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7-06
刘玉霞
(广州市海珠区万松园小学,广东广州,510220)
红色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组成部分,学校要发挥好红色文化的育人力量。学校作为育人的主阵地,是传承与弘扬红色文化的主阵地,应积极、主动地思考和探索如何将红色文化有效地融入学校德育,如何让红色文化得到充分传承与弘扬,既用红色文化为学校和学生的发展补钙壮骨,也使红色文化得以不断创新和发展。[1]因此,广州市海珠区万松园小学(以下简称我校)结合学校特色和实际情况,深入探索依托红色文化推进学校德育工作的实践路径,以红色教育铸魂育人,用红色教育赓续百年薪火,使红色文化成为灌溉“拔节孕穗”时代新人的源头活水。
《礼记》有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依托红色文化、通过红色教育推进学校德育工作亦是如此,需要确立工作目标、制订工作规划,以便更好地发挥红色文化的育人作用。
其一,充分认识红色文化在小学德育中的价值,是学校确立校本化德育工作目标、制订校本化德育工作规划的基本前提。[2]红色文化不仅是中国人民价值观念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凝聚国家力量和社会共识的重要精神动力。一方面,红色文化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继承、延续和发扬,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高尚的精神品质和优良的行为作风;另一方面,红色文化资源不仅有着重要的历史价值,而且具有天然的育人价值和育人功能。每一处真实的革命遗迹、每一件珍贵的历史文物,都是鲜活的德育教材,折射着革命先辈的崇高理想与坚定信念,激励学生为着远大的理想砥砺奋斗。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激励学生为理想砥砺奋斗是我校依托红色文化推进学校特色德育工作的主要目标。因此,我校组织全体教师学习***总书记重要讲话及文章中关于红色文化及红色教育的内容,使老师领悟其中的深刻内涵,提升教师利用红色文化展开教学的能力。
其二,在明确红色文化育人价值的基础上,学校要结合自身的办学特色,制订科学的行动方案,以指导校本化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对此,我校首先组织教师深入学习《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等文件精神及广州市教育局印发的《关于深化红色教育培育时代新人实施方案》,树立全体教师的红色匠心文化育人观念。其次,以“松品教育”办学特色和“松品育人”办学理念为引领,对红色教育理念内涵及实施模式进行校本化构建,创新构建出“四三三”红色教育模式,即形成课程育人、活动育人、文化育人、实践育人四大策略,聚焦学校、社会、网络三维矩阵,健全全员、全程、全方位“三全育人”机制。最后,成立由校长、德育副校长、德育处主任、大队辅导员等组成的红色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围绕“四三三”红色教育模式,制订《万松园小学红色教育工作规划(2020—2022三年行动计划)》,确立红色教育特色开展方案,并通过有序落实各项工作、开展系列德育活动等途径,将红色教育融合贯穿到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
通过明确红色文化资源育人价值,建立红色教育工作思路,我校逐步形成了以红色教育为着力点的个性化德育模式,以红色教育带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学校的特色发展。[3]
课程是学校育人的主要载体,在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中具有重要的价值与地位。为此,我校发掘和运用红色文化资源天然的育人优势和丰富的精神内涵,通过开发红色思政课程、融合道德与法治课程等途径全面搭建红色教育课程体系,助推学校德育工作真正取得实效。
其一,开发红色思政课程。为充分发挥红色文化的育人价值,我校重视在思政课中播种红色种子。借助思政课开展红色教育,是加强中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优势特色的重要途径。[4]对此,我校根据学校自身的思政课程开发与实施情况,确立了其与红色教育的结合点,即通过统筹安排全校性国旗下讲话的红色主题、班队课程的红色内容等途径,做到每月都有一次“红色思政课”。例如,三月份实施学雷锋红色思政课,把雷锋精神留在学生心中;四月份实施缅怀革命先烈思政课,引导学生争做革命传承人;五月份实施弘扬五四精神思政课,号召学生以实际行动勇担时代责任;六月份实施童心向党思政课,引导学生与祖国一起同诉中国梦等。通过学校的统筹安排和有序开展,红色教育得以与学生的日常学习更好的融合,思政课内容则得以更加丰富和更具育人价值。在以“踔厉奋发启征程,童心逐梦向未来”为主题开展的2021学年开学思政第一课中,我校校长通过讲述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中国代表团在东京奥运会上斩获三十八枚金牌、郑州暴雨中那些在危难关头默默地向同胞伸出双手的英雄事迹,将爱国、爱党、爱人民、爱家乡的红色种子植入了学生心中。
