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厦门汽车产业集群创新网络结构与功能研究

时间:2024-07-06

陈玉慧,汪欣彤,郑孟玲

(集美大学城市与区域发展研究所,福建厦门 361021)

0 前言

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产业集群作为一种特殊的企业空间组织形态,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在区域经济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世界各地都有集群成功的案例,如美国的硅谷、丹麦的家具集群、“第三意大利”以及台湾的新竹园等。中国国内的一些产业集群也有成熟的发展,如北京的中关村等,产业集群都是地区经济最活跃的因素。然而根据生命周期原理,任何事物都有其形成、发展、成熟、衰退的过程。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创新成为了时代的特征,产业集群也面临着集群升级的问题。不具备创新能力、不能及时升级的产业集群最终将面临被市场淘汰的命运。产业集群的升级问题归根究底就是集群创新机制的构建问题,集中表现为集群创新网络的构建。

集群创新网络的种类按照划分依据的不同而有所差别。其中,按照集群创新网络的行为主体可以将集群创新网络划分为基于中小企业的集群创新网络和基于优势企业的集群创新网络[1]。国外学者从20世纪初开始就注意到了集群创新网络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国内学者从21世纪开始研究我国的集群创新网络的问题,但是学者们更多地是从中小企业或者高新技术企业的角度出发来研究集群创新网络结构或者功能[2-8],鲜有学者从优势企业的角度出发来研究集群创新网络的结构和功能。从优势企业的角度,系统地阐述基于优势企业的集群创新网络的结构和功能的学者有林艳、王宏起[1],然而他们也仅仅是在理论层面对其进行探讨,缺少实证研究。

厦门汽车产业是福建省汽车产业闽南版块的重要主体,也是中国大中型客车重要生产基地。本研究欲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基于优势企业的集群创新网络的结构和功能进行分析,并将基于大金龙的厦门汽车产业集群创新网络作为案例进行实证研究,为地方构建以优势企业为核心的集群创新网络提供决策参考。

1 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

1.1 研究方法

集群创新网络的研究涉及经济地理学、区域经济学等多个学科,本研究采用的方法包括:(1)文献研究法。该方法运用互联网络等现代技术进行网上相关资料的搜集,外文文献参考资料采用著名的搜索引擎,如Baidu,Google等,中文文献参考资料采用中国期刊网(CNKI)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资源系统、维普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等,查询相关的研究论文和参考资料,为本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案例借鉴。(2)问卷调查法。该方法针对优势企业结构及功能设计问卷,以了解优势企业技术创新的现状,及其与集群创新网络其他行为主体之间的互动关系。(3)采用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实际调查与资料分析相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等逻辑分析法。

1.2 数据来源

本研究采用的数据来自3个方面:(1)优势企业问卷调查。根据相关标准,本研究筛选到厦门汽车产业优势企业两家,分别是金龙联合汽车工业有限公司和厦门正新橡胶工业有限公司。问卷于2011年4月13日发放到两家企业,于2011年4月22日回收。内容包括:优势企业技术创新投入-产出,以了解优势企业技术创新的基本情况;优势企业与其他行为主体之间的互动关系,以了解网络中的各行为主体与优势企业之间的配合情况;针对未来集群创新网络的发展,优势企业将采取的措施及所需的支持。(2)厦门市集美区经济贸易发展局。汽车产业的统计数据由厦门市集美区经济贸易发展局提供的数据整理而得。(3)厦门市集美区经济贸易发展局及集美区商会相关人员访谈。其中,优势企业的相关标准主要依据优势企业的内涵及作用进行界定。具体的评价指标:年产品销售收入达到3亿元以上,企业技术实力较强,在同行有较好的核心竞争力,年科研开发费用占销售收入的3%以上。产品或技术在行业内处于领先地位,其主导产品市场占有率名列同行业前茅。质量管理体系健全,通过行业要求的国家强制性认证[1,9-10]。

