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潇湘八景图册》:晚明文人的创作与群题

时间:2024-07-06

施 錡

(华东师范大学 上海 200062)

“潇湘八景”是中国文人画和禅宗绘画中的传统母题。至明代,《潇湘八景》这一画题则出现了由乡贤名流共同创作多幅诗画的案例,增添了地域交游的文化特色。

一、画家与书家生平

在弗利尔美术馆,藏有一套由晚明六位文人书画家合作的《潇湘八景图册》(图1),这套册页在高美庆的《盛茂烨研究》一文中曾有所提及。①高美庆.盛茂烨研究[M]//故宫博物院编.吴门画派研究.北京:紫禁城出版社,1993:206.从款识来看,与书画诸家传世画作可以对应,画面带有很强的明代文人画气息,风格秀润疏朗,多用墨法,少有皴笔,应是合作制成。四位画家分别为盛茂烨(活动于1594—1640)、陈焕(活动于1593—1620)、李士达(活动于16世纪中叶到17世纪初)、沈宣(活动于1600—1621);两位书家为范允临(1558—1641)、文震孟(1574—1636),参与者皆为活跃于16世纪晚期至17世纪初期的吴中一带的文士。

图1 明代,盛茂烨、陈焕、李士达、沈宣,《潇湘八景图册》,八对开册页,纸本水墨设色,纵24厘米,横25.2 厘米,美国弗利尔美术馆藏

盛茂烨的生平记载并不多见,据高美庆考证,他的活跃年代在万历二十二年(1594)到崇祯十三年(1640)之间,画迹上的题跋多属唐宋诗句,②高美庆.盛茂烨研究[M]//故宫博物院编.吴门画派研究.北京:紫禁城出版社,1993:205.可见其创作的主要作品为诗意画。由于其在画作上款识中的“烨”字,“華”字左边的“火”多略写笔画(图2),以及高美庆指出“烨”与“华”的字形相似,因此在《画史会要》中载为:“盛茂华,字念庵,长洲人。”①[明]朱谋垔.画史会要[M]//潘运告.明代画论.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2:422.《明画录》卷八载:“盛茂烨,字念庵,长洲人。”②[清]徐沁.明画录[M]//卢辅圣.中国书画全书:第10册.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36.《无声诗史》卷四:“盛茂烨,号研庵,吴郡人。写山水,布景设色,颇具烟林清旷之概,人物亦精工典雅,意在笔先,饶有士气。”③[明]姜绍书.无声诗史[M]//无声诗史·韵石斋笔谈.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88.《图绘宝鉴续纂》卷一:“盛茂烨,号砚庵,善山水,学荆关家数,笔墨遒劲,思致不凡,小者愈佳,且为人肝胆侠气,当世孰能效焉。其画金陵家多收藏之。”④[清]冯仙.图绘宝鉴续纂[M]//于安澜.画史丛书:第2册.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63:6.可见盛茂烨绘画能力强,画作在金陵等地颇受欢迎。

图2 明代,1621,盛茂烨《烟寺晚钟》册页款

盛茂烨的交游圈主要是吴门人士。万历二十二年与丁云鹏(1547—1628)合作的《五百罗汉图》中的二幅(图3),被认为是盛茂烨传世的最早作品。两轴画作中的一件有款书:“阿罗汉五百尊者全像、甲午春佛弟子丁云鹏敬绘”及“盛茂烨写图”。可见是丁云鹏画人物,盛茂烨补景。从盛茂烨所绘制的复杂交错、枯瘦硬朗的树枝来看,当时他受到文徵明等画风的强烈影响,类似台北故宫的《古木寒泉图》中的遒劲之松当为其模仿对象(图4)。另《秘殿珠林》卷九载丁云鹏画《罗汉图》一卷,其中有丁云鹏自书王世贞(1526—1590)赞一首,董其昌(1555—1636)书“应真变相”四个大字并题跋,拖尾还有杨鹤(?—1635)的题跋:“甲辰余游江南,同范长倩、马仲良与丁南羽往来灵岩石湖之间者数日。”⑤[清]张照.秘殿珠林[M]//秘殿珠林石渠宝笈汇编:第1册.北京:北京出版社,2004:119.此处的范长倩就是在这套册页中题诗的范允临。盛茂烨既与丁云鹏有所来往,与范允临也在同一交游圈中。

