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宋代诗僧咏庐山诗辑补——《庐山历代诗词全集》补遗之三

时间:2024-07-06

刘佳佳

(九江学院图书馆 江西九江 332005)

诗僧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连通着佛法禅思与诗词艺术,丰富了中国古典诗歌的题材和内涵。僧人创作诗歌,自汉末东晋肇其端,中晚唐始盛,至宋代蔚为大观。受宋代文学流派和禅宗大兴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宋代诗僧创作出大量禅诗,取得了较高的艺术成就,在一定程度上推动着诗歌发展的历程,成为宋诗有别于唐诗的一个显著特征。

庐山作为重要的区域佛教中心,自然也是诗僧歌咏的对象,产生了数量可观的禅诗。《庐山历代诗词全集》共收录三十二位宋代诗僧创作的一百五十首禅诗。然而释典浩瀚如海,势难遍览,遗漏之作,在所难免。笔者就平日阅读所及,辑补二十一位宋代诗僧创作的四十五首禅诗,现予以揭示,并作必要的考证说明,对于《庐山历代诗词全集》不无小补之功。

一、释慧南诗二首

释慧南(1002—1069),俗姓章,信州玉山(今江西玉山县)人。临济宗僧人,石霜楚圆之法嗣。历住庐山归宗寺、高安黄檗寺等名刹,最后住持黄龙寺,创临济宗黄龙派,影响深远。熙宁二年(1069),慧南去世,终年六十八岁。有《黄龙慧南禅师语录》传世。

(一)《退院别庐山》

十年庐岳僧,一旦出岩层。旧友临江别,孤舟带鹤登。水流随岸曲,帆势任风腾。去住本无著,禅家绝爱憎。[1]

按,此诗辑自《黄龙慧南禅师语录》。这是慧南离开庐山时所作的诗歌。慧南约于皇祐三年(1051)前后离开庐山,前往石门南塔[2]。

(二)《寄虔上刘信士》

虔上僧归庐岳寺,首言居士乞伽陀。援毫示汝个中意,近日秋林落叶多。[3]

按,此诗辑自《林间录》卷下,笔者拟题。据《林间录》记载,慧南住持归宗寺时,曾派人到虔上化缘。有一位姓刘的信众在捐资之后,请求慧南禅师作一首偈子,慧南即作此寄赠。

二、释克文诗七首

释克文(1025—1102),号云庵,赐号真净,俗姓郑,陕府阌乡(今河南陕县)人。临济宗黄龙派僧人,黄龙慧南之法嗣。绍圣元年(1094)住持庐山归宗寺。绍圣四年(1097)迁住泐潭宝峰寺。崇宁元年(1102),克文去世,终年七十八岁。有《云庵克文禅师语录》传世。

(一)《散珠亭》

一一分龙口,当轩号散珠。若教收拾得,却恐久长无。合浦圆相似,隋珠夜不殊。岂惟能善利,万物有工夫。[4]

按,此诗辑自《古尊宿语录》卷四十五。散珠亭位于庐山万杉寺内,原名滴翠亭。《舆地纪胜》卷二五:“滴翠亭,在万杉寺,水散滴如珠,故名。今更曰散珠。”[5]

(二)《寂轩》

本来心自寂,不必更论禅。我欲辞多事,谁来共少缘。万杉青霭里,五老碧峰边。第一幽藏处,庐山小洞天。[6]

按,此诗辑自《古尊宿语录》卷四十五。

(三)《游东鼓寺》

东鼓与西鼓,开先瀑布前。庐山围不匝,势更近南边。[7]

按,此诗辑自《古尊宿语录》卷四十五。“东鼓寺”即东古山法轮寺,“西鼓”即西古山兴善院。《庐山记》卷二:“东至东古山法轮院。法轮北至万杉院亦十里。又有西古山,山有兴善院,在归宗之东十里。”[8]

(四)《送周道士》

归去灵溪观,匡庐碧嶂深。涧松多偃盖,岩溜尽鸣琴。不死徒飡药,长生可练心。他年如有道,飞锡一相寻。[9]

按,此诗辑自《古尊宿语录》卷四十五。灵溪观位于庐山南麓,邻近归宗寺。《庐山记》卷二:“归宗之傍,西行百余步,有祥符观,旧名灵溪。”[10]