2 汽车产业集群发展现状

2.1 汽车产业集群现状

厦门汽车产业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特别是厦门机械工业集中区(集美)汽车工业城的建成以及金龙联合汽车工业有限公司以及配套企业的进驻有力地促进了厦门汽车产业的集聚和发展壮大。目前,厦门汽车产业已形成了集客车整车制造、汽车车身、电器、座椅、橡塑、空调和冲压零件等环节于一体,具备大、中、轻型客车全系列车型生产能力的汽车生产体系。产业链以大金龙整车为核心,向上延伸至原材料、机械设备、零部件、生产服务和基础设施的供应商,向下延伸至销售渠道和客户,并侧面扩展到辅助性产品的制造商和技术开发商。产业集群效益显现(表1)。

表1 2003—2010年厦门汽车产业发展概况 亿元Tab.1 Development of Xiamen automobile industry cluster during 2003—2010 108yuan

2.2 优势企业现状

在厦门汽车产业集群中,有多家企业年销售值超过3亿元,如金龙汽车车身有限公司、玉柴发动机有限公司、正新橡胶工业有限公司和金龙联合汽车工业有限公司等。但能在集群网络中起创新作用和带动辐射作用、吸引其他相关行业机构进入集群创新网络并且其经济规模、产品销售管理水平在市场竞争中具有优势的企业应属金龙联合汽车工业有限公司(简称“大金龙”)和厦门正新橡胶工业有限公司(简称“正新”)。它们的年销售值均超过40亿元,都属于知名企业,实力较强,技术成熟,在同行中有较强的竞争力。

创新投入是技术创新的基础,是企业在技术创新过程中的资源投入能力,大体可分为R&D投入和非R&D投入两种[11]。新产品的产出是衡量技术创新成果最直接的指标。从表2上可以看出,大金龙和正新对技术创新的投入比重基本相同,两家企业同样重视企业自身的技术创新。而在技术创新的产出方面(表3),正新逊于大金龙,大金龙技术创新的效益更高。大金龙作为从事整车制造的企业,不仅是汽车产业链的核心,而且是整个汽车产业集群发展的中坚力量。大金龙的发展事关整个汽车产业的全局发展。故本研究将大金龙作为本次实证研究中的优势企业,以此来探析基于大金龙的汽车产业集群创新网络的结构和功能。

表2 2010年大金龙和正新技术创新投入表[11]%Tab.2 Investment in technical innovation of King Long and Cheng Shin in 2010

3 汽车产业集群网络结构与功能

根据前人的研究,基于优势企业的集群创新网络的行为主体由企业、大学、科研机构、中介机构和政府等组成[1]。与一般集群创新网络相比较,基于优势企业的集群创新网络是以优势企业为核心,以大学、科研机构、中介机构以及政府紧密围绕着优势企业所组成的创新网络。优势企业与大学和科研机构是基于优势企业的集群创新网络的核心部分,而在这个核心部分中,大学和科研机构又是起到为企业提供基础技术的作用;政府和中介机构同样是作为基于优势企业集群创新网络的支撑和辅助部分,为优势企业的创新活动提供服务。因此,基于优势企业的集群创新网络除了具有集群创新网络的功能之外,在优势企业的牵引带动下,该集群创新网络还具有自学习、自增强以及多层次协同的功能[1]。

表3 2010年大金龙和正新技术创新产出表[11] %Tab.3 Production in technical innovation of King Long and Cheng Shin in 2010

3.1 汽车产业集群创新网络结构

根据问卷整理,基于大金龙的汽车产业集群创新网络如图1所示。大金龙与上下游企业和相关企业合作互动,为集群技术创新指引方向,提供保障;大金龙与厦门理工学院、华侨大学厦门工学院进行产学研联盟,委托高校、校企合作联合开发新技术;集美区政府为大金龙技术创新提供制度和政策的保障,中介机构为大金龙寻找对接企业,为大金龙新产品的制造、销售提供相关服务。

图1 基于大金龙的汽车产业集群创新网络结构图Fig.1 Structure of cluster innovation network based on King Long

