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马克思需要理论与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

时间:2024-07-06

江乐园

(中国政法大学 学生处,北京102249)

(一)

马克思对人的需要及需要体系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探讨,提出了科学的需要理论。马克思给“需要”下的定义是:“需要是人对物质生活资料和精神生活条件依赖关系的自觉反映”。[1]马克思提出的人的需要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人的生存或生理需要。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吃喝住穿以及其他一些东西”。[2]所以,这是人的自然需要,是人作为自然存在物最基本、最直接的需要,是其他一切需要的基础和前提,人的存在和社会的存在都离不开这一需要的满足。但人的自然需要同动物的自然需要不同,人的自然需要总是包含在社会性的需要中。

第二,人的谋生、占有和享受的需要。人要满足自己的自然生存或生理需要,就必须从事劳动和生产(占有活动),这是一种“历史地自行产生的需要即由生产本身产生的需要”。[3]如果说生存需要是为了维持人的生命及延续后代的需要,则人的谋生占有和享受的需要是在生存需要基础上追求更高、更美的一种需要。这一需要实质上是人与动物既相联系又相区别的环节,它不仅构成了每一特定历史阶段上“需要的社会体系”,而且构成了人类发展着的“需要的历史序列”的过渡阶段。[4]

第三,人的自我实现和全面发展的需要。这是人获得发展的需要,也是人的最高层次的需要,这不仅体现了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而且体现了人的能动作用,这正是人类生存的最高目的。恩格斯说:“动物仅仅利用外部自然界,单纯地以自己的存在来使自然界改变;而人则通过他所作出的改变来使自然界为自己的目的服务,来支配自然界。”[5]人在劳动和生产的基础上逐渐产生和发展人的高级需要,比如科学研究需要、社会交往需要、审美创造需要等等,马克思说,这时的人才是真正的内在富有的人,“富有的人同时就是需要有完整的人的生命表现的人。在这样的人身上,他自己的实现表现为内在的必然性,表现为需要。”[6]

马克思同样认为需要是有层次的,主要表现为:人的各个层次的需要同时并存,人可以在低级需要没有完全得到满足之前产生较高一级的需要;发展需要是人类需要中最高层次的需要;前二个层次的需要仅是人类生活的手段,只有发展需要才是人类生存的目的,人就是在需要的不断更新中走向“自由王国”。正如马克思指出,需要作为人的“内心的意向”,构成了人们活动的原动力和原目的。“在现实生活中,人有各种需要”,“任何人如果不同时为自己的某种需要和为这种需要的器官做事,他就什么也不能做”[7],正因为需要构成了人们实践活动的原动力和原目的,所以我们的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必然要从马克思需要理论中来获得启发和灵感。

(二)

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就是指在日常生活中,思想政治教育者教育和引导大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去分析和观察影响大学生健康成长和发展的具体事物和现象,去阐明实际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教育活动,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心理咨询。现代社会的竞争性、复杂性、多样性和多变性,不可避免地使一些大学生产生心理矛盾、困惑、失衡甚至心理疾病。要想有效解决大学生心理、情感等问题,必须以马克思需要理论为指导,正确运用心理学的知识和方法,开展审美教育、生命教育、生理健康教育、社会问题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关注大学生的的心理现象与发展变化规律,引导大学生保持心理健康,实现自身内心的和谐发展。

第二,大学生人际交往。青年时期是一个关注交往、需要理解、渴望友谊的时期。良好的人际交往、和谐人际关系不仅是大学生正常学习、生活的基本保障,更是大学生自我发展的深层次需要。在现代社会,交通发达,信息传播便捷,加上网络的迅猛发展,在为大学生创造了广泛交往条件的同时,又使得交往关系复杂多变。如何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交往,把握社会交往,遵守交往规范、合理选择交往技巧,避免交往风险,就成为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重大课题。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要运用马克思需要理论在高等学校开展大学生社交礼仪教育、恋爱婚姻道德教育、网络道德教育、感恩教育,不断探索现代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理论和方法,把自发的、经验的交往引导到自觉的、合理的交往轨道上来,在大学生多向交往互动关系中,促进大学生个人与他人的和谐发展。