(五)《送张佥判游开先》

步入青松里,迢迢一径通。渐分华藏界,深隐法王宫。道与神仙别,人非世俗同。欲知西祖意,庭柏老春风。[11]

按,此诗辑自《古尊宿语录》卷四十五。北宋年间,开先寺赐名开先华藏禅院,故诗中有“渐分华藏界”之句。

(六)《石笕二十韵》

带月眠霜磨复琢,南康匠者好规模。引回鹿野灵源水,泻入梵宫香积厨。宜作奇祥当圣代,永为盛事在元符。依依数里松萝下,往往诸方佛刹无。左折右盘何缭绕,高来低去更萦纡。屈伸宛若苍虬活,裁剪分明碧玉俱。解逐方圆称上善,能随甜苦任殊途。既成蔬饭鸣犍鼓,还奉林僧洗钵盂。及物泠泠离洞府,漱湍瑟瑟近帘隅。禅堂客喜滋茶味,祖席人传美画图。澄湛池塘荣菡萏,清凉肺腑饮醍醐。调和口腹功非小,荡涤尘埃德不孤。遐迩溪山同掩映,朝昏鸟兽共欢呼。屯云坳里龙抬首,贮雪岩前虎踞躯。夹道载杉根渐著,傍垠种竹叶微苏。桥横深涧优游也,亭起危峦悦望乎。佛手开时惭潦倒,马蹄踏处愧疏愚。贤将世子勤其力,则与清师忘所劬。千载石门凭沃润,万家檀越赖霑濡。辄将长句伽陁赞,谁谓江河壮帝都。[12]

按,此诗辑自《古尊宿语录》卷四十五。此诗歌咏归宗寺石渠。《庐山记》卷二:“(归宗)院东之水,故名鸾溪。溪上有桥。溪西石渠流泉二百余丈,因水为硙,瀹圃载蔬。”[13]

(七)《再题刘信士》

先师昔住金轮日,有偈君家结净缘。我住金轮还有偈,却应留与子孙传。[14]

按,此诗辑自《林间录》卷下,笔者拟题。据《林间录》记载,慧南住持归宗寺时,曾为刘信士题诗,即上文所引《寄虔上刘信士》。四十年之后,慧南的弟子克文住持归宗寺,刘信士的儿子则带着当年慧南写的诗歌来到归宗寺布施,克文便写下了这首诗,以示纪念。

三、释义青诗三首

释义青(1032—1083),俗姓李,青社(今山东)人。曹洞宗僧人,大阳警玄之法嗣。释义青曾至庐山栖贤寺参谒法秀禅师,又到庐山慧日寺研读大藏经。历住白云山海会寺、投子山胜因禅院。元丰六年(1083),义青去世,终年五十二岁。有《投子义青禅师语录》传世。

(一)《与归宗安首座》

东家消息略陈书,少室峰高斗转隅。昨夜凤衔丹桂去,今朝石虎啸长虚。日添红焰琼枝冷,月对金轮紫气舒。闲中敢布居山事,优钵华芳上苑渠。[15]

按,此诗辑自《投子义青禅师语录》卷上。这是义青题赠庐山归宗寺首座安禅师的诗歌,诗中“金轮”系指金轮峰。《庐山记》卷二:“(归宗寺)土木之盛,山南为冠。金轮峰、上霄峰正居其后。”[16]

(二)《庐山远法师塔》

八百余年雁塔存,几遭风雨几逢春。虎溪辇在社人散,依旧杉梯长翠阴。[17]

按,此诗辑自《投子义青禅师语录》卷上。这是义青题咏庐山东林寺慧远法师墓塔的诗歌。

(三)《双溪田道者真堂》

道存古今人何去,溪水分头带月来。岩畔老松坟畔竹,时摇清韵祖堂阶。[18]

按,此诗辑自《投子义青禅师语录》卷上。这是义青题咏庐山宝严禅院的诗歌。宝严禅院位于庐山北麓,原名双溪庵,由释常真创建。常真俗姓田,人称田道者。《庐山记》卷一:“宝严旧曰双溪,景德三年赐今名。院当官道,吴乾贞二年,僧常真始基焉。常真,荆南人,姓田氏,人谓之田道者。”[19]真堂系指供奉画像的场所。