图3 明代,1594,丁云鹏、盛茂烨,《五百罗汉图》二幅,轴,纸本墨笔淡彩,各209.2 厘米×103.3 厘米,日本京都国立博物馆藏

图4 明代,1549,文徵明,《古木寒泉图》,轴,绢本设色,194.1 厘米×59.3 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由此可见,盛茂烨是进入文人交游圈的职业画家,画风清新雅致。除此之外,也可能因为其活跃于吴中民间画坛和市场,直接学习文徵明等吴门画家,较少受到古法规程束缚。但盛茂烨的绘画水平应高于一般的职业画家,画作更加适应追求诗意风雅的藏家趣味。

陈焕(活动于1593—1620),《明画录》:“陈焕,字子文,号尧峰,吴县人,僖敏公镒之裔,寄情翰墨。所画山水取法沈周,苍秀茂密,动合法度。”①[清]徐沁.明画录[M]//卢辅圣.中国书画全书:第10册.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20.《画史会要》载:“陈焕,号晓峰,苏州人。作山水用笔苍老,短亭平楚,势极空远。若临仿者尤佳。”②[明]朱谋垔.画史会要[M]//潘运告.明代画论.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2:417.陈焕有部分画作传世,如北京故宫所藏《临溪观泉图》(图5)、《江村旅况图》(图6),系出吴门一派,画风明快洒脱中不失法度,染多于皴,笔简色淡。

图5 明代,1602,陈焕,《临溪观泉图》,轴,纸本设色,62.1厘米×24.6 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图6 明代,1611,陈焕,《江村旅况图》,卷,绢本设色,24厘米×123.4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李士达,《明画录》卷一:“李士达,号仰槐,吴县人,长于人物兼写山水,能自爱重,权贵求索,虽陈币造庐终不可得。万历间织珰孙隆在吴集众史,咸屈膝,独士达长揖而出,寻为收捕,以庇者获免。年八十,碧瞳秀腕,举体欲仙,此以品胜者也。”①[清]徐沁.明画录[M]//卢辅圣.中国书画全书:第10册.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8.《画史会要》载:“李士达,字仰怀,苏州人。”②[明]朱谋垔.画史会要[M]//潘运告.明代画论.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2:423.关于李士达的研究相对较为丰富。学者杨旸曾对传世的李士达画作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并提到李士达的画风中出现了扭曲、变形的松柏,以及形态夸张的人物,可以说是在谢时臣(1487—?)、沈周等影响下追求宋人笔墨的仿古造型,而陈祼(1563—约1639)、盛茂烨等画家则是对文人画这一怪异倾向的追随。③杨旸.李士达的绘画艺术:兼论晚明文人画的世俗化与怪异倾向[J].故宫博物院院刊,1997(3):55-67.如盛茂烨一样,李士达的画作中呈现出的另一特点,是“诗画合一”脱离了精英文人之手,在一定规模上有批量制作的倾向。日本相国寺所藏的谢时臣《春景山水图》(图7)中的题诗:“云间树色千花满,竹里泉声百道飞”,与东京国立博物院所藏的李士达《竹里泉声图》(图8)题诗一致,都出自唐代沈佺期(约656—715)《奉和春初幸太平公主南庄应制》一诗,画面有接近之处但仍有所不同。日本学者植松瑞希认为,诗中的奢华氛围被诠释成了隐逸画面,体现了此时诗意画并不详求诗意的世俗倾向。④[日]東京国立博物館,台東区立書道博物館.文徴明とその時代[M].公益財団法人台東区芸術文化財団,2020:76.而日本静嘉堂所藏的李士达《岁朝题诗图》(图9)中的题诗:“今朝元日试题诗,又簇辛盘举一巵。杨柳弄黄梅破白,弌年欢赏动头时。”与台北兰千馆所藏的李士达《岁朝图》、东京国立博物馆所藏的盛茂烨《元旦试题图》中所题也一样,⑤[日]静嘉堂文库美术馆.静嘉堂明清书画清赏[M].静嘉堂文库美术馆,2005:38、119.可见画中的诗句在时常相互套用。

图7 明代,谢时臣,《春景山水图》,轴,绢本墨笔淡彩,188.5厘米×97.3厘米,日本相国寺藏

图8 明代,李士达,《竹里泉声图》,轴,绢本墨笔淡彩,145.7厘米×98.7厘米,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图9 明代,1615,李士达,《岁朝题诗图》,轴,纸本墨笔淡彩,136.5厘米×55.1厘米,日本静嘉堂文库美术馆藏

