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7-06
刘 丹,卢伟伟
(福州大学 八方物流学院,福州350108)
加快发展电子商务,是企业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拓展市场和创新经营模式的有效手段,是提升产业和资源的组织化程度、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增强国际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根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的监测数据,2012年我国电子商务市场交易规模达7.85万亿元,同比增长30.83%。电子商务的迅猛崛起催生了巨大的快递物流需求。2013年“双十一”支付宝全天成交金额为350亿元,比2012年(191亿元)增长了83%,淘宝系交易共产生了1.7亿个快递包裹。可见,电子商务极大地推动了我国快递业的发展。但是,与支撑电子商务的信息流和资金流的相关技术的快速发展相比,目前快递物流发展较慢成为阻碍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最大瓶颈,不尽如人意的快递物流服务严重影响了消费者的网购体验。因此,电子商务企业与快递物流公司如何展开更有效率的合作,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我国学者对供应链协同以及物流业与制造业的联动发展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例如:张翠华将供应链协同归纳为战略协同、策略协同和技术协同,认为供应链上的节点企业可从这些层面着手实施供应链协同,进而建立高效、协作的供应链以提高供应链的整体竞争力[1];黎忠诚、李松庆、刘丹等借鉴灰色系统理论分别测定了湖北省、广东省和福建省的物流业与制造业协同度,均得出这些省份两者协调发展程度较低的结论[2-4];吴群运用共生理论分析了物流业与制造业的联动发展模式,并依照制造业与物流业的关系将之分为5类——平等共生型模式、依托共生型模式、嵌入共生型模式、互补共生型模式和辅助外生型模式[5]。这些研究对于本文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徐建国和乔忠指出,与逆向物流协同发展可以转变为电子商务企业的主要竞争优势,并进一步提出采取积极的退货政策、完善逆向物流信息系统、建立顺畅的退货渠道等实施策略[6]。李莎基于供应链协同理论,提出构建服务于电子商务的一体化快递服务平台的设想,其内涵包括战略一体化、服务一体化、快递网络一体化和政策法规一体化[7]。郇青探讨了自建物流模式、外包给第三方物流模式、与传统零售共用物流系统模式和物流联盟4种主要的电子商务物流模式的优缺点,并建立了选择物流模式的评价体系[8]。陈修齐基于长尾理论分析了快递企业现有运营模式的不足和“云物流”模式的优势,指出“云物流”模式是电子商务背景下快递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有效模式[9]。孙晓燕运用企业边界理论研究了电子商务企业自建物流问题,指出电子商务企业自建物流存在对外部投资依赖性高、管理难度大、区域发展不平衡等问题,提供了电子商务企业与快递物流企业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解决方案[10]。杨驭越应用供应链的基本思想,提出电子商务与快递物流的共赢发展模式,其主要思路是电子商务企业与快递企业共同投资建立配送中心、分拣站等基础设施,对接信息系统,实现信息共享等[11]。
通过文献回顾可知,目前关于电子商务业与快递业协同发展的相关研究主要是定性分析两业协同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协同发展路径,定量研究较少。本文应用协同学理论,借鉴他人的研究成果,建立我国电子商务业与快递业复合系统协同度测度模型,考察两业协同发展现状,探讨两业协同发展路径,以期为政府和业界提供参考。