四、释了元诗二首

释了元(1032—1098),字觉老,赐号佛印,俗姓林,饶州浮梁(今江西景德镇)人。云门宗僧人,开先善暹之法嗣。历住江州承天寺、淮山斗方寺、庐山开先寺、庐山归宗寺、润州金山寺、丹阳焦山寺、江西云居寺等名刹。元符元年(1098),了元去世,终年六十七岁。《庐山历代诗词全集》录释了元诗一首。

(一)《寄周茂叔》

仕路风波尽可惊,唯君心地坦然平。未谈世利眉先皱,才顾云山眼便明。湖宅近分堤柳色,田斋新占石溪声。青松已约为禅社,莫遣归时白发生。

(二)《再寄周茂叔》:

常思湖口绸缪别,又忆匡庐烂漫游。两地山川频在目,十年风月澹经秋。仙家丹药谁能致,佛国乾坤自可休。况有天池莲社约,何时携手话峰头。[20]

按,此二诗辑自《云卧纪谭》卷上,笔者拟题。据《云卧纪谭》记载,了元住持归宗寺期间,曾与周敦颐结青松社,讨论佛法。后来周敦颐在仕途中遭人诬陷,了元便连赋二诗劝其归隐庐山。

五、释晓舜诗二首

释晓舜,字老夫,俗姓胡,瑞州(治所在今江西高安县)人。云门宗僧人,洞山晓聪之法嗣。约皇祐年间(1049—1053)住持庐山栖贤寺,后迁住云居寺,约治平年间(1064—1067)去世。

(一)《偈颂》

三峡道无别,朝朝只么说。僧繇会写真,镇府出镔铁。[21]

按,此诗辑自《建中靖国续灯录》卷五。这首诗是晓舜在庐山栖贤寺说法的时候所作偈子。栖贤寺旁边的溪涧叫做三峡涧,因此栖贤寺也被称为三峡寺,简称三峡。

(二)《再住栖贤寺》

无端被迍枉遭谮,半年有余作俗人。今日再归三峡寺,几多欢喜几多嗔。[22]

按,此诗辑自《罗湖野录》卷二,笔者拟题。据《罗湖野录》记载,晓舜于皇祐年间住持庐山栖贤寺,因得罪地方长官,被迫还俗。后来在怀琏禅师的帮助下,晓舜得到仁宗的欣赏,再次出家为僧,继续住持栖贤寺,而作此诗。

六、释怀秀诗一首

释怀秀,俗姓应,弋阳人。临济宗黄龙派僧人,黄龙慧南之法嗣。

(一)《寄栖贤法秀上人》

七百高僧法战场,卢公一偈尽归降。无人截断黄梅路,刚被迢迢过九江。[23]

按,此诗辑自《罗湖野录》卷一,笔者拟题。据《罗湖野录》记载,怀秀与法秀同在义怀禅师门下,二人都负时名,因此法秀被称为大秀,怀秀被称为小秀。后来法秀出任庐山栖贤寺住持,怀秀赋诗寄之。

七、释系南诗二首

释系南,俗姓张,汀州人。临济宗黄龙派僧人,云居元祐之法嗣。住持庐山罗汉寺。

(一)《送张居士别庐山》

汝到庐山山到汝,更谁别我庐山去。出门问取岭头风,大道腾腾无本据。(其一)

头戴乌巾着白襕,山房借汝一年闲。出门为说来时路,家在黄陂翠霭间。(其二)[24]

按,此二首辑自《罗湖野录》卷一,笔者拟题。据《罗湖野录》记载,系南住持庐山罗汉寺时,居士张戒前来参学。张戒离开庐山时,系南赋二诗相送。

八、释善权诗五首

释善权,字巽中,号真隐,俗姓高,洪州靖安人。临济宗黄龙派僧人,石门应乾之法嗣。善权相貌清癯,人称瘦权,以诗歌名世,入《江西宗派图》。

(一)《王性之得李伯时所作〈归去来图〉并自书渊明词,刻石于琢玉坊,为赋长句》

王郎玉女妙天下,眉宇清扬聚风雅。道山延阁归有时,吐雾珠绡已无价。迺翁勋业谁与俦,惠爱宛同陈太丘。胡床夜据兴不浅,江波涨月明江楼。邺侯牙签三万轴,玉川五千贮枯腹。掌上双珠照庭户,人间爽气侵眉目。爱君羲献来仍昆,草圣真迹事逼真。是家此僻古不少,奇书异画原通神。龙眠解说无声句,时向烟云一倾吐。戏拈秃笔临冰纨,写出渊明赋归去。林端飞鸟倦知还,陌上征夫识前路。因君勒石柴桑里,便觉九原人可起。庐山未是长寂寥,挽著高风自君始。[25]

