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国内外旅游合作关系研究进展

时间:2024-07-06

陈 浩,陆 林,郑嬗婷

(1.安徽师范大学 旅游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0;2.安徽农业大学 管理科学学院旅游管理系,合肥 230036;3.合肥学院 旅游系,合肥 230601)

从本质上说旅游业的运行是一个集体活动的过程,没有哪一个组织和公司能够完全控制旅游产品生产的所有环节、控制全部旅游业[1]的发展。旅游业是一项开放、关联程度极高的新型产业,区域旅游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坚持“大旅游、大市场、大产业”的发展战略,重视区域旅游合作[2]。随着独立景区发展的日趋成熟,加强区域旅游合作也成为景区拓展客源、增加效益非常重要的手段。在旅游业实际运行过程中,由于其高度的综合性,很多目的地及其管理者都感觉到由于合作的缺乏而使旅游地的发展存在很多困难。而合作往往成为一种解决旅游规划和当地旅游发展的动力机制,如果各利益主体都能积极而顺利地参与,合作将成为促进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3]。

随着旅游合作实践越来越成为普遍现象并且越来越深入,学界对于旅游合作关系的研究也越来越重视,研究成果日益增多,研究的范围也逐渐拓展,涉及旅游合作关系的各个方面。通过对《Annals of Tourism》、《Tourism Mangement》2种外文期刊及《Tourism Collaboration and Partnerships》外文专著进行搜索与阅读,并对维普期刊中文数据库进行检索,将收集到的关于旅游合作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分析。可以看出目前国内外对旅游合作的研究主要涉及以下一些方面。

1 动因研究

1.1 地缘关系

地缘关系是旅游合作关系形成的最常见的基础。通常是以山、河等作为纽带将处于不同行政区域的旅游点联系起来。孟彩萍探讨了黄河壶口瀑布风景名胜区的旅游合作开发方案,因为黄河壶口段地跨两省(陕西宜川县与山西吉县),是黄河将两省两地连接在一起[4]。澜沧江—湄公河旅游自西双版纳景洪至泰国昌盛的水道,全长 335km,沿途经过西双版纳、缅甸、老挝后进入泰国,近年中、老、缅、泰加大了合作的力度,共同开发湄公河[5]。相邻或距离相近是区域旅游合作形成的另一个条件,典型的是城市群区域的旅游合作,如我国的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的旅游合作。边境旅游也属于此范畴,国内外研究较多的有美加边境、中越、中俄、中朝韩等的旅游合作。由于地缘关系而形成的合作伙伴关系通常都具有资源共享、交通便捷、有久远的双边交往的历史等共同的特点,因此,这些也是合作伙伴关系存在的前提条件。

1.2 旅游可持续发展

对于一些以自然资源为基础或者环境敏感型的景区,环境和生态质量是区域的主要特性和竞争要素,是实现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6]。Twan Huyber研究了澳大利亚昆士兰州南部的热带地区的区域旅游合作关系,由于区域内部对自然环境资源利用的竞争,出现了一些破坏环境的现象,作者提出通过加强区域的旅游合作来解决这一问题[7]。Steven Parker探讨了美国的波耐尔地区的区域旅游合作关系,通过调查,发现造成当地游客需求下降的重要原因是生态环境条件的恶化,而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合作力度缺乏,体现在合作方法的不系统、合作组织的制度缺乏等方面,提出要实现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就应加强旅游合作的伙伴关系[8]。一个跨国的旨在推动欧洲可持续旅游发展的旅游合作方案也在 1995年完成,由 3个欧洲国家的研究机构完成,目的是通过区域旅游合作关系以实现欧洲旅游的可持续发展。闫兴亚提出要保护和发展闽粤赣边境地区的客家文化旅游资源,做到可持续发展,应该加强三地的旅游合作[9]。郑耀星基于《闽西南五市(厦门市、泉州市、漳州市、三明市、龙岩市)旅游合作发展规划纲要》的制订认为,区域旅游合作是旅游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需要,是旅游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10]。

