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红色精神融入高职劳动教育的必要性探究

时间:2024-07-06

黄橙橙

(闽西职业技术学院,福建龙岩,364012)

一、引言

劳动是促进人类社会发展的首要条件,人类历史在劳动工具的演变中不断向前发展。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劳动教育是新时代劳动与教育结合的产物。2018年,***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1]

红色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各个时期所形成的伟大革命精神的总称,是中国共产党发展的经验总结和精神财富。[2]红色精神的内涵非常丰富,包括“实事求是、勇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的井冈山精神,“艰苦奋斗,敢于奋斗、敢于胜利,依靠群众、团结统一”的西柏坡精神,“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等等。红色精神与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具有内在一致性,为新时代广大青年学生提供了学习的榜样力量和前进的精神动力,其精神内核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脉相承,是加强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宝贵资源。[3-4]探讨将红色精神融入高职生劳动教育的必要性,使高职生通过劳动教育传承红色基因,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锻造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劳动品质,在劳动中自觉传承和弘扬红色精神是必要的。

二、高职劳动教育的必要性

劳动教育不仅能让高职生通过自身劳动真实感受到劳动的艰辛和不易,学会珍惜劳动成果,逐渐养成吃苦耐劳、积极奋斗的传统美德,而且能让高职生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劳动中,真正将学校所学理论知识和社会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引导高职生在实践过程中主动思考问题,不惧困难,从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然而,在德智体美劳培养体系中,大多数高职院校在劳动教育培养方面缺乏行之有效的措施方案。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大多停留在简单的参与劳动获取学分层面,导致大部分高职生缺乏正确的劳动认知,出现敷衍劳动的行为,无法磨炼吃苦耐劳的意志力。劳动价值的缺位使高职生不能正确认识劳动的价值和意义,失去了艰苦奋斗和自我实现的内在动力[5],出现意志力薄弱、遇事退缩、逃避责任等行为。这严重影响了高职生的劳动认同感,也不利于高职生的个人成长和职业发展。对此,高职院校应主动作为,补齐劳动教育短板,形成全面的德智体美劳教育体系,主动加强高职生的劳动教育,促进高职生的全方位发展。

重视劳动教育,特别是注重高职生的劳动教育,是由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人才培养特点决定的。高职教育是以满足和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作为目标,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综合技能型人才的教育[6],高职教育的内涵对高职生的劳动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就业市场需要高水平的技能型人才,企业期望的高职毕业生是专业水平扎实、实操技能过硬的人才。一方面,企业面临招聘不到符合企业发展的技能型人才,或招到的人实践水平较弱,职业能力无法满足企业的相关需求的困境。另一方面,部分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后出现眼高手低的情况,自身能力无法达到企业要求,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6]这就陷入了“企业招不到心仪人才,高职毕业生找不到工作”的怪圈循环。[5]针对部分高职生存在重理论轻实践、基础技能不扎实、技术水平低等情况,高职院校需要依据高职生身心成长发展规律,开展形式多样的劳动教育。一是从端正高职生的劳动态度出发,制订劳动相关课程和实践活动方案,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健全劳动教育课程的内容,落实劳动实践技能培养。二是重视劳动过程性考核,注重高职生的进步和成长,真正做到劳动教育及其活动入心入脑,让高职生通过劳动深刻认识到天道酬勤的实践道理,培养高职生良好的思想作风,提升高职生的综合技能水平。

三、红色精神融入高职劳动教育的重要意义

(一)有助于高职生自觉传承红色基因

红色精神融入高职生的劳动教育,将红色思政元素与劳动教育活动结合起来,有助于坚定高职生的劳动意志。红色精神作为劳动教育的精神引领,引导广大高职生尊崇劳动、热爱劳动,自觉传承红色基因,汲取奋进力量,弘扬革命先辈辛勤劳作、勇敢奋斗的好传统、好作风。在高职生的劳动教育中宣扬红色精神,有助于提升高职生的政治认同感,促使其将实现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紧密结合起来,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长为爱祖国爱人民的新时代青年。

(二)有助于高职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

大学阶段是高职生价值观形成和确定的关键时期,加强劳动教育的主要目的是激发高职生的劳动意识,帮助高职生建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念。强大的精神引领有助于唤醒高职生的劳动意识,树立正确的劳动观。红色精神是新时代高职生的精神财富,将其融入劳动教育,使高职生在劳动过程中感悟正确的精神引领,把握正确的前进方向。在红色精神的引领下,广大高职生深刻领悟到: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同等重要,个人只有通过脚踏实地的辛勤劳动才能实现自我价值;只有具备实事求是、自力更生、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等红色精神,国家和社会才能发展进步;只有通过辛勤劳动、实干创造,才能成就自己美好的未来。

