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7-06
王 恒,李悦铮
(辽宁师范大学 a.海洋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b.城市与环境学院,辽宁大连 116029)
旅游空间结构是指旅游经济客体在空间中相互作用所形成的空间聚集程度及聚集状态,它体现了旅游活动的空间属性和相互关系,是旅游活动在地理空间上的投影,是区域旅游发展状态的重要“指示器”[1]。其中,旅游活动开展的主要地域,即旅游景区的空间结构是旅游空间结构中的重点研究对象。
大连市是我国首批最佳旅游城市,目前,拥有 1个国家 5A级景区、9个国家 4A级景区、4个国家 3A级景区以及众多省、市级风景名胜区。由于资源、历史、基础设施等诸多因素,旅游景区空间结构具有明显的不均衡性,旅游活动主要集中在以大连市区为中心的旅游“金三角”地区,造成中心区域旅游超负荷运转,而其他地区丰富的旅游资源未得到有效利用[2]。因此,尽快扭转这种“南重北轻”的旅游发展格局,形成区域旅游发展合力,构建合理的旅游景区空间结构对大连市旅游业持续、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对大连市旅游景区空间布局进行分析的基础之上,提出相应的空间结构优化策略。
1.1.1 大连市旅游景区总体空间分布类型测定。大连市各旅游区(点)在宏观上呈点状分布,因此,可以根据点状要素空间分布类型进行测定。借鉴吴必虎、唐子颖[3],马晓龙,杨新军[4]等研究成果引用最近邻距离模式对大连市国家 5A,4A,3A级旅游景区空间结构进行分析。最近邻距离是表示点状事物在地理空间中相互邻近程度的地理指标,测出每个点与其最邻近点之间的距离 r,取这些距离的平均值 -r,即表示邻近程度的平均最邻近距离(简称最邻近距离)。当区域中的点状分布为随机型时,其理论上的最邻近距离可用公式表示为
式中:rE为理论最邻近距离;A为区域面积;n为旅游节点数。由于大连市拥有丰富旅游资源,故选取国家 5A,4A,3A级旅游景区(点)作为研究对象,共 14个资源单体,区域面积为 1.26万 km2。根据公式,计算出大连市国家 5A,4A,3A级旅游区(点)理想随机分布的最邻近距离:rE≈14.98452km。
利用 GIS技术测算出各景区(点)之间的距离,得到大连市景区(点)之间的乌鸦矩阵(表 1)。根据表 1中数据,分别计算出各旅游景区(点)的最邻近点及其最邻近距离,得到表 2。根据表 2中各景区(点)之间的最邻近距离计算出各旅游资源单体最近邻点距离的平均值 -r≈16.43km。
在均匀分布、随机分布和凝聚分布 3种点状分布类型中,均匀分布的最邻近距离最大,随机分布次之,凝聚分布最小。最邻近点指数是量测点状事物在地理空间中分布形态的常用指数。最邻近点 R指数定义为实际最邻近距离与理论最邻近距离之比:当R=1时,说明点状分布为随机型;当 R>1时,点状要素趋于均匀分布;当 R<1时,点状要素趋于凝聚分布。R=-r/rE≈1.096369>1,表明大连市旅游景区呈均匀分布形态,南北旅游景区距离较远。因此,必须注重对旅游资源的整合,形成大连市旅游景区的空间结构一体化。
表 1 大连市景区景点距离乌鸦矩阵表 kmTab.1 The crow matrix of the tourist scenic spots systems in Dalian City
表 2 大连市旅游区空间点最近邻距离情况Tab.2 Nearest-neighbor distances of point in the space location of tourism region in Dalian City
1.1.2 大连市旅游景区区域内空间分布类型测定。借鉴吴必虎、唐子颖[3],卞显红[5]等研究成果并引用基尼系数(Gini)对大连市国家 5A,4A,3A级旅游区区域内空间分布类型进行测定。基尼系数(Gini)可以用于刻划空间要素的分布,也可以对 2个空间要素的分布进行对比,是地理学中用来描述离散区域空间分布的重要方法。理论上,基尼系数介于 0和 1之间,越大表明集中程度越高。现将大连市国家 5A,4A,3A级旅游区在大连市所辖的 6个区域内分布的个数进行基尼系数分析,从而判断其在大连市的分布状况(表 3)。
