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师范生专业能力培养与实施模式——以俄罗斯师范生暑期夏令营实践为例

时间:2024-07-06

张晓静

(莫斯科国立师范大学教育心理学院,俄罗斯莫斯科, 125993)

师范生教育实践是职前培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形成未来教师专业能力的重要一环,其开展得有效与否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教师教育的质量。鼓励师范生暑期在夏令营开展教育实践是俄罗斯高校职前教师培养的传统和特色。为叙述方便,后文将青少年儿童主题营、休闲保健营、儿童健康改善营等多种形式的夏令营统一表述为“夏令营”。

一、师范生暑期夏令营教育实践的特点

夏令营是一个特别的教育机构。[1]夏令营活动既是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的有益补充,又具有这两者不可替代的作用。在营期中,青少年儿童可以充分亲近大自然,学习一些必要的生存技能,形成独立自主的生活能力,加深对社会的认识与了解,培养与他人相处的能力以及社会责任感。近年来,夏令营还被视为培养师范生专业素养,开发个人潜能的教育场所。[2]在夏令营实践中,师范生既是获得了一些专业知识,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经验的实习生,又是全面履行育人职责的教育工作者。[3]夏令营基地与师范生在大学校园、课堂中的环境大不相同,营期所开展的活动与以系统性的知识传授为主的中小学学校实践也具有很大差异。

首先,师范生要以改善营员的身心健康为目的,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全方面提高营员的休闲质量,并且要最大限度地满足营员在日常生活、心理发展等方面的需求。[4]这对师范生提出了更高要求,即关注营员的个性特点,尊重其个体差异,要在活动中促进营员的个性发展,掌握面向集体、个体开展教育活动的方式方法,以及在夏令营中独立开展各种活动的能力。[5]

其次,夏令营基地大多位于郊区,常在暑假期间开营。这段时间高校教师一般在休假中。这两个客观因素为师范生及时获得高校指导教师的帮助造成了极大的不便。而且,夏令营属于校外补充教育机构,师范生很难获得学校教育中得天独厚的人力资源支撑。例如,家长的积极配合、营员们对活动的重视和参与的积极性等。因此,很大程度上需要师范生独立自主地完成工作。开营后,师范生要立即着手营员团建、文化建设等工作。一方面,这有助于师范生熟悉团队工作,培养其在临时性的教育组织中开展活动的能力;另一方面,也给实践活动增加了工作难度。师范生在实践期间,要对每个营员的生命安全负责,并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师范生还要对营期中出现的各种突发状况进行处理,加上营期中每日近乎全天候的工作强度,师范生的身心面临着巨大的考验和挑战。这给师范生在知识储备、情绪管理、心理调适、体力维持等方面提出了较高要求。 另外,师范生在夏令营实践中,需要同时与多方进行良好的沟通、协作,如辅导员—营队成员、辅导员—营员家长、辅导员—其他辅导员、辅导员—基地管理人员等。总之,夏令营基地复杂多样的教育环境有助于师范生入职后顺利适应一线工作。莫斯科国立师范大学校长卢波科夫认为,在夏令营实践结束后,师范生已具备在中小学开展工作,包括在俄罗斯学童运动活动中工作的能力。[6]简言之,夏令营教育实践对培养未来教师的专业素养有很大的帮助。

2018年,莫斯科国立师范大学对六百多名接受过辅导员培训并完成暑期实践的师范生进行了跟踪调研。结果显示,80.4%的受调查者认为比实践前获得了更多知识,视野也开阔了;71.1%的师范生表示自信心得到了提升;70.4%的人对通过沟通来解决教育活动中的问题持乐观态度;68.7%的师范生认为实践活动激发了自己的创造力;57.5%的师范生认为提高了从教动机水平。[7]

除此之外,夏令营实践是师范生首次以教育者的身份与教育对象接触,独立地开展教育活动。这有助于师范生从一个崭新的角度来看待教师这一职业。列瓦诺娃教授注意到,对很多师范生来说,夏令营教育实践是改变专业方向的一个转折点。营期实践结束后,常常会有学生“被淘汰”。他们不得不重新思考所就读的专业是否适合自己,反思自己有无具备作为一名未来教育工作者应有的能力与素养,甚至有人会因担心将来工作中复杂的教育环境、与受教育者的直接接触等,失去对所就读的师范专业的学习兴趣,以及对将来从事教师职业的愿望。[8]从这方面来看,暑期夏令营实践无疑成了师范生是否具有从教意愿、教育情怀的一次自我检测。

二、师范生夏令营辅导员培养模式

俄罗斯开展儿童夏令营的历史可追溯至 1920 年。参加夏令营被看作未成年人所应享受到的权益,并且这一权益受到法律保护。在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师范生职前培养课程中就设置了暑期夏令营实践。很多学者认为,随着教师教育现代化的深入开展,夏令营是青少年儿童、未来教师共同发展的教育空间。[9]