3.1.1 大金龙与企业的合作互动。企业之间的合作互动方式分为两种:一是与上下游企业的垂直互动;另一是与相关企业的水平互动。根据问卷整理得到大金龙与其上下游企业及相关企业之间的合作互动图(图2)。在技术创新的过程中,大金龙与上游供应企业保持顺畅的技术交流,为其提供人员培训、技术培训,使上游供应商及时了解大金龙的需求,并采取应对措施;大金龙与下游企业间的互动关系在于营销配套,大金龙为下游厦门通远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提供产品,并提供技术咨询服务,使其在销售过程中更好地为客户服务,而厦门远通为产品的销售提供配套营销服务,这有助于提高产品的销售率。大金龙与厦门金龙礼宾车等企业之间的互动合作属于相关企业的水平互动,大金龙与金龙礼宾车等企业共享相关技术、共享营销渠道,有助于大金龙与相关企业之间优势互补,扩大产品的销售渠道。但在此过程中,上游企业并没有做到与大金龙同步创新,大金龙与上下游企业信息交流方面尚有不足之处,这样不利于大金龙及时掌握客户需求、市场信息。

图2 大金龙与企业的合作互动图Fig.2 Cooperative interaction between King Long and other enterprises

3.1.2 大金龙与高校的产学研联盟。集美区高校、科研机构云集,一方面可为企业提供多层次、多类型、高素质的劳动力;另一方面有利于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和创造力,积累现代服务业发展要素。而大金龙自身也陆续建成各种客车研发中心以及博士后工作流动站等重要科研机构,为企业持续发展提供了强劲的动力。厦门理工学院、厦门工学院均开设了与汽车相关的应用型和研究型的专业,培养专业型人才。厦门理工学院还拥有福建省高校现代汽车设计与制造技术工程研究中心、市级现代汽车工程技术中心、厦门市汽车与工程机械CAE校企联合重点实验室等多家省级、市级科研机构。

按照合作契约关系,产学研合作模式可分为技术转让、联合开发、委托开发和共建实体4类。共建实体包括共建研究开发机构和共建企业2类[12]。大金龙走的是自主创新的道路,因此,十分重视产学研的合作关系,不仅企业自身陆续建成了各种客车研究中心,还积极主动与高校合作。由问卷调查可知,大金龙与厦门理工学院、华侨大学厦门工学院均有合作关系,其合作方式为委托开发和联合开发。大金龙与大专院校的合作流程如图3所示,大金龙投入资金,委托高校和企业的客车研究中心一起合作研发新技术,为企业开发新技术、新产品、培养人才。大金龙认为高校和科研机构对技术创新的影响最为重要。总体而言,大金龙与高校、科研机构的产学研联盟基础深厚,为企业的技术创新创造了前提条件。

3.1.3 中介机构对企业创新活动的扶持。由问卷可知,目前与大金龙具有密切联系的中介机构是集美区的生产力促进中心。生产力促进中心积极地为大金龙寻找与企业技术创新相配套的零部件制造企业,积极与政府协作引进这些企业,实现大金龙与上游企业对接。而商会作为集美发展较为完善的中介机构,相比与大金龙的联系,其与汽车产业配套的中小型企业联系更加紧密,且更加注重为中小型企业解决问题。在访谈过程中,商会的领导列出商会主要为中小企业所做的工作包括:(1)加强与政府的联系,反映情况,提供信息,促进企业与政府的交流。(2)鼓励中小企业走品牌发展的道路,强调配套产业设施、扶持政策和产业链的整合;组织企业开展横向经济技术联合与协作,帮助企业开展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与交流,开拓国内外市场。(3)为中小企业建立反映问题的通道;建设中介机构服务体系,组织会员企业的经营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的各类培训,为会员企业提供法律、财会、融资、咨询等服务;加强与院校的联系,为企业密集培养人才;开展信息服务,为企业构建电子商务平台,实现信息共享。(4)提高集美土地利用率,宣传、推介集美区投资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强协税、护税、培税工作。(5)受理企业的投诉,维护会员企业的合法权益,反映会员的意见、要求和建议,协调关系,调解经济纠纷。由于注重为中小企业解决当前发展存在的问题,而忽视对未来企业发展方向的引导,因此,作为中介机构,集美区商会的作用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提高。此外,作为中介机构重要组成部分的金融机构在集群创新网络中尚未发挥应有的作用。根据问卷显示,无论是大金龙还是正新,它们在技术创新过程中都是通过企业内部融资的方式来筹集资金。