经计算,基尼系数(Gini)等于 0.7985,分布均匀度为 0.2015。结果表明大连市国家 5A,4A,3A级旅游区在 6个区域中呈现集中分布,且分布的均匀度较低。吴必虎、唐子颖[4]研究表明,首批国家 4A级旅游区在华中区等八大地理分区中的基尼系数(Gini)是 0.8561,分布均匀度为 0.143 9;卞显红[5]研究表明长江三角洲国家4A级旅游区在长江三角洲地区中基尼系数是 0.844 2,分布均匀度为 0.1558。大连市国家 5A,4A,3A级旅游区的集中分布程度较低,但仍呈现集中分布,北部旅游资源相比南部未得到充分开发。
通达度是指个体在环境中参与游憩活动的自由度的量测[6],直接影响区域集散效率,也直接影响不同层次旅游系统间相互连接的紧密程度,是区域空间结构形成和演化进程中最活跃的因素[7]。借鉴吴晋峰、包浩生[8]等研究成果,运用拓扑指数分析方法对大连市交通网络结构进行定量分析。利用 GIS技术绘制了大连市各交通节点与国道、高速公路、铁路的空间分布图,并在此基础上绘制了平面拓扑图(图 1),代码如表 4。
表 3 大连市 5A,4A,3A级景区的集中分布与均匀分布对比表Tab.3 The contrast of the centralization distribution and equality distribution with 5A,4A and 3A tour areas in Dalian City
图 1 大连市交通网络空间结构平面拓扑示意图Fig.1 Transportation netw ork spatial structure p lanar topo logy figure in Dalian C ity
表 4 大连市交通节点及其在平面拓扑图中的代码Tab.4 Transportation nodes and their code in the p lanar topo logy figure in Dalian City
1.2.1 α指数。α指数是度量旅游网络回路性的指标,为观察的旅游网络回路数与理论最大数之间的比率[9],α指数取值范围为 0~1,指数为 0时,表示没有回路,指数为 1时,说明回路数达到了最大程度。计算公式为
式中:Ei表示网络中每个子图的边数;Vi表示每个子图的节点数;G表示子图的数目,(旅游网络中 G=1,下同)。根据平面拓扑图,按照公式经计算可得 α指数为0.889,说明大连市旅游网络回路性较好。
1.2.2 β指数。β指数为网络中结点的平均连线数目,是对网络连接性的度量[9]。网络中β指数越大,连接状况越好。当 β=0时,旅游网络为无连接性的孤立旅游点;当0<β<1时,旅游网络成树枝状,且连接通道及树枝径道发展的越长,分枝越多;当 β>1时,旅游网络为环网型。随着 β值的增大,环节越多,网络越复杂,但在平面图上,β值总是 ≤3。计算公式为
式中:Ei,Vi,G的含义与 α指数计算公式中相同。根据平面拓扑图,按照公式经计算可得 β指数为 1.429。卞显红[5]的一项研究表明,长江三角洲国家4A级旅游区 β指数为 1.667,相比之下大连市旅游网络连通性不高,有待改进。
1.2.3 γ指数。γ指数是度量旅游网络内连线的观察数和连线的最大限度数目比率的指标,为旅游连通度指数[9]。计算公式为
式中:Ei,Vi,G的含义与 α指数计算公式中相同。γ指数的变化范围为 0~1。当 γ=0时,表示旅游网络内无连线,γ=1表示旅游网络内每一节点都同其他旅游节点有连线。根据平面拓扑图,按照公式经计算可得γ指数为0.667,表明大连市旅游网络连通度较高,但仍可进一步改善。
1.2.4 平均径路长。连接性矩阵是衡量网络中结点间联系难易程度连通性的重要方法之一,结点间存在连线,记为 1;没有连线记为0。一对结点间的距离用沿最短路径所介入的连线数表示,任一结点的行总数是根据距离量度而得出的其通达性量度,网络中的平均径路长是由行内正值结点数去除行总数得出的,行总数或平均径路长越小,结点的连通性越好,反之越差,行总数或平均径路长最小的结点是网络的中心[9]。图 1所示的旅游网络最短路连接性矩阵为表 5。
从表 5可知,图 1所示的旅游网络平均最短径路长为 1.9(理想的旅游网络里每个旅游交通节点之间都直接连接,平均径路长为1),表明连通性不好。但 V2与 V3点平均径路长均为 1.3,是网络中连通性最好的结点,成为该网络的中心,是最理想的区位点(并非每个旅游地都点平均径路长均为1.3,是网络中连通性最好的结点,成为该网络的中心,是最理想的区位点(并非每个旅游地都能位于所在网络的中心)。长海县 (V4)的通达度较之其他地区明显偏低,影响大连市交通网络综合指数的提升。
表 5 旅游网络最短路矩阵Tab.5 The shortest path matrix of tourism network
