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中国社会保障发展空间差距及随机收敛研究

时间:2024-07-06

吕承超 白春玲

中国社会保障发展空间差距及随机收敛研究

吕承超白春玲

内容提要:本文运用2001-2013年中国社会保障支出数据考察了社会保障发展空间差距及其随机收敛特征,实证表明:样本考察期内,中国人均社会保障支出快速增长,但存在一定的空间差距,西部地区的人均社会保障支出高于东中部地区;中国社会保障发展的空间差距呈先缩小后扩大的趋势,东部地区社会保障发展空间差距高于中西部地区,东部和西部地区间社会保障差距高于东部和中部、中部和西部;社会保险发展的空间差距呈先缩小后扩大趋势,社会优抚、社会救济发展空间差距比较平稳,社会福利空间差距呈缩小趋势;中国社会保障发展相对于全国均值呈随机发散,东西部地区社会保障相对于区域均值呈随机发散,中部地区只有部分省份社会保障相对于区域均值呈随机收敛。

社会保障空间差距基尼系数随机收敛

一、引言与文献综述

社会保障一词最早源于美国1935年颁布的《社会保障法》,是指国家通过法律、行政手段,调动社会各方面资源,保证社会成员基本生活需求。一般来说,社会保障由社会保险、社会优抚、社会救济、社会福利组成。作为收入再分配的手段,社会保障对缩小居民收入差距、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起到重要作用。中国对社会保障的关注由来以久,自1986年“七五计划”首次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制度,一直到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李克强总理就基本养老金等社会保障工作方面做了重要部署,中国的社会保障体系从无到有,逐步走向健全。据《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公告》显示,2014年社会保险基金收入合计39828亿元,较上年增长13.0%,基金支出合计33003亿元,较上年增长18.2%。然而中国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健全的同时,也积累了很多问题,其中最为重要的问题之一就是社会保障发展空间差距,具体表现在各地区之间以及地区内部社会保障支出水平高低不一。在中国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的情况下,社会保障长期发展空间差距不仅没有起到应有的缩小贫富差距、缓和社会矛盾的作用,反而进一步扩大了贫富差距,制约经济社会的统筹协调发展。因此,当前对社会保障空间差距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基于此,本文主要解决以下两个基本问题:一是中国社会保障发展空间差距的区域分布特征及演变态势;二是中国社会保障发展随机收敛性问题。对于以上问题的解决,既可以丰富我国社会保障理论,又可以为缩小社会保障发展空间差距、维护经济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国内学者就社会保障发展空间差距做了广泛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地区差距方面。林治芬(2002)采用替代率、抚养比率等指标测算社会保障发展地区差距,并提出了社会保险地区间转移支付方案。柯卉兵(2008)归纳性描述了1995-2005年中国社会保障支出水平的地区差距及演变态势。也有部分学者以财政型社会保障支出为研究对象,分别通过GE指数、基尼系数、泰尔指数测算中国社会保障支出的地区差距(彭海艳,2007;李雪萍和刘志昌,2008;刘渝琳和陈书,2011;欧阳琼和丁日佳,2011)。此外,还有学者以社会保险为研究对象,研究社会保险在覆盖率、替代率上的省级差异以及养老金支出水平对经济增长的地区差距(王晓军,2005;许晓茵和韩丽妙,2006)。第二,城乡差距。朱玲(2010)指出广大农村居民的社会保险覆盖率仍然较低,这严重削弱了社会保险共济功能。成新轩(2011)、范作军(2011)指出城乡社会保障制度在财政支持力度和投入水平上存在着巨大的差距,财政型社会保障支出重城市、轻农村。顾海兵等(2012)通过衡量和评鉴城乡社会保障制度的均匀度,得出我国城乡之间社会保障福利差距不断扩大的结论。第三,空间差距影响因素方面。大部分学者认为社会保障发展空间差距主要归因于经济发展水平差距、分税制度设计以及较低的社会保障统筹层次(李建丽,2008;曹信邦,2009;宋晓梧,2010;张建中,2010)。然而也有一些学者对此提出了不同的观点,成新轩和侯兰晶(2011)认为社会保障支出的地区差距主要是由转移支付制度缺陷造成的。杨红燕(2014)通过实证得出,财政分权、财政自给率对社会保障支出地区差距的影响为正。