1.3 旅游合作关系的潜在利益

如果目的地的利益主体能够共同合作并努力达成一致的协议,将会产生许多潜在的利益,这种潜在利益将会促进合作各方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首先这种合作潜在地避免了利益主体间长时期的冲突而产生的内耗;第二,如果这种合作关系给了利益主体在决策方面很大影响并对他们的生活产生影响的时候,这种合作关系就会显得更加的正当、合法;第三,合作提升了相关行为和政策的调和,并且提升对旅游的经济、环境和社会影响的认识。这种结果将使地方旅游业的发展有潜在的高效性和可持续性。在之后的研究中,Bill Bramwell又将合作伙伴关系的潜在利益进一步归纳成 14个方

面[11]。

2 概念及属性研究

2.1 旅游合作关系的概念

旅游合作关系在各种研究中被学者们描述为:共同进行市场拓展、政府间针对旅游业的联合、公众和私人的伙伴关系、横向联合进行规划[12]。区域旅游合作是指区域范围内不同地区之间的旅游经济主体,依据一定的章程、协议或合同,将资源在地区之间重新配置、组合,以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旅游经济活动。区域旅游合作关系是独立的利益主体们关于旅游合作的努力,他们与旅游发展有 2个或 2个以上相关的利益,通过在既定的组织水平和确定的地理区域分享制度、标准和结构去实现与旅游发展有关的问题[13]。对于区域旅游合作关系的概念,被引用最多最经典的定义是“合作是核心利益主体关于某领域未来发展的联合决策的过程”,这个定义涵盖了实践中出现的各种多样性的合作形式。

2.2 旅游合作关系强度

Martinez提出了边境地区旅游合作的 4种类型:疏远、共存、互助、一体化。Dallen基于可持续旅游的原理以美国—加拿大边界 3个国际公园为例,在 Martinez的边境旅游合作关系的 4种类型基础上提出了边界旅游合作的强度模式[14](图 1)。疏远是指由于政治关系的紧张或文化的差异使得邻邦间不存在合作伙伴关系;共存指存在较低水平的合作伙伴关系,但相互之间缺少融洽,缺少合作解决问题的行为;配合指双边合作解决一些普通问题,特别是非法移民和资源利用方面的问题;合作关系已经建立,并且稳定发展,参与者积极寻找共同努力解决发展问题的方法;一体化是一种没有边界障碍的合作关系,参与的各方在功能上已经融合。

图 1 跨境旅游合作关系强度示意图Fig.1 Levels of cross-border partnerships in tourism

2.3 旅游合作关系的主体和领域

旅游合作关系的主体可以按照 5种标准划分类型:地理尺度、法律基础、控制的范围、组织的类型和尺度、时间结构,其中,地理尺度标准是最常见的[15-23]。如按照行政区域由小到大,区域旅游合作关系可以分为社区、州(省)、区域、国家之间的合作关系。按照法律尺度合作主体包括个人、协会、政府、政府组织、非政府组织(NGO)等[24]。合作的领域主要包括管理框架、基础组织的发展、人力资源、保护、提升等。吴军对我国 1993—2006区域旅游合作的内容总结为资源共享、客源互换、开放市场、产品开发、共同营销、管理协调、基础交通、信息交流、人员交流培训 9个方面[25]。

2.4 旅游合作关系的生命周期

组织进化和生命周期的概念已经广泛应用于商业、管理和组织的研究领域(Greiner,1979;Kimberly and Miles,1980;Quinn and Cameron,1983)。在旅游研究领域的应用多体现在旅游地生命周期方面。Waddock(1989)将这个概念应用于旅游组织的伙伴关系发展和进化模式中。这种方法又被 Selin和 Chavez转引用于美国森林旅游相互合作关系中去。Jamal等汲取 Wad.dock的演化思想,用于社区旅游规划合作,提出合作 3阶段:定问题 (problem-setting)、定方向 (direction-setting)和实施(implementation)[26]。A lison将以往学者们对于组织合作概念的研究进行了总结,提出了区域旅游合作关系的生命周期模式(图 2)。将区域旅游合作关系的发展分为6个阶段,合作前期是寻找合作问题,形成合作目标的阶段;起步期是确定合作主体、确定目标的阶段;成长期主要活动是合作方案执行;成熟期指合作的稳定性、可行性增强,形成良性发展的态势;衰退期是指合作活动处于停滞状态,合作动力丧失,不稳定性增加;合作后期是指合作活动存在继续运转、演变为更大的合作组织、合作解体,被另外的组织接管、转化成其他合作方式或合作彻底结束等多种选择[3]。

