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浅谈人民币国际化趋势下的市场及产品发展趋势

时间:2024-04-24

刘金硕+张夏祎+李正印

摘要:国际货币凭借着贸易和经济的规模化作为其主要的支撑,体现着货币在国际化外汇市场中的流通功能,同时货币发行国在资本市场和外汇市场上的发展程度也影响着货币国际作用的发挥。文章就人民币的国际地位入手,分析了外汇市场对于人民币国际化的发展需求,并提出了人民币在面对国际化发展上所应该做出的路径选择。

关键词:人民币国际化;外汇市场;金融建设

我国经济步入稳定发展,为人民币的国际化水平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人民币的整个国际化过程仍然需要我国金融及经济政策不断改革和调整。另一方面,要促进人民币在国际化市场中的发展,还必须不断丰富境内、境外的人民币产品类型,最大化提升市场的流动性。只有在资本市场的流动基础上,才能让交易和投资更加便捷。同时,足够的流动性也使金融市场在面对风险时有着更加充足的风险管治工具,货币本身的交易、储备及结算功能也才能最有效发挥。因此,货币本身最主要的需求即风险管理的需求、交易需求以及贸易需求,人民币的国际化水平在外汇市场中就能得以清晰的反映。

一、人民币在外汇市场中的国际地位

(一)国际外汇市场中的初级阶段

在外汇市场中,柜台交易是其主要的交易手段,所以在年度数据上缺乏了准确性。国际外汇市场中,最具权威性的数据来自于国际清算银行所发布的外汇数据,这项数据每三年进行一次清算,本文例举了2008年金融危机以前国际外汇市场中主要的成交金额日均比例分布。如表所示:

从数据中可以得出国际市场上四大主要国家的外汇总货币交易总额。在2001年,该项交易总额为八成,而到了2007年则下降到约为77%,如果在美元、日元、英镑、欧元这四大货币中再加入瑞士法郎,那么这五大货币所占的国际外汇总额由2001年的85%持续下降为了2007年的80%。同时,在上述表格中也可以看出,我国2007年的国际外汇交易比额仅为0.5%,这项数据与我国同年GDP所占的6.2%的全球比例极为相背,这恰好也说明了我国目前正处于国际外汇市场的初级发展阶段,人民币依然没有达到国际化的水平。

(二)人民币国际化地位的加强

从国际环境中看,推动了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转折在于2008年全球所爆发的金融危机,众多发达国家在这次危机中经历了经济上的严重衰退,曾经统治一时的三大货币面临着严峻的挑战。2009年美国的制造产业输出下滑13%,非农业部门的生产总体下滑4.5%,迫于形势美国不得不连续推出宽松政策和量化政策,货币的通胀率开始上升,失业率也居高不下。在这场危机过后,美元在国际货币中的霸主地位受到质疑,在2010年,信用评级的调底更是威胁到了美元的信用,美金的国际地位不断下降。欧洲在货币上则处于债务危机的阴霾中,希腊的IMF救助令使法、德两国疲惫不堪,众多的债务使得欧元经济区受到严重波折。而另一世界货币日元则因为日本经济的停滞而导致了日元地位的日渐下降,同时日本與美国的关系也决定着日元长期处于弱势的特征。这样的环境给了发展中国家货币发展的空间,人民币在世界外汇市场中的地位也日益加强。从国内环境来看,我国广阔的贸易市场与雄厚的经济实力为人民币在国际中的使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这也就更进一步的推动了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在2010年以来,我国已成全球第一的出口国和第二的进口国,占据着全球贸易中的重要地位,这也就更加凸显了人民币在国际市场中的重要性。

