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路径探析①

时间:2024-07-06

卜 云

(新疆科技学院,新疆 库尔勒 841000)

***总书记指出:“人世间的一切幸福都是要靠辛勤的劳动来创造。”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要求全党全社会必须高度重视劳动教育,尤其对处在不同阶段的学生做到因材施教。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重视大学生劳动教育,将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体系中尤为重要。

一、大学生劳动教育的重要性

(一)为中国梦的实现凝聚力量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结合国家具体实际,提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梦想的实现需要中华民族一代又一代人共同努力和辛勤劳动才能实现。今天的大学生承载着未来国家和民族的命运。不论他们将来是土地里辛勤耕耘的农民、车间里的工人还是从事其他行业的劳动者,每个人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都需要通过劳动来实现。劳动可以实现人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得到社会和他人的认可。实现中国梦需要创造性劳动。社会需要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大学生除了要认真学习专业文化知识,还需将所学用于为社会服务的实践中,通过自己的劳动为中国梦的实现做出贡献。

(二)有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其中“敬业”体现了劳动在公民培养中的重要地位。敬业是职业道德的灵魂,为每个人在社会上安身立命奠定基础。勤恳劳动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理念到实践的重要转化。新时代的大学生,既享受着先辈们艰苦奋斗的成果,又面临着时代赋予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使命。大学生劳动教育,要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作为指引,深入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所蕴含的劳动的时代价值。引领大学生在自身实践中不断提升创新能力,为未来进入社会,适应创新型劳动做准备。

(三)劳动教育是社会主义教育的鲜明特色

“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也是我国大学最鲜亮的底色。”中国共产党从建党之初一直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是一个没有自己阶级利益的无产阶级政党。社会主义国家办大学要贯彻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是社会主义教育的鲜明特色。社会主义教育鲜明的特色还体现在对社会主义制度进步性和优越性的阐释,对劳动的肯定。今天在校的大学生以“00后”为主,他们从一出生就生活在物质较为丰富的年代。对其进行劳动教育,让其明白劳动在人类社会进程中起着巨大的作用,从思想层面肯定劳动的价值,树立劳动最光荣的意识。

二、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的现实境遇

(一)大学生劳动教育未得到足够重视

“万般皆下等,唯有读书高。”这种思想在部分大学生中根深蒂固,使其无法正视劳动教育的价值,忽视劳动对于人全面发展的重要性。社会和高校对劳动教育的价值也缺少重视。国家强调“五育并举”的方针,但是长期以来,劳动教育被纳入思想政治教育中或者归于社会实践中,从未实现独立,教育地位被虚化。一方面,大学生劳动教育的独立地位需要在人才培养体系中得到具体落实。从目前高校实际情况来看,大部分高校没有将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劳动教育没有走入高校课堂。在大部分高校中劳动教育或被宽泛化或被窄化。另一方面,大学生劳动教育配套设施不足。大学生劳动教育更要突出其创新性、专业性和实践性。部分高校劳动教育的设施配置较为薄弱,高校无法为劳动教育提供实践的场地和必需的设备。劳动教育投入与德智体美教育投入相比较是非常有限的,使得劳动教育流于形式,取得的效果微乎其微。

(二)部分大众传媒不当的宣传

大众传媒存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大众传媒的内容既有积极弘扬与主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符合的内容,同时也存在消极低俗的内容。这对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树立积极的劳动观念起到了阻碍作用。近年来各种选秀节目中出现的一夜爆红的现象,极易让大学生产生“读书无用”的错误观念。更有甚者认为,网红不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和努力就可以轻而易举获得财富。这些让大学生错误地认为致富捷径就在眼前,怀疑劳动对于人生的价值。西方一些错误的观念经过大众传媒进入大学生的生活中。“把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利己主义视为人生价值,行为做事以自我为中心,更不会无私地为他人和社会劳动。”部分大众传媒对社会事件的过度渲染,使大学生回乡务农创业这些现实生活中活生生的通过勤劳致富的典型成为人才资源的浪费。大众媒体这样大肆渲染,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大学生正确的劳动观念,阻碍其正确劳动观的形成。

(三)大学生劳动教育者的教育理念缺乏时代性

高校教师是大学生劳动教育的重要实施者。劳动教育能否广泛地在大学生中得到认同,教育者作用不可忽视。人类社会不断前进,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一方面,今天的大部分劳动已经与传统意义上的劳动有很大的区别。智能化和机械化正在逐步代替传统劳动。“00后”为主的大学生劳动教育不再仅仅局限于简单体力上的劳动教育,让学生放下高科技产品,去从事简单的脑力和体力活动是与时代发展相违背的。新时代的劳动教育者从理念上应该与时俱进,劳动教育过程中充分体现时代性和针对性。大学生群体与中小学生群体相比较,他们的劳动教育应更多地体现创新型劳动和研发型劳动。另一方面,劳动教育应该多从生活实践中去实施,而不是传统“填鸭式”教学,教师单方面的输出教学。除此之外,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迅速发展的互联网作为教育资源为劳动教育服务。不断更新自身知识的同时,让学生也可了解最新的劳动教育的相关知识。这样有利于大学生成为符合时代要求的劳动者,为就业、创业奠定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三、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的实践路径