就国外研究而言,由于中西方国家的国情不同,国外学者直接以社会保障空间差距为研究内容的文献并不多见,更多的是将研究视角集中在个体属性上。Duggen(1993)研究发现已婚夫妇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福利增进较高。Coronado(1999)认为参保者预期寿命越长,社会养老保险受益越高,反之则越低。Mushinski(2000)通过调查发现,美国社会保障受益的主体是退休职工。此外,还有一些学者对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福利增进的影响因素做了研究,指出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福利增进主要受种族、家庭规模、教育背景等因素的影响(Nelissen,1999;Choundhury,2002)。

综上所述,国内外学者对社会保障发展的空间差距做了一定研究,但仍存在以下不足之处:第一,社会保障支出界定不统一。现有研究中,大多以财政型社会保障支出为研究对象,忽略了社会保障各类别支出。第二,定性多,定量少。在社会保障发展空间差距研究中,偏重于定性的归纳描述,定量分析较少,对社会保障发展的随机收敛研究更是不足。第三,研究地方的多,考虑全局的少。大部分学者着眼于本地区社会保障发展水平,而对省际社会保障发展空间差距研究较少。因此,本文基于现有的研究,首先对中国社会保障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探究,然后对中国社会保障发展的空间差距进行测算和分解,最后对中国社会保障发展的随机收敛性问题进行研究。

二、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一)研究方法

1.Dagum 基尼系数及其分解方法

为避免传统基尼系数不能分解的缺陷,本文采用Dagum基尼系数对中国社会保障发展空间差距进行测算和分解。Dagum(1997)基尼系数定义如公式(1)所示,其中,n为全国省份个数,k为地区个数,j和h分别代表不同的地区,nj和nh分别表示 j地区和h地区内包含的省份数,yji和yhr分别表示j地区内i省份和h地区r省份人均社会保障支出,表示全国人均社会保障支出的均值。

基尼系数分解时,首先将k个地区按照人均社会保障支出均值进行排序,如公式(2)所示。Dagum(1997)基尼系数可分解为三个部分:地区内差距贡献Gw、地区间净值差距贡献Gnb以及超变密度贡献Gt,并且G=Gw+Gnb+Gt。公式(3)和公式(4)分别表示地区内基尼系数Gjj和地区内差距贡献Gw,公式(5)和公式(6)分别表示地区间基尼系数Gjh和地区间净值差距贡献Gnb,公式(7)则表示超变密度贡献Gt。

2.随机收敛检验方法

随机收敛是在一个动态、长期的环境下,研究不同经济体之间的差距随时间变化的趋势。Evans 和Karras(1996)认为如果不同经济体之间的差距构成了一个稳定的不随时间变化的差距均衡,即是随机收敛。因此本文参照Evans和Karras(1996)分析随机收敛思路,构造中国社会保障发展随机收敛模型:

首先考虑1,2,…N个省份,当且仅当存在有限个参数μN和αt使得下式成立,那么则认为中国社会保障发展存在随机收敛:

在上述公式中,t表示时期,yi,t表示i省份t时期的人均社会保障支出,αt为共同趋势。由于αt具有不可观察性,为保证估计结果可行,必须将其剔除,首先将公式(11)进行平均,得到公式(12),然后用公式(11)减去公式(12)得到公式(13),其中,

公式(14)中,如果各省份之间是收敛的,则βi为负,反之,则βi为零。δi和φi,k是参数,假设N趋于无穷大时,公式(14)中所有的μ在各省份间均不存在相关关系。因此检验随机收敛就变为检验是否平稳,如果是平稳序列,则N个省份的人均社会保障支出趋向共同趋势,如果为非平稳序列,那么各个省份人均社会保障支出呈随机发散趋势。

(二)数据来源及处理

本文从人均社会保障支出方面,分析中国社会保障发展空间差距及随机收敛性问题,人均社会保障支出等于社会保障总支出①社会保障总支出=社会保险基金支出+社会优抚支出+社会救助支出+社会福利支出与社会保障覆盖人次②社会保障覆盖人次=国家抚恤、补助优抚对象人数+社会保险参保人次+城市、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和传统救济总人数+收养救助类单位年末在院人数之比。在研究全国性随机收敛时,将各省份人均社会保障支出的自然对数值减去全国均值的自然对数值,在研究地区随机收敛时,将地区内各省份人均社会保障支出自然对数值减去地区均值的自然对数值。同时,为方便数据的获取,本文从狭义的社会保障概念出发,参照“十七大”报告中对社会保障体系的描述,将社会保障总支出界定为社会保险③由于农村社会保险数据统计的滞后性和未全面开展等原因,本文中社会保险数据为城镇社会保险数据,包括养老、医疗、工伤、失业和生育保险五项内容。、社会优抚、社会福利、社会救济支出及其他类支出。

