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7-06
伍辉燕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育系,广西桂林,541001)
为提升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实效,《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提出修订各类专业教材,加强课堂教学设计,充分挖掘和运用各门课程蕴含的思政教育元素。[1]《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明确指出,高校课程思政要融入课堂教学建设,落实到课程目标设计、教学大纲修订、教材编审选用、教案课件编写各方面。[2]因此,在全国高校如火如荼地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今天,高校做好师范类教材的编写和出版工作,全面提高师范类教材质量,对推动高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近年来,由于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高校学术评价制度不完善等因素,高校教材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如教材内容拼凑、教材重复出版等问题。与其他很多学科的教材一样,高校师范类教材也存在以下问题。
《普通高等学校教材管理办法》指出:教材编写人员要学术功底扎实,学术水平高,学风严谨,一般应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3]从教材编写的专业水准来说,教材编写者不仅要对所编教材的内容融会贯通、烂熟于心,而且要对教材编写秉持一种严谨负责、以学生为本、精益求精的职业精神。[4]当然,大多数的教材是由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较高的科学研究能力的高级职称教师编写的,这类教材的质量能够得到保障。然而,也存在由知名专家或教授挂名,真正执笔编写却另有其人的情况,以及存在一些教师自身科研能力不强,只是出于评职称需要才去编写教材的现象,这类教材的质量难以保障。
教师授课的重要依据是教材,质量是教材的生命线,师范类教材的质量会影响师范生学习的积极性。然而,很多师范类教材内容东拼西凑,不成体系,质量不高。[5]例如,N出版社在2019年出版的《心理学》教材,在阐述教学目标(行为目标)时提出的ABCD表述法,居然与H出版社在2011年出版的《课程与教学论》关于课程目标(行为目标)的表述如出一辙,且未标注任何引用符号。此外,与必须低于一定的重复率才能发表的论文相比,教材的出版缺少严格的查重要求,容易导致教材质量的参差不齐。
以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小学教育专业曾经使用过的K教材(专业基础课)为例,该教材属于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由著名主编挂名、知名出版社出版。然而,在笔者使用该教材的过程中,发现其多处内容逻辑不清、语句不通,甚至提纲都有明显错误。在此背景下,笔者索性以“寻找教材错误”为题布置作业,以此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和敢于质疑的批判精神。
师范类教材作为大学生思政教育的重要载体,需要从教材内容的选取、编排等方面发挥思政教育的功能。然而,受传统教育教学观念的影响,高校近年来开展的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大多数聚焦在思政教育如何融入课堂教学,很少有人关注教材的思政功能,“无视教材的育人元素和科学评价指标,无视教材的思政育人作用”。[6]如果说以前的教材未能体现思政功能尚可理解,那么近两年出版的教材仍未融入思政育人元素,这就需要引起反思。如N出版社在2019年出版的《心理学》,该书是***总书记在2016年提出“课程思政”理念之后出版的,理应在教材中彰显思政功能。然而,令人遗憾的是,笔者未能在前言或章节学习目标中发现有关思政育人的文字描述。
做好课程思政工作,教材建设是关键。发挥教材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作用,将课程思政元素融入高校教材建设,是贯彻落实《纲要》的基础性工作之一,是课程思政建设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7]因此,在新时代背景下,师范类高校应按照课程思政的要求培养师范生,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不应局限于教师教案的撰写和教学环节的设计上,还应从教材入手,大力推进师范类教材建设,从源头上确保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实现。
教材有传递文化知识、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那么,如何彰显教材的思政育人功能,是每一位教材编写者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全国大中小学教材建设规划(2019—2022年)》提出,要落实新时代新要求,加强系统设计,全面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程教材,确立教材建设的“魂”。[8]教材编者不仅要在每本教材前言中总体阐述教材的思政教育目标,而且要在每个章节的学习目标分层次推进,使教师在备课时能够清晰地把握教材的思政目标,从而有意识地把思政教育有机地融入课堂教学过程。