图 2 旅游合作关系生命周期模式Fig.2 Life cyclemodel of tourism partnership

3 措施研究

跨行政区域的区域旅游合作关系的障碍主要体现在 3个方面:一是观念,由于我国行政区划体制的根深蒂固,一些行政官员不愿意也不敢轻易地打破封闭的局面。二是制度约束障碍,从旅游业长远发展的需要看,我国的行政区划制度有可能造成了旅游经济发展的封闭性。三是经济发展的非均衡性,由于旅游资源的地域性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非均衡性导致我国行政区域旅游业发展的非均衡性[27]。在区域旅游合作关系进行的过程中,各利益主体之间相互的不信任是一个非常难以克服的潜在问题,特别是涉及到与旅游业密切相关的环境问题的时候。Bill Bramwell将合作伙伴关系过程中的潜在问题总结归纳为来自经济、社会、政治等方面的19个因素[1]。如何发展区域旅游合作关系是研究者们的最终目的,相关的研究都提出相应的对策,主要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

3.1 成立区域旅游协调组织

Peter Mason调查了一个可持续旅游优先的环境非政府组织(ENGO)的构成,提出了 ENGO和与此方案相关的利益主体之间的合作关系,成立合作组织,成员包括旅游经营者、极地科学家、旅游学术机构和研究者、当地和国家政府的代表、北极社区代表和 NGO成员。方案的目标是提出整合保护建议并融入到北极旅游发展中,使得社区、旅游者和经营者共同朝可持续旅游的方向努力[28]。Lindemberg(2002)探讨了巴西的科斯塔地区区域旅游合作问题,该地区为了加强合作,于 1996年成立了“科斯塔地区合作联席会议”,参加会议的有全国性组织、区域性组织和当地的组织(10个被涉及到的地方政府代表),包括私人公司、公私结合的公司、非政府组织、政府组织等代表。通过联席会议共同商讨解决该地区的旅游业发展问题。Lindemberg的研究是运用Gray的合作阶段框架检测“科斯塔地区合作联席会议”的工作成果[29-30](表 1)。澳大利亚东北部的约克角地区的旅游合作是通过一个“约克角旅游合作委员会”的组织来实现的[31]。东盟与印度的旅游合作主要是通过东盟与印度政府之间的对话实现[32]。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与香港、澳门在 1993年 12月成立了“珠江三角洲旅游推广机构”,旨在促进三地旅游业的共同发展。Barry Mark提出了一种航空公司之间的合作关系,由于全球航空业竞争的压力导致亚洲的航空业必须加强改革,通过对影响航空业发展的驱动因素的分析,研究者认为加强航空业之间的联盟是应对全球竞争的最好方法[33]。

表 1 格雷的合作发展内容和阶段框架[29]Tab.1 Gray's fram ework of issues and phases in partnership development

3.2 旅游产品发展措施

区域旅游发展过程中应扬长避短,分工开发,建设互补的旅游产品群,以充分发挥区域资源优势。雷同的旅游项目建设和产品开发、低水平的重复建设甚至于破坏性建设,不仅降低了旅游吸引力,而且造成了沉重的债务和经营负担。旅游点过多而重点又不突出,往往使旅游者疲于奔命,降低了旅游的效果和应有的魅力,进而影响复游率。这些矛盾和问题应当通过区域合作的共同努力,力求避免,逐步解决[34]。约克角旅游合作中合作组织在产品方面的努力主要包括:共同组织富有地方特色的事件旅游项目,共同努力寻找新的产品开发投资机会等。