按,此诗辑自《声画集》卷一。王铚,字性之,曾与善权等人结庐山诗社,彼此唱和。“琢玉坊”位于江州,以刊刻石碑而著名,故诗中有“因君勒石柴桑里,便觉九原人可起”之句。

(二)《奉题性之所藏李伯时画渊明三首》

眼看百年梦事,足踏万里清流。取意裁成句法,何必更下轻鸥。(其一)

南山崔嵬在眼,古木参差拂云。不负手中篱菊,白衣送酒相醺。(其二)

著鞭已惊南渡,举扇仍避西风。耿介独余此老,隤然醉卧孤篷。(其三)[26]

按,以上三首辑自《声画集》卷一。

(三)《同王性之游西林,有老衲畜一碧壶,制作甚古,把玩久之。性之求得,欲以相寄,复为瞻明所夺,戏作此》

玩物有丧志,达人自观生。臭腐与神奇,同出而异名。是身等疣贅,身外安足营。厌看珠玉场,竞作水火争。况此枯冢物,视若鸿毛轻。山家一题评,取予纷夺倾。奇计先赵璧,拙谋笑秦城。誓将铁如意,碎与瓦砾并。寄声弄瓦子,解此两下情。[27]

按,此诗辑自《永乐大典》卷二二五六。诗题中“西林”指庐山西林寺。

九、释守端诗一首

释守端(1065—?),字介然,广东连州人。在庐山二十余年,曾住佛手岩,与洪刍等人交游。

(一)《题石盆庵》

庵额初颁挂树头,树摧庵朽几经修。石盆不减数升水,野菜时添一筋油。童子面承天子问,老师心与祖师俦。我来蹭蹬思高躅,万壑云横楚甸秋。[28]

按,此诗辑自《云卧纪谭》卷下。石盆庵位于庐山北麓。陈舜俞《庐山记》卷一:“由护国一里,亦至石盆庵。石盆在山上,非鑱凿所成,盆中清泉,虽旱不竭。”[29]据《永乐大典》卷六七〇〇引《江州志》载,石盆庵在香炉峰下,南唐保大十一年赐额。此诗首句“庵额初颁挂树头”当指此事。

十、释普崇诗一首

释普崇,号野堂,四明(今浙江宁波)人。北宋时期临济宗黄龙派僧人,草堂善清之法嗣。曾住持育王寺。

(一)《题庐山三峡桥》

萧萧石径蟠苍松,山腰忽断来悲风。坐寒欲作暮天雪,人静似发山林钟。落崖千古流寒玉,眩眼百丈飞长虹。倚栏深省十年梦,坐看云吞五老峰。[30]

按,此诗辑自《丛林盛事》卷下。据《丛林盛事》记载,释普崇善作诗,其《题庐山三峡桥》甚得时人称赏。

十一、释大观诗一首

释大观(1201—1268),字大观,号物初,鄞县(今浙江宁波)人,俗姓陆。临济宗僧人,北涧居简之法嗣。历住临安府法相禅院、安吉州显慈禅寺、绍兴府兴教禅寺、大慈山报国禅寺、庆元府阿育王山广利禅寺等名刹。咸淳四年(1268)去世,终年六十八。著有《物初賸语》等。

(一)《送莹玉涧再游庐山》

庐山曾未入吾眼,令举记中聊仿象。君贪奇秀太伤廉,昔也烂游今复往。出吴入楚身为轻,是中胜践骨亦清。想见瘦藤云外路,丹崖翠壁争相迎。古来龙象今何有,梯高跨险存华构。透云飞出玉蜿蜒,溢谷敷成香锦绣。问君今游何似昔,一泉一石皆旧识。西山南浦入冥搜,三江五湖供砚滴。乐哉山中谁与同,遁世之士倘可逢。它年寻君五老峰,分我削出金芙蓉。[31]

按,此诗辑自释大观《物初賸语》卷一。莹玉涧即宝莹,字叔温,号玉涧,玉山(今江西玉山县)人。早年业儒,后出家为僧,曾挂单于西湖净慈寺。工诗文,善丹青。莹玉涧数次游览庐山,这首诗是其第二次游览庐山之时,释大观所作送别诗。