图3 大金龙与高校的合作流程简单示意图Fig.3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King Long and universities

3.1.4 地方政府对企业创新活动的辅助。政府虽不是创新活动的直接参与主体,但在积极营造区域发展的创新环境、促进集群网络的形成与创新、有效规范地方市场行为以及挖掘集群内潜在创新资源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特别是企业所在的当地政府对企业发展的作用更为重要,能帮助企业及时解决困难。然而在对集美经济发展局访谈中发现,由于大金龙是国有企业,虽然大金龙已搬至集美,但仍由厦门市政府直接管辖,市政府直接对大金龙下定产值指标,集美区政府对大金龙的管理受限,无法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对大金龙进行引导,也无法对大金龙量身订做,制定相应的技术创新扶持政策。尽管如此,集美区政府还是积极地为包括大金龙在内的企业的发展创造环境。

首先,集美区政府尽其所能地在财政上为企业提供资助。在访谈中了解到,2007—2010年集美区政府每年财政拨款7 000万元左右作为支持企业技术创新的经费,并制定奖励制度来鼓励企业的创新行为,减免其税收,保证企业有足够的资金投入到技术创新中。而通过问卷也了解到在企业技术创新过程中,政府从财政支持、奖励制度、人才引进、税收减免等方面对大金龙给予支持。区政府还设立了企业技术改造、市场开拓等各类专项资金;建立进出口信用保险扶持资金,扶持企业扩大出口;每年投入不低于1 000万元,用于企业技术改造、公共服务平台、创业载体、科技金融服务、人才引进与培育等,并在实施中进一步深化细化。

其次,集美区政府致力于建立并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建立了车辆与工程机械技术研发中心、机动车污染控制中心等一批重大科技创新平台,为企业开展研发提供技术支撑和服务;完善检验检测公共服务设施开放体制、金融服务体系和市场开拓公共服务体系,培育现代物流及行业中介组织。建立多渠道筹融资,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放宽企业现有土地厂房抵押的条件,支持金融机构扩大信贷资金投放,完善风险投资机制,吸引更多的社会资金投资汽车产业,促进汽车金融的发展。

最后,集美区政府还积极实施优秀人才奖励机制,建立以政府奖励为导向、用人单位和社会力量为主体的人才奖励制度。制定引进人才的优惠政策,对大金龙及其相关企业引进紧缺、急需的人才,涉及档案、工资、住房以及子女就学等事宜,可本着从宽从优的原则,特事特办;每年集美区财政拔出专款,聘请知名专家和行业精英定期为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和业务骨干举办讲座,提高企业开发、经营管理的能力;鼓励有培训条件的企业积极开展技能培训,建立职业技能培训基地。对每年参加培训、经考试合格并获得市、区职业技能鉴定中心颁发的职业技能鉴定合格证书500人以上、1 000人以下的企业给予10万元的奖励;1 000人以上的企业给予30万元的奖励;加强与外省、外地劳动部门人才职介机构的联系,建立技能型人才输入基地。区财政每年拨出专款,由区人力劳动部门组织辖区企业到外地招聘。

3.2 汽车产业集群创新网络功能

3.2.1 汽车产业创新资源集聚功能。由于集美区位优势明显,集美区政府及商会等中介机构不断地为集美区汽车产业的发展积极引进与汽车产业相配套的服务设施,并为引进人才提供各种优惠政策。大金龙作为国内客车行业的领头者,在市场具有一定的号召力,因此,一些国内知名企业也会选择在集美建厂办公。大金龙建有客车研发机构,具有丰富的创新资源、人才资源。与集美周边的高校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与上下游的企业的垂直互动、和相关企业之间的水平互动,使得相关的汽车行业信息、技术、显性和隐性知识等创新资源都集聚在了大金龙的周围,集合了汽车产业的技术、知识、人才等资源。集群内部企业因空间相对集中,容易了解大金龙技术创新的情况,及时学习新技术、新知识。集美区外围汽车相关企业看到当地集群创新网络内部的资源优势,也会想尽办法进入到集群创新网络中,利用内部资源,又进一步地促进资源集中。