其二,融合道德与法治课程。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学校实施德育工作的主阵地,除了上好思政课,我校也注重红色教育与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融合,重视道德与法治课程在传播红色文化、实施红色教育方面的重要作用。一方面,我校积极组织教师开展好教研备课,引导教师积极挖掘教材中的红色教育元素,以提高红色教育与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融合度。[5]例如,为了指导学生体悟现在的幸福生活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共同创造的,我校教师设计了“我们的幸福生活从何而来”这一红色教育微课程,并结合《道德与法治》教材中“公民意味着什么”“百年追梦,复兴中华”等相关单元学习内容,组织学生开展了“寻找我的幸福”专题探究活动,引导学生围绕这一专题走进社区、走进红色纪念馆、走进历史博物馆,进行广泛且深入的探索与思考。学生不仅探寻了红色文化和红色精神的形成过程,而且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了积极向上、知足感恩的优秀品质。
另一方面,我校鼓励教师通过讲英雄故事、看红色电影、开展“四史”学习等丰富的教学手段实施道德与法治课程,使学生能够通过具体的红色人物形象或事件,了解红色文化的内涵,感悟红色精神的真谛,实现红色教育和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深度融合。例如,结合“家乡新变化”这一道德与法治课程主题,我校教师在课堂时间为学生展示了广州解放主题展览“广州1949”的相关图文,引导学生关注“解放广州”“建设广州”的历史细节及背后故事,坚定了学生为美好生活努力奋斗的理想信念。同时,教师还安排了相应的课外实践活动,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项目式学习,在课后搜集能够彰显所在城市——广州历史变迁的相关图片、文字等资料,录制能够体现广州现代化城市建设或广州人民幸福生活的主题视频,并在班级内开展学习成果交流与展示活动,让学生在自主探寻中了解、体会红色文化的内涵,从而促进学生爱国主义情感的形成和升华。
以各类红色节日或红色印记为载体开展多样化的红色教育活动,能有效地将红色文化资源转化为强大的育人力量。我校结合红色节日和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红色教育活动,引导学生学习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获得红色能量。
其一,开展红色节日活动。学校充分发掘红色节日的文化内涵,形成特色鲜明的红色节日文化,发挥其思想熏陶的作用价值,引导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效增进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深刻情感。[6]我校结合相关的红色节日和红色纪念日,制订了全校性的红色德育活动计划。例如,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重大时间节点,我校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开展红色基因传承系列活动,包括“追寻革命英雄足迹,传承红色基因”“红船伴我同行,党史启迪我心”“花儿朵朵心向党,少年逐梦迎百年”“赓续百年初心,争当强国少年”等主题系列活动。其中,在“花儿朵朵心向党,少年逐梦迎百年”活动中,我校设置了多个活动环节,包括播种、育苗、施肥等育花过程,活动最后用全体学生培育的花朵拼成“100”的字样祝福中国共产党生日快乐。在这个活动中,学生感悟到中国共产党发展历程中的坎坷与艰辛,更加感恩和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其二,开展党史学习活动。中小学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活动,能够丰富和创新红色教育活动的内容和形式,让学生通过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史,牢固树立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坚定信念和远大理想。