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在幼教中进行生态环境教育的实践与探索

时间:2024-07-06

朱丽云

(丹阳市云阳第一中心幼儿园,江苏丹阳,212300)

在幼儿的思想世界中,他们还不能理解环境污染这一词语,所以在对幼儿进行生态环境教育的时候,幼儿教师不能给幼儿增加心理负担,不能只一味地告诉他们环境被污染得有多严重,不能只单纯地介绍一些环境污染的事实。在幼儿的思想形成之初,幼儿教师应该遵循幼儿心理的发展,培养他们对于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一、创设情境,领悟生态教育内涵

教师在一定的情境下进行生态环境教育,能够让爱进驻幼儿的心灵。自然环境本身就是一部读不完的百科全书,幼儿能在自然中寻找知识、获得感悟。教师在幼儿的生态环境教育中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幼儿在亲临的情境中去感受生态教育的内涵。如进行“认识小鸟”这一堂课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创设生活情境,带领幼儿去到百鸟园,让幼儿在教师的提示下,根据图片找鸟儿。教师给每个小朋友发放画眉鸟的图片,让他们按照图片上画眉鸟的样子到百鸟园中找鸟儿。幼儿对鸟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认识到了鸟儿的可爱与有趣。教师利用这一点进一步让幼儿去了解鸟儿,让他们看鸟、画鸟,去百鸟林倾听鸟儿的叫声,告诉幼儿,这些鸟儿在说要他们保护树木,保护鸟儿的家,让幼儿知道了鸟儿与树木的关系。这样的活动让幼儿了解鸟与自然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环保意识、爱心就在这一过程中在幼小的心灵中萌芽了。因此,创设一系列的情境与主题,能让幼儿在接触大自然的过程中,认识大自然,掌握环保知识,获得参与环境保护的乐趣,这样的情境更能够激发幼儿的兴趣。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但能够让幼儿学到各种生态环保知识,还能够让教师真正地领悟到生态教育的内涵。

二、亲近自然,感悟生态环境之美

自然环境并不是单指大自然的环境,也包括了幼儿生活的各个场所,而幼儿所亲近的无非就是家与幼儿园,幼儿园园区的环境趋向自然,让幼儿无时无刻不在感受大自然的美。幼儿园园区的建设与规划可更加倾向生活化、自然化,让幼儿的生活贴近自然。如在幼儿园园区的建设中,用草坪代替橡胶操场,泥土的缓冲力与橡胶的缓冲力都能起到保护幼儿安全的作用,而草坪的柔软度更能让幼儿体会大自然的美好;又或者在幼儿园种植花木,让幼儿认领,负责照顾植物,然后引导幼儿与植物交流,把它们当作自己的朋友,这样可以增强他们爱护植物之心。亲近自然,不但体现在园区自然环境上,还可以带领幼儿去领悟大自然的美,如为了让幼儿能够深刻领悟环境污染的危害,教师在园区组织了一次走进社区的活动。首先教师带领大班的幼儿参观了小区环境最差的一条小河,让他们在小河边去玩耍,幼儿们到达了满是垃圾、污水的小河边,都用手捂住了鼻子,然后说要离开。这时候笔者让小朋友来认识垃圾,有的幼儿认出了自己平常吃零食的包装袋;有的幼儿认出了妈妈平常倒掉的剩饭剩菜,还有各种玻璃瓶、饮料罐。接着,笔者带领他们去了一个美丽的公园,在公园的小湖边给成群的红鲤鱼喂食。这时候笔者采用启发式问题的方式让幼儿比较:“这个小湖泊的旁边比小河边少了什么?”这种亲身体验大自然的情境设置,让幼儿身临其境,感受到环境的重要性,更加珍惜眼前美丽美好的环境。

