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互联网+”背景下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模式创新研究

时间:2024-07-06

胡未婷,杨 婷

(1.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南京,211106;2.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城学院,江苏南京,211156)

一、“互联网+”具备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可行性分析

“互联网+”指社会各个领域与信息网络技术充分融合以提高效率的技术模式,近年来火热的线上教育就是互联网大数据技术加持下的产物。传统的教学模式一般需要借助课堂、实习等交流载体,但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技术革新,MOOC、翻转课堂、微课堂等新教育手段竞相涌现。在信息“新时代”的社会背景下,探析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模式与路径的创新,助力课程思政的协同机制,对我国高校研究生培养质量提升、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1]这一论断为推动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创新工作提供了基本遵循。在互联网技术快速更迭的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更需要紧密贴合“互联网+”提出的新理念,最大化汲取“互联网+”模式下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养分,转化为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模式整合创新的源源动力。在“互联网+”时代,各种知识和信息的获取途径不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可充分结合“互联网+”技术打造网络思政教育平台,如运用学习强国教育平台、开设学校特色公众号等方式传递时事热点、社会形势、民生政治,积极引导和鼓励高校学子关心时政方针、经济建设、生态治理等,帮助当代大学生树立正面的观点和认知。[2]高校教育管理工作还可以依托“互联网+”技术手段,适时调整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思路与内容,推动思想政治教育覆盖面逐步扩大,夯实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保障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的有效性。

二、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模式现状

(一)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取得的成就

研究生教育居于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建设的最高层次,旨在为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人才储备。近年来,随着国家对高等人才培育的愈发重视和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成熟完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管理工作取得了卓越的成绩。一方面,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框架逐步确立;另一方面,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等公共政治课为核心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体系日趋完善。据统计,2021年我国研究生教育共招生117.7万人,在学研究生333.2万人。[3]研究生培养规模的持续扩大倒逼高校不断完善思想政治培育项目配套机制,进而助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相关体制的建立健全与改革创新。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取得巨大进步的今天,这套机制的稳定性与适应性优势进一步显现。[4]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外因素的不断变化使其管理理念和方式也在不断变化,通过适应性调整职责、任务,明确管理和服务的对象及内容的方式适应不同的政策、环境、时代要求,以及社会发展现阶段的经济环境和教育环境,满足我国对拔尖人才培养与建设的需求。

(二)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现存的不足

1.针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阵地尚未完全建立

在“互联网+”时代,自媒体、微媒体等网络媒体得到了飞速发展的时代机遇。虽然网络科技为当代大学生言论发表、自我展现提供了便捷的机会和平台,但参差不齐、监管不力等弊端也逐渐凸显出来,也为一些不良社会思潮的出现与传播提供了依附场所。[5]在“互联网+”背景下,信息传播者不可避免地具有隐匿性特征,其对网络传播需要承担的责任成本大大降低,一些情绪化、负面性和非理性的言论也会由此出现,部分研究生又因为长期身处“象牙塔”,社会经验不够丰富,在面对虚拟世界的多元价值观念时容易被不良言论和信息影响、煽动。

2.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落实面临重重障碍

互联网为学生获取思想政治教育元素与信息开辟了从原本单一课堂教育到整个世界乃至虚拟世界的多种渠道,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大量获取最新信息,甚至可能比教师所掌握的信息更多、时效性更强。[6]这种信息获取的方法导致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过程中教师及相关管理人员给予学生思想政治信息传递的主导地位遭到削弱。“互联网+”不可避免地会导致利用网络获得的新事物、新信息具有碎片化的特点,大学生在系统知识体系尚未完全建立的情况下很难甄别或探寻信息数据之间的联系,因而正面思想政治观引导介入不可忽视。

3.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方法理念创新性不足

面对新形势、新技术的挑战,部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仍然遵循着落后的管理理念,循规蹈矩、墨守成规,不利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在研究生思政教育管理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人员,包括辅导员、教务员、支部书记等主体作用的发挥未实行联动机制,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效益最大化尚未达成。同时,“互联网+”时代的技术革新使研究生接收信息和知识的方式变得多元,但充斥在虚拟网络里的信息未经甄别、未辨良莠,一味接受很容易造成学生思想观念的异变。[7]如何在信息爆炸的“互联网+”时代切实提高高素质人才的思想政治水平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亟待解决的课题。

三、“互联网+”时代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创新方向与路径

(一)打造校园思政文化平台

当今时代,以互联网为主要传播方式的新媒体在校园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功能实现上更具广泛性与代表性。一方面,高校可以依托互联网科技搭建具有信息元素丰富、服务功能性强、覆盖层面广等特征的教育管理平台,保障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的稳步有序开展,如采取建立“红色战线”网站、设置优秀传统文化专题栏目等方式,注重平台的思想引导性、服务性和趣味性,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有营养的、优质的思想保障。此外,校园舆论也是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影响因素。因此,高校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也要实时把握和监督校园网络平台上的各种内容。尤其是在网络环境日益复杂的当下,针对异常动态予以细致化分析,科学预判动态群体性和倾向性,不仅可以有效规避网络负面情绪和不当言论,而且是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正面影响有效扩展的重要保障。[8]