一方面,我校结合常规化的德育活动,将党史学习教育融入其中。例如,组织少先队员成立红色宣讲团,在周一升旗仪式上、红领巾广播站以及大型活动中,开展“红色故事齐分享”“党史学习微课间”等活动,在潜移默化式党史学习活动中,《用生命歌唱的聂耳》《红色特工——龙潭藏利剑》等红色故事在学生中得到广泛传颂,“五四精神”“长征精神”等红色基因根植于学生的心底。另一方面,我校还联动校外育人资源入校组织师生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活动。例如,在“强国有我,请党放心”系列活动中,邀请穗华心教育实践基地教官为全体少先队员展示升旗仪式;在“博物馆馆长进校园”系列活动中,邀请十香园馆长讲红色故事、邀请中共广州市委党史文献研究室年鉴处党支部同志开展“广州苏维埃——东方的巴黎公社”主题讲座,在校园中形成了浓郁的党史学习氛围。
学校文化是学校育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校的德育工作中发挥着特殊作用。为达到红色文化育人的德育目标,我校通过校园红色阵地建设及红色师德师风建设等途径,将红色文化与学校文化环境建设融合起来,营造了浓厚的红色教育氛围。
其一,建设校园红色阵地。建设校园红色阵地是学校传承红色文化,提高师生思想觉悟的又一重要举措。我校充分利用校园内的每一面文化墙,设置红色宣传墙、红色宣传栏以及红色文化长廊;利用滚动电子屏滚动播放红色教育系列内容;利用校园广播、电视台、学校微信公众号等载体,展示学校红色教育活动、红色教育成果;利用“松品书屋”设置“红色书架”,定期开展“一班一书”“书香长征路”等红色阅读成果展示活动,丰富了红色文化及红色教育的宣传阵地。此外,我校还围绕红色基因、红色精神等主题,组织全校班级开展红色班级文化建设活动,从图书角布置,墙报、班牌设计,班歌创作等细节入手,打造整体协调、布局统一,极具知识性、激励性、教育性的红色班级文化,进一步推动了学校红色阵地的建设进程。
其二,建设红色师德师风。教师肩负着立德树人的任务和使命,因此,必须加强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从而为学生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我校主张通过信念教育、专题报告、参观学习、理论自学等多种形式,将红色精神融入师德师风建设,全力打造一支有坚定信念,爱国爱党乐奉献的教师队伍。例如,组织教师参观从化区黄沙革命旧址纪念馆等基地,带领教师追寻峥嵘岁月的红色记忆、汲取革命先辈的精神力量;组织“好老师是民族的希望”“拜师学艺不忘初心,薪火相传砥砺前行”等主题学习活动,引导教师以红色精神鼓舞工作斗志,以红色精神激励担当作为,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贡献,使红色师德师风成为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有内容、有载体,与学生的情感紧密连接的社会实践,可以让学生通过体验和学习,身临其境地感受红色文化所蕴含的精神和力量,激发爱国情感。鉴于此,我校结合德育工作计划,将红色教育有机融入学生的社会实践,使红色教育延展到生活中、社会中。
一方面,我校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建设。例如,我校与学校周边的江南中街党民服务中心合作,为学生设计了一系列校外红色教育社会实践,如主题为“我和党员齐站岗”的跟岗活动,让学生通过跟岗学习体验党员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精神;主题为“我是小小志愿者”的志愿服务活动,组织学生以志愿者的身份为社区的“垃圾分类”“文明交通”等行动提供相应服务。另一方面,我校还通过开展红色研学活动实现实践育人。例如,组织学生参观广州起义纪念馆等红色场馆或史迹点,通过现场教学、现场体验、现场游戏、现场互动等形式,使学生在浓郁的红色氛围中树立正确的“三观”、激发奋发向上的斗志;或向学生推荐红色文化实体研学基地,动员学生利用节假日开展研学实践。在“红船伴我行”暑假亲子红色研学实践中,有的学生和家长到毛泽东同志主办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纪念馆做宣讲员,有的到中山纪念堂进行参观学习,有的到广州起义烈士陵园参加扫墓活动,取得了良好的红色教育实践成果。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优良传统和宝贵财富,是新时代中国人保持文化自信的来源之一,也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和载体。红色文化为学校的德育工作带来了丰厚的德育资源和良好的德育氛围。在今后的德育工作中,学校应继续创新依托红色文化推进德育工作的实现路径,努力实现以“红”育人,为学校的德育工作增添一抹亮丽的“中国红”。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