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7-06
赵丽丽
(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81)
随着当前科技的不断发展,新形势下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已成为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任务,关系到大学生的价值实现与社会发展进步。加强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当前高校教育的重要课题。思政教育是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对培养创新精神具有重大作用。思政教育对创新精神的培养具有双向作用,思政教育与创新精神培养具有一致性。国内学者对强化思政教育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但高校思政教育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是长期复杂的工作,需要在动态中持续推进。本文以大学生创新精神培养为研究内容,结合高校思政教育实际,探讨思政教育中大学生创新精神培养问题,对高校思政教育中构建大学生创新精神培养机制进行研究,以动态机制保障推进思政教育育人功能的长效发挥。
创新能力是当代社会衡量大学生能力的重要标准,关系到大学生个人能力的提升与社会发展。思政教育对大学生创新精神培养具有重要作用,高校应注重在思政教育中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随着科技的发展,我国制定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发展战略,高校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视,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培养创新型人才,大学生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主要力量,对大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关系到我国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创新精神是日常生活中运用自身具备的知识技能等对遇到的问题提出新的解决方法,利用创新思维发明创造的信心和勇气。创新精神是创新素质的重要部分,创新素质包括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等方面内容。高校思政教育对大学生正确认识和改造世界具有重要作用,高校要重视思政教育对大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思政教育中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与良好道德的同时,要注意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高校思政教育能引领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使其树立崇高的个人理想,帮助大学生运用科学理念培养良好素质,高校思政教育在大学生创新精神培养中的作用体现在激发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思维。
高校思政教育能培养大学生的创造欲望,激发大学生的创造意向。创新动机是大学生创新活动的动力,高校思政教育具有激发大学生创造动机的作用,思政教育使大学生明白自身的存在价值,促进大学生创新意识的觉醒。思政教育在激发大学生创新动机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大学生接受思政教育能积极投入创新生活。高校思政教育与国家发展紧密相关,使大学生更好地了解所处社会环境,根据国情等方面内容大胆改革。大学生的思维必须紧跟社会发展步伐,思维方式要根据社会的变化,运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认识解决问题。高校思政教育为大学生创新动机的形成引领正确的思维方向。
大学生的创新精神是大学生创新行为的养成和开展创新活动的重要动力。创新精神包含创新意识,创新意识是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的重要载体,教师培育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应了解创新精神的内涵,保障思政教育有序进行。大学生思政教育与创新精神的培养具有密切的内在关系,体现在思政教育可以增强大学生创新精神的自觉性,为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提供方法基础。通过思政教育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有助于提高创新精神教育的科学性。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国家间的竞争体现为高素质人才的竞争。近年来高校对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视度有所提高,认识到创造力是未来人才应具备的优秀品质,激发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具有重要意义。由于受传统教育观念方法影响,高校思政教育中仍存在与创新能力培养相悖的教学模式等因素,不利于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大学生是我国主要的人才储备,针对性开展大学生创新精神培养有利于高校思政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但大学生创新精神培养存在许多问题,主要包括教育者思想观念落后、缺乏创新思政教育内容、学生学习方式单一化等。思政教育内容是思政教育者实施教育要素,体现思政教育目的的载体。我国高校思政教育内容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部分内容陈旧,跟不上国内外形势变化。由于课程内容对学生缺乏吸引力,大部分学生对思政教育课重视不足,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学习态度消极,许多学生认为学习思政课主要为应付考试,为思政教育带来很多不利影响。