另一方面,基于互联网搭建的教育管理平台仅仅依靠若干个体的力量和时间来维护和管理是不切实际的,也会弱化其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和地位,因此,高校加大相关队伍的建设力度实属必要。这支投身于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队伍不能局限于相关专业的教师,班级辅导员、教学管理人员都应成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份力量。高校要高度重视和肯定“互联网+教育”的科学内涵和现实意义,发挥互联网技术在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中的推动作用,助力思想政治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创新。[9]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可依托“互联网+教育”模式提供的技术优势,加强与学生的互动交流,推动整个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水平提升和管理模式优化的有机统一,探索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创新路径,彰显新时代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实绩,为我国高质量人才建设培育贡献力量。

(二)更新“互联网+”教育管理方法和管理理念

教育应立足并服务于实际。在“互联网+”背景下,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的实施要结合教育现状与人才培养实际,紧密结合网络技术发展的特点实现工作模式的创新和变革,努力引导学生朝正确的方向发展。首先,高校要转变传统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观念,进一步强化“互联网+教育”技术理念,从更多角度和更宽视域探索教育管理模式革新。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创新提供了新的思路,多媒体和大数据增强了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丰富性与趣味性。因此,高校要不断发掘能够服务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技术特色与网络优势,立足传统思政教育管理模式与思路,结合“互联网+”教育理念,及时调整与创新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内容与方法,并转变为“互联网+”背景下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模式创新的原动力,推动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的提升。[10]结合满足高素质人才发展需求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目标和培养内容,高校需要充分整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良性网络信息资源,引导研究生自发通过网络平台筛选获得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学习资料,提高其主动融入思政教育管理的积极性与认同感,在培养其科学精神与人文素养的同时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知识教育的有机融合。

对研究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主要目的是以学生综合素质培育为中心,促进学生道德观教育、政治观教育的良性发展,从而促进研究生群体发展人格的完善。在这一过程中,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开展无疑是落实研究生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中坚力量。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既有助于丰富教育内容,提高当代大学生的精神境界,又有助于培养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决拥护者。然而,部分高校并没有针对研究生发展的特点制订具有特定教育目的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内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缺乏实效性。“互联网+”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应重视网络视域下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考核,充分利用互联网这个载体强化过程管理,创新考核机制,以此实现高等人才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的全面落实与改革创新。其中,创新考核机制是关键。“互联网+”环境下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考核,要高度重视研究生的道德教育,引导研究生网络言行自律,并且通过真实有效的网络数据及时监控规范研究生群体的不良网络言行。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内容和考核设计要重视研究生在互联网多元数据资源影响下的心理健康教育,做好心理评估与疏导,还要尊重研究生群体的学习特点和发展意愿,引导其自觉主动参与学校“互联网+”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构建。此外,建立一个高素质专业化的网络思政教育管理团队也至关重要。“互联网+”时代需要不断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者的网络专业技能和思想政治专业素养,不断优化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动态管理结构,为大数据时代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提供基础人力资源和重要支撑力量。

(三)引入红色文化教育,丰富思政教学内容 ,落实思政教育管理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广大人民群众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在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的历史进程中,兼容并蓄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成果而创造的优秀文化形态。[11]在

我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涌现出了无数为国家独立、民族复兴牺牲奉献的英雄事迹,“互联网+”为这些红色文化资源的获取提供了技术支撑。红色文化资源所承载的理想信念、价值追求无疑为丰富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宝贵的素材。高校在研究生人才培育过程中要主动将红色文化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融合起来,重视研究生思政公共课的主渠道作用,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核心价值观教育课堂主导性加入红色文化教育,在专业知识教育课堂嵌入性引入红色文化元素,在学生党团党建中选择性融入红色文化教育,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崇尚学术是研究生的精神追求和宝贵品质,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学习和教育活动可以通过开展红色经典研读、组织红色文化价值学术沙龙等形式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加强研究生群体思想道德建设,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培养其爱国主义情感、提高其社会责任感,从而避免历史虚无主义,坚定研究生群体的理想信念和政治立场,培育价值追求正确、精神品质高尚、专业思想牢固的高素质人才队伍。

(四)立足“互联网+”教育,引导研究生树立正确社交观念

形形色色的App使部分研究生沉迷于虚拟的网络世界而忽略了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交往与交流。综合来看,大多数研究生的思想政治状况是健康向上的,但少部分研究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理想信念模糊、知行不够统一等问题。特别是研究生面临学业、婚恋、经济等现实困难和压力,在其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过程中要进一步加强教育引导。[12]因此,“互联网+”背景下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将学生现实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作为重点工作,定期组织思想交流,引导研究生更好地融入社会,注重其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同时立足“互联网+”教育、利用多媒体技术盘活思政教育方式方法,吸引研究生群体主动关注社会热点、思想政治的相关主题,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营造氛围与环境。

四、结语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成效初显,但在整体性、规模化和系统化上仍有待完善,需要从纵深角度挖掘对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研究。科技是国家现代化建设伟大事业的源源动力,人才是国家复兴伟大梦想的有生力量。将“互联网+”时代无可比拟的资源优势与技术优势充分运用到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中,对优化教育管理格局、推动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稳步落实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