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盐城市乡镇经济差异空间分析

时间:2024-07-06

蒋海兵,徐建刚,商 硕

(1.南京大学 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南京 210093;2.江苏沿海开发研究院,江苏 盐城 224002)

我国区域差异研究,多数从三大地带、省区级地理单元与县域地理单元展开[1-2],忽视对小尺度行政地域内部经济发展差异研究,以乡镇为基本单位探析区域经济差异研究较少。另一方面忽视经济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差异研究[3]。针对于此,选择市域范围,以乡镇为研究单位,通过提高区域空间差异的分辨率,更清晰地解析乡镇间经济差异与驱动因素。统筹城乡社会发展,缩小城乡差距,是“十六大”提出的重要发展战略,摸清乡镇空间差异特点与驱动因素,有利于政府未来宏观政策的把握。盐城位于江苏省中北部,属于江苏省欠发达地区,截止 2007年末市区内共有 139个乡镇,经济差距显著。研究区内乡镇差异有助于认清盐城市的优势和薄弱乡镇地区,统筹市域发展,为制定科学合理的乡镇发展政策提供参考。

1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1.1 数据来源

收集 1999,2003,2007年盐城市 139个乡镇数据(2003年盐城市乡镇合并,所以,1999年乡镇数据按2003年行政调整合并)中的人均 GDP、乡镇国民生产总值、就业人口、固定资产投资等相关数据,采用盐城市1∶10万乡镇边界数据,并建立 GIS数据库。应用加权重心法、空间数据探索(ESDA)方法与空间分析技术来探讨盐城市域差异及其驱动因素。

1.2 研究方法

应用空间中心统计、空间数据探索(ESDA)方法与空间分析技术来探讨盐城市域差异及其驱动因素。

1.2.1 空间中心统计。空间中心统计是描述空间对象分布的基本方法,加权平均中心是空间中心统计的重要方法之一,选择不同属性信息作为权重,通过赋予空间对象几何坐标不同权重来得到,对其加权平均中心的结果进行比较就可以直观地表现区域差异。加权平均中心计算公式如下,即

式中:N为空间对象总数;Xi,Yi为第i个空间对象的坐标值(一般为经纬度);Wi为第 i个空间对象的属性信息,如人口等,即为坐标值[4]。

1.2.2 空间数据探索分析。ESDA分析目的在于探测数据的空间属性,它包括空间自相关。空间自相关是检验某一要素的属性值是否显著地与其相邻空间点上的属性值相关联的重要指标,它包括全局空间自相关与局部空间自相关。全局自相关采用Moran's I指数,用于衡量空间要素的相互关系,与一般统计学中相关系数类似,其值在正负1之间。大于0表明存在空间的正相关,反之为负相关,等于 0则表明不存在空间相关性。局部自相关用于弥补全局自相关对于区域异质性特征的忽视,采用的是 local Moran's I来衡量局部空间自相关性,从本质上看,局域 Moran's I是将全局 Moran's I分解到各个区域单元,Anselin将其称为 LISA,即空间联系局域指标[5]。

1.3 指标选取

人均 GDP较好地反映了区域发展程度,它被广泛用于区域经济差异研究之中[6]。选取人均 GDP比率,即各个乡镇人均 GDP与全市乡镇 GDP平均值之比,反映乡镇发展水平。选择人均第一产业比率,即:各乡镇人均第一产业总产值与全市人均第一产业平均总产值之比。人均第二产业比率,即各乡镇人均第二产业总产值与全市人均第二产业平均产值之比,它们分别反映乡镇农业与工业发展水平。增长幅度采用人均 GDP相对发展率(nich指数)能较好地测度各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相对大区域的发展速度[7]。其公式为

