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南宁市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时间:2024-07-06

虎技能

(南宁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广西南宁,530001)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性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运用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1]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帮助学生在语言积累、语感培养、语言运用等方面提升语文素养。因此,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一)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语言积累是语言形式的丰富与扩充,小学阶段的语言积累是后期培养语言能力、提高语言运用水平的基础,而语言积累的一种重要方式就是广泛阅读。我国小学语文教材为文选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教师通过解读教材中的佳作美文、佳句好词及其蕴含的丰富的人文内涵和表达形式来帮助学生积累基本的字词句段,在此基础上引导、规范学生的语言使用。除教材内容外,课外阅读同样是学生语言积累的重要途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背景资料、共性内容、同家作品、整部著作等方式体会不同形式的语言表达,对文本进行必要的拓展延伸,丰富语言积累。

(二)培养学生的语感

课程标准曾多次出现语感,强调培养语感的重要性:语文课程应该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国家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在课堂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1]语文阅读教学的直接目标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学生可以在阅读中理解言语的意义、建构言语形式,进而形成语感。语感是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感受,是学生的认识逐步通向作者心灵的桥梁。它是一种无意识的、感性的能力,需要长期浸润在一个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才能获得。语感的培养需要听和说共同作用,首先需要通过听觉感知言语,进而通过思考寻觅它所表示的意义。阅读教学活动正是听说的结合,如朗读、默读、赛读、整体读、部分读、引读、分角色朗读、范读等阅读常用的教学方法,都是帮助学生在多种形式的品读中获得言语的基本结构,从读中得到感悟,达到与作者的情感共鸣。

(三)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课程标准明确要求,语文是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程,课堂上应该让学生多读多写,在大量的实践中体会和把握语言文字运用的规律。[1]阅读教学活动通过教师对文本的正确、全面的解读,挖掘文本的语用价值,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理解并学以致用,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例如,学生在听取教师对文中的精彩语句解读后再次回到课文,将这些词语圈画出来,带着自己的理解借助于朗读来感受那些普通却恰如其分的词语在营造意境上起到的出人意料的作用,体会文本的语用价值。这种阅读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品味言语奥秘,从而提高语言运用能力,达到提高语言运用能力的目的。

(四)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的目标,并强调语文素养的重要性: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1]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主要由语文知识、语言积累、语文能力、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思维能力、人文素养等方面构成,是语文知识、语文能力、思想情感、思维品质、品德修养、审美情趣、个性品格、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等多方面的有机整合。在培养语文素养的过程中,阅读教学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是学生语言积累的保障,也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关键。通过语文阅读教学,学生可以储备语言要素、理解不同文体的特色、习得表达技巧、获得语文知识;能在理解和体验中发现语言之美、文学之美和生活之美,提升理解能力,提高审美品位,形成多元文化意识,学会在不同的语境中品味文化,增强文化底蕴;还可以借助于深思感悟,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上述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获得最终帮助学生形成基本的语文素养。

二、南宁市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为了更好地了解南宁市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本研究从阅读兴趣、阅读材料、阅读内容等几个方面设计南宁市小学生语文阅读现状调查问卷,共计发放220份,回收220份,回收率100%。对发放的问卷进行集中回收、统一整理,利用Excel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整理归类。

(一)学生的阅读兴趣较低

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阅读活动充满兴趣,才会更加积极地投入、参与到阅读活动之中,并在阅读活动中感受到乐趣。[2]但对小学生的调查结果显示,明确表示很喜欢语文阅读课的学生只占到了45%,大部分学生对语文阅读课的兴趣并不是很高。这从侧面反映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没有让学生体验到语文阅读的快乐,也未能让学生认识到阅读的重要价值及意义,最终导致学生参与语文阅读教学活动的积极性较低。

