6]350。古代弓箭,上弦时,弓的两头向弦而曲,去弦时,弓的两头向反而曲。此处刘勰直接引用《诗经》原句,化用其义,意思是嘴上说的和内心真实想法完全相反。
5.是以“衣锦褧衣”,恶文太章。[5]290
按:“是以‘衣锦褧衣’,恶文太章”语本自《卫风·硕人》“硕人其颀,衣锦褧衣”[6]82。褧,古代女子出嫁途中穿在锦衣外面的罩衫,用麻思(丝)做成。此处刘勰直接引用《诗经》原句,意思是穿了锦绣衣裳,要外加一件罩衫,怕的是文采过于显耀。
6.乃可谓雕琢其章,彬彬君子矣。[5]291
按:“乃可谓雕琢其章,彬彬君子矣”语本自《大雅·棫檏》“追琢其章”[6]382。追,雕;琢,刻。此处刘勰直接引用《诗经》原辞,化用其义,另造新句,意思是善于修饰文辞。
7.吴锦好渝,舜英徒艳。[5]291
按:“吴锦好渝,舜英徒艳”语本自《郑风·有女同车》“有女同行,颜如舜英”[6]116。舜,木名,又名木槿;英,花也。此处刘勰直接引用《诗经》原辞、原义,另造新句,意思是木槿花,开花徒然一时容易谢落。
三、《文心雕龙·情采》引用《诗经》的原因
我们通过文中第二部分的考证,已经明了《情采》共引用《诗经》十个条目,分两种类型,那么,《情采》大量引用《诗经》的背后,蕴含着刘勰怎样的初衷和机心?我们从以下两个方面对此问题展开论述。
(一)刘勰的征圣宗经思想决定了其大量引征《诗经》援古以证今
刘勰认为“论文必征于圣,窥圣必宗于经”,并进一步解释说“经也者,恒久之至道,不刊之鸿教”[5]26,提出文章撰写的总纲是“依经附圣”。具体到《文心雕龙》自身的创作,刘勰说:“盖《文心》之作也,本乎道,师乎圣,体乎经,酌乎纬,变乎骚;文之枢纽,亦云极矣。”[5]435“体乎经”的“经”就是指五经。刘勰把经书看成“文章奥府”“群言之祖”,视经书为文章的始祖和深奥的宝库。具体到《情采》,刘勰认为“昔诗人篇什,为情而造文”[5]289,肯定《诗经》中的作品是为了抒情而创作的,并说“盖风雅之兴,志思蓄愤,而吟咏情性,以讽其上,此为情而造文也”[5]289,高度赞扬《诗经》中国风和大、小雅是为了抒情而创作。而近代由于作家“采滥忽真,远弃风雅,近师辞赋”[5]289,忽略真实情感,抛弃《诗经》中国风、大雅、小雅的抒情特质,导致“体情之制日疏,逐文之篇愈盛”[5]289,抒写真情的作品逐渐变少,而追求词藻华丽的作品越来越多。刘勰在《情采》中提出“为情而造文”的主张,而《诗经》恰恰在五经中最具抒情特质,因此刘勰于《情采》中酌《诗经》以富言,禀《诗经》以制式,一方面为“为情而造文”的创作理论张目,另一方面也是其师法圣人、尊崇经书思想的具体实践。
(二)刘勰“据事以类义”文论思想的具体实践之一就是大量征引《诗经》
《文心雕龙·事类》中说:“事类者,盖文章之外,据事以类义,援古以证今者也。”[5]399即文章中引用事例,是在达意抒情之外,来证明文义的,也就是引用古事来证明今义。刘勰认为创作的原则是“依经附圣”,同时强调后人学习、效仿经典不仅要从体制、辞采、立意等方面着眼,更重要的是体会怎样才是最有效的引用。下文结合《情采》引用《诗经》成辞的实例进行论述。
其一,“虽引古事,而莫取旧辞”[5]340,就是说虽然引用古代事实,却没有采用原有词句。将原辞加以化用,取其原意而转化成自己的语言,在文章中看不出来引文的痕迹,却能使内容显得充实厚重。《情采》“若择源于泾渭之流”“夫铅黛所以饰容,而盼倩生于淑姿”“乃可谓雕琢其章,彬彬君子矣”“吴锦好渝,舜英徒艳”四句中对《诗经》成辞的引用就是“虽引古事,而莫取旧辞”的范例。
其二,即使需要引用原辞,也只是“万分之一会也”[5]340。意指原文引用得很少,不会超过万分之一。《情采》“夫水性虚而沦漪结”“真宰弗存,翩其反矣”“是以‘衣锦褧衣’,恶文太章”三句,对《诗经》的引用即为这种方式的具体实践。