十二、释道璨诗七首

释道璨(1213—1271),号无文,俗姓陶,江西豫章(今江西南昌)人。临济宗僧人,笑翁妙堪之法嗣。早年业儒,求学于白鹿洞书院。累试不第,遂披剃。历住饶州荐福寺、庐山开先寺等名刹。咸淳七年(1271)去世,终年五十九岁。有《无文印》《柳塘外集》《无文和尚语录》等传世。《庐山历代诗词全集》录释道璨诗二首。

(一)《和吴知府万竹亭》

风期不减晋诸贤,冰雪精神已凛然。岁晚莫教枝叶盛,听他明月下青天。

按,此诗辑自《无文印》卷一。万竹亭位于庐山开先寺,据《江西通志》卷四十一载,万竹亭在庐山开先寺内,南宋时期知军楼杓创建。

(二)《陈了翁祠》

一窗南日照芳祠,忧国空存两鬓丝。更化早知成绍述,平舟悔不用元龟。

按,此诗辑自《无文印》卷一。陈瓘,字了翁,北宋名臣,曾谪居南康军。南宋时,朱熹知南康军,特地建祠奉祀陈了翁,并请尤袤撰写祠记。

(三)《和恕斋濂溪书院》

满目青山满面风,谁云太极在图中。晦翁去后僧来少,苔满空堂晓日融。(其一)

洙泗渊源水一溪,藓花绿遍考亭碑。白云散尽青山出,一卷通书未写时。(其二)

按,此诗辑自《无文印》卷一。濂溪书院位于江州,原为周敦颐书堂,南宋淳熙年间江州知州潘慈明重修。朱熹自南康知军离任之际曾专程至濂溪书院参谒,赋诗留题。故诗中有“晦翁去后”“考亭碑”等句。

(四)《和卧龙庵招隐吟》

武侯与晦翁,千年两名流。各以一臂力,能镇百世浮。神游天地间,或为山阿留。心期有佳人,驾言写幽忧。水流岩花开,山空明月秋。桂树影团团,乳鹿鸣呦呦。荐菊秋盈筐,酌茶花满瓯。两翁来不来,徘徊驻归驺。

按,此诗辑自《无文印》卷二。卧龙庵位于庐山南麓五乳峰下,南宋时朱熹曾在此创建屋舍,并有《卧龙庵记》。

(五)《送人之圆通》

无数飞花舞晓风,天开二十五圆通。要知门户从何入,问取溪边石耳峰。

按,此诗辑自《无文和尚语录》。“圆通”系指圆通寺,位于庐山石耳峰下。

(六)《送开上人》

道人家住庐山寺,信脚东游二千里。三年饱吃浙西饭,不曾咬着浙西米。大川恶拳打不活,石溪浅水浸不死。自言辣手难近傍,只有痴绝较些子。要从窗下看庐山,归卧溪声山色里。了无元字涴胸怀,肯将佛法挂唇齿。漠漠重湖五老前,衮衮九江千嶂底。空手携锄种白石,赤脚提篮挈流水。有问参寻事若何,向道今年秋芋多。[32]

按,此诗辑自《无文和尚语录》。据诗可知,开上人为庐山僧人,曾至浙西参访大川普济、石溪心月、痴绝道冲等尊宿。

十三、释若芬诗一首

释若芬,字仲言,号玉涧,俗姓曹,婺州(今浙江金华)人。学天台宗,深解义趣。曾任西湖上竺寺书记。能诗,工书,善画,时称三绝。生平略见吴太素《松斋梅谱》卷十四、夏文彦《图绘宝鉴》卷四。

(一)《题庐山图》:

过溪一笑意何疏,千载风流入画图。回首社贤无觅处,炉峰香冷水云孤。[33]

按,此诗辑自日本冈山县立美术馆藏释若芬《庐山图》,笔者拟题。佐久将监真胜(1570—1642)收藏《庐山图》时,为了方便在茶会中悬挂,将原作一分为三。日本冈山县立美术馆所藏为右段,高35.3厘米,长62.7厘米,绢本,上面有释若芬(玉涧)的题诗和署名。诗中化用了“虎溪三笑”和“莲社”的典故。

十四、释了慧诗一首

释了慧(1198—1262),号西岩,俗姓罗,西川蓬州(今四川蓬安)人。临济宗僧人,无准师范之法嗣。约淳熙十一年(1251),住持庐山东林寺。一年后迁住天童景德禅寺。景定三年(1262),释了慧去世,终年六十五岁。有《西岩了慧禅师语录》传世。