(二)学生的课外阅读材料较少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评价中,阅读量的多少是一个重要指标。研究发现,学生阅读量的增加可以帮助他们积累丰富的阅读经验,增强阅读能力、理解能力。[3]虽然小学语文教学材料中已有一定数量的阅读材料,但仅靠有限的课内阅读材料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将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结合起来才能实现阅读能力的有效提升。但对学校和家庭的调查结果显示,一些学校缺乏对学生语文阅读活动从课内向课外延伸的引导;还有一些学校虽然购置了课外图书,但是数量较少;部分学校中的部分班级没有设置图书角,缺少阅读环境的营造;学生家中课外图书数量也不容乐观,家庭藏书量20本以下的学生占54%,学生阅读材料不足……上述问题限制了学生的课外阅读量。

(三)课堂教学忽视学生的主体性

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倡导教育教学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也同理,教学过程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参与语文阅读教学的积极性,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水平。[4]但是,对教师的调查发现,部分教师的阅读教学存在满堂灌、模式化的倾向,教师是课堂的主人,学生只是被动地听和接受,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不注重开展师生互动活动,学生的参与度较低。长此以往,会导致学生对语文阅读教学参与的积极性不高,教学效果不甚理想。

(四)阅读教学以解题为旨归,教师教学理念存在偏差

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1]目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常常陷入就题论题的误区,在讲解一篇阅读材料时,教师习惯性地以课后题为教学线索,逐题解释,带领学生逐字逐句地分析阅读材料,把一篇完整的阅读材料解读成一个个碎片,肢解文章。在这种教学程式中最常用的解题方法就是回到原文中寻找答案。而这种方法只适用于在文中有答案的题型,遇到开放性题目时,学生脱离了教师的支架就会束手无策。教师的教学理念也存在偏差,甚至有一部分教师认为阅读教学就是为了配合完成题目,只是简单地布置课后阅读任务,缺乏科学指导,学生的阅读成效不大。

三、南宁市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影响因素

当前,南宁市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学生因素、教师因素、学校因素和家庭因素四个方面。

(一)学生因素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学生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日益凸显,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对阅读活动的认可以及在阅读活动中主体地位的发挥等都是影响阅读教学的重要因素。[2]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其学习状态、学习习惯、能力差异都左右着阅读教学的成效。例如,喜欢阅读的学生在小学语文阅读课堂上能够全神贯注,能吸收大部分知识;而不喜欢阅读的学生在课堂上精神游离、不在状态,遑论提高阅读能力。同时,部分学生思考能力较弱、表达能力也较差,在课堂上面对教师提出的问题不爱主动思考;部分学生尚未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活动仅局限于课堂内且以学习语文课文为主,课外阅读量远远达不到要求。

(二)教师因素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实施者,是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兴趣培养的主导性主体。[2]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扮演着重要角色,应该发挥其主导作用,指导学生正确进行阅读。但对随机抽取的20所小学语文课堂观察的结果显示,大多数教师在语文阅读课堂上存在对学生区别对待的情况:他们往往关注成绩优异的学生,而忽视成绩较差的学生提出的问题,不能做到平等对待每一名学生。除教学理念外,教师的文本解读能力与教学能力也直接影响阅读教学活动的开展。然而,部分教师在调查中直言自己的教学负担重,很少有时间阅读课外书,也没有充足的时间来思考怎样才能更好地做好阅读教学。

(三)学校因素

学校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场所,学校的环境设施对学生的阅读兴趣有着直接的影响。学习兴趣尚未稳定的小学生更容易被周围环境左右。通过实地考察,本研究发现,一些学校图书角陈列的课外读物数量少且类型单一,而且有些读物相对陈旧。而在校学生人数众多,课外读物资源有限,分配不均,学生阅读机会相对较少,自然也无法形成主动阅读的兴趣,导致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只能局限于语文课堂和语文教材中。

(四)家庭因素

研究表明,家庭环境影响学生的阅读素养,家庭提供阅读资料的多少与学生阅读素养的高低成正比;同时,亲子阅读也是影响小学生阅读素养的重要因素,父母陪伴的频率与学生的阅读素养有较大相关。[5]因此,家庭藏书量、家长对孩子阅读的重视程度、支持条件以及参与度等对学生阅读素养的培养具有一定的影响作用。对家长的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学生家长忙于工作,无暇顾及学生,学生放学后一般在托管机构度过,各科作业则由托管老师辅导完成。部分学生家长虽然能够在家陪伴孩子,但亲子相处基本以辅导孩子完成家庭作业为主要任务,几乎没有安排时间陪伴孩子阅读,在孩子语文阅读方面参与度较低。