协同学是由德国的哈肯教授于20世纪70年代创立的。协同学是关于整体的各个部分协同工作的一门学问,其研究内容是复杂系统形成结构的普遍法则,这些法则包括协同效应、自组织原理和伺服原理等。协同效应是协同学的基本观点,是协同作用所产生的结果,是指复杂开放系统中大量子系统的相互作用所产生的整体效应。各个部分协同作用才使得整体呈现出一定的结构和功能,正是协同效应才使整体拥有比各个部分简单叠加更加强大的功能。自组织是指系统在没有外界环境的特定干预下产生其结构或功能。当外界环境发生变化时,系统将逐渐丧失稳定性。当控制参量的变化达到某一临界值时,系统就会发生相变——从低级无序状态转化到高级有序状态。这个过程是系统自发的,没有接受来自外部的指令,因此称之为自组织。伺服原理是指在系统相变的临界点上序参量支配着各个部分,使得无序的各个部分变得有序。一般说来,序参量是生存较长的量,是各个部分在协同与竞争中产生的。
2.2.1 子系统有序度模型
定义1:设S= (S1,S2),S表示电子商务业与快递业复合系统,S1表示电子商务业子系统,S2表示快递业子系统。
定义2:设子系统Si(i=1,2)在发展演化过程中的序参量ui= (ui1,ui2,…,uin)(n≥2);其中,uij(j=1,2,…,n)是序参量ui的第j个指标,αij和βij分别是在系统稳定临界点上uij的上限和下限。
定义3:子系统Si(i=1,2)的序参量分量uij的系统有序度Wij的计算公式为:
由以上定义可知,Wij∈[0,1]。Wij的值越大,uij对系统有序发展的贡献越大。
从整体来看,序参量ui对子系统有序度的“总贡献”可通过集成方法来实现。集成公式如下:
2.2.2 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
定义4:在某个特定的初始时间段t0,设电子商务业子系统和快递业子系统的有序度分别为W01和W02;当系统演化到时间段t1时,电子商务业子系统和快递业子系统的有序度分别为W11和W12;如果W11≥W01与W12≥W02从时间段t0到时间段t1都成立,那么就称复合系统是协同发展的。复合系统协同度W 的定义公式如下:
由以上定义可知,W ∈ [-1,1],其值越大,则复合系统的协同发展程度越高,反之越低。W11-W01为从时间段t0到时间段t1电子商务业子系统的有序度的变化幅度,它刻画了电子商务业子系统在该时间段内在多大程度上变得更加有序。同理,W12-W02刻画了从时间段t0到时间段t1快递业子系统的有序度的变化幅度。
由于复合系统协同度综合考虑了两个子系统的信息,因此,如果其中一个子系统的有序度提高较快,而另一个子系统的有序度提高较慢或下降,则系统处于不协同的状态,具体表现为W ∈ [-1,0]。复合系统协同度测定模型整合了系统的时间序列数据,因此适用于动态评价、分析系统的协同发展程度。
根据实证分析的需要,本文依据科学、合理、客观等原则,构建了能够反映电子商务业子系统和快递业子系统的指标体系。我国学者对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所做的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可供借鉴。通过研读相关文献,笔者发现,工业生产总值、工业增加值、主营业务收入和劳动生产率等常用于衡量制造业的发展规模和运营绩效,货物运输量和货物周转量能够恰当地反映社会物流的规模等[2,4-5]。鉴于此,本文在确定电子商务业子系统和快递业子系统的评价指标时着重考虑电子商务交易总额、快递业务量等指标。
电子商务业和快递业都是新兴产业,相关统计工作刚刚起步,相关统计数据严重不足。在此情况下,本文依据科学性、有效性和可操作性等原则,结合电子商务业和快递业的行业特点,借鉴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相关研究,建立如下评价指标体系:电子商务业子系统的序参量分量包括市场交易额(u11)、市场交易额占GDP比重(u12)、B2B市场交易额(u13)、B2B企业规模(u14)、网上零售交易额(u15)、网上零售用户人规模(u16);快递业子系统的序参量分量包括业务收入(u21)、业务收入占GDP比重 (u22)、业务量 (u23)、同城业 务 收 入(u24)、异地业务收入(u25)、国际及港澳台业务收入(u26)。这两组指标体系分别考虑电子商务业子系统和快递业子系统的行业总体情况以及细分市场的具体情况,主要反映两业的规模和效益。
相应指标的原始数据见表1和表2。表1中的指标数据来自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官方网站,表2中指标数据来自国家邮政局官方网站。
表1 2008—2012年电子商务业子系统序参量分量数据
表2 2008—2012年快递业子系统序参量分量数据