第三,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在知识经济到来、市场竞争激烈、职业岗位多样化、就业方式多样化的情况下,如何引导大学生既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又结合自身特点与优势,合理规划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涯,正确处理好学习与就业、学习与兼职的关系,是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迫切需要加强研究的一大课题,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结合实际、发挥作用的重要方面。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一方面要把马克思需要理论渗透到专业选择、就业指导、职业生涯规划等服务之中,另一方面又要用马克思主义需要理论的立场、观点、方法来教育和引导大学生分析和解决这些现实问题,使大学生正确认识自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关系,促进大学生实现自身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第四,大学生生态教育。在人类向大自然无限索取生存资源,生态环境遭受严重破坏的今天,如何引导大学生清楚地认识人类面临生态环境恶化的挑战,从而树立生态意识和科学发展观,为调节生态平衡,达到协调而采取积极的对策,已成为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不容忽视的重要课题。这也是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大学生以马克思需要理论为指导,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如运用马克思需要理论在高等学校开展科学发展观教育、生态伦理教育、环境法教育、节约意识教育等。

(三)

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是马克思需要理论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运用和拓展,马克思需要理论则能为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提供理论指导,为提高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效益提供帮助,马克思需要理论对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有很大的启示意义。根据马克思需要理论,高校辅导员在开展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时要切实做到:

第一,重视大学生的基本需要,培养他们的生存忧患意识。马克思需要理论告诉我们,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应关心他们的吃穿住行,力争所及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困难而不至让他们受到挨饿受冻的生存危险,注重加强他们生存适应能力的培养和提高,重视生命教育和挫折教育,让他们体会到生存的艰苦性,认识到生命的价值,克服挫折,增强本领,进一步来说,培养他们正确的生态观,跳出自我小圈子,思考人类长远的发展和生存空间,营造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自然生态氛围,杜绝破坏环境、漠视生命、践踏生命的恶劣行为,在大学生中普遍形成一种尊重生命、敬畏生命、热爱生命的良好生态氛围,形成正确的生存忧患意识。

第二,重视大学生人身安全和心理安全的需要。马克思需要理论告诫我们,在进行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时,一要时常给大学生敲响安全警钟,告诫他们在出行、饮食及各种场合都要加强安全防范意识,这是他们最低层次的需要;二要高度重视大学生的心理辅导,提高他们的心理安全感,这既可以说是较高层次的需要,也可以说是他们发展方面的需要。大学生需要独立面对学习和生活中的各种问题,会产生受到威胁或孤独、恐惧的心理,再加上接触的社会事物增多,目睹或了解了社会上的一些不良现象,使得他们愈发为自身的安全、利益担忧,面对这些情况,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要帮助他们尽快适应新环境,培养他们的独立精神,让他们相互关心、加深了解,逐步消除他们的不适感,满足他们的心理安全需要。

第三,重视大学生人际情感的需要。马克思需要理论启示我们,要重视大学生的人际情感需要,这是人的需要层次中较高层次的需要,也是人发展的需要。大部分大学生离开家长的呵护,开始独自面对陌生的学习和生活环境,独自生活在新的人际群体里,由于各种原因会有不适应人际关系的现象,因此要慎重对待大学生情感问题并加以积极引导。马克思需要理论告诉我们,任何人都有得到社会和他人尊重的需要,所以要做到:首先,应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尊重他们的人格。其次,要善于维护大学生的自尊,不要吝啬表扬,也不要动不动就批评,应该批评时也要注意技巧,对于敏感、脆弱的同学更应委婉地指出他们的不对之处。再次,要引导大学生有理有节地与他人交往,尊重自我,不卑不亢,与他人友好相处,既尊重他人,也维护自尊。

第四,重视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马克思需要理论启示我们开展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时要注重引导大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有用之才,这是马克思需要理论最高层次的需要。一方面,要加强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不断激发他们在选择职业时树立崇高理想和远大目标,在为社会发展贡献自己力量的同时,使自己获得充分的、全面的和持续的发展,即在引导大学生做职业生涯规划时除了引导他们认真审视职业生涯的安全感和胜任感之外,还要引导他们认识职业生涯的价值感。另一方面,重视大学生的自我发展和自我实现需要。当今大学生已十分重视自我素质的不断提高,例如在求职中,有利于自我发展往往是现今大学生择业时的首要考虑因素。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要高度重视大学生的这一需要,为大学生及时提供学业、就业等方面的信息,针对他们在学业、就业上遇到的问题或困惑,积极给予指导,帮助他们跨越“瓶颈”,不断寻求突破,促进他们的自我实现和全面发展。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164.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下[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20.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下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19.

[4]姚顺良.论马克思关于人的需要的理论—兼论马克思同弗洛伊德和马斯洛的关系[J].东南学术,2008,(2):110-111.

[5][7]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517.286.

[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129.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