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7-06
毛会想,吴 越
(西华师范大学 1. 教育学院; 2. 发展规划与目标督查办公室,四川 南充 637009)
地方本科高校教师创新能力发展研究
毛会想1,吴越2
(西华师范大学 1. 教育学院; 2. 发展规划与目标督查办公室,四川 南充 637009)
地方本科高校承担着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和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双重使命。提高地方本科高校的教育质量,办出特色,就必须注重教师创新能力的发展,加强对教师创新能力的培养。本文通过对地方本科高校教师创新能力发展的重要性的阐述,分析当前面临的问题及其原因,提出地方本科高校教师创新能力发展的对策。
地方本科高校;教师创新能力;问题与对策
李克强总理曾提出,“双创”为我们所有人提供了公平竞争的机会,创新创业者是当今时代的英雄。对于教育行业来说,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无疑是最具竞争力的人才。高校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摇篮,但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依赖于具有创新能力的教师队伍,这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关键力量。因此,必须要在高校建立一支创新能力强、整体素质高的教师队伍。
推进地方本科高校教师创新能力的发展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三方面:地方本科高校的社会责任重大、教师创新能力对地方本科高校发展的重要作用、创新能力对高校教师自身发展的重要作用。
(一)地方本科高校的社会责任重大
地方本科高校是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而兴起的一种新型大学,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摇篮。地方本科高校占全国本科高校的70%,其发展对我国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培养至关重要。许多地方本科高校都将自身定位为“应用性本科教育”,从而培养更加适合现代化社会发展的应用型人才,以服务社会为己任。地方本科高校不仅在当地担负培养区域性人才的重任,而且要为我国现代化发展提供各方面的竞争型人才,这足以说明我国地方本科高校的责任重大。
(二)教师创新能力对地方本科高校发展的重要作用
教师创新能力主要表现在教学创新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两方面,另外还体现在创新思维能力、创新意识、创新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等方面。地方本科高校发展至今,面临多方面的转型需求。一是办学思路的转型,要从传统的办学思路向多元化的方向转型。二是教育目的的转型,地方本科高校既要实现学校的长远发展目标,又要为当地经济的发展提供人才支持,为经济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三是教育任务的转型,除了充分利用当地的各种资源,还要争取各方的支持。地方本科高校的转型不仅意味学校自身的转型,而且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适应社会的发展,紧跟时代步伐,加强自身的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适时改变自身的教学模式,找出应对策略,以更好地培养学生,顺利实现高校教师的转型发展。因此,在地方本科高校发展的过程中,高校教师创新能力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三)创新能力对高校教师自身发展的重要作用
当前,高校教师承担着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等四项基本任务。而教师的创新能力主要表现在:第一,教师自身的创新能力,主要针对教育行业发挥自身的创新能力,如创新性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这更有利于教师有效开展教学活动,培养更多的创新型人才。第二,教师在日常生活中的创新想法,创新活动等,可以充分提高自身的整体想象力。第三,教师的创新能力不但要有助于自身素质的提升,而且还要对教育事业有所帮助,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因此,地方本科高校教师只有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善于接收新颖的教学理念,总结最新的教育成果,并用于建构自身的教育教学模式,乐意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将这些方法运用到新一轮的教学活动中去,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模式,才能最终成功转型。
(一)地方本科高校教师创新能力水平低
地方本科高校教师对自身创新能力的发展有强烈的需求,希望借此提高自身的教学创新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而实际上,大多数地方本科高校教师创新能力水平较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部分教师将教学和科研当作谋生手段,长期保持因循守旧的教学观念以及“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思想,缺乏严谨的科学研究态度,而且不能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多方面的思考,找不到创新点。二是不能突破传统,变革教育创新观念。不少教师依然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考什么教什么,以知识灌输为主,而不注重教学方法的转变,甚至不知如何进行方法创新。三是知识更新的速度慢。教师自身知识储备不足,不能与时俱进,进行知识补充,导致知识更新速度慢,不能灵活应对新情况的发生。