三、树立榜样,养成生态文明习惯

幼儿处在一个模仿期,所以对幼儿进行生态环境教育的时候,教师不能仅仅依靠一些简单的主题活动,他们无法理解也不能奢求他们理解。这一时期的幼儿没有真正的是非善恶观念,模仿能力强。教师应抓住这一特点,在日常生活中促使儿童形成更强的环保动机。如在园区生活中,教师可以开展“你丢我捡”的活动,告诉幼儿不能随意丢垃圾,看到地上的垃圾要及时地捡起来,达到净化周围环境的目的。或者在日常生活的小细节中,教师树立榜样并适时地给予激励与表扬,培养幼儿正确的世界观、自然观等。如在一次午睡后,笔者带领小班的幼儿去水池边洗手、上厕所,这时候一群小朋友在水池边开始玩起来,水龙头的水不断地向外流,笔者不断地出声提醒,但是没有小朋友出来关掉水龙头。笔者并没有大声训斥,而是走到一个小朋友前面,悄悄地跟他说:“你看,小水滴在哭泣呢,他告诉老师,他本来在水池里待得好好的,但是有一群小朋友只顾着玩耍,忘记了关水龙头,我就要白白地流进臭水沟了,我还没有帮助别人洗手呢。”这时候这个小朋友就很快地反应过来,开始同情小水滴,跑过去把水龙头关上了。趁此机会,笔者让这个小朋友告诉了大家他为什么会去关水龙头,并且表扬了他的爱心。笔者通过这种拟人化的契机,让幼儿懂得了节约用水的道理,并且在榜样的带动下,让其他幼儿模仿其及时关掉水龙头的行为,让幼儿有了环境保护的意识。榜样的力量能够在生活的各个方面体现出来,吃饭时,吃得最干净、没有掉饭粒的幼儿和生活中父母老师所扮演的角色,都是幼儿的榜样,他们都可以让幼儿在生活中养成良好的生态文明习惯。

四、寓教于乐,增强生态环保意识

顾名思义,“寓教于乐”就是将生态环境教育放到快乐的游戏或者故事中去学习,使幼儿在欢乐、愉悦的环境中增强环保意识。幼儿时期的幼儿都存在着一种特殊的心理——泛灵心理。在幼儿的心里,他们认为一切的事物都是有生命的,有思想感情的。教师要善于抓住这一特点,引导学生跟自然万物交流。如在引导学生珍惜水资源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跟水交流,喝完水的时候,引导学生跟水说谢谢,谢谢水帮他解渴;洗完脸,要跟水说谢谢你让我变干净;把水洒了的时候,要跟水说对不起,说自己让水浪费了等。这种对话与交流能激发学生的节水心理,让他们知道水的重要性。又或者以游戏的形式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在游戏中增强生态环保意识。如游戏“呼吸树”中,笔者将幼儿分成两个小组,一组幼儿以站立的姿势扮演树木,二组的幼儿以各种动作来扮演森林里的动物,教师扮演砍树工。游戏开始时,小动物要在树旁数数,代表呼吸,数五次就换到下一棵树的旁边,只有在树的旁边才能数数,教师边砍树,砍倒的树就要到旁边去,不再参与表演了。后来小动物不能数数了,因为没有树了,这也就说明小动物不能呼吸了。用这个游戏我告诉了小朋友们不能砍伐树木,要保护森林、保护植物的道理。在游戏中既能让幼儿增长环境知识,掌握环保技能,又能享受到游戏的乐趣。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努力挖掘存在于幼儿生活中的自然资源,捕捉一切可能的教育契机,为生态环境教育创造更多的乐趣。

总之,幼儿生态环境教育的根本意义在于奠定幼儿正确的世界观、自然观的最初基础,促进幼儿的审美意识发展,让他们热爱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的美,养成他们保护大自然的习惯;让他们在亲身体验中真正地、发自内心地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世界,用行动去保护自己所生活的世界。

[1] 杨晓玲,唐敏.幼儿园环境教育的方法、目标构建的理论基础[J].学前环境教育研究,2010(7).

[2] 张德珍.儿童到底需要什么样的教育观[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11).

[3] 巫娟.注重幼儿环保教育,提高其环保意识[J].教育观察,2013(29).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