3.3 加强联合宣传和促销

在宣传促销方面,约克角的旅游合作组织主要是参加重要的国际性的旅游博览会、共同寻找目标市场、扩大市场的范围等措施。张慰冰在关于环太湖旅游开发建议中也提出要联合推销、总体宣传、营造区域的鲜明的旅游形象,以形成中国旅游“环太湖旅游圈”的优质品牌旅游的促销,形成系列的旅游线路。在国内关于某一具体地区旅游合作的研究中均提到了联合促销的重要性。

3.4 发展集群化产业

产业集群是指在某一区域内,一些内部相互关联的企业和机构在地理上的集中,产业集群可以降低分散性企业配置资源的经营成本,增强集群化企业的创新能力,形成持续性的协同效应,提高集群内产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和规模经济效益[35]。我国粤港澳地区应在旅游资源、旅游景区、旅游交通、饭店、旅行社、投资、产品开发、教育培训、信息咨询等领域以合资、合作的形式组建跨行业、跨区域和跨国经营的现代企业,实现产业集群化,推动旅游业走集约化的发展道路,提高产业要素的配置效率,为粤港澳大旅游区的创新发展提供动力引擎[36]。

3.5 其他措施

如旅游合作政策、制度的制定,Bill Bramwell通过英国皮克地区国家公园的好普山谷的合作管理来论证是否旅游合作政策的制定能减少合作参与者之间的不平衡性或至少发展一种局部公平的概念[37];张志辰提出有效的合作制度在旅游合作关系中能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并分析了旅游合作的制度障碍、作用、影响因素及制度安排的对策[38]。罗文斌提出构建区间旅游交通通道,加强两相邻区域间的联系,实现物资、人员的自由流动;绝大部分国内学者在提到区域旅游合作关系的对策时都建议设计连接区域间的旅游线路;Jonathan在探讨发展一种跨越管辖权的旅游伙伴关系时,提出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需要一个可持续的旅游战略、一个参与式的规划过程、一个综合的发展策略、一个参与式的合作方法、合作的平衡、理解政治的敏感性。

3.6 旅游合作活动效果的评价

尹贻梅提出旅游空间竞争合作策略实施后应对旅游产业收入、旅游相关产业收入、旅游环境的改善等状况进行跟踪监测及统计,以确定这一策略带来的收益,及时发现措施中的失误并采取相应措施来改善和补救。Marcjanna将实现约克角地区区域旅游合作关系的具体活动分为以下几类:信息的收集、产品的发展、市场、游客管理、培训和就业、居民的鼓励、伙伴关系的战略提升,并通过这几个方面来检验合作行动的效果。首先是通过连续两年以上几项活动对资金的使用额、使用额排名及在所有资金中所占的比重来反映活动的投入情况;对几项活动进一步细化并对细化的活动采用 5分制进行打分以检测合作活动的效力;通过对约克角近来正面和负面的一些趋势的定量评估深入反映合作活动的效果。

4 研究方法

对于区域旅游合作关系的研究,国内学者主要是通过对研究区域历史资料的收集和分析进行判断。国外学者的研究在对资料收集分析的基础上相对更重视实际调研工作,访谈法是使用最多的方法。Dallen在研究美加边界旅游合作关系时采取了访谈法,邀请了双方公园的管理者、工作人员、双方的地方官员,通过设置开放的问题和半封闭的问卷进行调查;另外,也收集了公园发展的历史材料及其他各种资料进行研究[14]。Tazim在以加拿大的一个山区小镇为例研究以社区为基础的旅游竞合关系时采用了 3种方法:一是与当地发展管理委员会的至少 20人进行了深入细致的交谈,了解情况;二是参加与合作关系有关的当地的公众会议;三是对与当地发展有关的文字资料的分析[39]。

5 结语

(1)区域旅游合作已成为旅游业发展的趋势之一[40],关于旅游合作的研究,国外重视对合作的理论基础的研究,对合作对策的研究更加深入;而国内的研究则重视合作的意义和基础的分析,对合作的优势、劣势的分析较为透彻,对合作的具体对策提得也很详细,但千篇一律,缺少创新。

