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传统媒体平台向新媒体平台推送节目流的链路设计与实现

时间:2024-07-06

张艳莹 孙映雪

1.2.内蒙古广播电视台 内蒙古 呼和浩特市 010000

1 概 述

随着广播电视媒体融合不断向纵深发展,各级广播电视台向新媒体进军的同时,也在逐步探索自主打造各具特色的融合App,但App目前最基础的仍是视音频资源。本文以实际案例为依托,贯通传统媒体平台总控系统至融媒数据平台,实现传统平台与新媒体平台的互联互通,将传统端全部信号资源向融媒平台汇聚和实时共享,为新媒体平台提供频道直播流及各类节目信源。传统媒体平台通过推流方式把自身丰富的节目资源向新媒体平台推送,节目流推送采用主备系统架构,实现传统媒体平台与新媒体平台的融合,从信号层面为融媒体App发展做好技术赋能。

2 推流方式设计

在安全播出的前提下,依然采用主备链路的架构,采用“转码+推流”和“编码+推流”两种方式,分别将节目推送到融媒体相关服务器搭建的平台内生产私有云端,供融媒体App选流播出。

2.1 信源

传统媒体平台的总控系统是全台信源的汇聚和分发端,汇聚了全台各种格式信源,因此在从传统媒体向新媒体推流的整个架构中,传统媒体端信号取点选在总控系统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具有多种高码流基带SDI信号:比如标清格式、高清格式,甚至部分广播电视台具有4K格式超高清信号。具有多种低码流的编码之后数字信号:比如MPEG-2编码、H.264编码等TSoverIp封装格式。

2.2 转码+推流方式

主用链路采取“转码+推流”的方式进行。按照由内及外的顺序,分三步完成。首先,将MPEG-2方式编码的低码流信号转成H.264方式编码,使数字视频具有更好的编码效果。然后,将UDP组播的TS overIp信号格式转封装成FLV格式。FLV流格式信号具有本身占有率低、体积小等特点,适合网络上传输,是目前增长最快、应用最为广泛的视频传播格式。最后,使用rtmp点对点的协议进行封装推送到新媒体端,如图1所示。

图1 转码+推流流程

2.3 编码+推流方式

备用链路采取“编码+推流”的方式,按照由内及外的顺序分两步完成。首先,将SDI的基带视音频信号转封装成FLV格式视频流。其次,使用rtmp点对点的协议进行封装推送,如图2所示。

图2 转码+推流流程

3 链路架构设计

主用链路采用接入层和汇聚层的核心架构。在接入层,分别通过接入不同信源前端编码系统的流交换机,获取到播出节目的TSoverIp格式信号,最终将信号汇聚到核心交换机。由专用的转码推流设备在核心交换机读取到各方信号后,统一推送到新媒体端。由于此种取流方式涉及到多个二层以及三层交换机之间的互联,因此不得不考虑针对交换机内流量的控制,采取必要的安全策略,防止流量回流造成核心交换机端口开销过大,达到交换机处理能力上限,导致推送的节目出现主观观测上的马赛克,画面拉条等现象。具体策略如下:

(1)在接入层交换机的取点端口入方向,限制只允许指定节目协议类型为UDP的组播地址。命令举例配置如下:

(2)在接入层的交换机取点端口出方向,禁止所有UDP组播地址,防止无关流量进入。命令举例配置如下:

(3)在汇聚核心交换机,汇总不同接入层交换机的数据。为了防止不同接入层交换机之间的流量互窜,必要时在核心交换机上与接入层交换机互联端口间做端口隔离策略。端口隔离策略生效后,不同接入层交换机之间流量隔离,但是转码推流设备能够获取到所有接入流量。命令举例配置如下:

(4)在转码流设备上采用主备互为冗余的热备架构,二选一后输出。当其中一台设备故障时,会自动跳到另一台设备上继续对节目流进行转码推流,确保信号不中断,如图3所示。

图3 主用链路示例

备用链路采取串接的方式,编码推流设备从SDI基带矩阵上获取节目源,经过编码推流后直接送到台生产的私有云平台。整个过程不涉及接入和汇聚,也就不存在流量控制的情况,如图4所示。

图4 备用链路示例

4 总 结

通过构建主备链路架构,结合“转码+推流”和“编码+推流”的两种方式推流,从物理层面和应用层面做到双冗余双备份,确保向新媒体供流的安全性、稳定性和可靠性,保证节目流的高质量传输。

当前,媒体融合的步伐不断加快,多元化立体化的传播格局正在形成,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之间的界限也会越来越模糊。在整个媒体转型提档升级期,传统媒体发挥其应有的优势不断助力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书写新时代媒体融合的崭新篇章。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