2 乡镇经济空间格局分析

2.1 乡镇经济格局空间分异特征

2.1.1 低于全市平均水平的乡镇占多数,乡镇经济差异呈现先缩小后扩大趋势。结合图 1(图例中括号内为乡镇数)与统计数据,从 3个时期 139个乡镇人均 GDP比率看,1999年高于平均水平乡镇 54个,偏度值 1.723,峰度值 4.174,低水平乡镇高度集中,低于 0.75的乡镇达 53个,变异系数 0.48,全距 2.82。 2003年全距 2.33,偏度 1.035,峰度 1.46,变异系数 0.45,低于 0.75的乡镇减至 43个,超过平均水平的乡镇增至61个,相对差异减小。2006年全距 2.64,变异系数 0.48。2007年全距2.98,变异系数 0.51,偏度 1.39,峰度 3.06,比率低于0.75的乡镇达到 51个,低水平乡镇增加,超过平均水平的乡镇增至 63个,相对差异扩大。数据反映,1999—2007年高于平均水平的乡镇数逐年增加,说明整体经济水平在提高,变异系数则反映乡镇经济差距经历了先缩小后扩大的过程。

图 1 1999,2003,2007年盐城市乡镇人均 GDP比率Fig.1 Yancheng towns'ana lysis of per capita GDP ratio in 1999,2003,2007

2.1.2 高水平乡镇分布于斗龙河以南,低水平乡镇集中于灌溉总渠西部,经济空间格局总体呈现“东南—西北”递减,经济重心向东南移动。从图 1可知,高水平的乡镇主要分布于斗龙河以南的大丰和东台两市,两市内低水平乡镇数量逐年减少。中西部射阳河与东线灌溉总渠成为一般水平(人均 GDP比率在 0.75与 1之间)与较低水平乡镇(比率在 0.5~0.75之间)的另一个分水岭。低水平乡镇(人均 GDP比率低于 0.5)分布于苏北灌溉总渠西部两岸的乡镇,在空间上呈扩大趋势。从经济发展的空间格局来看,3个时期经济空间格局总体呈现“东南—西北”递减态势。

1999—2003年乡镇 GDP总量重心向东偏南约 80°,偏移距离 2.3km。2003—2007年,重心向东偏南移 26°,偏移距离 1.8 km。1999—2007年,重心总体向东偏南51°,偏移距离为 3.9 km。1999—2007年经济重心总体趋势为东南走向,表明市域东南部乡镇经济增长快于西北部。

2.1.3 临海乡镇经济水平普遍较高,“增长极”与“发展轴”带动能力逐渐增强。从表 1、图 1可知:1999年最高水平乡镇(人均 GDP比率在 1.5以上)有黄沙港、三仓、新街、安丰、北龙港、秦南等 17个乡镇,其中,临海(距离海边 10km范围的有 15个乡镇)5个,沿 204国道(国道两边 1km范围的有 31个乡镇)3个,邻市区(距离市中心 10km的有 12个乡镇)3个。较高的乡镇(人均 GDP比率在 1.5~1.25之间)15个中有 2个临海,2个沿 204国道,2个邻近市区,2个县城。国道两边达到平均水平的乡镇有 11个,邻近市区达到平均水平的乡镇有 5个,临海乡镇达到平均水平的有 9个。

表 1 不同年份临海、邻市区与沿204国道高经济水平乡镇数量分布Tab.1 The number o f high econom ic level tow ns near the sea,adjacent urban areas and along the NationalRoad 204

2003年最高水平乡镇有黄沙港、弶港等 16个乡镇,其中,临海 5个,邻市区 2个,沿 204国道 2个。较高的乡镇有 21个,其中,临海 4个,靠近市区的 2个,沿 204国道的 5个,县城及周边乡镇 4个。国道两边达到平均水平乡镇 12个,邻近市区达到平均水平的乡镇 6个,临海达到平均水平的乡镇有 11个。

