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7-06
万 洁,刘 凯,潘镜帆
(1.渤海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辽宁锦州,121000;2.中国教育质量评价研究院,北京,100082)
劳动教育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基本要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1]教材作为教学目标和内容的载体,是教师的授课依据和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重要工具。[2]在全面育人理念下,课程教材更应注重系统性与实用性。我国劳动技术教材均由各地区根据本地学生的特点、结合地区特色确定课程要求并独立编写。自1987年发布《全日制小学劳动课教学大纲(试行草案)》(简称《教学大纲》)后,劳动技术课程教学的纲领性文件截至收稿未再更新。
教材质量对教学质量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必须把好教材的质量关。在我国教育改革进程中,北京、上海和江苏的改革实践颇具全面性、前瞻性及代表性,本研究根据这三地教育主管部门发布的义务教育教学用书,选取四个不同版本的小学六年级劳动技术教材,对教学项目选择、教材内容编排及内容呈现方式等方面进行比较和分析,为进一步提升劳动技术课程的教材质量带来一定的启示。
教材版本的选取如表1所示,北京市和江苏省教材各一套,上海市教材两套。其中,北京市劳动技术教材(以下简称京教版)和江苏省劳动技术教材(以下简称苏教版)均分为上下两册,上海市两个版本教材均为全一册设计,分别由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以下简称上科版)和上海教育出版社(以下简称上教版)出版。其中,上科版由上海师范大学主持编写,上教版由上海普陀区教育局负责编写。本研究选取的四版劳动技术教材均为当地正在使用中的教材。从版次及印次来看,苏教版版次最新。
表1 京、沪、苏三地现用劳动技术教材基本信息
教学项目是教材落实教学目标的具体内容,是构筑教材的“血肉”。四版教材均以技能或任务为导向,对教学技能及教学任务进行梳理,合理统编教学项目。本研究分类汇总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教学项目分类汇总 单位:项
京教版的教学项目数量多达38项,明显多于其他三版教材。该版本教材的教学项目更倾向同质性小项目的累积,在于为学生强化练习提供详细的指引。例如,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丝带绣”主题课程,在基本技法教学后设置郁金香、菊花、玫瑰花三项丝带绣的实践教学。
上科版包含项目数量最少,仅为7项。该版本教材注重技能与实践的融合,鼓励学生在掌握多种技法后自行构思方案,突出“大作品”而非“多作品”。
上教版和苏教版的教学项目数量适中。其中,上教版技能教学拆分较细,如栽培成型主题教学中包含插花、菊花栽培、花卉嫁接、水仙雕刻、无土栽培五个子项目。不同于其他教材专题离散的情况,上教版的技能教学始终围绕同一个主题,内容细致全面。与上教版技能专业性倾向不同,苏教版教材的主题技能分类更贴近生活和实践。
以劳动技能为依据,教学项目可分为五类:烹饪、种植、技工初步(包括金工、木工、泥工、电工等)、纸艺及缝纫刺绣。
1.苏教版内容丰富且分布均衡
苏教版涵盖全部五类劳动技能,内容丰富且分布均衡。上册教材以烹饪和技工初步教学为主。烹饪方面要求学生熟悉厨房及烹饪工具,完成简单采购任务,并学会两个简单的菜品和两款甜品的制作。技术初步涉及电工技术初步教学,要求学生在完成制作电池盒、手电筒、简易发动机等学习任务后,初步了解电路等相关知识。下册教材以种植和纸艺为主,教学项目数量略少于上册。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设置“毕业纪念册”这一主题,教学生利用简单材料制作实用的、个性化的毕业纪念册。下册教材中,种植大类不仅包含种植技术的教学项目,而且包括培养团队劳动的“花圃管理”项目,学生需要制订管理方案、设定岗位、分配任务。相较而言,苏教版教学项目覆盖面最为全面。
2.京教版侧重技术且强调应用