(2)目前,我国很多地区在旅游开发与管理的过程中都涉及到合作的问题,因此,研究者应加强这方面的研究,并对以下几个方面更加关注:政府在区域旅游合作关系中的推动作用的分析研究,因为在我国区域旅游合作活动仍然是政府主导型,政府如何通过政策的制定、旅游合作机制的转变对旅游企业的引导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是区域旅游合作关系能延续并保持活力的关键;加强对区域旅游合作现状的深入观察,不再仅就体制谈弊端,放宽解决问题的视野,对问题的内在致因进行探察[41];研究方法的创新,从其他学科寻找和借鉴理论依据,借鉴国外的实证调研方法如访谈法,使对问题和现状的分析更加深入。

[1] BramwellBill.CollaborationandPartnershipsinTourism Planning[C]//BramwellBill.TourismCollaborationand Partnerships:Policies,PracticeandSustainability.New York:ChannelViewPublications,2000:1-20.

[2] 王雷亭.国内外区域旅游合作研究进展综述[J].泰山学院学报,2003,25(5):38-42.

[3] CaffynAlison.IsThereATourismPartnershipLifeCycle[C]//BramwellBill.TourismCollaborationandPartnerships:Policies,PracticeandSustainability.NewYork:ChannelViewPublications,2000:200-230.

[4] 孟彩萍.宜吉共建黄河壶口瀑布旅游风景名胜区的合作方案[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3,17(4):66-70.[5] 施荣华.开发澜沧江,促进经济合作,发展跨国旅游[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3,26(5):80-85.

[6] RitchieJRBrent.ImterestBasedFormulationofTourism PolicyforEnvironmentallySensitiveDestination[C]//BramwellBill.TourismCollaborationandPartnerships:Policies,PracticeandSustainability.NewYork:Channel ViewPublications,2000:44-78.

[7]HuybersTwan.Inter-firmCooperationatNature-based TourismDestinations[J].JournalofSocio-Economics,2003,32:571-587.

[8] ParkerSteven.CollaborationonTourismPolicyMaking:EnvironmentalandCommercialSustainabilityonBonaire,NA[C]//BramwellBill.TourismCollaborationandPartnerships:Policies,PracticeandSustainability.NewYork:ChannelViewPublications,2000:78-98.

[9] 闫兴亚.论闽粤赣边客家区域旅游合作[J].嘉应学院学报,2004,22(2):78-82.

[10] 郑耀星.区域旅游合作是旅游业持续发展的新路[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1999(2):29-33.

[11] BramwellBill.CollaborationinLocalTourismPolicymaking[J].AnnalsofTourismResearch,1999,26(2):392-415.

[12] BramwellBill.PartnershipAndRegionalTourismInBrazil[J].AnnalsofTourismResearch,2002,29(4):1138-1164.

[13] LongPhilip.TourismDevelopmentRegimesintheInner CityFringe:TheCaseofDiscoverIslington,London[C]//BramwellBill.TourismCollaborationandPartnerships:Policies,PracticeandSustainability.New York:ChannelViewPublications,2000:183-200.

[14] TimothyDallenJ.Cross-BorderPartnershipinTourism ResourceMangement:InternationalParksalongtheUSCanadaBorder[C]//BramwellBill.TourismCollaborationandPartnerships:Policies,PracticeandSustainability.NewYork:ChannelViewPublications,2000:20-44.

[15]DeLacyTerry.AnAustralianResearchPartnershipBetweenIndustry,UniversitiesandGovernment:TheCooperativeResearchCentreforSustainableTourism[C]//BramwellBill.TourismCollaborationandPartnerships:Policies,PracticeandSustainability.NewYork:ChannelViewPublications,2000:117-129.

[16] HallCMichael.RethinkingCollaborationandPartnership:APublicPerspective[C]//BramwellBill.TourismCollaborationandPartnerships:Policies,PracticeandSustainability.NewYork:ChannelViewPublications,2000:143-159.

[17] JamalTazim.CommunityRoundtablesforTourism-relatedConflicts:TheDialecticsofConsensusandProcess Structures[C]//BramwellBill.TourismCollaboration andPartnerships:Policies,PracticeandSustainability.NewYork:ChannelViewPublications,2000:159-183.[18]RobertsLesley.DevelopingPartnershipApproachesto TourisminCentralandEasternEurope[C]//Bramwell Bill.TourismCollaborationandPartnerships:Policies,PracticeandSustainability.NewYork:ChannelViewPublications,2000:230-247.

