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7-06
王 曼,贾凤芹
(苏州科技大学教育学院,江苏苏州,415009)
《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和中国梦宣传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指出,要充分利用社会交流,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和优秀,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2]幼儿园教育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而游戏是幼儿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纲要》提出,幼儿园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注重趣味性、综合性、活动性,要寓教育于各项游戏活动中,引导幼儿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得到发展。[2]因此,幼教工作者应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在幼儿园教学和游戏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幼儿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
随着幼儿园课程改革的逐渐深入,研究者越来越重视开发以游戏为中心的活动课程。[3]在信息时代的大背景下,幼儿游戏的内容逐渐趋向现代化,融入了中华传统民俗文化的民间游戏却较少涉及。[4]将传统民间游戏与幼儿教育课程结合,形成一套可行的、科学的游戏活动课程,有助于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为此,本研究以无锡市X园为例,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调查传统民间游戏在幼儿园的开展现状,并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改善建议。
无锡市X幼儿园具有开展传统民间游戏的丰富经验,并取得了一定成果。因此,本研究以无锡市X幼儿园为例,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来自24个班级的54名在职教师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N=54)
1.问卷调查法
为了调查传统民间游戏在X园的开展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本研究参考了张俊平编制的“幼儿园传统民间游戏开展现状调查问卷”[5],在其基础上,对个别题目的表述进行调整,编订了如表2所示的“幼儿园开展传统民间游戏调查问卷”。通过线上平台向教师发放问卷。该问卷主要调查教师对传统民间游戏的认知及态度和传统民间游戏在该园的开展情况。
表2 “幼儿园开展传统民间游戏调查问卷”基本结构
2.访谈法
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为进一步了解该园关于传统民间游戏的办园特色、教师培养、教师建议等情况,本研究随机选择2名园长和10名教师进行访谈。
幼儿教师作为幼儿游戏的组织者、参与者和引导者,其游戏经验和对游戏的认知及态度影响着游戏实施的成效。幼儿教师对传统民间游戏的认知及态度具体体现为对传统民间游戏的了解程度,以及对其价值的认识。[5]
分析可知在对传统民间游戏的了解程度方面,有42.59%的教师表示了解,18.51%的教师表示非常了解,只有9.26%的教师表示完全不了解。绝大多数教师对传统民间游戏的了解程度较高,意味着这些教师拥有相对丰富的传统民间游戏体验,且具有一定的相关知识储备。然而,在对10名教师的访谈过程中发现,一些年轻教师表示对传统民间游戏的印象模糊。
教师对传统民间游戏的价值认识如表3所示。大部分教师认为传统民间游戏具有促进幼儿身体发展、充实幼儿的休闲时间、培养幼儿民族文化认同感等价值。然而仅有23.80%的教师认识到传统民间游戏与幼儿园课程结合的宝贵价值,反映出无锡市X园教师对于传统民间游戏的价值认识较为有限。
表3 教师对传统民间游戏的价值认识
1.游戏的类型、频率和环节
种类丰富的传统民间游戏对幼儿的体能、想象力、个性、思维等方面都有促进作用。问卷中列举了常见的、有特色的民间游戏共33个,这些游戏可以划分为体育类、益智类、语言类、表演类和综合类。分析教师开展传统民间游戏的数量可知,50.00%的教师在班级开展了1—5种的传统民间游戏,仅有9.26%的教师在班级开展10种以上的传统民间游戏。另外,有29.63%的教师几乎没有开展过游戏。
对教师开展传统民间游戏的类型偏好进行统计,结果如表4所示。数据显示,教师偏好开展体育类民间游戏,其次是表演类游戏,但较少关注益智类和语言类游戏。根据访谈结果可知,教师在开展表演类游戏时,也较少关注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木偶戏、指偶等。
表4 教师开展传统民间游戏的偏好
幼儿的大部分时间学习都在游戏中。因此,游戏开展的频率与时间影响着幼儿学习的质量。问卷结果显示,该园每周开展1—3次的传统民间游戏。由此可见,教师有开展传统民间游戏的意识,能够保证幼儿对传统民间游戏的接触。一日活动中开展传统民间游戏的时间段如表5所示。在该幼儿园,大部分教师选择在过渡时间段和户外活动这两个时间段开展传统民间游戏,少数教师也会选择在区域活动时间段开展游戏,但很少有教师选择在来园离园、区域活动、教学活动时间段开展游戏。结合问卷和访谈可知,传统民间游戏主要在幼儿的休闲活动中开展,尚未全面、系统地融入教学活动中。
2.游戏过程中的师幼表现
幼儿参与和教师指导的情况如表6所示。在游戏活动时间对该园的24个班级进行观察和调查发现:53.70%的幼儿对参与传统民间游戏的兴趣一般,仅有7.00%的幼儿对其有浓厚的兴趣;仅有18.52%教师不给予幼儿游戏指导,让幼儿自己独自游戏。在观察中发现,部分教师的指导方式不恰当,降低了幼儿的乐趣和参与度,也减弱了游戏的效果。例如,在大班进行五子棋游戏时,两个幼儿因游戏规则产生争执,便放弃继续参与游戏,教师对此采取的措施是将两个幼儿带回游戏区,让幼儿自己沟通游戏规则、继续游戏,但幼儿已经失去了对游戏的兴趣。导致这一情况的原因在于,这一过程中教师只扮演了秩序的维护者,没有真正地指导幼儿解决关于游戏规则的问题。
