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体验式教育在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应用探索——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课程为例

时间:2024-07-06

李 鸣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思政部,广西桂林,541004)

一、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体验式教学法的界定

体验式教育,历史悠久而富有现代生命意义。从苏格拉底到杜威,从大卫·库伯到柯林·比尔德,从心理学意义上的体验教育到思想政治教育学意义上的体验教育,从西方到东方,演绎了无数的教育传奇[1]。体验式教育既是一种实用的教学方法,又是一种先进的教学理念与教育价值观。实施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体验式教学法是体验式教育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中的具体应用,是实现研究生体验式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

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教师不仅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的传递者,学生也不仅仅是知识被动的接受者,他们不是“政治理论袋”“自然辩证法袋”“经典著作选读袋”等。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本身并不只是为了增加学生知识的存量,而是为了发挥他们的主体性、主动性,使之体验、感悟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背后的政治理念、真理、文化意蕴,通过“内化—外化”体验,形成优良品质,做社会主义事业的栋梁之才[2]。所谓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体验式教学法,是指在我国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为了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高层次创新人才,提高教学实效性而科学地设计的教学内容与情境,通过开展课内与课外相关活动,激活学生的思想政治人格的内需,注重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优秀思想政治信念的生成,使之实现德识、德行和德性统一,以达到提升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一种教学方法。

二、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体验式教学法的基本特征

(一)主体性与主导性有机结合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主体问题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理论前沿问题,也是当前不可回避的争论较多的问题之一,例如有“双主体说”“学生主体说”“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说”等。我们认为,在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应当坚持学生主体性与教师主导性相结合的理念与原则,充分调动学习的自主性、积极性与创造性,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吸引力和感染力,达到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目标。开展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体验式教学法,一方面有利于克服传统教学中存在的“满堂灌”“被动学习”“缺乏互动性、实践性、体验性”等弊端,另一方面,有利于学生与教师在教学中准确地定位。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应有的尊重和充分体现,教学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学会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世界、观察中国,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世界、感悟中国。这种教学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体人格,发展其主体能力,对培养全面发展的创新型高素质人才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二)亲历性与感悟性相融合

在传统的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基本上是“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理论灌输为中心”,这种学生处于被动地位的教学,其过程缺乏活力与吸引力,其效果与目标总是有一定的差距。采用体验式教学法,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通过主动学习、亲历体验、理性反思、真诚感悟,用心体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感悟新中国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可以增强教学的吸引力与实效性。

(三)个性化与团队精神相统一

在体验式教学中,我们设计了许多个性化项目以满足学生多元化的需求。此外,我们还设计了许多团队项目,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比如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辉煌成就的相关性研究”“用科学发展观看桂林跨越式发展”“生态桂林建设的实证研究”等课题工作。

(四)体验性与研究性紧密结合

通过开展“主体”“主动”“亲历”“反思”“感悟”等活动,使教学的吸引力与实效性得到提升。此外,这门面向研究生的课程还应该注重其研究性,促成教学体验性与研究性的紧密结合。这样一方面有利于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保持前沿性、探索性、鲜活性与学术性,另一方面有利于确立和丰富学生科学的政治人格,有利于提高他们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内化与外化有机融合

体验式教学着力强调学生的“主体性”,注重学生参与教学的情感体验,能充分调动其学习积极性。通过专题调查、社会实践、中国进步感悟、改革开放成果体验及主题报告会等体验教学形式,可以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精髓,产生相应的感情,形成相应的信念、意志,表现出相应的行为,实现内化与外化的统一。

三、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体验式教学法的主要类型

(一)情景体验与情感体验

诸如当家做主体验、感恩体验、尊严体验、幸福体验等,属于情感体验;诸如社会主义新农村体验、民主选举体验、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体验、漓江山水体验等,属于情景体验。

(二)角色体验与拟人化体验

诸如职业角色体验、身份角色体验、换位角色体验等属于角色体验[3]。将国家、社会组织、民族,以及山川、河流、树林、动物、土地等,当作有生命的人。可把祖国比作母亲,赋予抽象的物人一样的感情,让我们体验到祖国的伟大。这就是拟人化体验。

(三)团队体验与个体体验

在体验式教学中,根据设计的目标要求不同,学生可以采取群体的方式共同体验,如团队合作精神的体验;也可以采取个体体验,如对某个社会角色的体验。

(四)表演式体验与亲身体验

如通过话剧、小品等文艺形式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历程与成就进行演绎的就是表演式体验[4]。学生组织、参与低碳生活体验活动则属于亲身体验。

(五)人际关系体验和人与自然关系体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是研究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课程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培养学生的生态人格与生态文明素养,是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一项崭新的、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一方面要让学生体验如何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学会掌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德金规则[5];另一方面要让学生体验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存和发展关系。诸如到林中、江边去体验自然的美好,观察污染水对动植物的伤害,或观看讲述环境灾难的影片,让学生在体验环保的过程中,学会尊重自然、感恩自然、保护自然。

(六)探究体验与拓展体验

实地调查、走访,探求问题的解决方法,属于探究体验。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为研究有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课题去进行调研。再如,教师可带领学生进行野外生存体验,科技服务“三农”体验,模拟公司管理运作,等等,这些属于拓展体验。

四、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体验式教学模式设计与实践

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重点教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已经由高等教育出版于2012年3月正式出版,并在2012级新生中开课。在教学中做到突出特色性、注重导向性、体现层次性、展示鲜活性、强化实效性,对教师来说是神圣而艰巨的使命。我们认为,体验式教学法是提升课程效果的有效路径。具体的设计与实践如下:

(一)课堂设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课程的课堂设计包括8个课题,26个内容,17个学生体验项目,如表1所示。

表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课程的课堂设计

(二)课外设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课程的课外设计包括7个体验课题,15个体验内容,12个体验项目,如表2所示。与课堂设计不同的是,课外体验项目是实践型的体验项目,学生可通过实地调研、走访、开展活动等获得更丰富的体验。

表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课程的课外设计

著名心理学家瓦西留克指出:“人,永远是自己也只能是自己才能体验所发生的事情及产生危机的那些生活环境和变化。谁也不可能代替他这样做,就像最有经验的教师也不可能代替自己的学生去理解所讲的内容一样。”[6]教学实践证明,体验式教育在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应用,能够让学生主动学习、亲历体验、理性反思、真诚感悟,他们自己用身心去体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去感悟新中国、感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学的吸引力与实效性明显增强。今天中国的研究生,将是21世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决策者、思想者和管理者。体验式教育,将有利于我们探索和构建提升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新机制,将有利于高校培育出更多德才兼备的高水平研究生人才。

[1] 刘博.对体验式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评价与反思[J].教育探索,2012(4):44-46.

[2] 易高峰.生命体验:学校道德教育的应然选择[J].重庆工业学院学报,2005(8):116-118.

[3] 邱德亮.论角色承理论在思想教育中的意义[J].外国教育研究,2006(10):71-74.

[4] 刘泓.虚拟游戏的身份认同[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3):28-42.

[5] 赵汀阳.论道德金规则的最佳可能性[J].中国社会科学,2005(3):70-79.

[6] 〔苏〕瓦西留克.体验心理学[M]黄明,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9.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