子系统的各指标在量纲上存在较大差异,不可直接用于评价子系统的有序度。鉴于此,本文首先采用均值-标准差法对原始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每个序参量分量对系统有序发展的贡献程度是不同的,这在协同学模型中体现为权重存在差异。合理确定权重对于保证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因此,本文在无量纲化数据的基础上,运用相关矩阵赋权法确定子系统各序参量分量的权重,如表3所示。
表3 子系统序参量分量权重
将表1、表2和表3中的数据代入式(1)和式(2),可得各子系统的有序度,见表4和图1。将表4中的数据代入式(3),可得复合系统的协同度,见图2。
图1 2008—2012年两子系统的有序度
图2 2009—2012年复合系统的协同度
由表4可知,2008—2012年电子商务业子系统的有序度一直呈快速上升趋势,其变化范围为[0,1]。将2008年电子商务业子系统的有序度设为0,之后每年保持两位数的高速增长,2012年电子商务业子系统的有序度已为1。这表明,电子商务业子系统内部不断地从无序向有序发展。
由表4还可知,快递业子系统协同度的发展趋势和变化幅度与电子商务业子系统的情况大致相似,2008—2012年快递业子系统的有序度同样实现了从0到1的跨越式发展。这表明,快递业子系统内部也是持续地从无序向有序发展的。
从图1可知,2009—2011年快递业子系统的有序度明显低于电子商务业子系统的有序度,尤其是2011年两者的差距(0.1314)最大,这说明快递业的发展严重滞后于电子商务业。但是,快递业子系统的有序度几乎每年都保持100%的增长,明显高于电子商务业子系统有序度的增长幅度,这在某种程度上说明快递业也在飞速发展,正加快步伐追赶电子商务业的发展。
由图2可知,2009—2012年电子商务业与快递业复合系统的协同度始终是增长的——从2009年的0.1308上升为2012年的0.4117,因此复合系统的发展趋势值得肯定。然而,不容忽视的是,2009—2012年两系统复合系统的协同度都偏低。根据协同学理论,2009—2012年期间,尽管电子商务业子系统与快递业子系统各自快速有序发展,但是电子商务业子系统的发展程度显著高于快递业子系统,仍存在两者不够协同的现象。
电子商务业与快递业协同发展不足的主要原因在于电子商务业发展较快、快递业发展相对滞后。鉴于此,本文从政府和企业两个层面探讨实现两业协同发展的路径,以促进电子商务业与快递业有序发展、推动两者复合系统整体优化。
1)政府部门加大监管力度,引导产业发展。
依据协同学理论,外界控制参量的变化对系统演化产生重要影响。对于电子商务业与快递业复合系统而言,政府行为就是一个外界控制参量。目前我国快递业正处于较无序发展的阶段,大小快递公司多采用低价的同质化竞争策略,政府职能部门的有力监管和正确引导能促使整个行业走上有序发展的轨道。尤其是快递企业的政府监管职能部门——国家邮政局,应加强行业管理和监督职能:一是合理设置快递业的准入门槛,加速快递业的兼并重组,以淘汰资本少、服务差的小快递企业,优化整个行业的结构;二是着手制定快递业的政府指导价格,以避免快递企业无底线地打价格战,从而维持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秩序。
此外,各级政府已经落实诸多扶持电子商务业发展的政策,而快递业往往不能享受同样的政策待遇,这在一定程度上也阻碍电子商务业与快递业协同发展。仅仅电子商务业一个行业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是有限的,而快递业的持续发展必然推动电子商务业的全面发展。因此,政府应整体考虑两业联动发展,在快递业的用地、税收方面给予更多优惠,营造有利于快递业有序发展的政策环境。
2)电商企业加大物流外包力度,促进产业融合。
协同学的研究对象是开放系统,因为只有开放的系统才可与外界进行物质能量的交换。电子商务业子系统只有提高开放程度、加大物流外包力度、充分释放物流需求,才能进一步实现与快递业子系统的协同和融合。通过外包物流业务,电子商务企业可以减少在物流领域的巨额投资,集中企业资源用于塑造核心竞争力;快递企业通过接收更多的快递物流业务而实现规模经济,在降低电子商务企业快递成本的同时不断提高快递服务水平。
从现代产业分工的角度看,电子商务企业自建物流是不经济的,容易造成社会资源的非有效配置。相比之下,电子商务企业投资快递业,通过资本运作,既可以取得快递企业的部分控制权以满足企业需求,又可以避免经营快递实体企业带来的风险。因此,电子商务企业与快递企业进行资本融合是促进两业协同发展的有力手段。
3)快递企业转变发展战略,提升服务水平。
