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7-06
杨 璐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 外国语言文学系,重庆 400065)
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分层建设探讨
——以商务英语专业为例
杨璐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 外国语言文学系,重庆 400065)
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重点培养面向地方、服务基层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在人才培养和学校可持续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以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商务英语专业为例,对“双师型”教师的内涵、“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双师型”教师队伍分层建设内容进行探讨,并提出分层建设的具体途径。
新建应用型本科;“双师型”教师;分层建设;商务英语
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特指从1999年起通过合并升格、独立升格、转制升格和转设而建立的“新”本科院校,以培养面向地方、服务基层的高级应用型人才为主要任务和目标,是传统精英教育进入新时期大众化教育的产物。对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而言,建设合格本科院校、培育办学特色、创建品牌大学[1]都离不开一线专业教师的参与和推动。打造一支胜任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和要求的优秀师资队伍是人才培养和特色发展的关键。目前,“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在人才培养和学校可持续发展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以商务英语专业为例,传统的英语语言和文学人才培养模式已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既懂英语又懂专业的复合型人才成为行业青睐的对象。因此,商务英语专业教师不仅应具有扎实的英语基础、全面的商务专业知识,还应具备较强的商务实践能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成为商务英语本科专业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
对“双师型”教师内涵的界定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权威解释,具有代表性的有“双证”说,认为“双师型”教师同时持有教师资格证和职业技能证;“双能(双素质)”说,认为“双师型”教师应该兼有教师与技师的职业素质与能力;“叠加”说,认为“双师型”教师必须是“双证”+“双能”型的;“双职称”说,认为“双师型”教师应该兼有教师系列与工程师系列的职称;“双层次”说,认为“双师型”教师第一层次为经师+技师,第二层次为人师+事师。[2]笔者认为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双师型”教师应该是一支融“师范性、学术性、职业性”为一体的复合型专业人才队伍,具备以下能力和素质:1.教育教学的能力和素质。2.传授专业理论知识的能力和素质。3.指导专业实践的能力和素质。4.科研创新的能力和素质。[3]
因此,作为商务英语专业的“双师型”教师,既要有从事现代高等教育的理论知识和素养,又具有深厚的英语语言功底和广博的商务专业知识,教法灵活,教学经验丰富;既具备相关企业行业工作经验和背景,全面了解学生的就业需求,能在商务实践教学中给学生良好的示范和指导,又能开展教学改革和创新型课题研究,将新思维、新理念带到课堂,有效指导学生实践实训,提高教学质量与效果。
近年来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纷纷出台相关政策,积极推动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改革,商务英语本科专业作为新兴专业,其“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也取得一定的成效,然而,通过文献查阅、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发现仍然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一)校内专职“双师型”教师“双师”素质不高,结构不合理
目前,在大多数高校担任商务英语专业课程的教师主要毕业于英语语言文学专业,而不是商务英语专业出身。这些教师英语语言功底扎实,熟悉英美文化,能熟练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但普遍缺乏商务理论知识和实践运用能力。因此,一些高校要求教师去考取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如电子商务师、国际贸易师资格证等,但持有职业资格证书并不意味具备相应的实际工作能力。在师资缺乏的情况下,部分教师只能考取证书后,一边拼命备课,一边勉强给学生灌输理论知识。由于自身理论知识还不能融会贯通,又缺乏企业行业实战经验,在教学中理论联系实际的要求变成一纸空谈。有些高校也派教师去企业一线学习,参加挂职锻炼,但由于挂职时间处于行业业务淡季、企业对涉及公司机要信息保密等原因,往往流于形式。如,根据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对“双师型”教师资格认定标准,合格的“双师型”教师至少要有三个月到企业行业、校外实训基地对口实践锻炼经历,每学年应独立承担至少一门专业核心能力课程或实验类课程、或作为指导教师指导学生开发创新创业项目或成立工作室等,对“双师型”教师的素质提出更为具体的符合新形势教师队伍发展趋势的高要求,这对“双师型”教师而言是一种挑战。
从前期问卷调查发现,商务英语本科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构成也有不合理之处。年龄层面:青年教师多,中年教师少,经验丰富的老教师更是凤毛麟角。职称层面:初中级层职称多,副高级及以上职称少,正高级以上的则更少。理论与实践教学层面:相当一部分专业教师停留在从理论到理论的教学层面,真正能独当一面,胜任实践实习教学任务的专业教师则比例偏低。
(二)兼职的“双师型”教师比例偏低且教学水平有待提高