我国思政教育长期采用灌输式方法,受教育者被动接受,教育者往往忽略了受教育者思想实际,灌输教育导致教育者重在树立权威忽视民主。灌输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思政教育的核心概念,是无产阶级政党斗争胜利的经验总结,要在实践中发展完善。灌输式教育是对灌输原则错误理解,使教育活动沦为机械说教,违背思政教育内在规律。目前大部分高校思政教育采取的填鸭式教学模式远离学生的实际生活,对学生考评采用考试单一手段,应试教育不能完整考察学生思想品德状况,限制了学生学习能力的发挥。
当前,高校培养创新型人才,教师地位非常重要。人才培养的关键是教育,具备创新型师资队伍对培养创新型人才具有重要作用。我国高校思政教育教师队伍中部分教师缺乏创新意识,将教学视为呆板的知识传输。在计算机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教师应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感官,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创新型人才。教师肩负教书育人的重大责任,要面对内在角色冲突,容易产生职业倦怠。教学是师生双向互动,实际教学中一些教师受传统封闭教育系统影响,忽视对学生个性培养,为应付考试任务承受巨大压力,无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具有高校独特规律,当前我国处于高速发展时期,国内外经济文化渗入,影响高校大学生思维行为,各大高校健全大学生创新精神培养机制,取得实质性效果。〔4〕但由于高校思政教育现状等因素制约,大学生创新精神培养机制存在许多不足,健全大学生创新培养机制,必须立足教学实际开展有效的思政教育,制定符合学校实际的大学生创新精神培养机制。
针对当前高校思政教育中大学生创新精神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应建立大学生创新精神思政教育机制,采用系统化教育方式,创建新的思政教育模式,采用创新教育方法等措施,保障大学生创新精神教育取得成效。创新精神培养是系统化工程,社会和家庭对大学生创新精神培养也具有很大影响。大学生创新精神培养是系统化教育,高校要有机结合各方面教育资源,通过对大学生思政教育实现创新精神的培养。高校应采用系统化管理,结合创新精神培养特点提升思政教育效果。思政教育需要全体教职工管理人员树立正确思政教育意识,在教学中加入思政教育元素,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大学生创新精神发展,使思政教育与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有机结合。
高校以往思政教育模式无法吸引大学生学习兴趣,不利于大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高校要改革传统思政教育模式,创造宽松的思政教育环境,宽松的思政教育氛围能解放大学生的思想,使其身心放松,主动接受高校教育意图,启发大学生灵感,有利于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高校思政教育中要改变以往枯燥的教育模式,提升思政教育的亲和力。高校思政教育中注重培养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减少对学生过多的干扰,充分发挥学生自我培养教育的作用,使学校外部教育与学生自我教育有机结合。自我教育是利用学生的主动性使其品质提升,思政教育体系构建中要将创新型人才培养作为主要目的,为学生创造有利的学习环境。
高校思政教育理论课是大学生接受思政教育的主要途径,传统思政课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互动较少,许多学生感觉思政课乏味无趣,对思政教育缺乏学习积极性,影响了高校的思政教育效果,未发挥出思政教育促进大学生创新精神培养的作用。高校应重视思政教育课程改革,改变以往学生对思政教育的看法,在思政课教学中加强对学生思维方式的培养,提高思政课教育效果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高校思政教育应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提高思政教育的吸引力,将思政教育与学生生活有机结合。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思政课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学生向健康方向发展。高校思政教育应加强师生沟通,教师了解、帮助学生解决生活、学习问题,思政教育要根据学生实际因人施教,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与创新精神的培养。
校园文化是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要载体,为创新精神所需要的组织领导力、动手实践力,以及延伸人际关系、知识素养等人文品质的提升提供良好平台。随着我国社会进入新时代,高校校园文化日益多元,应发挥其创新精神培养文化基地作用。当前我国关于创新的文化活动类型日益丰富,为发展校园文化活动提供了借鉴。如学校可以通过整合教学资源为创新创业提供指导,利用校友等资源为走出校园的创新创业活动提供帮助。当代大学生个性意识较强,校园文化内容多样,可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需求,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高校要丰富校园文化形式,如策划各类技能大赛活动,为学生创新思维的拓展提供平台,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
创新精神是创新行为主体进行创造的动力,集中体现为对创新行为具有导向调节的非智力因素总和。培养创新精神是大学生成才的关键。高校是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基地,思政教育是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的重要渠道,思政教育是尊重人、挖掘人的潜能,培养大学生创造能力的重要手段,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是思政教育的伟大使命。大学生创新精神培养机制的建立是长期工作,需要高校创新思政教育工作,在人本理念下开展思政教育,促进高校思政工作的顺利开展。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