本文所用的数据来自《中国民政统计年鉴》、《中国劳动统计年鉴》和《中国统计年鉴》。由于2001年之前统计年鉴分类与 2001年之后的分类存在较大差别,因此本文将考察期定为2001-2013年,全国数据采用31个省份数据的加总。根据地理位置、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本文采取三区域分组方法,东部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海南,中部地区包括内蒙古、山西、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西部地区包括四川、重庆、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广西。

根据公式(13),对于每一个省份即n=1,2,…N,当且仅当是平稳序列时,这 N个省份存在随机收敛趋势。在这种界定下,是否存在随机收敛也就可以通过检验下式中βi是否为零来确定。

三、中国社会保障发展空间差距的测算和分解

(一)中国社会保障空间分布及发展态势

1.中国社会保障空间分布可视化描述。本文采用地理信息系统(ArcGIS)分别绘制了2001年、2013年中国人均社会保障支出的空间分布图,如图1、图2所示。2001-2013年中国人均社会保障支出不断增加,社会保障快速发展。中国社会保障发展存在着明显的空间差距,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空间差距非但没有缩小,反而进一步加剧,2001年东部地区人均社会保障支出远高于中西部地区,2013年西部地区人均社会保障支出高于东中部地区。

图1 2001年中国人均社会保障支出分布

图2 2013年中国人均社会保障支出分布

2.中国社会保障发展态势分析2001-2013年东中西三大地区人均社会保障支出快速上升,2001-2007年三大地区的人均社会保障支出由高到低依次为东部、西部、中部,并且,东西部地区人均社会保障支出高于全国水平,而中部地区的人均社会保障支出则低于全国水平;2007-2013年中央加大了对西部地区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打破了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与财政社会保障支出水平之间的正向联系,使得西部地区人均社会保障支出快速发展,远远超越了东中部地区。社会保障各类别的人均支出总体上也呈现上升态势,社会优抚、社会福利的人均支出波动性较大,上升速度快,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的人均支出波动性较小,上升速度慢。社会优抚、社会福利的人均支出高于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的人均支出。

(二)中国社会保障发展空间差距的测算和分解

根据Dagum(1997)基尼系数及其分解方法,本文分别测算了2001-2013年中国社会保障及其各类别的基尼系数,并按照东中西部三大地区进行分解。

1.中国社会保障发展空间差距的测算的分解-基于总体。由表1可知,2001-2013年社会保障总体基尼系数呈“V”形态势,2001-2006年总体基尼系数由0.218下降到考察期内最低值0.103,2007-2013年总体基尼系数由0.124上升到2013年的0.140,这说明中国社会保障发展空间差距在考察期内先缩小后扩大。从地区内基尼系数来看,东中部地区内基尼系数的走势与总体基尼系数走势相同,2001-2006年东中部地区内基尼系数均呈下降趋势,以 2001年为基期,年均分别下降7.589%、13.699%,2007-2013年均呈上升的趋势,以2007年为基期,年均分别上升4.049%、4.636%。2001-2013年西部地区内基尼系数总体呈下降趋势,以2001年为基期,年均下降6.867%,这表明西部地区社会保障发展空间差距在样本考察期内不断缩小,这主要是因为中央加大了对西部地区财政转移支付力度。此外,除个别年份以外,东部地区社会保障发展空间差距高于中西部地区。从地区间基尼系数来看,东部和中部、东部和西部、中部和西部地区间基尼系数波动性均较大,但总体上均呈下降趋势,以2001年为基期,年均分别下降1.735%、3.477%、14.079%。从贡献率来看,样本考察期内超变密度贡献率不断加大,地区间净值差距贡献率不断缩小。