四、南宁市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改进策略

(一)教师积极学习理论知识,提高对阅读教学的认识

教师对语文阅读教学的认识直接决定着他们的教学行为,而认识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需要不断更新以跟上时代脚步。南宁市小学语文教师需要树立终身教育理念,通过学习不断更新自身的知识体系:积极参加各种与阅读教学有关的培训,加强理论学习,提高对语文阅读教学的认识,学习语文阅读教学的理论与方法;提高文本解读能力,深入挖掘、阅读教材,主动探索语文阅读教学的新模式,以积极的方式、适宜的设计、幽默的语言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进而不断提高语文阅读教学能力。

(二)教师加强课堂教学研究,提高阅读教学能力

教师的教学能力是教师顺利开展教学工作的必要条件之一,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研究表明,持续不断地开展课堂教学研究是提升教师教学能力的主要途径。[6]教师需要树立在课堂教学研究中主动探索的意识,主动思考,同时借助同伴互助、专家引领等多种方式不断打磨语文阅读教学设计,构建高效课堂。课前,教师可以通过集体备课等教研活动对语文阅读教学的资料进行反复思考、理解,深入解读文本,借助集体的力量力求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文本所要表达的思想呈现给学生。课后,教师还可以通过自我反思及时发现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通过同伴互助和专家引领,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采用多种阅读方式,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

形式多样的学习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多种阅读方法组织阅读活动,如学生自由读、小组比赛读、开火车读、问答式合作读等,让学生在品读中领会课文的语言,从而获得美的感受,也可以采用任务驱动的方式让学生自由讨论,把读书与思考紧密结合起来,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并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习得正确的阅读方法,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同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调动学生参与阅读教学的积极性。

(四)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扩展学生的阅读体验

阅读教学活动实际上是师生之间心灵的沟通,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在教师引导中深入文本,获得独一无二的阅读体验。这种体验是学生独有的,因此,要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将课堂归还给学生,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发挥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动性,让学生在阅读文本时主动积极地发现问题,自行构建知识体系。阅读同样是基于自己生活经验延伸的精神活动,教师也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设置生活化情境,更多融入学生的阅读体验,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帮助学生掌握课文内容、扩展阅读知识。

(五)进行有效的阅读方法指导,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阅读方法的学习贯穿于阅读教学活动的始终,也是学生形成阅读能力的根基。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阅读内容灵活选用阅读方法,同时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小学生常用的阅读方法有略读、精读、默读等,教师需要帮助学生理解各种方法的含义以及应用,在课堂上给予学生充分练习的机会,帮助学生形成阅读元认知意识、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使学生通过科学的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水平。

(六)家校通力合作,为学生科学阅读提供保障

阅读是一个积累的过程,学校能提供给学生阅读的时间是有限的,特别是在实行“双减”政策后,课外阅读成了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阵地。在课外阅读过程中,家长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因此,学校要积极主动地与家长进行合作,提供一份高质量的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目给家长和学生作为参考,以便于家长开展有针对性的课外阅读活动。同时,学校应帮助家长正确认识学生的阅读活动,明确阅读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促使家长主动、自觉地关注学生的阅读活动。例如,采取亲子阅读等方式主动参与学生的阅读活动,帮助学生从依赖家长阅读过渡到自主阅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做学生阅读能力发展的促进者。

(七)多种方式相结合,开展有效的阅读教学评价

评价是检验成效的手段,属于反馈活动,具有导向、诊断和指正的功能。有效的阅读评价可以帮助教师不断改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设计,优化阅读教学实施过程,提升阅读教学质量;也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参与语文阅读活动,获得语文阅读的积极体验,提高语文阅读的积极性。例如,在教学中可以采用教师评价与学生自评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在教师评价方面,可以运用读写结合的评价方式,让学生展开想象,写一个故事讲给大家听,并进行师生互评;在学生评价方面,可以制作一个阅读自我评价表格,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我评价,自我反思阅读中存在的问题,以便更好地完成课外阅读、提升阅读能力。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