通过对刘勰在《情采》中引用《诗经》原因的探析,我们一定会认同这样的观点:“从《文心雕龙》的写作样式(骈体文)、语言措辞和思想依归(征圣、宗经)来看,《诗经》之于刘勰,不仅是研究对象,更是尊崇的对象,他对《诗经》的态度不仅是后世学者对其的态度,更是作为创作者对之前重要的文学、思想文本的学习、吸收和涵化,《文心雕龙》这个文本本身就很好体现了这一点。”[3]80就《情采》对《诗经》的引用而言,更是体现了这一观点的具体化和精细化。《文心雕龙》就其内容来说是一部文艺理论著作,但就其文辞言语和机心来说,又是一部出色的文学作品。《文心雕龙·情采》对《诗经》的引述,“既说明刘勰的创作观念如何有力地落实在创作实践中,创作实践又如何有力地支撑刘勰的创作观念,又说明刘勰怎样深受《诗经》的影响,以及《文心雕龙》与《诗经》有着怎样深刻的渊源关系,同时也不难看出刘勰对《诗经》的稔熟程度达到了如数家珍、信手拈来的程度”[2]35。
综上所述,《文心雕龙·情采》对《诗经》的引述,既是刘勰征圣宗经思想的具体表现,又是其“据事以类义”文论思想的具体实践。即使从整个中国文学史来看,这也是创作观念与创作实践双向互动的经典范例。这就更加清楚地表明:“刘勰之于《诗经》不仅是一个后来的创作者对自己心仪的以前的创作的学习和化用,更是作为理论家将《诗经》看作自己的研究对象,进一步强化了创作和理论之间的双向互动。”[3]80
参考文献:
[1]胡辉,孙玉荣.良文盈箧 妙鉴方定——刘勰诗经观研究综述[J].阴山学刊:社会科学版,2012,25(5):41.
[2]胡辉.刘勰诗经观研究[D].南宁:广西大学硕士论文,2008.
[3]胡辉,孙玉荣.文心雕龙·史传引用诗经考论[J].青岛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4).
[4]刘永济.文心雕龙校释[M].北京:中华书局,2007.
[5]周振甫.文心雕龙今译[M].北京:中华书局,1986.
[6]高亨.诗经今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责任编辑文川]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研究》
征 稿 启 事
地方本科院校特别是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转型发展,已经成为当前高等教育领域改革的热点之一。本着探索规律、创新理论、指导实践和服务决策的宗旨,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特设《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研究》栏目,专门刊发围绕地方高校转型发展,探索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以及建设应用技术型大学方面的论文。作者可以就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中的科学定位、办学体制、专业建设、教学模式、人才培养模式、师资队伍建设等多个问题或一个问题进行研讨,注意理论性与实践性并重,论文以6000~8000字为宜。论文一经采用不收取版面费并付给作者稿酬。欢迎作者踊跃投稿。投稿邮箱cqesxb@163.com或在线平台http://cqjy.jourserv.com。
本刊编辑部
2015.01.25
基金项目: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科基金项目(Y201225353)
收稿日期:2014-10-08
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390(2015)01-0056-03
作者简介:胡辉(1980-),男,河南襄县人,临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文系讲师,文学硕士,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文艺美学。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