[19] ReedMaureenG.CollaborativeTourismPlanningasA-daptiveExperimentsinEmergentTourismSettings[C]//BramwellBill.TourismCollaborationandPartnerships:Policies,PracticeandSustainability.New York:ChannelViewPublications,2000:247-272.

[20] RobinsonMike.CollaborationandCulturalConsent:RefocusingSustainableTourism[C]//BramwellBill.TourismCollaborationandPartnerships:Policies,PracticeandSustainability.NewYork:ChannelViewPublications,2000:295-314.

[21] TremblayPascal.AnEvolutionaryInterpretationofthe RoleofCollaborativePartnershipsinSustainable Tourism[C]//BramwellBill.TourismCollaboration andPartnerships:Policies,PracticeandSustainability.NewYork:ChannelViewPublications,2000:314-333.[22] BramwellBill.CollaborativeTourismPlanning:Issues andFutureDirections[C]//BramwellBill.Tourism CollaborationandPartnerships:Policies,Practiceand Sustainability.NewYork:ChannelViewPublications,2000:333-342.

[23]SelinSteve.DevelopingATypologyofSustainable TourismPartnerships[C]//BramwellBill.Tourism CollaborationandPartnerships:Policies,Practiceand Sustainability.NewYork:ChannelViewPublications,2000:129-143.

[24] Selin Steve.Developing an Evolutionary Tourism Partnership Model[J].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1995,22(4):844-856.

[25] 吴军.中国区域旅游合作时空演化特征分析[J].旅游学刊,2007,22(8):35-41.

[26] Getz D Jamal T.Collaboration Theory and Conmmunity Tourism Planning[J].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1995,22(3):186-204.

[27] 罗文斌.试论跨行政区域旅游经济合作[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4,11(3):82-87.

[28]Mason Peter.The World W ide Fund for Nature Arctic Tourism Project[C]//Bramwell Bill.Tourism Collaboration and Partnerships:Policies,Practice and Sustainability.New York:Channel View Publications,2000:98-117.

[29] Medeiros de Araujo L.Partnership and Regional Tourism in Brazil[J].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2002,29(4):1138-1164.

[30] Medeiros de Araujo L.Stakeholder Assessment and Collaborative Tourism Planning:The Case of Brazils Costa Dourada Project[C]//Bramwell Bill.Tourism Collaboration and Partnerships:Policies,Practice and Sustainability.New York:Channel View Publications,2000:272-295.

[31] Augustyn Marcjanna M.Performance of Tourism Partnerships:A Focus on York[J].Tourism Management,2000,21(2):341-351.

[32]Suthiphand.ASEAN-India Cooperation in Trade and Tourism:Trends and Prospects[J].Journalof Asian Economic,1996,7(4):743-757.

[33] Mark Barry.Matching Global Competition—— Cooperation among Asian Airlines[J].Tourism Management,1995,16(1):61-65.

[34] 张慰冰.合作开发环太湖旅游圈探求区域旅游发展的新思路[J].旅游学刊,1997,12(4):42-47.

[35]Greer Jonathan.Developing Trans-Jurisdictional Tourism Partnerships— — Insights from the Island of Ireland[J].Tourism Management,2002,23(2):355-366.

[36] 董观志.粤港澳大旅游区发展模式创新研究[J].旅游学刊,2004,19(4):49-53.

[37]Bramwell Bill.European Collaboration in Sustainable Tourism[J].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1997,24(2):440-484.

[38] 张志辰.区域旅游合作中的制度分析[J].旅游学刊,2008,23(1):67-70.

[39] Jamal Tazim B.Collaboration Theory And Community[J].Tourism Planning,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1995,22(1):186-204.

[40] 禹有松.安徽参与长三角区域旅游合作模式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8,27(3):65-69.

[41] 薛莹.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区域旅游合作研究综述[J].人文地理,2003,18(1):29-35.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