沈宣,浙江仁和人,字明德。万历中,以岁贡为安庆府训导,锐意攻古文,尤长于诗,亦工画山水。《七修类稿》卷三十五载《沈明德诗》:“弘治初,杭庠生沈明德宣,嗜酒能文,尤工于诗画,萧散不羁,视功名如敝屣也,一时当道重之……后应贡授安庆府学训导。”⑥[明]郎瑛.七修类稿[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9:382.此外,沈宣与沈周等吴门人士多有交游,明代史鉴(1434—1496)《西村十记》:“二月望日,其始游也。主则邦彦,客则佥宪、启南、继南、立夫、沈明德暨予凡七人。”后又云:“佥宪名班,字廷美,以乡荐为秋官,属佥山西宪事,五十即致政。启南名周,继南名召,长洲人;邦彦名英,立夫名中,明德名宣,皆钱塘人;鉴字明古,吴江人,史氏。”①[明]史鉴.西村十记[M]//丛书集成续编:第63册.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994:288、290.其中作为主人的邦彦,即刘英,是沈宣之婿。据《尧山堂外纪》卷八十五载:“刘英,字邦彦,号宾山,沈明德婿也。”也以诗名,并曾为沈宣题画。②[明]蒋一葵.尧山堂外纪[M]//续修四库全书·子部杂家类:第1195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61.其中的启南是沈周,而沈召(生卒年不详)是沈周的弟弟,也能画山水。明代韩雍(1422—1478)有诗《刘佥宪廷美小洞庭十景》,可见佥宪名为刘班。沈周有诗《送诸立夫归钱塘》,可见立夫名为诸中。史鉴(1434—1496)也是吴中人,与沈周多有交往。③[清]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上册[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291.由此可见,沈宣交往的人士都是乡贤文士,有一定声望但并非官宦阶层。沈宣的其他画颇为少见,据杨旸考查,目前有藏于南京博物院的《秋窗读易图》一件。①中国古代书画鉴定组编.中国古代书画图目:第7册.北京:文物出版社,1997:86.

以下略述两位书家生平。范允临(1558—1641)字长倩,号长白,有《输寥馆集》八卷,题“吴趋范允临长倩著”。钱谦益的《牧斋有学集》卷十八中的《范长倩石公集序》,提到范允临长于诗文、书画和戏曲等,在天平山麓建造庭院,晚年赴滇云(云南)一带任视学政。②[清]钱谦益,钱曾笺.牧斋有学集:第2册[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792-793.另《前明福建布政使司右参议范公墓碑》中提到,范允临先世居吴之支硎、天平两山间,后迁徙去华亭,故为吴人。是万历二十三年(1595)进士,先授南京兵部主事改工部历员外郎郎中,后在云南任安察使佥事提调学政,迁福建为官之后时未至任而归,后退居乡里。③[清]汪琬.尧峰文钞.卷十,四库丛刊·集部:第1683册[M].上海:商务印书馆,1926:6.其工于书法,书风清润秀雅,纤细飘逸,颇具董其昌气象。④黄惇.中国书法史:第6卷[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345.《崇祯记闻录》卷一:“少参范长倩,居天平山精舍,拥重赀,挟众美,山林之乐,声色之娱,吴中罕俪矣。三月间,长倩他出,忽有群凶乘夜劫之,约去金银珠宝三万余金。语云慢藏诲盗,冶容诲淫,长老亦有以自取哉!自是惧而移居郡城矣。”可见其财力颇健。另范允临与董其昌有所交游,董其昌有《寿范长宪学宪七十》和《壬子九月八日,同范长倩、朱君采、董遐周西湖泛舟,次遐周韵》两首。⑤[明]董其昌.容台集:卷上[M].杭州:西泠印社出版社,2012:22、116.