表1 社会保障基尼系数及其分解

2.中国社会保障发展空间差距的测算和分解-基于各类别。

(1)社会保险发展空间差距的测算和分解。社会保险是国家为丧失劳动能力、暂时失去劳动岗位或因健康原因造成损失的人口提供收入或补偿的一种社会和经济制度,社会保险主要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由表2可知,2001-2006年社会保险基尼系数逐年下降,达到考察期内最小值0.118,2007-2013年社会保险基尼系数波动上升,这表明2001-2006年社会保险发展的空间差距逐步缩小,2007-2013年逐步扩大。从地区内基尼系数来看,2001-2006年,西部地区社会保险空间差距最大,东部次之、中部最低,2007-2013年东部地区社会保险空间差距进一步扩大,位于三大地区之首。就演变态势而言,东部地区内基尼系数在2001-2006年不断下降,以2001年为基期,年均下降7.641%,2007-2013年波动上升,以2007年为基期,年均上升4.201%。中部地区内基尼系数在样本考察期内缓慢上升,以2001年为基期,年均上升0.911%。西部地区内基尼系数在样本考察期内快速下降,由2001年的0.254下降到2013年的0.111,以2001年为基期,年均下降6.706%。从地区间基尼系数来看,2001-2006年东部和西部地区间差距最大,2007-2013年东部和中部地区间差距最大。就演变态势而言,东部和中部、东部和西部、中部和西部地区间基尼系数在2001-2006年快速下降,在2007-2013年缓慢上升,以2001年为基期,年均下降速度最快的是中部和西部,为12.018%,以2007年为基期年均上升速度最快的是东部和中部,为2.672%。从贡献率来看,考察期内社会保险发展空间差距主要是由地区间净值差距引起的。

表2 社会保险基尼系数及其分解

(2)社会优抚发展的空间差距测算和分解。社会优抚是指国家和社会对军人及其家属所提供的各种优待、抚恤、养老以及就业安置,作为政府的一项重要行为,社会优抚的资金主要由国家财政投入,还有一部分由社会承担。由表3可知,考察期内社会优抚基尼系数波动性不大,维持在0.3-0.4之间。从地区内基尼系数来看,东部地区社会优抚发展空间差距高于中西部地区。就演变态势而言,东部地区内基尼系数在样本考察期内上升和下降的幅度均不大,总体维持在0.3-0.4之间。中部地区内基尼系数在样本考察期内不断上升,以2001年为基期,年均上升4.563%。西部地区内基尼系数在样本考察期内呈“W”形态势,2005年达到考察期内最低值0.176,2007年达到考察期内最大值0.350。从地区间基尼系数来看,东部和中部社会优抚发展差距最高,东部和西部次之,中部和西部最低。就演变态势而言,东部和中部、东部和西部地区间基尼系数在考察期内均呈“M”形态势,其中东部和中部地区间基尼系数在2004年达到考察期内最大值0.543,在2013达到样本考察期内最小值0.394,东部和西部地区间基尼系数在2006年达到考察期内最小值0.369,在2007年达到考察期内最大值0.491。中部和西部地区间基尼系数经过连续五年下降,在2006年达到考察期内最小值0.167,在2007年快速上升,达到0.284,2008-2013年则出现了缓慢的下降。从贡献率来看,地区间净值差距贡献率最高,地区内差距贡献率次之,超变密度贡献率最低,这说明2001-2013年社会优抚发展空间差距主要是由地区间净值差距引起的。

(3)社会福利发展的空间差距测算和分解。社会福利是指在国家财力允许的范围内,在既定生活水平基础上,尽力提高被服务对象的生活质量。由表4可知,2001-2013年社会福利基尼系数出现了反复上升和下降,但与2001年相比,2013年总体基尼系数呈下降趋势,这表明在样本考察期内社会福利发展的空间差距在缩小。从地区内基尼系数来看,与2001年相比,东部、中部地区内基尼系数呈下降趋势,而西部地区内基尼系数却呈现上升的趋势,这表明在样本考察期内,东中部地区社会福利的空间差距逐渐缩小,而西部地区却逐渐扩大。从地区间基尼系数来看,东部和中部地区间社会福利发展的差距最大,就演变态势而言,东部和中部、东部和西部地区间基尼系数均呈下降趋势,而中部和西部却呈上升趋势,其中东部和中部、东部和西部年均分别下降2.367%、2.513%,中部和西部地区年均上升1.045%。从贡献率来看,考察期内,地区内差距贡献率维持在30%左右,超变密度贡献率不断上升,由2001年的23.901%上升到2013年的38.026%,地区间净值差距贡献率不断下降,由2001年的45.019%下降到2013年的34.210%。这表明超变密度对社会福利发展空间差距的影响越来越大,而地区间净值差距的影响则越来越小。