二、外汇市场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发展需求

货币本身的交易、储备以及结算都与市场息息相关,如果缺少了活跃的外汇市场,货币的一切功能都无法得到有效发挥。因此就货币的国际化发展而言必须要对外汇市场提出要求。

(一)为风险控制和管理提供工具

在国际新金融形势下,风险的对冲已经成为了金融交易的主要需求。在应对外汇风险时,传统的风险管治工具有互换和外汇远期,而其它的市场风险管治工具又主要有股票、利率以及各类指数的期权、互换、远期等,其中一些产品,比如违约掉期等从某些程度上推动了金融危机的发生。而另外一些产品也在金融危机爆发的前几年过度活跃于交易场所,这些产品虽然加速了金融危机的爆发,但究其产品衍生的性质而言在金融危机前后的世界范围内是没有任何问题的。这也就说明了市场内衍生产品的风险防范能力和市场能力是不容置疑的。从对市场的判断力上来看,不同参与者之间存在差异,因此在参与形式与方向上会出现差别,有的市场参与者会在面对风险时选择期权的方式,而有的可能或采取场内期货的方式,这样的方式也使得风险管治工具与参与者形成了最好的分配。在市场中,所有的供求关系都只是即期的反映,而对于未来供求关系却无法呈现。通过市场参与者的资金选择对未来的利率、汇率、价格等因素做出确立是金融市场和市场经济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另一方面,期权市场是未来其它市场综合信息的反应,市场参与者凭借资金的选择决定了在未来一段时间里利率、汇率、价格等一系列不确定因素的走势,这样的信息是任何市场都无法提供的。因此,期权与期货是金融市场发展的必要产品。目前,我国在原油、商品以及金融等期货上仍然紧缺,而一些新型的期货,比如利率、股票等金融产品在我国没有登场,要提高人民币的国际地位,必须逐步完善国内的外汇及金融市场。

(二)对跨境流动资金的监控

在金融危机爆发以前,我国的副总理王岐山就在陆家嘴演讲中明确提出了“完善外汇法规,改进外汇方式并强化跨境流动资金的监控”的要令。在人民币作为进出口贸易的结算工具后,我国的跨境资金流动进入到了一个新的领域。同时,我国也将逐步走向资本的开放化,这就对我国的资金监控提出了新的考验。因此,必须要对跨境资金加以深入的研究并做好应急举措,才能使我国的整个金融体系更加的坚固稳定。另一方面,在跨境资金的监控中,涉及的面非常广泛,在人民币结算方式的推行之初,采取系统、规模的研究方式和监控体系也有着极大的必要性。endprint

三、人民币在国际化发展路径上的选择

国际货币通常指某一国家的货币职能由国内扩展到了国外,即由发行国本身拓展到了发行国之外。一个国家的货币主要由两种方式进入国际化进程,第一种是市场力量的推动,另一种是政府的推动。货币的意义又包含了价值尺度、储藏功能与交易媒介。在官方的层面中即是作为外汇市场中的储备货币与干预货币,而就私人的层面中,货币就是作为金融市场贸易中的计价货币和结算货币。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是我国主权货币在国际贸易及金融市场中不断发展并成为国际通用储备货币的整个过程。但我国经济发展的步伐较为迟缓,人民币的国际化水平仍然处于初级阶段,因此与美元等国际货币相比还存在着较大的差异。通过对国际化趋势下货币职能递进关系的理性判断,本文提出了人民币在目前发展阶段的路径选择。如表2所示:

从国际货币的价值尺度中分析,人民币在境外的储存量和结算量明显增加,离岸资金池难以推动香港等一系列离岸市场的发展,离岸汇市、债市和股市等金融产品开始出现。因此可以在保证风险防范的前提下大力发展离岸的业务市场。在中期进一步的流通渠道,即可推动国内整个金融市场的发展。而在国际货币交易媒介的职能上看,我国从2009年正式推动人民币的跨界贸易,此后的五到十年内凭借着实体经济的不断发展,整个交易范围和内容也将日益扩张,人民币在全球的清算比例也会显著提高。这样就能够逐步实现人民币对外输出的资本,有效增强了人民币的信用。根据国际货币的价值储藏职能來看,我国与某些国家所开展的本币双边互换,满足了在贸易中币种结算不平衡的需求,在南美、东南亚、非洲等国,人民币已经成为了储备货币。在价值储藏的中期路径中,推动人民币成为SDR的计较货币将有利于树立良好稳健的人民币形象,促进人民币成为更多发达国家的储备货币。我国人民币国际化的长期目标是一个逐渐过度的过程,在我国经济文化不断发展的基础下,在几十年后人民币将会广泛进入到各国的金融领域中,成为同美元等功能相当的国际主要货币之一。

四、结语

人民币的整个国际化进程代表着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融入,如何作出人民币向国际化路径的部署是我国走向世界的重要战略组成。在此过程中,需要我国的金融和经济政策不断改革和调整,逐步拓展境内、境外的金融产品,提升市场的流动性。同时要加强对于跨境资金的密切注视和监控,严格把控市场风险,在我国经济文化的发展下促进人民币国际地位的飞速提高。

参考文献:

[1]张光平.人民币国际化趋势下的市场和产品发展趋势[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0(02).

[2]马光明.论发展中国家货币的不平等升值压力——人民币国际化的必要性探讨[J].经济评论,2009(04).

[3]甄峰.人民币国际化:路径、前景与方向[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4(05).

(作者单位:刘金硕、李正印,山东财经大学;张夏祎,贵州财经大学)endprint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