在系统的自组织演化过程中,序参量起着决定性作用。就电子商务业与快递业复合系统而言,快递业本身就是整个系统的序参量。快递业只有不断地发展壮大、提升服务能力,才能满足日益扩大的电子商务快递物流需求,也才能促进两业协同发展。目前国内大多数快递企业不注重快递质量的提高,只关注快递业务量的增加,其手段就是不断进行价格战以获得更高的市场占有率。然而,激烈的同质化竞争使得快递企业的利润被不断稀释,企业很难进行扩大化再生产。这就是我国快递业发展缓慢的症结所在。因此,快递企业需要转变发展战略,将精力集中于提高快递服务质量、加大企业品牌建设,从而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此外,我国快递企业在运营细节方面存在暴力分拣、暴力装卸、服务水平低等诸多问题。这不仅损害了企业形象,而且直接影响消费者的购物体验,降低了其网上购物的满意度。鉴于此,快递企业应增强服务意识、规范作业流程,以杜绝上述不良现象。
4)两业建立沟通协调机制,实现信息协同。
电子商务业子系统和快递业子系统应该是彼此开放的系统,如此才能实现快递物流需求和供给信息的顺畅流动,因此建立良好的沟通协调机制是必要的。电子商务企业与合作的快递企业应搭建双向沟通的渠道,实现信息系统的对接,最好做到专人负责、定期交流。
电子商务的快递物流需求是不断变化的,尤其是当电子商务企业进行促销时,如每年的“双十一”“双十二”活动等,快递物流需求会呈几何级数增长。一般来说,快递企业的服务能力具有较强的刚性,在短时间内不可能急剧增强,这进一步造成快递物流需求与供给的不平衡。如果电子商务企业没有事先与合作的快递企业进行信息交流,快递企业必然无法满足瞬时暴增的快递需求,“爆仓”“蜗牛递”等一系列问题就会不可避免地发生。相反,如果快递企业能够提前从电子商务企业处获取相关信息,了解货物的流量、流向预测数据,就可事先做好准备工作,如租用社会车辆、优化作业流程、变更操作模式等,以满足高峰期需求。
本文基于协同学理论,构建了电子商务业与快递业复合系统协同度测度模型以及相应的子系统有序度评价指标体系,结合行业数据对2008—2012年我国电子商务业与快递业协同发展的现状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不仅反映了电子商务业子系统与快递业子系统各自的有序发展程度,而且揭示了两者复合系统的协同发展程度。研究结果表明:两业协同发展程度不高,政府和企业应共同努力来提高两者的协同度,以促进电子商务业与快递业协同发展。
[1] 张翠华.供应链协同管理的研究进展[J].系统工程,2005,23(4):1-6.
[2] 黎忠诚,徐磊,段雅丽,等.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的湖北省制造业与物流服务业协调发展研究[J].物流技术,2009,28(10):38-42.
[3] 李松庆,苏开拓.广东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灰色关联分析[J].中国集体经济,2009(15):104-105.
[4] 刘丹.制造业与物流业协调发展的实证研究[J].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27-30.
[5] 吴群.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共生模式及相关对策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11(1):72-75.
[6] 徐建国,乔忠 .电子商务与逆向物流的协同发展研究[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7(12):6-20.
[7] 李莎 .电子商务与快递行业协同发展研究[D].北京:北京邮电大学,2010.
[8] 郇青 .电子商务物流发展模式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2.
[9] 陈修齐 .基于长尾理论的民营快递业云物流模式研究[J].东南学术,2012(6):79-87.
[10] 孙晓燕 .我国电子商务企业自建物流现状及对策-基于企业边界视角[J].中国流通经济,2012(8):78-82.
[11] 杨驭越 .电子商务与民营快递物流共赢发展模式研究[D].大连:大连海事大学,2012.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