文震孟在《明史》有传,文震孟,字文起,吴县人,他是文徵明的曾孙,文彭(1498—1573)的孙子,文卫辉(生卒年不详)之子。在天启二年(1622)殿试第一,授修撰一职。后因上《勤政讲学疏》得罪魏忠贤(1568—1627),被斥为平民。崇祯元年(1628)又被召为侍读,日讲官,后受到魏忠贤余党王永光(1560—1638)的报复,虽然崇祯眷顾王永光,但终使魏党翻案受阻。崇祯五年(1632)六月,被授予礼部左侍郎兼东阁大学士,入阁预政,但又因得罪温体仁(1573—1638)被落职闲住,半年后去世。福王(朱由崧,1607—1646)称帝后,追谥文肃。⑥[清]张廷玉.明史:卷一百三十九:第21册[M].北京:中华书局,2013:6497-6499.文震孟长于书法,“书迹遍天下,一时碑版署额,与待诏埒。”书法得董其昌笔意,典雅清丽,圆浑遒媚,气息流畅,于当时书坛多有影响。⑦刘正成.中国书法全集·文徵明卷:第五十卷[M].北京:荣宝斋出版社,2000:261.《扬州画舫录》卷八中“休园”条载:“(园)中多文震孟、徐元文、董香光真迹。”⑧[清]李斗,王军评.扬州画舫录[M].北京:中华书局,2007:111.在《酌中志》卷一中则名列《(东林)点将录》“圣手书生”,⑨[明]刘若愚.酌中志[M].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94:58.可见其善于诗文,曾撰有《姑苏名贤小纪》等。

对于书画六人生平的考证表明,这些人彼此之间都存在着复杂的交游关系,且都处于吴中一地,虽未必有直接证据表明各自相互熟识,但可以考出相为友人之友,即处于同一地域文人圈中。

二、八景诗画研究

这套《潇湘八景》册页的制作井然有序,每位画者创作八景中的二景,每位书家题写八景中的四景。

盛茂烨画《烟寺晚钟》一页,画山峦、雾气、乔松后掩映出红墙与山门,寺前二人,似在话别。画面左下角出现小桥和江水,浅色花青渲染的远山和画中偏上的一缕薄雾,表现出了画中的暮色,而采用墨色变幻表现诗情,正是盛茂烨的特长。其上有款:“烟寺晚钟,辛酉(1621)季冬望日写。盛茂烨。”白文方印“与华氏”。对开有明代士人范允临的对题:“山含瞑色护招提,隐隐疏钟隔翠微。一百八声鸣树杪,银蟾初上鹊初飞。范允临。”朱文方印“长倩”“允临”。其书法尖锋入笔,中锋用笔,轻盈娴熟,行距疏朗,洒脱自然。该诗出自明代昆山籍诗人史谨(活动于1367年前后)的《题潇湘八景·烟寺晚钟》。①[明]史谨.独醉亭集下卷[M]//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233册.台湾商务印书馆,1982:144-145.

史谨本人能作诗,亦能书画。《画史会要》:“史谨,字公谨,号吴门野樵,太仓人。洪武时学士王景荐授应天府推官,善绘事,尝自题其画云:‘雨余山色翠如苔,树杪寒烟湿未开。童子无端扫红叶,隔林知有故人来。’”②[明]朱谋垔.画史会要[M]//潘运告.明代画论.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2:379-380.《列朝诗集小传》乙集“史湘荫谨”条:“(史)谨,字公谨,昆山人。洪武中,谪居云南。与王学士景善,用景荐,为应天府推官。未几,左迁湘荫丞,寻罢。侨居金陵,性高洁,耽吟咏,工绘事,构独醉亭,卖药自给,以诗画终其身。”③[清]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上册[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200.可见史谨曾担任过金陵地方衙门的司法官员,后降官为湘荫县丞,不久便致仕退隐。他的经历是当时许多士人的缩影,可能担任过职位较低的官员,也可能进入出售诗画的职业画家阶层。

盛茂烨画《平沙落雁》一页,淡墨画滩涂中,群雁正在芦花中徐徐飞降,左下角的水边有两位士人正在远眺,身后一童子。天空用淡墨由淡到浓遍染,水面留白。其上有款:“平沙落雁,辛酉(1621)冬十二月写。盛茂烨。”白文方印:“与华氏”。对开有文震孟的题诗:“潮退沙平水头寒,雁行落画楚云残。蘼芜绿过芙蓉老,白发闲人不敢看。文震孟。”白文方印:“文起”、朱文方印:“竹坞草庐”。其书法的结字笔法秉承文徵明,行距疏朗,略参草法,不流俗套。

除此之外,这两开山水的墨法在整套册页中最为秀润,《烟寺晚钟》里染出暮色和晚霭,《平沙落雁》中染出芦苇丛后浅灰色的夜空。与一年前所画《唐人诗意画册》中水墨与花青融合渲染的画法接近,唐人诗意画册中的树木造型,也与李士达《岁朝题诗图》有所接近,与《五百罗汉图》中的遒劲之松已完全不同,向着清新疏秀一路发展。一般认为盛茂烨的人物造型受李士达影响,实际上山水也有他的影子。