表3 社会优抚基尼系数及其分解

(4)社会救济发展的空间差距测算和分解。社会救济是指国家和社会为保证每个公民享有基本生活权利,而对贫困者提供物质帮助。由表5可知,2001-2013年社会救济基尼系数波动幅度不大,维持在0.2-0.3之间。从地区内基尼系数来看,除个别年份外,东部地区社会救济发展空间差距均高于中西部地区。就演变态势而言,2001-2013年间东部地区内基尼系数呈现上升趋势,由2001年的0.198上升到2013年的0.308,这说明东部地区社会救济发展的空间差距逐渐扩大。中部地区内基尼系数在2001-2008年呈现下降趋势,但是在2009年快速上升,达到考察期内最大值0.194,随后出现了连续两年的下降,到2011年的0.088,但是在2012-2013年却又出现了小幅上升。西部地区内基尼系数由2001年的0.364,经过反复几次上升和下降后,在2007年达到考察期内最小值0.146,在2008年达到考察期内最大值0.354。从地区间基尼系数来看,2001-2013年,东部和中部、东部和西部地区间基尼系数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而中部和西部地区间基尼系数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以2001年为基期,东部和中部、东部和西部地区间基尼系数年均分别上升1.730%、0.987%,中部和西部年均下降速度为6.327%。从贡献率来看,除2002年之外,地区间差距贡献率均大于地区内差距及超变密度贡献率,这说明地区间净值差距是导致社会救济发展空间差距的主要原因。

表4 社会福利基尼系数及其分解

表5 社会救济基尼系数及其分解

四、中国社会保障发展随机收敛分析

(一)中国社会保障发展随机收敛分析-基于总体

以上对中国社会保障发展空间差距进行了测算和分解,那么中国社会保障发展是否具有随机收敛?根据上文介绍的模型,检验中国社会保障发展的随机收敛即是检验中国社会保障是否存在单位根。通常单位根检验包括传统的单变量单位根检验和面板单位根检验,然而在样本时间跨度较短的情况下,传统的单变量单位根检验存在“势”值较低的问题,而面板单位根检验具有更高“势”值的优势,因此,本文采用面板单位根检验。介于本文的数据特征,本文采用了IPS检验、ADF-Fisher检验、PP-Fisher检验,同时以Hadri检验作为数据平稳性的补充。同时,根据本文数据形态,上述四种检验方法均采用只有截距项的方程,其中IPS检验方程中自变量的滞后阶数根据AIC准则确定。

根据表6的检验结果,从全国来看,IPS、ADF-Fisher、PP-Fisher检验均未能显著拒绝存在单位根的原假设,而Hadri检验则显著拒绝了平稳性的原假设,这表明各省份人均社会保障支出相对于全国均值呈随机发散,主要是因为在一个大国的经济体系中,经济资源分布等影响社会保障支出水平的因素在不同地区之间呈现出明显的非均衡性。从三大区域来看,东部地区只有ADF-Fisher检验结果支持各省份人均社会保障支出相对于区域均值呈随机收敛,IPS、PP-Fisher、Hadri检验结果均支持随机发散。中部地区 IPS、PP-Fisher检验结果支持存在相对于区域均值的随机收敛,ADF-Fisher、Hadri检验结果支持发散,这表明中部地区可能只有部分省份存在随机收敛,其他省份可能存在随机发散。西部地区IPS检验、ADF-Fisher检验、PP-Fisher检验均未能显著拒绝原假设,Hadri检验显著地拒绝了原假设,这表明西部地区各省份人均社会保障支出相对于区域均值呈随机发散。