兼职教师主要来自企业一线的商务专业人才,他们具备系统的商务知识,熟悉行业操作和发展动态,由于长期从事外贸工作,有些兼职教师也具备较高的英语水平和能力,属于国际贸易市场上供不应求的人才。但是工作繁忙、学校聘任制度和激励政策不完善等因素影响这些人才向高校流动。此外,这些兼职教师在专业知识的系统性方面存在不足、教学经验欠缺。同时,他们既要在学校承担一定的教学任务,又要完成自己所在单位的本职工作,往往没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教学中。
(三)“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制度尚不完善
尽管各高校在师资培养上采取了一些有效的措施,如商务类专业知识的进修或培训、外出交流学习研讨、到企业挂职锻炼等。但这一类的培训仍然偏重于理论知识学习和提高,实践性不足。[4]即使去企业挂职锻炼,但缺乏有效的监控措施和系统规划,可能影响企业的工作管理和生产经营秩序等原因,企业参与积极性不高,教师得不到真正的锻炼。[5]
(四)“双师型”教师评价激励机制不足
与普通专业教师相比,“双师型”教师要承担更多的实践教学任务,投入时间和精力更多,但所获待遇并没有体现劳动所得。受我国高校“崇尚学术、轻视技术”思想观念的影响,在职称评定时,也往往强调教师的科研成果,忽视实践成绩。[6]尽管如此,不少教师仍然在自己的岗位上兢兢业业,不断学习充实自我,力求站稳讲台,并利用自己的社会关系在实践方面给予学生更多更好的指导。但是长期的激励不足会对这支队伍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商务英语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一个长期的、动态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简单依据“双证”或“多证”的获取,也不能一刀切,应该针对不同层次的专业教师采用不同的培养模式,让专业教师有明确的教学、实践和科研方向,有目标有计划地对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做出统筹规划。同时,我们应该以开放、兼容并蓄的心态,积极吸纳企业优秀人才,与校内专职教师组建一支互补式的师资队伍。遵循“双师”能力和素质培养的规律,可将“双师型”教师分为初级、中级、高级三个层次,[7]并从各自对应的能力、素养、职责等方面做出阐释。
(一)初级双师
初级“双师型”教师界定为高校助教职务任职资格,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规范和现代教育理论知识与素养,能熟练用双语教授本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商务谈判、市场营销等专业知识),能辅助别的教师指导学生实训和实习,并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专任教师:取得本专业非教师系列的初级专业技术职务等级证书、职业资格证书或行业执业资格证书(如单证员证书、跟单员证书),近两年内累计有三个月以上的企业相关岗位工作实践经历;有两年以上在企业本专业实际工作经历,能指导本专业实践教学。
(二)中级双师
中级“双师型”教师界定为高校讲师及以上职务任职资格,遵守国家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具有系统的专业知识和教学、科研能力,不仅能熟练用英语教授本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而且还能及时将行业发展最新动态和本专业最新知识传授给学生,每学年至少承担一门及以上专业实践课程,能指导学生实训和实习,并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专任教师:每年在公开刊物上发表专业教改、教研论文一篇以上,近两年主持(或参与)一项校内实践教学改革项目,效果良好,近两年指导学生参加本专业职业技能比赛(如全国大学生全英商务实践大赛、高教社商务英语谈判大赛等)获市级及以上奖项,取得本专业非教师系列的中级专业技术职务等级证书、职业资格证书或行业执业资格证书(如国际贸易师证书),近三年内累计有六个月以上的企业相关岗位工作实践经历;有三年以上在企业本专业实际工作经历,实践经验较丰富,具备较强的教学组织和管理能力。
(三)高级双师
高级“双师型”教师界定为担任高校副教授及以上职务任职资格,遵守国家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具有系统丰富的专业知识和造诣较高的教学、科研能力,不仅能熟练用英语教授本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而且还能及时将行业发展最新动态和本专业最新观点、知识传授给学生,每学年至少承担两门及以上专业实践课程,能全面系统地指导学生实训、实习,对本专业的发展提出建设性意见;近两年主持一项本专业实践性课题研究,成果经行业专家认定,有实际借鉴意义;近两年指导学生参加本专业职业技能比赛(如全国大学生全英商务实践大赛、高教社商务英语谈判大赛等)获国家级奖项,并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专任教师:每两年在公开刊物上发表专业教改、教研论文两篇及以上,近两年主持一项市级实践教学改革项目,效果良好,取得本专业非教师系列的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等级证书、职业资格证书或行业执业资格证书(如高级国际贸易师证书),近五年内累计有十二个月以上的企业相关岗位工作实践经历;有五年以上在企业本专业实际工作经历,有丰富的职业实践经验和组织管理能力,教学方法丰富多样,教学管理能力强。
以上三个层次是培养商务英语“双师”素养的三个阶段目标。初级阶段主要帮助新教师成长,中级阶段致力于打造整个“双师型”教师队伍的中坚力量,而高级阶段重点培养本专业的学术带头人。每个阶段的“双师型”教师都要能够熟练地教授本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和专业实践指导能力。对校内专业教师而言,在加强专业实践指导能力培养的同时,应多关注学科理论前沿动态,努力提高自身的科研能力,实现教学——实践——科研三方能力的良好发展目标。
同时,高校应注意调动兼职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充分利用他们对外贸行业发展动态的了解,以及掌握用人单位对商务英语专业人才需求状况的丰富经验,邀请他们参与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讨论与制订,并定期与校内专业教师展开合作教学,共同指导学生实践实习活动。针对兼职教师教学方法及教学经验不足的问题,学校应安排专门的指导教师帮助他们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能力。对于兼职教师比例偏低的现状,我们可以借鉴国外办学经验,如美国、加拿大等的社区学院,其兼职教师人数达到专职教师总数的60%以上,[8]为其办学注入新鲜血液。当然,由于国情、校情不同,我们也不能完全照搬国外经验,而应适当加大兼职教师在“双师型”队伍中所占比例,充分发挥他们的优势。