2007年最高水平乡镇有黄沙港、大中镇等 18个乡镇,其中,临海 5个,县城 1个,邻市区 2个,沿国道 4个 。该年大中镇急速增长,人均 GDP比率达到 3.31。较高的 20个乡镇中沿海 5个,邻市 4个,沿国道 4个。国道两边达到平均水平乡镇 12个,邻近市区达到平均水平的乡镇 9个,临海达到平均水平乡镇 10个。

比较三期高水平乡镇的人均 GDP比率得知,临市区与国道的乡镇比率逐年增高,多数超过临海乡镇,如:潘黄、龙冈、张庄、郭猛、安丰、刘庄、廉贻与新兴,体现了经济增长“质”的提升。分析三期乡镇数据得知:临海乡镇经济水平普遍较高,国道“发展轴”区域带动能力日益增强,随着市区“增长极”壮大,“小马拉大车”的局面正逐步得到改善。

2.1.4 高增长乡镇呈现出向盐城市区与大丰市区集聚增长态势。图 2显示,1999—2003年增长最快区域主要为东台市大部分乡镇,nich指数大于 1.5的乡镇多且集中。经济增长较快为射阳河和斗龙河以之间的乡镇,nich指数在 1到 1.5之间。大丰市多数乡镇增长较慢,整体滞后地区为灌溉总渠以北的乡镇。

2003—2007年快速增长区为大丰与盐城市区周边乡镇。之前发展较慢的大丰市,特别是大中镇及其附近乡镇此次成为快速增长重心,2005年大丰港一期工程建成试航,2006年开放一类口岸,国家级港口——大丰港投资建设带动了该市乡镇快速发展。随着 2003年以来城区扩建,盐城市区周边乡镇快速增长。之前增长最慢(nich指数低于 0.5)的响水县与滨海县有所改观,较多乡镇 nich值高于 0.5,化工产业与造船业建设拉动当地经济增长,临海乡镇的重化工产业园区初显对周边辐射,规模化成长和日益拓展的产业链条,带动周边乡镇相关行业起飞。该阶段增长最慢地区为灌溉总渠西部与响水中西部的乡镇。

图 2 1999—2007年盐城市乡镇经济增长速度Fig.2 Yancheng towns'analysis of econom ic grow th rate

2.1.5 农业发展空间格局呈“临海—内陆”递减态势,工业水平高的乡镇向盐城市区与大丰市区集中。作为江苏省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基地,盐城农业在全省经济比重较高,从 2003年与2007年人均第一产业比率看,两期乡镇农业空间格局未发生明显变化,基本上呈“临海—内陆”递减态势(图 3),临海乡镇、大丰与东台农业整体发展水平高。

图 3 2003年与 2007年盐城市乡镇人均第一产业比率Fig.3 Yancheng towns'ana lysis of the p rimary industry in 2003and 2007

从两期人均第二产业比率来看(图 4),工业格局变化明显。2003年工业水平最高(比率在 1.5以上)区域分三大块,最大区域为近湖—龙冈—大冈一线,其次为黄沙港—盐东一线,最后为东台南部的溱东—安丰—唐洋一线,较高的乡镇(比率在 1.25和 1.5之间)围绕最高的乡镇附近,工业水平高的乡镇多分布于盐徐高速、宁靖盐高速沿线与市区附近。2007年最高区域为市区与大丰城区周边乡镇及东台西南角的乡镇。2003—2007年高水平工业乡镇发展向市区与大丰县城集中。市域乡镇工业生产能力集中于中部与西南部,西北部乡镇工业相对滞后。

图4 2003年与 2007年盐城市乡镇人均第二产业比率Fig.4 Yancheng tow ns'analysis of the secondary industry in 2003 and 2007

综合乡镇工农业发展水平可知,临海乡镇经济水平普遍较高,一方面与农业发展相关,另一方面也与港口建设相关,包括射阳港、大丰港、陈家港,港口产业带动乡镇工业发展,拉动相关产业建设。