图10 盛茂烨画《平沙落雁》《烟寺晚钟》

陈焕的墨法和盛茂烨相比,更为疏朗简略,但渲染设色则颇为明快。其画《洞庭秋月》一页,画面中大片水域,水面以淡墨作鱼鳞波,天空以花青与淡墨淡染,并以湿墨染出远山。画面右方是滩涂、青色树丛和掩映中的桅杆。左下角则是一角城郭和城楼,淡墨画垂柳,淡花青山色,淡赭染城楼,画面整体清旷淡雅,虽未见月,但宛如月色笼罩一般。款曰:“洞庭秋月,庚申(1620)秋写。陈焕。”朱文长方印:“子文”。对开有文震孟对题:“波光万顷浸长空,桂子飘香远近风。一夜冯夷眠不稳,广寒移在水晶宫。文震孟。”朱文方印:“文起”,白文方印:“竹坞草庐”。该诗出自史谨《题潇湘八景·洞庭秋月》。②[明]史谨.独醉亭集[M]//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233册.台湾商务印书馆,1982:144.

图11 明代,1620,盛茂烨,《唐人诗意图册》(共10开),纸本墨画淡彩,各26.3厘米×32.5厘米,个人藏①[日]大和文华馆.蘇州の見の夢:明清時代の都市と絵画[M].大和文华馆,2015:80—81.

陈焕画《渔村夕照》一页,画面右下角设浅青绿与浅绛和墨画出各色树丛、渔村茅舍,粗笔画点景渔父三名。大片水域只在柳下略施波纹并淡染花青,岸对面以苔点施花青表现出树丛,赭色屋顶掩映,岸边湿墨草草绘出渔船,板桥上以焦墨点出一渔父正扛竿而归。后为高大的山岭坡陀,浅花青色染出远山。款曰:“渔村夕照,庚申(1620)冬写。陈焕。”白文长方印:“子文”。对开有范允临对题:“不知谁唱白铜题(鞮),杨柳村西即大堤。欸乃一声风断续,打鱼人背夕阳归。”朱文方印:“长倩”“允临”。此诗出自明代诗人沈明臣(1518—1596)的《渔村夕照》。③[清]张玉书,汪霦等奉敕编.御定佩文斋咏物诗选:卷二百二十八.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433册.台湾商务印书馆,1982:361.沈明臣与王穉登有所交游,在《兖州四部稿》卷一百十八中有“赠沈明臣一歌”。《明诗别裁集》卷九中:“明臣,字嘉则,鄞县(今宁波)人。”另载“嘉则与徐文长同在胡少保宪宗幕。”④[清]沈德潜.明诗别裁集[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117.可见其与吴中人士多有交游。

图12 陈焕画《洞庭秋月》《渔村夕照》

李士达画《远浦归帆》一页,画面左下角是村舍茅屋、屋后茂竹成林,凭楼远眺的士人、乔木、小桥,水域的远方是山峦,水中两艘帆船。右下角朱文方印“曾寄徐氏东啸草堂”。款曰:“远浦归帆,辛酉(1621)冬日写。李士达。”白文长方印:“士达”。对开有范允临对题:“洞庭湖上岳阳楼,槛外波光接素秋。数片征帆天际落,不知谁是五湖舟。范允临。”朱文方印:“长倩”“允临”。该诗出自史谨的《题潇湘八景·远浦归帆》。①[明]史谨.独醉亭集(下)[M]//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233册.台湾商务印书馆,1982:144-145.按:《独醉亭集》中“槛外”作“闌外”、“数片”作“数点”。

李士达画《山市晴岚》一页,画面中一派青山绿水,巨峰之上作矾头,颇有巨然风致。其下为山市,简笔房舍若干,市中两位点景行人,树林掩映中为村舍,近处水边坡陀,湿墨和花青点苔,上有乔木。款曰:“山市晴岚,辛酉(1621)冬写于石湖村屋。李士达。”对开有文震孟对题:“一带青山入画来,烟云寂寥水光开。千门尽掩红尘隔,莫讶长安古道猜。文震孟。”朱文方印:“文起”,白文方印:“竹坞草庐”。

李士达的画风颇为多样,既有前文所举《竹里泉声图》的精细密致,又有1618年所画《秋景山水图》(图14)中渴笔和湿笔交汇,空间疏朗悠远的风格,《潇湘八景》册页的画法与后者接近,盛茂烨的山水画法亦有类似两种风格。