针对此问题的原因分析如下:首先,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一直都是注重以教学为主,科学研究为辅,[2]加上经费有限等现实状况,难以满足培养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适应现代社会飞速发展的创新型学生的需求。其次,教师素质不均衡,教师能力参差不齐。再次,教师队伍分配不均衡,教师在城市和农村的分配比例失调。如我国农村人口占我国人口的主体,这就使得农村教师的所占比例明显大于城市教师,教师所占资源和所处环境的不同也是导致教师创新能力发展不一致的原因之一。
(二)地方本科高校管理机制不完善
高校环境对教师的创新能力影响尤为重要。研究表明,教师的创新能力与高校环境呈中度相关,学校因素比家庭因素对创新能力有更大的预测效度,但是在高校管理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制约了教师创新能力的发展。第一,高校的教学制度过多限制教师创新型教学方法的发挥,使教师局限于当前的教学模式,无法突破。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在学校制度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发挥受到教学管理制度的制约,不能在教学中有效实施自己的创新教学活动。第二,学校培训的形式讲座多,基于教学情境的现场指导较少,这就使教师在实际的教学情境中无法对突发事件和产生的问题应对自如。第三,学校提供的教材,教师无法灵活使用,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从而使教材失去自身价值。第四,教师日常交流的贫乏也是导致其无法成长的又一阻碍,教师除了上课时间外,无法和其他教师进一步交流经验。
产生此问题的原因分析如下:
一是教育经费资助制度不完善。众所周知,人口基数是我国教育经费下拨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由于投入的教育经费和经费的比例有限,使政府下拨教育经费时会产生很大的缺口,一旦教育经费下拨出现问题,就会产生诸多不良现象,如:教师的产学研得不到落实,教学设施的更新被延后甚至取消,新一轮的教育改革得不到政府资金支持而难以为继等。这充分说明我国要对教育经费资助制度进行合理改革,以更加适应当前教育发展的需要[3]。
二是科研经费的拨发比例小。科研经费在我国高校和科研院所间的分配比例也一直存在诸多问题,如大学和科研机构下拨的科研经费比例就存在相当大的差距。我国政府虽然一直在不断提高科研经费的下拨比例,目前科研经费已有大幅度提高,但是跟发达国家的科研投资力度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为此,我国政府要向先进国家借鉴经验,根据现实的国情适当增加科研经费的下拨比例。在一定程度上,科研经费的下拨比例直接影响教师创新能力的发展。
(三)缺乏校内外交流与合作
交流与合作是人与人之间进行沟通成长最为便捷的方式,也是教育者之间进行经验交流的一个重要方式。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实现学者间的学术自由,无论进行何种主题探讨,都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教学经验和成果分享。这种学术自由,在教师创新能力的发展方面,可以理解为教师不仅在自身的学术领域进行研究,而且要加强与他人、与其他领域,甚至与校内外的交流与合作[4]。高校之间教师相互邀请举行学术报告会、研讨会等,增进彼此之间的学术交流;专业的学术网站和报纸期刊等开辟互动专栏,为教师之间的探讨提供平台,引导其提出不同意见,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在学校中,经常有导师带着学生定期开展学术交流、学术评议活动,逐渐了解科学研究的学术规范标准,既可以让学生增广见闻,又可以使教师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更加专注于科研,进行大胆创新。但是目前关于校内外交流与合作的方式很少,而且效果不佳。可见,校内外交流与合作的效果是直接影响教师创新能力发展的因素之一。
产生此问题的原因分析如下:
我国地方本科高校之间的交流对于高等教育的发展、学校的长远发展和教师教学经验的积累都有极大的益处,但是目前的情况却并不理想。地方本科高校之间进行交流与合作的次数屈指可数,以及对当前的教育时事和教育热点问题进行探讨,以求达到思想观念的随时更新,进而进行学术交流的创新,也十分贫乏。而高校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显然已不言而喻,学校的发展成长离不开交流与合作。但是国内高校间的交流却不怎么活跃,大部分高校都是按照自己学校的理念培养学生。除此之外,高校之间合作的案例也不多,即使有合作的项目,其取得的合作研究成果也局限在某一方面,或者取得的研究成果没有普适性,对于高校的发展益处少之又少。再者,学术交流的断层,直接的影响就是对于学校的学者和教师而言,缺乏与外界沟通的窗口,不能对当前发生的教育现状进行探讨,沟通交流闭塞。学校的交流断层不仅影响学校的长远发展,而且也影响教师学术理念的更新,乃至教师创新能力的发展。
改革创新是立校之本,可见创新的地位,而教师是创新的实施主体,因此,针对地方本科高校教师创新能力产生的问题,建议采取以下对策:
(一)高校教师队伍建设要充分发挥内部主动性和外部资源的可利用性
首先,高校教师队伍创新能力的发展要依赖于教师队伍的主观能动性。一方面,教师要加强自身对创新的领悟能力,在自己的研究领域,加强自身的理论修养,获得更多的学术研究成果。另一方面,要善于整合现有的创新资源,在现有的各项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加入自己本身的研究理念和成果形成新的具有创新性的研究。这要求教师要从自身的修炼入手,更新研究理念,形成与时俱进的创新观念,运用已完善的知识结构和精湛的学科专业知识,了解本专业的最新进展方向和研究动态并加以实践。