(一)完善“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制度
1.加强校本培训,提高教师整体素质
一是依托“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分层建设机制,发挥中高级“双师”教师指导榜样作用,促进中青年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和专业实践指导能力的提高。同时邀请专家或行业人员进校开展培训讲座,派教师外出交流学习等方式,定期对相关教师进行教育理论和专业实践方面的培训。比如邀请一些外贸、海关等领域的专家和从业人员对教师进行商贸知识与相关政策法规方面的讲座和交流活动。鼓励并选派教师到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上海对外经贸大学等拥有国内一流商务英语专业的高校学习,学习形式可以包括教学开放周公开课观摩、短期工作坊培训、沉浸式课程跟踪学习等。二是加强对高级“双师”的培养。对他们要委以重任,结合商务英语专业特色,让他们承担对外校企合作沟通工作,搭建各种实训实践平台,对内承担课程改革、专业教学改革、课题申报等方面的工作,发挥其学科带头人的作用。
2.加强校企合作,共同培养“双师型”教师
高校要加强与企业行业的联系,建立产学研基地,学校和企业互派人员到企业和学校学习、培训,或通过校企合作研发项目促进“双师型” 教师的培养。[9]对校内商务英语专业教师而言,要有计划、分批次到当地的进出口贸易公司、外资企业、海关等单位参加挂职锻炼和岗位培训,熟悉国际商务一线岗位的技能和外贸操作流程,了解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素质能力的要求。教师一方面能锻炼实际操作能力,另一方面能把行业的最新成果引入课堂教学,适时整合开发教学内容,以促进教学改革、专业建设的发展,为企业、行业输送符合要求的高素质人才,达到双赢互利的效果,有利于校企合作的可持续发展。
(二)健全“双师型”教师评价激励机制
对具备“双师”素质的教师,在业务进修、学术交流、出国培训、教改科研、职称评定、先进评比、选拔培养专业带头人等方面予以政策和资金扶持,进一步提高“双师型”教师的地位和待遇。制订优惠政策,鼓励青年教师攻读商务英语、经济管理类的博士学位,以完成跨学科和应用型的教学任务。上文所说“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分层建设内容,对初级、中级、高级三个层次的“双师型”教师,分别要求其具有助教、讲师、副教授及以上教师系列职称,是为了保证教师具有相应层次的教育教学和应用型科研能力。但在评价和考核“双师型”教师时,不能单纯考虑其教师系列的职称,还要综合考虑三级层次所对应的理论教学能力、实践教学能力、应用实践能力等,突出“双师”素质教师的岗位特色和要求。[10]当然,由于三级层次对教师的要求是不同的,因此在待遇上也应体现出差异,按劳分配,多劳多得。同时,大力鼓励中青年教师在夯实理论知识的基础上积极参加实践锻炼,提高业务水平,不断向更高层次迈进,形成由初级“双师”到中、高级“双师”的良性流动。“双师型”教师资格也不是终身有效,如笔者所在院校规定每三年进行一次“双师”资格重新认定,以解聘、续聘或竞聘的方式督促教师不断成长。
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商务英语专业应努力建设一支优质精良、结构合理、一专多能,具有较高教学水平、实践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符合商务英语专业教育需求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以满足社会对应用型商务英语专业人才的需求。对“双师型”教师队伍进行初、中、高三级层次的分类建设,明确对教师的各项要求及其努力的方向,同时提出相应的教师培养培训制度及教师评价激励机制,对建设商务英语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1]顾永安,许霆,陆正林,等.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发展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
[2]孙建波.“双师型”教师研究的六个特点[J].职教论坛,2013(4):68-71.
[3]钟志奇.新建应用性大学师资队伍建设基本问题的内在逻辑[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4):117-126.
[4]周卫东.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探索[J].教育探索,2013(3):83-84.
[5]阮建凑,陈颖.应用型本科“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实践探索[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2(2):30-32.
[6]刘振天.没有最好只有更适合——透视新建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的五大矛盾[N].中国教育报,2012-05-28(08).
[7]牛桂荣.高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探讨[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8(3):35-37.
[8]王金华,刘俊芹.论应用型本科“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问题[J].经济研究导刊,2009(5):234-235.
[9]陶卫平.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若干思考[J].黄山学院学报,2011(4):91-94.
[10]王桂琴.应用型本科院校“双师素质”教师培养的若干问题探讨[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2):39-42.
[责任编辑石悦]
2016-04-06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校级教改项目“本科高校‘双师型’商务英语教师队伍分层建设模式研究”(JG2014201)
杨璐(1972— ),女,四川安岳人,讲师,研究方向:商务英语教学。
G645.1
A
1008-6390(2016)05-0113-04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