2.2 乡镇经济空间关联分析

全局自相关分析得到 1999,2003,2007年人均 GDP的乡镇全局 Moran's I指数分别为 0.39,0.57,0.54,他们都在 0.05显著性水平下显著,结果表明:各乡镇人均GDP存在显著的空间正自相关性,表示人均 GDP高的乡镇周边区域人均 GDP也高,反之亦然。1999—2007年,总体呈现空间正相关的增长趋势,表明这段时期乡镇经济差异存在相似的趋势,乡镇联系日益紧密。为了探求乡镇经济增长速度的相关性,对人均 GDP增长速度(nich指数)的全局 Moran's I指数测试,1999—2003年与 2003—2007年的值分别是 0.403与 0.408,它们都在0.01显著水平下显著,反映乡镇间发展速度存在很高的空间相关性。对于局部相关性来说,通过 LISA集聚图与散点图来说明 nich指数。两期散点图说明高值区与低值区空间相关性好。将散点图各象限的点展示于地图中,反映发展速度空间关联程度。计算区内两期人均GDP的相对增长率(nich指数)的 LISA值,并且在 Z检验的基础上(p≤O.05)绘制 LISA分布图(图 5)。

图 5 2003年与 2007年 nich指数 LISA集聚图Fig.5 LISA cluster map of nich indicators in 2003 and 2007

采用文献[8]的方法,根据空间关联类型图(图 6)、LISA集聚图(图 5)与空间关联分析可知乡镇增长速度在空间上的相似性,将“低-低”值区设为“滞后集聚区 ”,“高-高 ”值区为 “快速增长区 ”,“低-高 ”值区为高增长地区的低值区,设为“沉降区”,“高-低”值区为低增长区内的高值区,为增长“极化区”。从图 5,图 6可知:2003年“滞后集聚区”分布于射阳河与灌溉总渠以北,响水与滨海境内乡镇显著,2007年该区分布于射阳河以北,以市域西北部乡镇最为显著。2003年“快速增长区”集中于建湖、射阳、城区与东台市,显著区主要在东台与射阳东部乡镇。2007年该区分布于盐城城区与大丰市区周边,显著区分布于大丰市乡镇。2003年处于“沉降区”集中于快速增长区内部,显著镇有南沈灶镇与东台镇。2003年“极化区”分布于快速增长区边缘,显著区有冈东、新坍、南阳、新丰与义丰镇。2007年“极化区”显著镇有益林镇,“沉降区”主要分布于东台与市区的乡镇。

图 6 1999—2007年乡镇 nich指数空间关联类型Fig.6 Spatial interaction types o f the nich indicators from 1999 to 2007

通过三期人均 GDP的全局 Moran's I指数与两期nich指数的全局与局部空间关联分析,可知 1999—2003年增长快的乡镇与县城和市区相关联,近湖镇、合德镇、东台镇、潘黄镇与市周边乡镇形成“快速增长区”主体,东坎镇、响水镇对周边乡镇辐射能力有限,不属该区;2003—2007年,经济增长快的乡镇多数与市区和大丰城区相关联。

增长极理论认为:增长极会带来极化与扩散效应,二者的综合影响称为溢出效应,如果溢出效应为负则有利于增长极发展,反之,则有利于周边地区发展[9]。关联分析表明区域增长“引擎”即增长极成长,对周边乡镇经济引导与辐射效果突出,乡镇经济“快速增长区”由以县城带动主导向市区与大丰市区带动主导转变。从两期空间类型区变化来看,滞后集聚区变化不大,快速增长区格局变化显著,大丰市部分乡镇从之前的极化区和滞后区及沉降区转成快速增长区。