表6 幼儿参与和教师指导的情况
3.环境创设和游戏材料
幼儿园游戏活动的顺利组织和实施需要相应的环境做支撑。幼儿园环境创设包括心理环境和物质环境两个方面。良好的心理环境会对幼儿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而物质环境,如不同的场地,是幼儿园开展不同传统民间游戏的空间条件。[6]
开展传统民间游戏的场地情况如表7所示。传统民间游戏大多在宽阔平坦的户外操场和室内游戏区进行,但大多幼儿园缺乏专门的游戏场地。通过访谈了解到园内没有进行传统民间游戏的相关环境创设。结合问卷与观察发现,该园的游戏区域划分不够科学。例如,一些班级的传统民间游戏区域布置得过于狭窄,容纳不了所有的幼儿,还有部分班级没有设置传统民间游戏区域。
表7 开展传统民间游戏的场地
材料是游戏活动中重要的物质支撑。充足、有趣的活动素材可以推进幼儿游戏活动持续、深入地进行。[5]调查结果如图1所示,大部分教师使用废旧物品材料,部分教师使用自然材料,还有部分教师为了省时省力选择购买成品材料。访谈中有教师提到,与电子玩具相比,废旧物品材料对儿童的吸引力较低。同时,园中派发的主要是手工类材料,无法满足不同种类的传统民间游戏需求。
图1 开展传统民间游戏所用的材料
4.教师创编游戏、开展教研的情况
传统民间游戏产生于不同的时代,具有地域性、民族性等特色。教师需要根据幼儿的发展特点、兴趣等,对传统民间游戏进行开发、运用和创编,从而达到提升幼儿游戏品质、优化幼儿园课程教学的目标。
该园对传统民间游戏资源的开发和运用情况如表8所示。结合访谈发现,该园64.84%的教师未将传统民间游戏纳入教学计划。这导致传统民间游戏在实施时较为随意和分散。一些教师认为,幼儿园课程较少涉及传统民间游戏,且幼儿对这类游戏的接触较少,将传统民间游戏纳入课程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同时,调查数据还显示,该园27.78%的教师从不对传统民间游戏进行改编,42.59%的教师偶尔改编。总体来说,该园大部分教师对传统民间游戏的态度是拿来就用,很少进行改编或创新。参加教研活动是提升幼儿园教师教学能力、促进教师自我成长的重要手段。表8数据显示,仅有48.21%的幼儿教师参加教研活动。访谈得知,该园尚未开设专门的民间游戏教研会。因此,教师难以将传统民间游戏科学地渗透五大领域课程,将民间游戏与园本课程整合的意识与能力也较低,以至于传统民间游戏无法发挥应有的教育价值。
表8 该园对传统民间游戏资源的开发和运用
5.教师遇到的困难
表9是教师在开展传统民间游戏时遇到问题的汇总。总体来说,在开展传统民间游戏时存在以下问题:一是该园缺少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环境创设,没有专门的传统民间游戏材料与场地;二是该园对传统民间游戏资源的开发度和利用度较低,在教师能力的培养方面有所欠缺;三是传统民间游戏的内容不丰富,与五大领域融合度低,并且实施途径较为单一;四是教师的传统民间游戏素养较低,对幼儿的游戏指导方式有误,并且较少根据幼儿发展需求对传统民间游戏进行创编。访谈中还发现,迫于家长以学习知识为主的教育观念,幼儿园不得不减少传统民间游戏活动的开展频率。
表9 开展游戏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上述问题可能是由以下原因导致。从幼儿园层面来看,由于该园对传统民间游戏的支持力度不够,未组织传统民间游戏的相关教研活动以提升教师专业能力,也未形成系统化的传统民间游戏课程目标,因此,影响了传统民间游戏的开展。从教师层面来看,教师缺乏对课程资源的整合意识和能力,尽管在思想上重视,但较少开展相应的教学实践。从家长层面来看,家长是幼儿园教育活动的重要参与者,但该园的家长力量尚未被充分调动,传统民间游戏尚未延伸至幼儿家庭。
维果茨基的游戏理论提出,游戏能够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能够帮助幼儿创造出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因此,教师开展传统民间游戏时要以幼儿为主体,尊重幼儿的意愿,给予幼儿游戏自主权,给幼儿提供适合的教育内容并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从而实现使幼儿在游戏中获得愉快的情感体验、更好适应幼儿园学习生活、提高文化认同感的目标。
幼儿教师是园本课程开发的主体。教师要在幼儿园现有条件的基础上,结合园所理念,合理地利用本地资源,积极主动地构建园本课程。这是顺应课程民主化趋势的必然要求,也是尊重教师自主权的体现。[7]
传统民间游戏作为幼儿园的重要课程资源,教师应将其与幼儿园五大领域课程整合,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充分挖掘传统民间游戏的教育价值,寻找传统民间游戏与幼儿园课程内容及实施之间的衔接点,将其与园本课程的目标、体系进行对接。[8]例如,在艺术领域课程中,教师通过组织幼儿欣赏、制作指偶,引导幼儿领略民间艺术的绚丽多彩。
对理论的学习与切实的实践,是帮助幼儿教师树立正确课程资源观、深化民间游戏素养的重要方式。[9]目前,许多教师难以将民间游戏与幼儿园课程内容有效整合。因此,幼儿园组织具有特色且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具有必要性。例如:邀请民俗文化研究者举办讲座,宣讲传统民间游戏的相关知识;组织教师到地方幼儿园,参观传统民间游戏的教学展示;邀请开展传统民间游戏方面的教师标兵分享教学经验等。
瑞吉欧教育将环境形象地比喻为“儿童的第三位老师”,认为环境是影响个体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在目前的教学实践中,幼儿园要为传统民间游戏的发展提供一个既规范又开放的心理环境和物质环境,让幼儿有更大的空间进行创意性的游戏和体验。
教师应该积极地与幼儿家长联系和沟通,提高家长在传统民间游戏中的参与度。例如:开展定期家访,向家长普及传统民间游戏的优点;开展家长入园活动,让家长与幼儿共同参与传统民间游戏等。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