其次,高校教师队伍要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教育资源。教师在发挥内部主观能动性明确创新能力的研究方向后,要广泛吸收全球的科学研究成果,再结合我国独特的国情和学校的具体情况加以选择和综合利用,以促进自身的消化吸收,从而对教师的创新能力做出指导。基于此,可以采取以下各种方式,促进研究成果的转化。学校可以经常举办各种创新类型的竞赛活动,并且有针对性地选择主题举办,鼓励教师和学生积极响应和参与;在传统的教师考核方式中,主要考察教师的教学成绩和学生对教师的满意度,如今,可以充分利用学校提供的平台,增加创新类型的比赛,以此竞赛成绩作为考核教师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这可以大大提高教师的积极性。教师本身就是极富创造力的职业,教师创新能力是在实践工作中不断磨炼、探索出来的。因此,高校教师队伍建设需要内外部条件的双重支持,既需要教师队伍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又需要外界为教师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二)政府要营造有利于地方高校教师创新能力发展的制度环境
地方高校教师创新能力的发展,政府的宏观调控必不可少,政府应建立相应制度,创造良好环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5]:第一,增加科研经费的下拨比例。提高高校科研经费比例,特别是基础研究经费的比例,从而解决影响地方高校教师创新能力的经济问题,为其提供强有力的支撑。政府增加科研经费,需要拓宽经费的投入渠道,这些投入渠道可以从多方面解决,科研经费的投资主流还是运用法律手段增加经费的投入总量。第二,积极响应产学研的号召,增加学校和校外企业的合作,从而增加科技服务收入,吸引校外企业对学校项目或人才引进的资金注入。第三,加强高校的募捐制度,向社会公开进行教育募捐。这种方式既鼓励民间人士对教育的帮助,又可以增加对教育的关注度。第四,政府要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激励制度,促进教师积极参与各类创新活动,从而不断提高教师的创新能力,政府的评价激励政策为教师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发挥提供了动力。除此之外,政府和高校要对教师的创新成果进行保护。政府要不断完善相关的法律政策,从国家层面对我国高校及高校教师创新能力的发挥提供政策性的强有力支持。
(三)加强国内外高校的交流与合作
在交流与合作方面,无论是教育还是我国其他任何领域,都需要和发达国家的领先行业进行交流与合作,才能达到双赢的局面。[6]为了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向他人学习先进的教育经验和新颖的教学手段,不断丰富自身的发展,同时加强与先进国家的交流与合作,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并进行教育实践活动,在不同教育观念的碰撞下,激发自身创新能力的再创新。加强国内外高校的交流与合作,可以帮助本校教师了解国内外最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动态,包括先进的教学模式、评价机制和教师激励机制等,对激发教师创新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加强国内外交流与合作的另一重要方式是参加学术会议,通过学习他人关于国内外热点问题的理解,加强教师创新能力的培养。其次,地方高校要建立起校内外乃至国内外的知识共享体系,加强内外部的学术交流,尤其是与发达国家的教育学术交流,将自身的创新想法与其他学者进行积极的交流沟通,完善创新能力的架构。
总之,从内外因素入手,通过促进各方面措施的落实,对地方高校教师创新能力的发展作努力,不仅强调教师创新能力的发展要依靠教师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而且更强调外部因素,如政府、高校、社会等对教师创新能力发展的支持,从而促使教师不断形成新的理念,更重要的是教师的创新能力,达到更加理想的状态,成为一名创新型的教师。
[1]张爽,沙飞.高校教师创新教学行为与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关系研究[J].教学研究,2013(3):15-18.
[2]应卫平,龚胜意,罗朝盛,等.地方高校青年教师创新能力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中国大学教学,2015(7):12.
[3]汤国明,陈超.高校教师创新能力现状研究[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2(3):54-57.
[4]王永颜.教师专业发展与创新能力培养的理论与模式[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0):176-178.
[5]吴小玲.高校教师创新能力及其校本培训探析[J].教育教学研究,2012(2):181-183.
[6]李红亚.论高校教师创新的特点与要求[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18):36.
[责任编辑石悦]
2016-06-20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57批面上资助项目“教育决策中的专家参与模式研究”(2015M572200);西华师范大学校级科研创新团队项目“高等教育政策研究”(CXTD2015-7 )
毛会想(1990— ),女,河南濮阳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高等教育学;吴越(1974— ),女,四川南充人,副教授,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教育政策分析。
G645.1
A
1008-6390(2016)05-0109-04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