(三)有助于培养高职生良好的职业素养

高职教育是以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求的综合技能型人才为主的教育。劳动教育与专业教育相互促进,引导高职生将所学理论知识运用到社会实践活动中,有助于培养高职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高职生的实操技能,成为真正一技在手的现代工匠。将红色精神融入高职生劳动教育,在强化劳动实践的同时,着力培养高职生艰苦奋斗、不畏困难等精神,加强劳动意志力的培养,引导高职生在工作中具备脚踏实地、吃苦耐劳的劳动素养,有助于引导高职生形成正确的择业观和就业观。

四、红色精神融入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的路径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综合型人才是新时代高等教育的主要目的。劳动教育作为五育并举的新起点,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7]在五育培养体系中,艰苦奋斗、勇闯新路、敢于奋斗等红色精神是最好的营养剂,是潜在的教育资源,为高职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精神养分。高职院校作为人才培养和思想政治工作的前沿阵地,应积极开发红色资源、继承红色基因、弘扬红色精神,将红色精神与劳动教育紧密结合起来,使之融入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体系。

(一)传播红色精神,更新劳动教育观念

劳动教育是当今人才培养不可缺少的构成部分。在新的教育改革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需要构建符合时代发展的劳动育人体系,从观念上给予足够的重视和更新,逐步推动建立和优化全员育人理念下的高职生劳动育人机制。从行政管理部门到教师队伍,各教师都要主动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从思想上意识到高职生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学校要确定劳动教育总基调,建立劳动教育保障制度,确保落实到行动上。一是制度保障,建立健全劳动育人机制,加强师生日常的劳动教育,加深师生正确的劳动观念,纠正错误的劳动行为。高职院校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人才和科研资源优势,充分挖掘院校所在地区丰富的红色文化、红色人物、红色革命历史等教育素材,在此基础上结合高职生特点及相关课程对红色教育素材进行补充和完善,进一步加深学校师生对红色革命历史的认识和理解,不断汲取中国革命的精神财富和智慧经验,加快高职院校的协同发展。[5]各二级学院应主动担当红色精神育人责任,深挖红色资源,设计红色体验活动,参观革命旧址,以弘扬革命先辈艰苦奋斗、不畏艰难的红色精神为主题,加强爱国爱党教育。例如,为广大师生提供现场实地教学,让师生在回顾红色历史过程中自觉感悟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定理想信念、不畏艰难困苦、不怕流血牺牲的精神,加深师生对中国革命前辈艰苦奋斗、敢于奋斗的历史记忆;坚定劳动改变生活、劳动改变社会的观念;坚定撸起袖子加油干,幸福要靠劳动获取的劳动认识[5],进一步加深师生对劳动意义和劳动价值的认同,提升师生对劳动教育的强烈认同感。二是方案保障,制订高职生劳动教育实施方案。高职院校应设立劳动教育理论课程、劳动实践第二课堂、志愿劳动服务等,加强课外公益性志愿服务,将劳动教育与社会服务结合起来,提高高职生的社会责任感。例如,从观念上引导高职生树立崇尚劳动、热爱劳动的意识,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纠正错误的劳动认知和行为;从行动上引导高职生自觉参与劳动,树立服务意识。同时,高职院校可以利用课本教材、系列讲座、新媒体网络等,使红色精神入心入脑,引导教育高职生在劳动中磨炼意志品质,自觉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内核,使劳动教育取得更好的育人效果。