图13 李士达画《远浦归航》《山市晴岚》

图14 明代,1618,李士达,《秋景山水图》,轴,纸本墨画淡彩,168.9 厘米×89.9厘米,日本静嘉堂文库美术馆藏

沈宣画《江天暮雪》一页,一派白雪峰峦,围绕着画面下方的几处临湖房舍庭院,窗前有红衣士人观景,以及红色床榻一具。房屋后的树丛和画面右边的树中皆有红叶,有明人理解中的唐代张僧繇“雪山红树”之画意。屋舍的窗幔、屋后的青松右上角的山亭皆为青色,另山石用赭石淡染,设色看似粗犷,实则精心。湖中一叶扁舟,舟中一位渔父头戴蓑帽沉思,颇有“独钓寒江雪”之意。款曰:“江天暮雪,辛酉(1621)腊月望后写。沈宣。”白文方印:“沈宣”。对开有范允临对题:“一色彤云披百峦,江村出没有无间。扁舟远钓芦花渚,疑是山阴载访还。范允临。”朱文方印:“长倩”“允临”。该诗出自明代诗人史谨的《题潇湘八景·江天暮雪》。①[明]史谨.独醉亭集(下)[M]//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233 册.台湾商务印书馆,1982:145.按:《独醉亭集》中“披”作“控”、“出没”作“渔火”、“远钓芦花渚”作“远泊黄芦岸”、“载访”作“访戴”。左下角有朱白文印:“月坡翰墨”。

沈宣画《潇湘夜雨》,画面以淡墨刷染,一行人撑伞独行于荷塘边缘,正要回到茂竹掩映的柴门农舍,远方则是米法点苔画就的高山与云烟,花青和墨渍染,中段空旷,与云烟融为一体,颇有雨雾之思,云山画法是明后期画家对米法的演绎。画面右下角的茂竹浓淡变化细腻,颇有文伯仁《四万山水图》中《万竿烟雨图》之风。款曰:“潇湘夜雨,辛酉(1621)冬写。沈宣。”白文方印:“沈宣”。对开有文震孟对题:“潇湘夜雨响孤蓬,客鬓萧萧绿树中。满眼苍梧俱是泪,朝云不散楚王宫。文震孟。”朱文方印:“文起”,白文方印:“竹坞草庐”。

图15 沈宣画《江天暮雪》《潇湘夜雨》

在整套册页中,盛茂烨创作了《烟寺晚钟》和《平沙落雁》二开;陈焕创作了《洞庭秋月》和《渔村夕照》二开;李士达创作了《远浦归帆》和《山市晴岚》二开;沈宣创作了《江天暮雪》和《潇湘夜雨》二开。范允临题《烟寺晚钟》《远浦归帆》《渔村夕照》《江天暮雪》;文震孟题《平沙落雁》《洞庭秋月》《山市晴岚》《潇湘夜雨》。由画册的组织来看井然有序,每一位画家创作二页,每一位书家题跋四位画家之作,所有的款识和书法格式都统一,题写的诗句多采用明代江南诗人之作。最早为陈焕《洞庭秋月》《渔村夕照》二开,作于1620年秋,其余三位画家均于1621年冬完成,书家则未署年款。

整体画面格调清新疏朗,却无学者所认为的早期《潇湘八景》的画面模式,若结合画家们其他作品细观,还是巧妙地隐藏了一定的程式化现象,如《潇湘八景》中大多采用江村和水域的构图进行多种变换,配以不同的诗句,适合快速学习和批量创作。

三、结语

首先,明代文人画家的结构颇为复杂,许多文人成为半职业化,甚至职业的书画家。清代赵翼(1727—1814)在《廿二史札记》卷三十四中有“明代文人不必皆翰林”条表明,①[清]赵翼,王树民.廿二史劄记校正(订补本):下册[M].北京:中华书局,1984:783.吴中名贤的社会地位并非如前朝多为士人,不少只是乡里名流。

其次,随着文人画发展的成熟,大量诗意画进入交游甚至市场中,而交游、应酬和交易也是半职业化文人画家的日常创作平台,他们学习的直接源头往往来自明代前期和中期的吴门画家。

最后,《潇湘八景》在明代脱离了南宋时代的禅学意境,作为一般的文人诗意画的母题进行创作,由于其内含八个诗画之题,也成为交游合作的上佳例证。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