3 乡镇经济差异驱动因素分析

一般来说,乡镇经济差异与地方投资、乡镇企业利润完成总额及从业人数有关。将 2003年与 2007年各乡镇国民生产总值分别与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乡镇企业利润总额及从业人数作相关分析,2003年分别为 0.73,0.67与 0.65,2007年为 0.7,0.596与 0.7,在 0.01水平下显著相关,乡镇经济水平与固定资产投资、企业利润总额与从业人数相关程度达到中高度相关。选择两期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乡镇企业利润完成总额与从业人数数据,并取比率(各乡镇值与均值的比率)来探析地区之间驱动因子差异状况,按 0.5,0.751,1.25,与 1.5比率将其分为 6组,并对比分析。

在就业人数比率上(图 7,图例中括号内为乡镇数,下同),2003年就业人口分布集中于县城,高于均值的乡镇 53个,其中,就业最多的 12个乡镇多数为县城,中心城镇吸纳就业能力强。市域东北临海与县城周边乡镇比率较高。较少的乡镇 38个(比率在 0.5~0.75之间)分布于射阳、响水与阜宁县内。在 2007年就业空间格局中,滨海港镇的就业比率增长突出。

图 7 2003年与 2007年乡镇从业人员比率Fig.7 Tow ns emp loym ent analysis in 2003 and 2007

从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比率来看(图 8),2003年最高水平(比率在 1.5以上)的乡镇 21个,分布在东坎镇、盐淮路一线的建阳、近湖、庆丰,市区周边的潘黄镇、大冈镇、龙冈镇,大中镇及其周边的万盈镇与梁垛镇等,最高的近湖镇,投资比率达到 5.8。最低水平乡镇(比率在0.5以下)有 30个,主要分布在响水、阜宁西北及射阳的部分乡镇,最低的通洋镇比率仅为 0.11,该年投资空间比较集中在盐城中部乡镇。2007年乡镇投资格局发生明显变化,第 1个变化是最高水平的乡镇有 25个,响水县与滨海县临海乡镇投资猛增。第 2个变化是市区周边乡镇,龙冈镇、新兴镇、潘黄镇、南洋镇等,潘黄镇投资比率达到 6.7,龙冈镇达到 5.7,这得益于市区快速发展带来的“溢出效应”。第 3个变化是大中镇投资巨增,由2003年比率的 3.6上升到 2006年的 4.9,再到 2007年的 3.8,大丰港口建设带来的“乘数效应”[10]使其周边乡镇吸引了持续的投资;最低的郭墅镇仅为 0.13。尽管整体乡镇投资之间绝对差异在减少,但是,2003年最高与最低乡镇投资比率之比为 53,2007年最高与最低比率之比为 42,绝对差距在缩小,大于均值的乡镇数也由 48个增至 56个,最低乡镇数由 30个增至 37个,阜宁与射阳境内最低乡镇数增加,乡镇间整体投资差距存在扩大的态势。

图 8 2003年与 2007年乡镇固定资产投资比率Fig.8 Towns investm ent level analysis in 2003and 2007

2003年企业利润总额比率(图 9),最低水平的乡镇有 67个,分布较集中,绝大多数分布在响水、阜宁、滨海与大丰境内乡镇。最高水平的有 20个乡镇,主要分布在东台、城区周边的潘黄、大冈、龙冈、新兴,秦南及盐淮路一线的近湖、庆丰等镇。2007年,最低水平乡镇减至54个,分布更趋分散。响水与滨海临海乡镇企业利润明显提高,低值区范围减少。最高水平的乡镇增至 23个,北部沿海的高值乡镇明显增加。

图 9 2003年与 2007年乡镇企业利润比率Fig.9 Tow ns business-benefit analysis in 2003 and 2007

根据 2003—2007年人均 GDP与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率(nich指数)找出两类典型乡镇。(1)高投资与高发展区。两类指标均在 1.5以上的乡镇有:大中、潘黄、龙冈 、头灶 、安 丰 、时堰 、溱东 、南阳 、大中 、西团 、郭猛 、益林,该区分布于大丰城区与市区附近的乡镇。(2)低投资与低发展区。两类指标均在 0.5以下的乡镇有:六套 、南河 、双 港 、老舍 、运河 、通洋 、罗桥 、公兴 、古河 、板湖、陈集、芦蒲、三灶、郭墅、羊寨、硕集、陈良、合利与吴滩镇,其中,南河的企业利润比率为 0.8,其他乡镇均在0.5以下,该区集中于响水中西部与阜宁西北部乡镇,不仅是全市经济增长滞后的乡镇,也是企业低利润区。