京教版重视金工、木工技能教学,上册包含家庭烹饪、小木工、小金工和丝带绣四个单元;下册技工初步与缝纫刺绣各占两个单元。其中,技工初步仍然是小木工和小金工两个板块,缝纫与刺绣板块包含刺绣和具有河北地方特色的裰绣。从实践项目数量分配看,金工、木工的实践项目更多且为实用工具和工艺品的制作,而烹饪项目学习内容较为单调,侧重主食烹饪及餐食营养搭配等理论知识的学习,三种刺绣的教学实践则以有主题的技法练习为主。该教材在四版教材中是最重视金工、木工技能的,上册注重掌握金工、木工技能相关工具基本操作及应用,下册又对金工、木工技能操作精准度和熟练度提出了进一步要求。以小木工为例,上册“小挂件”项目要求掌握木板切割造型和木制品黏接技能,下册茶杯垫的制作则需要熟练运用榫接技术实现木制品造型和连接。
3.上科版融于生活且关注审美
上科版注重引导学生使用生活中易得的材料进行裁剪、粘贴、编织等动手能力的锻炼,强调创造力的培养和审美教育,是唯一一册不包含技工初步教学内容的教材。该教材中关于裁剪、粘贴、编织的内容均衡分布在种植、技工初步、缝纫刺绣三类项目中,以“生活中的实用技术”开篇,教学顺序也以实用技术为线索来安排。以“缝制成型”主题为例,学生可参照教材知识,从裁剪到缝制再到装饰,制作出一个兼具美观和实用性的束口平底小包。
教材编排是连通“血肉”的“经脉”,它根据教学要求将教材内容按一定顺序展现,是教材的框架建设。四版教材编排框架均不相同,体现出不同版本教材教学目标的差异。
京教版分上下两册,每册四个单元,每单元的内容都分为技术基础和实践两大板块。技术基础包括材料和工具的认识、工具使用方法及基本技能、工具使用操作基础练习三个小板块,为完成技术实践中的制作任务打下基础。技术实践板块包括用品功能介绍、制作提示、设计及制作方案填写、制作要求、注意事项,及流程提示、评议、学习档案等小板块。该教材的编排特色在于设计及制作方案填写、评议和学习档案三个小板块。设计及制作方案填写部分引导学生在实际操作前,要结合学习的知识和技能,以设计绘图或制订制作方案的方式,做好制作计划。四版教材的评议部分均提出自评和互评的要求并给出了具体评价标准,其中京教版是唯一在评议板块为自评和他评预留了评价空间的教材,同时保留了自评和他评的评价结果。通过两个角度评价的记录,学生能更全面地认识自己作品的优势及进步空间。学习档案部分是京教版的最大特色,四版教材中,京教版是唯一一版开设板块提示学生总结和记录所学内容及技能的教材。
上科版每单元先通过提出问题或需求引出教学项目,然后按照解决问题或满足需求的流程进行教材内容展现。第一步,收集分析资料。教师需要收集的资料包括但不限于物品的功能、造型、材料、制作工艺及工具等。第二步,构思方案。教师要引导学生结合资料做出解决问题或满足需求的计划。第三步,设计表达。教师要留出足够的空间和时间供学生绘制模板,培养学生用绘图表达想法的能力。第四步,制作。教师要详细介绍需要使用的加工工具并图解操作技能,设置一些任务便于学生进行技能操作体验,然后提供作品制作案例流程供学生参考以制作自己构思的作品。第五步,交流评价。每个教学项目都紧紧围绕这一流程进行,从问题或需求出发,学生从认识工具、学习操作技能到最终完成作品,从实践中逐渐养成良好的思考和行为习惯。
上教版以“生活中的实用技术”作为开篇,通过实物照片引出学生一学年要学习的劳动技术。该教材的编排以技术为主题,每一个技术类型下有三至五个主题,每个主题教学包括五个板块,分别是展示厅、信息库、工具材料架、工作室、展评台。上教版教材以空间区分流程,有利于在内隐层面提升学生的条理性、认识功能和空间的关系。此外,该教材对每个技能类型下项目的编排也很有条理,或并列,或递进,循序渐进。任务节点明确,有利于教学的课时安排。
苏教版六年级劳动技术教材分为上下两册。上册分为烹饪和技工初步两个大类,烹饪包含6个教学项目,技工初步包含5个教学项目。下册包括种植、纸艺与缝纫两个大类,种植大类包含5个教学项目,而纸艺与缝纫则分为包含4个小任务的两大教学项目。该教材考虑到六年级下学期学生小学毕业的情况,不仅对教学课时进行了调整,而且特别设计了毕业纪念册和创意小礼物两个应景且实用的教学项目。在教学内容的编排上,该教材设计了以两个卡通角色的日常对话引出教学项目的方式。该教材的每个教学项目都包含固定的探究学习、实践体验、拓展创新三大板块,及灵活的交流评议、信息技术等小板块。具体而言,在固定板块中,探究学习板块引导学生通过看、想、说、比、写、画、查、议等方式认识材料及工具,特别重视学生观察、表达、比较分析等能力的培养。实践体验板块根据不同教学项目需要使用的材料工具及操作步骤,设置表格填写方案或观察记录;拓展创新板块提出项目教学过程中涉及的劳动技能应用不必局限于教材中的任务,引导学生思考并扩展技能的应用。在小板块中,交流评议板块为导向作品成型的教学项目预留作品照片展示空间,用以记录劳动成果并激发学生的成就感,信息技术板块则为学生劳动技术知识的拓展提供了平台。