目前,俄罗斯业已形成一套完整的国家、社会、用人单位相互协调的辅导员培养方案。俄罗斯联邦教育部,各联邦主体教育管理机构负责夏令营师资队伍的培训和再培训。培养方案是在俄罗斯学童运动框架下,由高校教师、专门进行方法论教学的科研人员以及用人单位以实践为导向,以相互合作为原则来共同制订的。2017年,莫斯科国立师范大学(以下简称“莫师大”)在俄罗斯教育部的支持下,开始实行“教育和教育科学”框架下的辅导员国家级培训——全俄辅导员项目。2018年成立了俄罗斯联邦夏令营辅导员人才培养和指导协调中心(以下简称“中心”)。该中心旨在为教育机构、儿童休闲及康复机构的辅导员提供国家层面的教育培训及实践指导,所承担的任务有如下方面:全程提供辅导员选拔及培训服务,监督、管理全俄辅导员项目的开展情况,对高校开展的辅导员实践提供方法上的指导及协调工作,提高辅导员培训成效等。该项目所采用的大纲为《辅导员活动基础》(试行)。其中,基础知识学习部分包括以下三方面的内容:一是七个模块化内容的集中学习:夏令营活动教育心理学基础、夏令营辅导员史、辅导员工作法律基础、辅导员工作技能、夏令营活动信息—媒体技术、 辅导员职业基础和职业素养、夏令营活动及生命安全。该课程共计 72 学时,主要通过讲座、习明纳尔、工作坊、角色游戏、案例分析、强化学习等方式,使学生了解并熟悉营期活动中所需的各方面理论知识。除集中学习之外,大纲还设置有学生自主学习课程,时长为 36 学时。二是组织师范生在夏令营基地进行实地演练,被称为方法训练营,为期 3—5 天不等,共计36学时。 三是对参训课程的考核。通常以营期中常出现的情况及问题为案例,由学生运用所学提供分析及解决问题的方法。参加完全部课程的学习及通过考核的师范生,将获得该年度在夏令营担任辅导员或在中小学校担任助理教师的资格证书。

该大纲还根据 2018 年出台的教师教育第三代国家标准,列出了辅导员所需要具备的综合素养、普通专业素养,如表1所示。

表1 《辅导员活动基础》中的能力素养

2018年12月25日,俄罗斯联邦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做出决定,批准并颁布了《儿童组织活动专家(辅导员)专业标准》,确立了辅导员作为专业技术人员的法律地位,也在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等方面对辅导员提出了具体要求,如表2所示。[11]

表2 辅导员作为专业技术人员所需具备的专业素养

夏令营实践通常安排在第二学年的暑假,师范生要在营地进行至少一个营期(21天)的实践。以莫斯科国立师范大学为例,在每年三月、十月举办夏令营、冬令营基地辅导员校园招聘双向选择签约活动。通过选拔后的准辅导员将被划分到基地的教育小队中,每名辅导员都配有一名主任教养员或者营地副主任,为实习生提供指导。在暑期实践结束后,师范生需要提交完整的实践报告。高校则通常会在秋季学期中召开总结会,邀请教育专家、高校带队教师、完成实践的师范生代表,以及即将在该学年开始实践的师范生参加。同时,还举办有与之相关的一系列活动,如师范院校教育小队技能比赛、辅导员技能大赛等。

当然,目前所施行的培养、实践模式中还存在一些不足。例如,对师范生在夏令营进行教育实践开展直接研究的成果较少;在培训过程中,未能注重参训学员的个体差异。同时,许多高校更重视实习结束后的总结,而不是具体的实习过程。另外,营地管理人员大多没有接受过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的系统培训,他们缺乏为师范生的实践需求提供教育支持的能力,导致师范生要独自面对并解决夏令营活动中遇到的困难与挑战。

三、结语

职前教育质量对未来教师的职业发展、专业能力培养有着重要的影响。重视教育实践活动将有助于提高教师教育的培养质量。职前教育阶段时间相对集中的寒暑假社会实践,在增长见识与才干、培育社会责任感、养成职业信念上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华东师范大学在 2011 年主导的“中国高等师范院校师范生培养状况调查”表明,师范生普遍认为参加寒暑假社会实践对培养激励他人的能力、社会责任感、灵活应变能力的相关性最大。[12]很多师范院校对开展暑期实践非常重视,甚至将其列入课程设置和师范生个人培养计划的一部分。师范生在夏令营进行实践在我国并不多见。一方面是日益迅速发展的夏令营基地,亟待有师范教育背景的专业人才充实到师资队伍中;另一方面是师范生急需在真实的教育环境中接受锻炼。如前所述,夏令营实践具有中小学实践所无法取代的功能。因此,引导、鼓励师范生到夏令营开展教育实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俄罗斯师范生暑期夏令营实践提供了可供参考的经验。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