将2003年与2007年乡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分别与就业人口及企业利润作相关分析,2003年相关性达到0.599与 0.737,2007年达到 0.663与 0.714,相关程度为中高度相关,吸引投资是加快乡镇经济增长的关键。上述分析表明:大丰港投资与响水、滨海化工产业投资带来的“乘数效应”拉动了关联产业,促进了当地就业,增加了企业利润,推动了乡镇快速发展,反之,投资匮乏则会加剧落后乡镇的贫困局面。

4 结论

1999—2007年盐城市乡镇经济相对差距先减小后扩大,空间格局呈现“东南—西北”递减态势。临海乡镇经济水平普遍较高,市区、港口作为“增长极”与国道“发展轴”的区域经济带动能力逐渐增强,高增长乡镇向大丰市区与盐城市区集聚。农业发展空间格局呈“临海—内陆”递减态势,高水平工业乡镇的向市区与大丰市区集中。

市域内的乡镇经济发展水平与增长速度存在较强的空间自相关性。空间关联类型划分直观地表现了乡镇间空间关系,印证了增长极对周边乡镇的辐射组织作用。快速增长区由以县城带动主导逐渐向盐城市区与大丰市区带动主导转变。“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政策向苏北倾斜,改善交通条件,加快市区产业集聚”,这些区域协调政策促进了盐城城市经济建设,日趋强大的市区增长极释放出来的“溢出效应”惠及周边乡镇。政府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投资产生的“乘数效应”带动民间相关项目投资,大丰港建设促进周边乡镇经济快速增长。响水、滨海县积极促进化工产业推动落后地区经济增长,“增长极”的形成加快当地与周边乡镇摆脱贫困落后局面。

吸引投资是促进乡镇经济增长的关键,对市西北部低投资、低增长与低发展的乡镇应给予必要政策扶持,扼制恶性的“马态效应”,注重挖掘地方特色行业,加强对该地区公共基础设施投资力度,改善投资环境,引导企业进驻,扶持龙头企业,孵化地区增长极,培育地区支柱产业,带动经济增长,逐步扭转乡镇间发展差距扩大化趋势。根据非均衡理论,在生产要素有限情况下,集中建设主要的增长极与发展轴,增强其扩散能力,辐射周边乡镇,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1] 覃成林.中国区域经济差异变化的空间特征及其政策含义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1998,17(2):36-39.

[2] 陈钊.我国东、中部地区的南北发展差异[J].地理研究,1999,18(1):79-86.

[3] 孙姗姗,朱传耿.区域发展差异研究进展与展望[J].人文地理,2008,23(2):11-18.

[4] 孟斌,王劲峰,张文忠,等.基于空间分析方法的中国区域差异研究[J].地理科学,2005,25(4):393-400.

[5] 马晓冬,马荣华,徐建刚.基于 ESDA-GIS的城镇群体空间结构[J].地理学报,2004,59(6):1048-1056.

[6] 李小建.20世纪 90年代中国县际经济差异的空间分析[J].地理学报,2001,56(2):136-145.

[7] 陈修颖.1990年以来浙江沿海区域差异及其成因分析[J].地理科学,2009,29(1):22-29.

[8] 仇方道,朱传耿,佟连军.淮海经济区县域经济差异变动的空间分析[J].地理科学,2009,29(1):56-63.

[9] 崔功豪.区域分析与规划[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220-227.

[10] 李小建.经济地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201-210.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