高校不应只关注培养师范生教学技能,还应重视师范生的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即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真正促进师范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因此,我们需要深入挖掘和丰富师范类教材的思政元素,“在教材编写中融入思政元素,使思政教育有机融入学生的课程学习过程中,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9],从而避免因任课教师不熟悉思政教育领域,而生搬硬套“植入”思政元素的现象,为教师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夯实基础,提高师范生思政教育工作实效。
目前,高校教材的选用过程大致如下:由教务处下设的教材科室(中心)发布征订教材的通知到教学院系,教学院系根据教学任务安排通知任课教师征订教材,然后,任课教师填写征订教材相关表格,由教学院系汇总后报给教材科室。从教材选用的过程来看,征订教材的决定权在任课教师,学生对教材的选用没有发言权,教材科室也很少对教材选用进行严格把关,“教材尚缺乏专门管理办法,管理职责任务还不清晰,编、审、用标准和程序还不明确,激励保障和监督机制还不完善”。[8]
***总书记提出,做好老师要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10]其中,“理想信念、道德情操、仁爱之心”都属于思政教育的范畴。因此,做好师范生思政教育工作的意义非常重大,高校应该根据新时代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以课程思政的理念指导师范类教材建设。
有研究者认为,虽然有些教材连续入选“十五”“十一五”“十二五”规划(精品或品牌)教材,但其内容也存在陈旧过时、拼凑和错误等问题。[11]其根本原因是,从教材的编写到出版,似乎缺少比较规范的管理程序和监督评价机制。
为确保高校师范类教材的质量,高校需要开展教材项目化管理,按照“立项—获批—编写—审核—出版—使用—评价—修订(退出)”的步骤,严格规范教材编写出版程序。首先,在编写教材前,以立项的形式向所在高校提出申报,高校教材建设指导委员会从主编资质、参编人员情况、同类教材使用现状、本教材的创新等方面,考察教材是否能够达到立项条件。其次,教材立项得到批准,可进入教材编写环节,并开展中期审核评价,主要从内容重复率、教材是否有创新、是否达到出版标准等方面进行审核,以确定是否同意教材出版。最后,出版后的教材进入使用环节,在教材使用一个周期后,高校应通过问卷调查、座谈会等形式向任课教师团队、学生广泛征求意见,确定教材的修订意见或退出使用。同时,建议有关部门建立有关教材编写出版问责制度,发现教材内容拼凑、质量低劣等问题,应对主编(编者)、高校、出版社进行通报批评,从制度层面减少低质量教材重复出版的问题。
优秀的编者队伍是编写高质量师范教材的前提条件,编者既需要具备扎实的师范专业理论知识,又需要深谙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内容和规律。然而,一方面,目前很多高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正处在探索阶段,相关制度仍在建立或完善中;另一方面,对师范专业教师而言,思政教育属于跨专业领域,教师虽然明确大学生思政教育的目的,但并不熟悉思政教育的内容。
因此,为了从源头上确保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效果,高校应严格按照《普通高等学校教材管理办法》中教材编者应具备的思政素质、专业素质和教学素质等要求,同时从师范专业教师和思政教育专业的教师队伍中挑选教材编写人员,打造优秀的“专业+思政”教材编者队伍。编者队伍应针对师范生人才培养特点,聚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家国情怀教育等方面,共同寻找思政教育与教师教育的契合点,探讨思政教育在教材中的体现形式(如案例分享、知识拓展),商讨思政教育目标在教材前言和章节学习目标中的表述方式,编写出具有思政色彩的高质量师范类教材。
从教师职业能力的结构来看,教学技能关注的是教学水平高低的问题,师德关注的是是否乐于从教、是否为人师表的问题,从这个层面来说,师范生师德的培养比教学技能的培养更重要。因此,教材编者应努力挖掘和丰富教材内容的思政元素,充分彰显教材的思政功能。
首先,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注重科学性和思想性相统一,全面审视和梳理师范类教材的内容,根据教育部最新颁布的文件精神,及时修订和完善教材内容。例如,编者应根据《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及《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的通知》的要求,对以前看似合理但却违背文件精神的教师行为的内容进行修订。其次,师范类教材应以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伟大成就为背景,围绕教育在促进社会发展、劳动者素质提高等方面的重要作用,阐述教师职业劳动的特点和意义,提高师范生对教师的职业认同感。最后,编者应挖掘古今中外著名的教育家,以及近年来涌现的全国师德模范、最美乡村教师等先进事迹。
《普通高等学校教材管理办法》从教材的审核、选用、检查监督三个方面提出了“高校教材实行分级分类审核,坚持凡编必审”“凡选必审,选用教材必须经过审核”“高校要完善教材质量监控和评价机制,加强对本校教材工作的检查监督”的要求。[4]这些规定为完善教材的审核、选用和评价机制提供了基本遵循。
首先,高校应建立教材审核制度,由学校教材建设指导委员会、校内外“专业+思政”专家等组成教材审核小组,主要从政治性、学科性把关,特别是围绕教材的思政功能进行匿名审核,再由出版社对教材进行编辑、校对。其次,在教材选用环节,由于高年级学生已经学习和使用过相关课程的教材,能够对当前使用的教材是否适合继续选用提出合理建议,因此,高校应成立由学校教材管理人员、任课教师团队、高年级学生等组成教材选用小组,采取民主化的方式选用教材,减少和避免教材错订现象发生。最后,在教材评价环节,高校应在课程结束后,由学校教材管理人员、任课教师团队、当前年级学生等组成教材评价小组,广泛发放教材评价调查问卷,对教材开展评价,充分彰显学生在教材评价中的作用。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