表6 2001-2013年中国社会保障发展随机收敛检验

(二)中国社会保障发展随机收敛分析-基于各类别

表7描述了2001-2013年社会保障各类别随机收敛检验结果,对于社会保险而言,全国和东部地区ADF-Fisher检验结果支持随机收敛,而IPS、PP-Fisher、Hadri的检验结果却支持随机发散。中部和西部地区的IPS、ADF-Fisher、PP-Fisher检验均未能显著拒绝存在单位根的原假设,而Hadri检验则显著拒绝了平稳性的原假设,这表明,在考察期内中部和西部地区各省份人均社会保险支出相对于本区域均值呈随机发散。对于社会优抚而言,无论是从全国,还是从东中西三大区域来看,均只有 PP-Fisher检验结果支持随机收敛。对于社会福利而言,从全国来看,IPS、ADF-Fisher、PP-Fisher、Hadri检验均显著拒绝了原假设,这说明也只有部分省份人均社会福利支出相对于全国均值呈随机发散。从三大区域来看,东部地区IPS、ADF-Fisher、PP-Fisher检验未能显著拒绝存在单位根的原假设,而Hadri检验却显著拒绝平稳性的原假设,这说明在样本考察期内,东部地区各省份人均社会福利支出相对于区域均值呈随机发散。中部和西部地区的IPS、PP-Fisher检验结果支持随机收敛,ADF-Fisher、Hadri检验结果支持随机发散。对于社会救济而言,全国以及东中西三大区域IPS、ADF-Fisher、PP-Fisher检验结果支持随机收敛,而Hadri检验结果支持随机发散,因此,通过联合检验得出,全国及东中西三大区域内可能只有部分省份人均社会救济支出相对于本区域均值呈随机收敛,其余省份呈随机发散。

表7 2001-2013年中国社会保障各类别随机收敛检验结果

五、结论和政策建议

本文采用2001-2013年中国社会保障及各类别人均支出数据,对中国社会保障发展空间差距及其随机收敛进行实证研究,结论如下:

(1)2001-2013年社会保障及各类别的人均支出快速增长,中国社会保障快速发展。从地区来看,西部地区人均社会保障支出迅速超越东中部地区,从社会保障各类别来看,人均社会优抚支出、人均社会福利支出高于人均社会保险支出和人均社会救济支出。

(2)Dagum基尼系数分解结果表明,2001-2013年中国社会保障发展空间差距先缩小后扩大。三大区域分组情况下,东部地区社会保障发展的空间差距高于中西部地区,东部和西部地区间社会保障差距高于东部和中部、中部和西部。就社会保障各类别而言,社会保险发展的空间差距也呈现先缩小后扩大趋势,社会优抚、社会救济发展空间差距在整个样本考察期内比较平稳,社会福利发展的空间差距呈缩小趋势。

(3)随机收敛检验结果表明,中国社会保障发展相对于全国均值呈随机发散。从三大区域来看,东部地区IPS、PP-Fisher、Hadri的检验结果支持随机发散,中部地区只是在部分省份中存在围绕区域均值的随机收敛,西部地区相对于区域均值呈随机发散。从社会保障各类别来看,对于社会保险而言,全国和东部地区只有ADF-Fisher检验结果支持随机收敛,中部和西部地区相对于区域均值呈随机发散。对于社会优抚而言,只有PP-Fisher检验结果支持全国及东中西三大区域呈随机收敛。对于社会福利而言,只有部分省份相对于全国均值呈随机发散,东部地区相对于区域均值呈随机发散,中部和西部地区只有IPS、PP-Fisher检验结果支持随机收敛。对于社会救济而言,无论是从全国还是从地区来看,均只有部分省份相对于本区域均值呈随机收敛。

上述结论对我国社会保障统筹发展与改革具有重要意义,考虑到我国经济发展不均衡性,要实现社会保障统筹发展,第一,要大力发展中西部地区经济。实证表明由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的社会保障基金的供给能力是影响社会保障支出水平的决定性因素,因此,应大力发展中西部地区经济,为社会保障支出提供充足的财力保障。第二,要完善社会保障转移支付方案。社会保障转移支付是经济落后地区获得资金的重要渠道,对缩小社会保障发展的地区差异起着重要作用。因此,要加大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力度,尤其是要加大对经济落后地区的财政支持力度。第三,要扩大社会保障覆盖范围,提高社会保障统筹层次。中国社会保障覆盖率较低,统筹层次也非常低,因此,在当前条件下,统筹社会保障发展,扩大社会保障覆盖范围是缩小社会保障发展空间差距的可行措施之一。第四,要统筹社会保障各类别发展。社会保障各类别之间发展差距也较大,因此,应合理协调社会保障各类别之间发展的优先关系,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保障制度发展模式。

[1]柯卉兵.中国社会保障财政支出的地区差距问题分析[J].公共管理学报,2009,6(1):55-63.