(一)《别庐山》

白云深处憨眠好,野菜添油滋味长。千古康庐话头活,山僧笑擘紫泥香。[34]

按,此诗辑自《西岩了慧禅师语录》卷上,笔者拟题。此诗作于淳熙十二年(1252),了慧离开庐山,前往天童景德禅寺任住持。

十五、释净日诗三首

释净日(1221—1308),号东岩,南康军都昌(今江西都昌)人,俗姓廖。临济宗僧人,西岩了惠之法嗣。景定三年(1261)住持庐山圆通寺,后又住持庐山东林寺。至元壬辰(1292)迁住育王禅寺,又迁天童景德禅寺。至大元年(1308),净日去世,终年八十八岁。

(一)《圆通传侍者之江西》

三应声消石耳边,了知无法可相传。黄芦两岸秋风急,一棹西江水上船。[35]

按,此诗辑自《重刊贞和类聚祖苑联芳集》卷六。此诗作于净日住持圆通寺期间。诗中“石耳”指庐山石耳峰。

(二)《冲上人北归》

万里南来一瘦藤,冲开九叠碧云层。这回归去逢人道,不到庐山不是僧。[36]

按,此诗辑自《重刊贞和类聚祖苑联芳集》卷六。此诗是净日送冲上人离庐山北上时所作。

(三)《三笑图》

楮皮冠子漉醨巾,勃窣伽梨裹半身。尘世难逢开口笑,虎溪千古只三人。[37]

按,此诗辑自《重刊贞和类聚祖苑联芳集》卷九。此诗是净日为《三笑图》所作题画诗。《三笑图》所绘的是“虎溪三笑”的故事。

十六、释宗憩诗一首

释宗憩,南宋时期临济宗僧人,无准师范之法嗣。编纂《江湖风月集》。

(一)《东岩住圆通》

圆通面目没遮拦,要识圆通面目难。怪得为人心太切,家家窗下见庐山。[38]

按,此诗辑自《重刊贞和类聚祖苑联芳集》卷四。“东岩”指东岩净日禅师,景定三年(1261)住持庐山圆通寺,故此诗作于景定三年。

十七、释觉崇诗一首

觉崇,号雪牛,蜀(今四川)人。南宋时期临济宗僧人。

(一)《庐山杂兴》

古殿沉沉月满廊,横秋阁下藕花香。山中最胜他山处,先得西风几夜凉。[39]

按,此诗辑自《中兴禅林风月》卷上。

十八、释妙相诗一首

释妙相,南宋时期临济宗僧人,偃溪广闻之法嗣。

(一)《送人之庐山》

错来行脚渠因我,悟后还家我累渠。湓浦水明霜夜月,担头不带别人书。[40]

按,此诗辑自《江湖风月集》卷上。此诗是妙相所作送别诗。“湓浦”位于江州。

十九、释濡泳诗一首

释濡泳,南宋时期临济宗僧人,大歇仲谦之法嗣。

(一)《之东林》:

心无所负面无惭,拄杖曾参五十三。若使东林知得去,又成沽酒引陶潜。[41]

按,此诗辑自《新撰贞和分类古今尊宿偈颂集》卷上。“沽酒引陶潜”化用皎然《赠韩武康》诗句,说的是东林寺慧远法师为陶渊明设酒的典故。《东林十八高贤传·不入社诸贤传》载:“时远法师与诸贤结莲社,以书招渊明。渊明曰:‘若许饮,则往。’许之,遂造焉。”[42]

二十、释永珍诗一首

释永珍,南宋时期临济宗僧人,石溪心月之法嗣。

(一)《送人之庐山》

耆宿门庭已遍参,三三非九只非单。石房秋晚归来日,满面风霜五老寒。[43]

按,此诗辑自《江湖风月集》卷上。

二十一、中溪应诗一首

中溪应,号中溪,名、字皆待考,南宋末年僧人。

(一)《虎岩住东林》:

一尘不立话方行,此日开堂作么生。七尺乌藤靠壁上,又成沽酒醉渊明。[44]

按,此诗辑自《江湖风月集》卷上。这是中溪应禅师赠送给虎岩禅师的诗作。按,虎岩或是虎岩净伏禅师,《增集续传灯录》卷五有传。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