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浅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时间:2024-07-06

廖伟玲

(惠州市龙门县教师进修学校,广东惠州,516800)

语文是一门工具性与人文性高度统一的学科,纵观幼儿师范学校的《阅读与写作》教材,里面收录了众多名家作品,情感丰富,包含了各方面的题材,它既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载体,又是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重要载体。《阅读与写作》课堂如何有效渗透德育教育?语文教师要深入教材,认真研究其中蕴涵的德育因素,结合幼儿师范学校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搭建平台,从而凸显语文教学,关注学生思想品德的塑造,践行“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理念。

一、在语文课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

《阅读与写作》教材内容丰富,题材广泛。有的课文展现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奋斗过程;有的课文展现了平凡人不平凡的故事,情感丰富,哲理深刻。有的课文展现了世界各国的优秀人物事迹,能让师范生得到心灵的启迪。可以说,教材展示了人类的“真、善、美”,通过各个视角再现了经典作品的魅力。教师应如何借助作品,有效地渗透德育教育呢?

如在教学《阅读和写作》第一册余秋雨的《都江堰》一课时,笔者抓住“都江堰是人类水利史上的奇迹,是中华民族勤劳智慧的结晶,是世界文明史上一座千秋闪耀的丰碑”,让学生感受到作为一名中华儿女的自豪,从而让学生在品读文本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可以说,要让德育与语文教学相互融合,教师需要结合不同作品的特点,深挖教材中蕴涵的德育因素,使文本的学习过程能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养成相联系,从而将德育无痕地融入语文学习中。

二、通过作文教学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写作是幼儿师范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它能有效提高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幼儿师范学校将语文教材称为《阅读与写作》,足见写作的重要地位。一篇好的作文离不开健康的主题思想。习作引导要立足于学生的思想实际,有效地将德育渗透到习作中,从而借助习作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为师观。

如一次作文的题目是“绿地”,要求学生写一篇记叙文,记自己印象中最美好的一处环境或一段经历。“绿地”可以是现实中的一块绿地,也可以是想象中的一块“绿地”。学生们初中刚毕业,很多学生都有过做暑期工的经历。笔者就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引导他们将这段经历写出来,把这段经历当作自己人生成长经历过的一块心灵的“绿地”。很多学生充满情感地将那段经历的日子写了出来,并且一致写出了通过这段经历,让他们明白了很多东西,譬如觉得父母工作挣钱艰辛,从而更加珍惜现在读书的幸福生活。笔者让写得较好的同学在堂上将自己的作文念出来,同学们在念的过程中深有感触,不时哽咽,听的同学也仿佛置身其中。写作让学生的心声释放了出来,我们可以在学生的作文中读出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理想追求和道德观念。只有让学生在写作时拥有健康的主题,学会辩证看待身边的人和事,学生的思想品德才能在一次次的习作中获得提升,从而为培养优秀幼儿教师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借助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有效进行德育渗透

幼儿师范学校的学生都擅长音乐、美术、舞蹈等文艺活动,语文教师要抓住这些学生的特点,有效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使他们在活动中既能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又能培养艺术特长。如教师结合《阅读与写作》第三册的诗歌教学,可引导学生开展诗歌朗诵比赛;结合教材第四册的课本剧,可引导学生开展融音乐和舞蹈的情景剧表演;结合教学主题,可引导学生开展手抄报比赛、演讲比赛等。目前,很多学校都在开展经典诵读活动,《阅读与写作》就是学生进行经典诵读的重要载体。教师可以结合课堂教学,引导学生课后进行广泛阅读,并借助节日契机开展经典诵读活动,从而全面促进学生的语言积淀,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博大精深,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四、通过语文教师的自身形象有效地进行德育渗透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这是每位学生进入师范学校所受到的教育。是啊,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才有可能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作为一名幼师班的语文教师,同样要有这样的情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知识素养,具有良好的师德作风和强烈的责任感。只有这样,才能成为学生模仿的榜样。教师要想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水平,要率先成为榜样,言行一致。在《阅读与写作》课堂教学时,笔者对学生的语文学习实施了人性化的教学评价,不恶意挖苦学生,对学生采用多鼓励、多表扬的方法,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感受到教师的人文关怀,使学生树立快乐的学习观。同时,笔者注重因材施教,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开展个性化的教学,保护每个学生的自尊心,尽量帮助每个学生,使他们感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由于幼儿师范学校教学性质的特殊性,语文教师要注意自身的言谈举止,尽量为学生提供正面引导。教师要细心挖掘德育工作与教学工作的结合点,有机地将二者融为一体,使学生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获得更多正能量的引导。

五、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有效地进行德育渗透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教学辅助手段已全面进入校园。它突破了传统教学手段的局限性,化静为动,将传统教学中不可能的变为可能,从而让语文教学中的难点得到突破。信息技术具有图文并茂、声像俱佳的特点,同时多媒体技术能为课堂教学带来“动态”的精彩。笔者所教的幼师班学生将来要成为幼儿教师,所以他们的课程以音乐、图画、舞蹈等课程为主,大部分学生对艺术类课程比较感兴趣。为了能让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获得人文素养的提升,笔者巧妙整合信息技术,根据不同课文设计不同的课件,将优美的音乐、图画、舞蹈元素融入课堂教学。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可以欣赏到自己喜爱的艺术,他们就会对课文的学习产生兴趣。而课文中蕴涵的德育通过教师巧妙渗透在课件里,特别容易让学生接受。如在学习一些人文类的课文时,教师借助信息技术让学生感受蕴涵于文本之中的人文之美,学生的情感得到熏陶,唯美的画面让学生产生了对《阅读与写作》的兴趣,于是,枯燥的文字变成跳动的音符,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获得了熏陶。可以说,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语文教学与艺术相融合注入了新的活力,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从而让学生在接受新鲜知识的过程中获得学习的乐趣。

总之,“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幼师班语文教师要立足《阅读与写作》教材,积极挖掘教材中蕴涵的德育因素,充分利用各种机会,有效地将德育与语文教学相互融合,培养具有健全人格的幼儿教师。

[1] 于燕娜.浅谈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成功:教育,2010(8).

[2] 张洪义,王玲.语文教学与德育教育[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09(7).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