[2]顾海兵,张实桐,张安军.我国城乡社会保障均匀度的衡量方法与测度评价[J].财贸经济,2012(11):37-47.

[3]果佳,唐任伍.均等化/逆向分配与福利地区社会保障的省际差距[J].改革,2013(1):141-148.

[4]林治芬.中国社会保障的地区差距及其转移支付[J].财经研究,2002,28(5):37-43.

[5]李雪萍,刘志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区域对比与城乡比较-以社会保障为例[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3):18-25.

[6]刘渝琳,陈书.我国社会保障基尼系数的讨论与估算[J].统计研究,2011,28(6):28-34.

[7]彭海艳.我国城乡社会保障均等化的评价与对策研究[J].财经研究,2007,33(6):90-100.

[8]王晓军,赵彤.中国社会养老保险的省区差距研究[J].人口研究,2006(12):52-58.

[9]徐倩,李放.我国财政社会保障支出的差距与结构:1998-2009年[J].改革,2012(2):47-52.

[10]许晓茵,韩丽妙.社会保障和地区经济差距:1996-2004中国面板数据分析[J].上海经济研究,2006(12):94-98.

[11]杨红燕.财政社会保障支出省际差距的影响因素分析[J].统计与决策,2014(18):141-143.

[12]赵俊康.我国社会保障基金供给能力区域比较分析[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8,30(12):64-69.

[13]Carlino G.,Mills L.Testing neoclassical Convergence in regional incomes and earnings[J].regional science and urban economics,1996,26(6):565-590.

[14]Dagum C.A new approach to the decomposition of the Gini income in equality ratio[J].Empirical Economics,1997(4):515-531.

[15]Evans P.,Karras G.Convergence revisitied[J].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s,1996,37(2):249-265.

[16]Elizabeth M.Caucutt,Nezih Guner.The farm,the city,and the emergence of social security[J].Journal of Economic Growth,2013,18(1):1-32.

[17]Hendley A,Mushinski M.The Social Security system:benefit differences among racial/ethnic groups[J].Statistical bulletin,2000,81(2):9-16.

[18]Panu Poutvaara.On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social security and public education[J].Journal of Population Economics,2006,19 (2):345-365.

[19]Strand Alexander,Rupp Kalman.Disabled workers and theindexing of Social Security benefits[J].Social security bulletin,2008,67(4):21-50.

(责任编辑:李亚如)

Research on Spatial Disequilibrium and Stochastic Convergence of China’s Social Security Development

Lv ChengchaoBai Chunling

Using the data of China’s social security during 2003-2013,this paper studies the spatial disequilibrium and stochastic convergence of China’s social security development,and 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expenditure of social security develops rapidly,but there is as pace gap during the sample investigation period,the per capita expenditure of western region i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eastern and central regions.The spatial disequilibrium of China’s social security development presents narrowed after widening,the spatial disequilibrium of eastern region is higher than the central and western regions,and the spatial disequilibrium between the eastern region and western region is higher than that between the eastern and central region and that between central and western region.The spatial disequilibrium of social insurance development also presents narrowed after widening,the spatial disequilibrium of social care and social relief is stable,and the spatial disequilibrium of social welfare is narrowed.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social security presents divergence,and the development of eastern and central regions also presents divergence,only some provinces of central region presents stochastic convergence.

Social Security;Spatial Disequilibrium;Gini Coefficient;Stochastic Convergence

F812.45

A

1003-2878(2016)04-0047-13

吕承超,青岛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讲师,硕士生导师。

白春玲,青岛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城乡社会保障非均衡及统筹发展路径研究”(15YJC790068);全国统计科学研究计划项目“中国高技术产业发展非均衡测度及改进路径研究”(2014LY035);山东省软科学研究项目“山东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非均衡、极化及改进路径研究”(2015RKB01043);山东省社科规划研究项目“山东省城乡社会保障非均衡及统筹发展路径研究”(14DJJJ03);青岛市软科学项目“青岛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非均衡、空间极化及改进路径研究”(19-9-2-1 (23)-zhc)。

作者感谢匿名审稿专家所提宝贵建议,当然文责自负。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