(一)健全大学生劳动教育统筹协调机制

大学生群体思想活跃,行动力较强。劳动教育如果没有统筹协调,对大学生教育影响力是有限的。持久和深入的教育才能让大学生群体深刻体会到在劳动中的付出和成就感。大学生劳动基地的建设可以丰富劳动教育的形式和内容,避免劳动教育流于表面。建设大学生劳动基地是为了使大学生劳动教育更加深入和持久。这样就需要成立专门的机构来负责运营。高校的大学生劳动教育不分专业都需要进行。大学生劳动基地提供的学习和实践内容不一定按照专业划分,但其内容应该体现劳动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培养大学生正确的劳动观。因此,高校需要根据所在地区,不同自然环境,充分挖掘相关劳动资源。例如:到学校周边的农村或者离学校较近的企业单位进行劳动实践,为学生提供动手劳动的机会,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激发学生的劳动热情。构建劳动教育基地,当前国内大部分高校都处在探索的阶段。在这一阶段,高校可以依托当地现有的教育基地,挖掘劳动教育的材料。高校可以依托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当地红色文化资源和科普教育基地等,把劳动教育与爱国主义精神和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相结合,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劳动教育。

(二)规范大众传媒舆论宣传平台

大众传媒是社会信息传播的主要渠道,以其时效性和强大的影响性成为各类教育的重要阵地。要在全社会形成“劳动最光荣”和“劳动最伟大”的风气,必须积极发挥大众传媒的作用。首先,“00后”为主体的大学生课堂已经不是他们获取知识的唯一渠道,网络媒体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三观尚未成熟的大学生群体进行劳动教育必须争取大众传媒这方阵地,引导大众传媒以小见大,以劳动者视角去讲好普通劳动者的故事。故事中体现劳动形式的多样,劳动成果的繁多,既有劳动模范的事迹,也有生活中快递小哥、医生护士和环卫工人的事迹。这样的视角可以让大学生从意识层面摆脱劳动典型人物都是完美的片面认知,理解弘扬的劳模精神和时代楷模就在人民群众之中,他们从未脱离生活。实践证明,对贴近大学生群体的劳动者的报道,能够引起大学生们的共鸣。从劳动者的视角,让大学生真实感受到自己所拥有的美好生活,是劳动者们默默付出换来的。其次,鼓励社会文艺界创作更多关于劳动者的纪录片、歌曲和诗歌等形式多样的蕴含劳动教育内容的文艺作品。***总书记说过:“文艺是铸造灵魂的工程。”优秀的文艺作品能够从精神层面给予人发自内心的震撼,引领社会主流价值观,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世界。大量以弘扬劳动精神为主体的文艺作品的广泛流传,能够增进人们对新时代劳动精神的认同,意识到劳动精神不会过时,反而会随着时代的发展熠熠生辉。最后,加强网络舆论监督。近年来微信、微博、抖音等网络平台迅速发展,但其中部分歧视劳动、宣扬读书无用论和不尊重劳动的言论时有出现,需要国家相关部门大力整治网络平台上的不当言论。发现不当言论应积极回应和纠正错误,并用主流媒体正面广泛宣传正确的劳动观念。风清气正的大众传媒环境是大学生劳动教育有效实施的重要条件之一。

(三)加强劳动教育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的隐性教育功能对大学生成长成才起着深远持久和潜移默化的作用。大学生生活、学习的环境以大学校园为主,具有一定的封闭性。校园内营造浓郁的、健康的劳动文化氛围十分必要。首先,坚守住校园媒体的宣传阵地。以校园媒体为载体,积极推进劳动教育的宣传工作。当下大部分高校都拥有官方网站、微博、贴吧、公众号和抖音号等多种交流平台。在这些平台上进行劳动教育可以充分发挥校园主流媒体作用,引导积极舆论,反驳错误观点,让大学生在休闲的时候耳濡目染。不仅如此,在各类交流平台可以开辟出劳动教育专栏,请专业教师负责,定期更新相关资讯。学生可以在专栏中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与他人讨论交流,在这种轻松的文化氛围中强化对劳动的认同。其次,充分发挥学生社团的作用。高校学生社团对于大学生的影响力是不可小觑的。社团要以“劳动教育”为主题,形式不限开展社团活动。这样既能引起学生的关注,也可以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教育效果相比课堂单向灌输提升很多。学校每年以社团为单位,发起“劳动周”活动,学生会也可以组织学生装扮寝室,使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劳动的意义。最后,学校可以多组织校园劳动教育活动。学业压力较大的学生,课余生活大多比较单调。校园活动可以丰富大学生的课余生活。高校可以以重大活动和庆典节日为重要契机,选择合适的方式,发挥中华传统文化的教育功能,开展劳动教育活动。高校可以在植树节、劳动节和学习雷锋月组织学生开展征文活动、主题绘画展和书法展、劳动技能竞技比赛以及主题读书日活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邀请学生身边的劳动模范进学校和进课堂,用自身实践经验展示劳动的意义。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