上述分析表明,大连市存在旅游景区空间距离较大,北部旅游资源相比南部未得到充分开发,旅游交通网络尚不完善,制约了各旅游景区的联动发展,导致区域旅游资源缺乏整合,政府宏观调控不力等问题。因此,调整区内外旅游区的竞合关系,推动其联动发展,加快海陆一体化进程,是大连市旅游产业战略发展的必然要求。
随着大连市旅游规模的扩大和新的旅游资源的开发,原来的旅游核心区域地理位置将发生变化,区域内部各旅游景区之间的竞争将会加剧[10]。旅游景区空间规划布局必须克服区域中各城市之间的边界限制及行政区域边界所带来的各种问题,特别是旅游土地规划对合理规划布局旅游景区空间结构的影响[11]。各旅游景区要充分重视其自身在大连市整个旅游系统中的地位及应充当的角色并与其他旅游景区的开发建设融为一体,加强合作,齐心协力,正确认识空间合作与竞争的关系[12]。各旅游景区应更有效地识别出适合旅游开发的位置(区位)和地带,最大程度地利用当地的空间、经济和环境资源,追求旅游开发的专门化与平衡,而不是重复建设或复制式旅游开发[13]。大连市各级政府部门,特别是旅游部门要加强宏观调控,制定统一的旅游发展规划,在旅游空间布局及各个旅游区的建设上要加强协调,以整体利益为出发点来增强大连市旅游资源和景观的吸引力。
为整合旅游资源,促进旅游合作,形成一体化的旅游格局,必须构筑便捷畅通的旅游交通网络,主要对策包括:兴建并修缮旅游景区通道,提高交通网络的连接程度,特别是要提升长海县的通达程度,形成便捷畅通的旅游交通网络;设计合理的旅游交通线路,改善旅游交通工具,缓解旅游交通压力;对一般交通与旅游交通进行分流,同时引导外地旅游车辆和自驾车的游客换乘公共汽车,减轻风景区主要道路上的交通压力;积极开发新的旅游景点,尤其要开发大连市区至金州以及北三市旅游沿线上的新景点,提高现有线路的利用率。加强对车船企业的管理,降低运营成本,提高旅游车船的服务质量,使游客享受到优质、高效、价格适当的服务,提高游客的满意度。加强海滨沿岸、湖泊、河流等水环境的整治,美化景观,形成多条水上观光线路,促进旅游交通的多样化,形成大连市旅游交通的特色。
由上文分析可知,南部旅游资源开发优于北部,因此,大连市旅游产业的发展应该注重对旅游资源的整合,形成“以南带北,南北互动,和谐发展”的区域一体化旅游空间格局(图 2)。在构造这一空间格局时,要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图 2 大连市旅游空间格局Fig.2 Tourism spatia l structure in Dalian C ity
2.3.1 巩固和发展大连市区旅游圈。形成“一体两翼”的空间格局。“一体”是反映大连市旅游特色、吸引外来游客的核心景区,即大连的城市游憩区,该游憩区包括游憩商业区(RBD)[14]和滨海风景区。“两翼”是指连接“城市东西两翼”的城市轴线通道——中山路和串起数个景区及海水浴场的滨海路。其中,应着重加强市区内游憩商业区的游憩功能升级,分流南部海滨风景区的游客,延长旅游者游憩、停留的时间。
2.3.2 增加旅顺旅游圈、金州旅游圈的开发力度。分流大连市区的游客,在南部旅游圈内部形成“南北互动”的空间格局。南部旅顺要做强人文旅游、生态旅游、军港观光游、海滨度假游,加快旅顺成为国际著名历史文化名城和旅游观光区的步伐;北部金州应充分利用好“3S”资源优势,将金石滩建设成为国际一流的海滨胜地和休闲度假区,同时开展大黑山宗教旅游、开发区工业旅游等项目。
2.3.3 重点发展北部旅游圈。为旅游者提供更多的可选空间,分流南部旅游圈的游客,形成大连市旅游产业“南北互动,和谐发展”的区域一体化空间格局。具体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①瓦房店应全面开发滨海旅游资源,形成以仙浴湾国家 3A级旅游度假区为主体,长兴岛旅游度假区和龙王庙旅游度假区为两翼,骆驼山海滨森林公园、凤鸣岛、红沿河、将军石、月牙湾等海滨旅游度假区为辅的滨海旅游大格局;同时应加快构建连接复州古城、永丰塔、横山书院、涌泉寺、龙潭山、龙门汤温泉等众多旅游资源为一体的人文旅游风景线,形成集观光、度假、访古、娱乐等多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旅游区。②普兰店应整合区域温泉旅游资源,形成以安波温泉度假区为龙头的温泉旅游度假体系,逐步发展成为国际知名的休闲旅游度假区;还应构筑连接二龙山国家级森林公园、老帽山风景区、双泉寺风景区、碧流河水库风景区等众多旅游资源的生态旅游度假体系,并突出特色游——安波滑雪,增加大连冬季旅游的吸引力。