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7-06
贺晓彤
(桂林市灵川县城关第三小学,广西桂林,541200)
校园文化是学校精神的践行和外化,是校园精神的动态形式,是学校育人活动中最直接、最广泛,也是最深刻的部分。校园文化建设是培育学校精神不可缺少的方面。无论是校园文化建设中的显性文化建设,还是隐性文化建设,都是学校精神孕育的过程。
我校是一所年轻的小学,作为一所城镇的学校,该如何定位学校的文化,如何在管理中体现校园文化,同时让校园文化引领学校发展呢?
学校校园文化顶层设计解决的是学校最高层面上的终极目标和办学定位等重大思路问题,并绘制出清晰、明确的实现蓝图。所谓“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办学的思想、宏观的战略是学校的观念文化的体现,是精神文化的内核,它包括师生的思想意识、审美情趣、价值观念、理想追求,反映了学校师生的群体精神、文明气质、学校风貌。因此,学校文化的顶层设计要源于学校的历史沉淀、地域特色、教育环境、学校的现状(包括环境建设、教育教学、师生现状、发展的优劣……)等方面。学校可采用专家引领和全员参与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综合、全面地对学校进行调查、诊断,提炼出适合学校发展的理念。
在2009年以前,我校的办学目标及相关的“三风一训”也都是“千校一面”的“奋发创新”一类。后来在郑杰校长的指导下,于2009年对学校未来的发展进行了重新定位:学校应弥漫书卷气和人文色彩,物理环境富有精致美感,教师言行举止高雅、大气和富有现代气质,在传统文化基础上,着力凸显关注“合作”“个体幸福”“自由成长”等现代教育理念,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和未来无限可能创造条件。因此,学校设计了基于“幸福家园”的学校文化理念系统,提炼出适合校情的愿景及相关理念。
理念的形成,对提高师生的凝聚力,鼓舞师生的斗志,均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从此,学校紧紧围绕“创造一个令人向往的幸福家园”这一办学目标,以“幸福家园”为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主题词,基于学校所处的环境、生源等实际情况,努力探索校园文化的“生境”,积极开展各项活动,努力构建以“幸福学生、幸福家长、幸福老师”为主干的“幸福家园”文化体系。同时学校将“幸福家园”文化具体到每个学期的工作目标,即:“抓内涵,促提升;抓质量,树品牌;抓文化,出特色;抓后勤,求发展;抓安全,创平安”的“五抓”工程,各部门每个学期都会依据这个目标,理清思路,结合实际制定出符合学校发展的部门计划,并落在实处。促使学校工作方向明确,更具实效性与发展性。
制度文化包括学校的规章制度以及师生员工的行为规范、生活方式等,是校园文化的“行为工程”。加强制度文化建设,不断健全和完善管理制度体系,突出管理的系统性和实效性,是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关键。“不立规矩,无以成方圆。”学校遵循教育规律,依据教育方针和教育法规,围绕“人”这个核心,建立和健全各种规章制度。在制度的建立过程中,充分发扬民主,经过师生充分酝酿和讨论,最后才以条文的形式定下来。学校的规章制度体现了三个特点:一是全,规章制度应该是全方位的,做到事事有章可循,如行政管理制度、德育管理制度、教学管理制度、总务管理制度等;二是细,内容具体明确,操作性强;三是严,纪律严明,赏罚分明。
为了保证制度的贯彻落实,学校有必要建立一个完善的管理网络。比如学校的德育工作,学校成立以校长牵头,主管副校长负责,政教处正副主任、少先队大队辅导员、教研组长、班主任参加的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实行“四线”管理。即:“校行政、党支部”一条线,主管师生政治学习,组织师生开展各项政治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主管副校长、德育处、班主任”一条线,主要负责师生的一日生活制度,贯彻落实师徒规范和《行为规范》;“少先队大队部、班委会、中队各班值日生”一条线,负责日常行为规范的自查自纠工作;“校长室、政教处、派出所、学生家长”一条线,主要负责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教育及安全教育。这种管理网络的建设立足于职责,从树立事业心和责任感入手,分工明确,职责分明,考核到位。这保证学校各方面的工作能够有序进行,保证了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激励着教师在工作中不断创新。
校园物质文化具有“桃李不言”的特点,能使学生不知不觉、自然而然受到熏陶、暗示、感染。美国教育家布莱森说:“任何一所学校环境都在默默地对师生发表演说,而且师生的确会注意它,并不知不觉地接受熏陶和影响。”健康优美的校园环境就像是一部立体的、多彩的、富有吸引力的教科书,它有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美化心灵、激发灵感、启迪智慧,也有利于学生素质的提高。苏霍姆林斯基说:“让校园的每一块墙壁都‘说话’,让每处环境都育人。”整个校园,就是思想品德教育的大课堂,要让学生视线所到的地方都带有教育性。为此,学校将环境布置与学生的学习生活紧密结合,努力营造一个“高雅”而又不失“朝气”的“美丽家园”,使师生耳濡目染,接受校园文化的熏陶,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最佳效果。
一幅图画,诉说着一个动人的故事;一段文字,演奏着一首美妙的乐曲;一处建筑,就是一面育人的旗帜。花园式的校园环境为师生创设了一个舒适的工作环境、一个优美的生活环境、一个勤奋的学习环境,它时时处处塑造着师生美的心灵,陶冶着师生高尚的情操。
学校精神归根结底会体现在师生员工的身上,表现在师生员工的言行举止之中。学校精神只有内化为师生的动机态度、意志品质、行为习惯,才能真正得到体现,并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内化需要经过实践活动才能实现,实践是学校精神内化的基础。只有让广大师生员工在一系列的实践活动中获得满足和愉悦,学校精神才能得到真正的落实。同时随着实践程度的深入和领域的不断扩大,随着个体认识的不断发展,师生员工又会有新的需要和新的冲动,于是学校精神便在这新的需要和冲动中得到提升和塑造。
丰富多彩的校园主题文化活动,是培育学校文化的重要载体,可更充分地使师生施展才华,发展个性。各种活动使学生发展兴趣爱好,发挥特长,提高了学生各方面能力与素质,发展了学生的自信心及竞争与合作意识。各种创造性活动也挖掘出学生个体的潜在能力,使他们充分认识自我,克服心理障碍,增强自信心,从而创设良好的精神文化。
校园文化应该是一所学校持久恒定的团队精神,是一所学校的灵魂,是学校发展的无穷动力。作为年轻学校来讲,以“幸福家园”的校园文化来引领学校的幸福发展将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工作,我们期待通过校园文化的建设能引领一种正气,培植一种精神,实现一种突破,真正实现享受教育的“幸福”,从而真正形成一个学校的精神共同体。
[1] 马延伟,马云鹏.课程改革与学校文化建设——一所学校的个案研究[J].教育研究,2004(3).
[2] 刘良华.学校文化的核心精神[J].全球教育展望,2008(5).
[3] 顾明远.论学校文化建设[J].西南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6(5).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