(二)继承红色精神,完善劳动育人体系

高职院校在建立和完善劳动育人体系时,需要充分结合高职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结合学校实际制订人才培养方案,丰富劳动教育内容,实施劳动教育课程,促使劳动教育落到实处。全体师生共同营造崇尚劳动的氛围,提升劳动认同感,强化课程考核评价过程。高职院校应将积极参加劳动、提升正确的劳动观念、纠正错误的劳动行为等纳入考核机制,引导全体师生体验劳动,自觉认同正确的劳动观念。高职院校需要加强思政育人队伍的建设,引导思政教育工作者将思政教育融入劳动课程,通过理论课堂、主题班会、社会实践等多种形式加强高职生的劳动认同。辅导员和班主任可以以宿舍和班级为单位,设立形式多样的劳动活动,如宿舍劳动日、劳动之星评比等,同时抓住重要劳动节日开展劳动教育活动。教师在进行劳动教育的同时,还应该注意加强高职生对红色文化的学习,通过走访红色旧址、重温红色历史、学习红色模范人物等系列活动,引导高职生继承红色基因,弘扬红色精神。为了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教师要引导高职生自觉热爱劳动、尊重劳动、珍惜劳动成果,自觉遵守劳动安全法规,通过主题班会、系列讲座等形式,开展劳动法律、劳动安全、劳动知识等方面的教育,通过主题演讲、图文宣传等形式宣扬劳动人物的模范事迹。在劳动教育课程中融入红色思政教育,有助于高职生坚定理想信念,铭记中国革命艰苦奋斗的历史,继承和发扬革命先辈的优良传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自立自强的劳动精神。红色精神融入校园文化育人体系,有助于构建丰富的校园精神氛围,塑造精神学习楷模,深植劳动情感。2019年,***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我们党带领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锻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思政课建设提供了深厚力量”[8]。高职院校要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充分挖掘地域红色文化,将其引入文化育人体系,不断筑牢高校教育主阵地。各二级学院要充分利用当地的红色资源,结合学校和高职生实际需要,有计划地将红色精神不断融入文化建设体系、思想政治课程、劳动教育课程、就业创业课程等,积极落实相关制度保障、课程建设、教材使用等方面的要求。[5]例如,在构建校园红色文化方面,高职院校要利用校园广播、新媒体宣传、文化长廊等多种形式进行传播,让红色精神浸润高职生的心灵,使高职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优秀红色文化的洗礼,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用劳动的双手创造未来幸福美好的生活。

(三)践行红色精神,强化劳动技能训练

高职院校要积极发挥育人主阵地的作用,探索适合高职生的劳动育人方式方法,加强高职生劳动技能实践训练,提升高职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开展劳动教育,引导高职生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提高高职生的思想站位是首要任务。高职院校应结合自身专业特色,充分挖掘当地红色资源在红色育人、劳动育人中的重要作用,将红色精神作为劳动育人强大的精神引领,磨炼高职生坚定的意志力,在社会实践中提升高职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引导高职生积极投身劳动实践,在实事求是的学习实践中自觉践行红色精神,传承红色基因,锻造过硬本领。高职院校可结合相关思想政治理论课程,通过宣扬红色精神、更新劳动教育观念、纠正错误的劳动认知等举措,让高职生从思想上认同劳动。除了提升思想站位,高职院校劳动教育还需要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加深高职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高职生的实践技能。高职院校应有针对性地运用多种实践方式,结合校内和校外两个层面,建立红色精神与劳动实践育人体系互相融合的模式,培养专业理论知识和实操创新能力兼具的高素质劳动者。校内方面,高职院校应当加强第二课堂活动,如组织义务性劳动、校园环境卫生清洁、教室和宿舍清扫、爱劳动宿舍评选、文明班级评比、劳动榜样之星评比活动等[6],结合校园生活、专业特色和社会组织,积极开展劳动实践。各班级可依托党团日活动、主题班会、党支部活动等,开展宣扬红色文化、弘扬红色精神的主题活动,如“红色故事我来讲”“红色人物我来赞”“红色歌曲我来唱”“红色历史我来演”“返乡高职生红色宣讲团”等系列活动,创造充满生机的校园红色文化氛围,激发高职生自我教育的意识,将红色精神铭刻于心。校外方面,二级学院要结合专业优势,发挥校企合作的协同作用,为广大高职生提供专业实践基地;充分挖掘当地红色资源,用好用活红色革命旧址、红色教育基地,为高职生提供专业实习、课程实践、就业创业活动、志愿服务、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等机会。高职生要积极参与校外志愿劳动服务,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如机电专业的学生可以为居民志愿修理家电,教育专业的学生可以进行义务支教服务,护理专业的学生可为小区居民义诊等。这些志愿服务不仅能锻炼高职生的专业能力,而且能充分发挥当代青年高职生的奉献服务精神,引导他们将个人价值转化为贡献社会的力量。通过参与劳动、践行红色精神、感悟红色正能量,高职生可将自身所学运用到实际工作中。

五、结语

作为新时代教育与劳动相结合的产物,高职院校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组成部分,是五育并举的重要环节。艰苦奋斗、勇闯新路、实事求是、敢于胜利等红色精神将成为高校劳动教育的精神指引。将红色精神融入高职生的劳动教育,有助于引导广大高职生在劳动中汲取红色文化的滋养。从挖掘红色资源、构建高职院校劳动育人体系和实践育人体系层面探究红色精神引领作用,有利于更新高职院校师生的劳动观念,完善高职院校的育人体系,加强高职生的劳动实践,推进新时代高职生劳动教育。在劳动教育与红色精神相互融合过程中,培养高职生尊崇劳动、热爱劳动的意志品质和艰苦奋斗、勇闯新路、实事求是的精神,能让广大高职生深刻感悟新时代青年的使命担当。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