对四版教材的编排进行比较发现:第一,上科版充分发挥劳动教育的综合育人功能,有利于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合理计划及语言表达等方面的能力;第二,京教版的编排更偏向传统技术类教材的编排逻辑,专业性最强;第三,上教版的编排条理非常清晰;第四,苏教版的编排充分考虑教学项目的特点,针对性强。虽然四版教材的编排各具优势,但相对而言,上科版教材更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适当的呈现方式不仅为教材内容增添活力,而且为教学提供启发和便利。劳动教育不是狭隘的直接生产劳动,而是基于艺术审美性的实践活动。[3]劳动技术教材中工艺品制作等包含审美教育的内容,其内容呈现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可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审美力。
京教版的优点在于版面设计整体较为活泼。鲜明的色块搭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卡通人物配合对话框提出主题及指令,椭圆批注框“你知道吗”穿插其中。与此同时,该教材也存在背景色块选择较为随意,重点不够突出、板块划分不明晰等不足。此外,该教材图示多为真实照片,虽贴近生活,却因拍摄或印刷不佳等原因,未能清晰展示所要表达的细节内容,令图片价值大打折扣。
上科版教材版面设计保留大面积白底色,显得干净简洁,同时利用字体、字号及下划线等设计清晰划分不同板块。教材图示包含卡通插画与实物照片两类。由于插画比照片更具有故事性,能生动呈现问题或需求,因而卡通插画常用于课程主题引入部分。实物照片则用于教材中的成品或操作流程的展示,照片图示的纯色背景突出实物特点,有利于细节的展示。
上教版教材版面设计与上科版教材较为类似,借助字体、字号及底色花纹乃至字体颜色区分不同板块。图示以黑底真实照片为主,易于突出所要展现作品的形态及操作细节。但当整页内容为大量图文时,画面显得比较昏暗。在制作过程呈现上,上教版最为细致,基本做到操作步骤及配图的逐一呈现,其配图数量也为四版教材之首。该教材对操作较为复杂的项目,单步操作往往辅以两张图片,一张说明操作动作,另一张则展示操作完成后的成品形态。这种细致的呈现方式更有利于学生进行模仿实践。
苏教版教材采用统一的标题样式配套小插画标志进行板块划分。“知识窗”“小贴士”“技术信息”以不同的色块呈现。操作过程图示以实物照片为主、插画为辅,实物照片多选择采用白色、浅灰或天蓝色背景,使图示整体具有明亮整洁的视觉效果。该教材操作过程图示多为操作完成后的实物展示,尽管细节呈现足够细致,但对复杂的操作却缺乏连贯图示,比上教版教材的模仿操作难度大。
整体而言,四版教材均采用图文并茂的呈现方式,但在分配和呈现细节上各有优劣。而劳动技术教材最佳的呈现方式是直观易懂的技术和操作步骤展示,辅以简要文字说明的明晰图示,以及清晰明快的排版。
劳动教育是全面育人的重要环节,劳动技术教材是落实劳动教育的重要依托。要避免各地劳动教育长短腿甚至断腿现象的发生,教材质量是关键。从上述分析能够看出,劳动技术教材的设计应与学生能力发展相匹配。具体而言,应重视以下四个方面。
其一,教学项目的选择。项目数量应考虑课时安排,项目难度安排以递进关系呈现为佳,任务设置大小穿插为宜。提高所学劳动技能的实用价值有利于提升学生学习的成就感与趣味性,进而提升学生参与劳动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因此,在教学项目类别设计方面,不仅要注重学生实际生活所需,还应突出地域特色,增加当地文化技艺传承的内容。
其二,教材内容的编排。内容编排应着力展现劳动教育的综合育人功能。在个体性的劳动技能操练以外,可增设团队协作、创意呈现、表达展示等环节,全面促进学生以劳动技能为核心的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
其三,教材内容的呈现方式。作为活动类课程,动手操作是劳动技术课的基本学习途径,图文搭配是直观的明示方式,应针对低年级教材适当提高图片的占比。此外,还可以积极探索教学内容的数字化,借助虚拟现实技术开发出高沉浸感、互动性和趣味性的“电子教材”。
其四,教材依据的课程标准。各地教材编写组各行其是、缺乏统一的标准,影响了教学体系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这要求教育主管部门在加强教材顶层标准设计的同时出台相关政策,促进各地方的多渠道经验交流,提高教材编写质量、优化教材结构。
总之,在今后的劳动教材改革中,不仅要狠抓教学项目的完善,促进教学质量提升,而且要关注编排和呈现方式的优化,促进技术与能力并重,还要加强顶层设计和系统规划,尝试在求同存异中取得进步。[4]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