③庄河北部应以冰峪沟旅游度假区为龙头,连接仙人洞国家森林公园、步云山温泉生态度假区、大叶沟和老黑山原始次生林区、天门山国家森林公园、桂云峰生态度假区等景区,形成北线山岳型自然风景区;中部以城山古城旅游区为主体,连接龙山湖、黄海大道,形成中部人文景区;南部以海王九岛风景区为核心,连接蛤蜊岛旅游度假区、石城岛海上石林、黑道仙境海隅、海鲜美食街、215km海岸线,打造南部海滨风景区。④长山群岛应构建以大长山岛海滨休闲度假、小长山岛国际海钓基地、广鹿岛国际会议中心、哈仙岛童话世界体验、獐子岛海参基地体验、海洋岛海岛猎奇度假等为核心功能区,同时带动周围联动区域共同发展,融休闲度假、海洋观光、健康疗养、海钓游乐于一体的温带海岛型旅游目的地,使其逐步成为中国、东北亚乃至世界一流的温带海岛休闲度假中心。
(1)大连市旅游景区总体上呈均匀分布形态,R>1,表明南北旅游景区距离较远;Gini=0.7985,表明景区在大连市所辖的6个区域中表现为集中分布,即呈现出“大分散、小集中”的分布状态,旅游产业空间布局存在着严重的“南重北轻”现象。
(2)大连市旅游网络连通性不高,β=1.429,平均最短径路长为 1.9,有待改进;大连市区与金州区作为网络中连通性最好的结点,可以成为该网络的中心,长海县的通达度偏低,影响大连市交通网络综合指数的提升。
(3)加强区域合作、完善交通网络以及整合旅游资源是大连市旅游景区空间结构优化的主导因素,有利于推动大连市旅游空间格局由非均衡态向均衡发展,对优化进程具有决定性作用,将最大程度地提高大连市乃至整个辽宁省沿海地区旅游综合竞争力。
大连市旅游景区空间格局的优化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动态过程,应根据具体的时空特征,进一步研究不同层次旅游地系统的空间关系,细分出与之相对应的优化对策。
[1] 卞显红.城市旅游空间分析及其发展透视[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5:9-10,53-54.
[2] 李悦铮.沿海地区旅游系统分析与开发布局[M].北京:地质出版社,2002:106-107.
[3] 吴必虎,唐子颖.旅游吸引物空间结构分析——以中国首批国家 4A级旅游区(点)为例[J].人文地理,2003,18(1):1-5.
[4] 马晓龙,杨新军.中国 4A级旅游区(点):空间特征与产业配置研究[J].经济地理,2003,23(5):713-716.
[5] 卞显红.长江三角洲国家 AAAA级旅游区空间结构[J].经济地理,2007,27(1):157-160.
[6] Harvey J.Miller Measuring Space-Time Accessibility Benefits with-in Transportation Networks:Basic Theory and Computational Proce-dures[J].Geographic Analysis,1999,31(1):1-26.
[7] 陈修颖,陆林.长江经济带空间结构形成基础及优化研究[J].经济地理,2004,24(3):326-329.
[8] 吴晋峰,包浩生.旅游系统的空间结构模式研究[J].地理科学,2002,22(1):96-101.
[9] 杨吾扬,梁进社.高等经济地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200-206.
[10] 汪宇明.核心-边缘理论在区域旅游规划中的运用[J].经济地理,2002,22(3):372-375.
[11] Douglas G Pearce.Tourism in Paris Studies at the Microscale[J].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1999,26(1):79-80.
[12] 刘名俭,黄猛.旅游目的地空间结构体系构建研究——以长江三峡为例[J].经济地理,2005,25(4):581-584.
[13] 杨新军,马晓龙.区域旅游:空间结构及其研究进展[J].人文地理,2004,19(1):77-81.
[14] 保继刚,古诗韵.广州城市游憩商业区(RBD)的形成与发展[J].人文地理,2002,17(5):1-6.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