3.2.2 集群企业自学习、自增强功能。由于创新资源的集中、空间上的相邻,网络内部成员之间的学习就变得更加容易。大金龙在技术创新的过程中与其上游企业之间进行人员培训、技术交流,使得新技术、新知识在集群创新网络中扩散。这使上游的企业就容易掌握大金龙的技术发展现状,为了与大金龙配套创新也不断地进行技术创新。上游企业在交流的过程中也是自我学习的过程。而随着其他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增长和追赶,迫于竞争压力,大金龙也必须不断地加快自身自主创新的步伐,以确保它在整个集群创新网络中的核心地位。其他企业为了不断地减小与大金龙之间的差距,也会不断地通过模仿、学习来提高企业自身的能力。整个集群创新网络就会形成不断学习的良好氛围,内部企业之间的相互学习、相互促进不仅提高了企业自身的能力,而且使得整个集群创新网络的整体水平得到提高,竞争能力得到增强。

4 结论及建议

4.1 结论

(1)以大金龙为核心的集群创新网络已经具备雏形,其中大金龙与高校、科研机构的产学研联盟充分发挥着集群创新网络核心部分的功能。(2)大金龙与其上下游企业、相关企业之间的互动联系具有局限性,仍有发展空间;地方商会与大金龙的联系不紧,商会更加注重中小企业的发展,忽略了大金龙作为优势企业对中小企业的作用,注重为中小企业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而忽视对企业长远发展的引导规划。由于大金龙的制度问题,地方政府无法针对具体情况对大金龙进行扶持。除了高校、科研机构与大金龙存在较为良好的合作关系以外,其他行为主体之间的联系有待进一步加强。(3)以大金龙为核心的集群创新网络已显现出集聚创新资源、自学习、自增强的功能。但由于各个行为主体之间联系不是很紧密,因此,集群抵抗创新风险、多层次协同功能还未能显现出来,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汽车集群创新网络的发展。

4.2 建议

针对以上3点结论,建议如下:(1)大金龙应首先在制度上寻找新的突破,以便地方政府能够发挥作用,为大金龙量身订做扶持政策;同时,政府应引导地方金融机构等中介机构的发展,为企业的技术创新提供保障。(2)在保持现有产学研合作关系的基础上,大金龙加强与其他高校的联系,联合培养企业所需的人才。(3)大金龙应与上下游企业之间保持良好的信息交流,特别注重与上游企业同步创新的互动,使得集群内部的企业具有创新活力。与相关企业拓宽合作领域,共享客户或上游供应商,在技术创新的过程中相互交流,激发更多的创新灵感。(4)地方商会应充分发挥桥梁作用,为中小企业解决问题的同时,积极推进大金龙与中小企业之间的合作,为大金龙与中小企业之间的交流创造平台。

[1]林艳,王宏起.基于优势企业的集群创新网络结构与功能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9(5):441-443.

[2]盖文启,王辑慈.论区域创新网络对我国高新技术中小企业发展的作用[J].中国软科学,1999(9):102-106.

[3]廖文琛.基于产业集群的创新网络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06.

[4]王建国,刘珂.基于集群创新网络的产业集群升级研究[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28(1):33-39.

[5]Isbasoiu,George Marian.Industrial Clusters and Regional Development:The Case of Timisoara and Montebelluna[J].Munich Personal RePEc Archive,2007,7:2 -14.

[6]王振,朱荣林.台湾新竹科学工业园创新网络剖析[J].世界经济研究,2003,12(6):34 -39.

[7]雷如桥,陈继祥.纺织产业集群创新网络形成演化机理研究[J].天津工业大学学报,2005,24(2):69-72.

[8]夏永红.徐州工程机械产业集群创新网络的创新机制分析[J].中国商界,2010(1):151-152.

[9]孙伟,黄鲁成.产业群的类型与生态学特征[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2,32(7):94 -96.

[10]钟文.销售收入3亿元以上方能申报重点优势企业[N].成都日报,2006-03-06(04).

[11]田硕.辽宁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研究[D].大连:大连海事大学,2008.

[12]穆荣平,赵兰香.产学研合作中若干问题思考[J].科技管理研究,1998(2):31-34.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