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艺术院校思政工作的规律性探索

时间:2024-07-06

李嘉雯

(新疆艺术学院 乌鲁木齐 830049)

“每一历史时代的经济生产以及必然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的和精神的历史的基础”。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9.当前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新疆工作总目标的进一步落实和大学生公民意识的培育等多方面,对大学生的综合素养尤其是个人思想品德提出新要求,迫切需要其提升个人思想品德、增强综合素质,以满足当前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新疆社会发展的需要。

个体思想品德的形成要经过“外部环境影响—主体通过活动和交往接受外部环境影响—思想矛盾运动—形成内部品德环境”的循环往复过程。其中,个体原有的思想品德与当前社会的客观要求之间的矛盾是推动个体新的思想品德形成的根本动力,同时这也是对大学生开展思政教育的重要原因所在。在这一过程中,个体主体内部的思想矛盾运动至关重要。一方面,外部环境的影响必须通过内在的思想矛盾运动才能内化为个体新的思想品德认知,并最终作用于思想品德行为,若脱离个体的内在思想矛盾运动,外部环境因素根本无法发挥作用。另一方面,个体新的思想品德形成必须通过内在思想矛盾的运动转化才能实现。因此,大学生思想品德的提升既需要外部环境对其提出的要求,更需要个体内在思想矛盾的运动转化才能完成。

一、个体思想品德的形成及发展过程

“人的思想品德是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在客观外界条件的影响与主观内部因素的相互作用、相互协调和主体内在思想矛盾运动转化的过程中产生、发展和变化的”。①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123.个体新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并非简单的自我觉醒,或是外在环境在个体身上的直接映射,而是主客体因素在具体的社会实践相互影响的结果。

(一)外部环境因素产生影响的过程

1.外部环境因素的分类

马克思认为“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12.个人思想观念的变化首先来源于外在客观世界对主体的内在要求,人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必然要受到外在环境的制约。

外在环境因素中,经济和政治制度的影响最为重要:经济制度和经济整体发展水平对人们思想品德的塑造是根本性、全局性的,马克思认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制度和经济整体发展水平是人思想品德产生和发展的基础。政治制度起到引导和规范人民的政治观点、政治态度和政治立场的作用,在具体社会生活中明确公民思想道德的达成目标,指明前进方向、提供发展道路。二是受生活环境和家庭因素影响:每个人所处生活环境各有不同,必然要受到包括人文因素、自然环境、生产特点在内的一系列各自生活环境因素的广泛而深刻的影响。而家庭作为社会细胞,其道德环境和成员的道德行为对个体思想道德的形成和未来发展具有深远影响。三是受学校教育因素的影响:学校是塑造和培养人的环境,它有计划、有目的地规制个体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使个体思想品德更具科学性,更符合当前社会的发展需求。四是受工作环境和交往人群因素的影响:“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个体在现实生活中总是受到社会关系的制约和影响,这种影响往往具有自发性和随意性等特点,在潜移默化中对个体的思想品德影响。五是大众传播媒介因素的影响:包括互联网、报纸、电视、广播在内的各类大众传播媒介在个体的日常生活中对个体思想品德的产生和发展起到直接影响,其时效性和直接性是其他因素难以比拟的。

2.社会实践是外部环境因素发挥作用的中介

外部环境因素是以社会实践为中介施加对个体思想品德的影响。外部环境因素通过个体生产生活和人际交往等方式,将社会所需的价值理念、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传递到个体意识中,再由个体发挥主观能动性,有选择地进行吸收和内化,形成一定的内部思想品德环境,并在具体的社会实践中予以践行。同时,个体在一定思想道德的指导下也会发挥主观能动性对社会环境进行改造,通过社会活动践行自身的思想品德,改造客观世界。总之,无论是外部环境因素对个体思想道德的影响,还是个体发挥主观能动性对外部环境的改造,都必须通过社会实践这个中介发挥出双向作用,并且这个双向作用是一个不断循环、螺旋上升的过程。

(二)内在思想矛盾的运动转化

“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运动”③黄治正.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内在动力学规律初探[J].求索,1987(02):31-39+47.,个体新的思想品德要在受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下,通过个体内在思想矛盾的运动转化才能形成。

首先,要将思想品德认知转化为行为,要先后经历思想品德情感、意志和信念的依次催化才能够完成。一般情况下,从思想品德认知到行为是相互渗透、彼此促进达成平衡状态,但由于外部环境和个体心理因素的影响,许多时候出现个体思想品德转化的五部分因素不一致、不平衡的情况,进而造成各因素之间产生矛盾,阻碍个体思想矛盾的运动转化。因此,新疆高校思政工作的内容之一就是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这种矛盾的存在,通过引导和鼓励帮助其开展积极的内在思想矛盾运动,在形成正确思想品德认知的基础上,践行符合当前新疆社会发展要求的道德行为。

其次,个体原有思想品德同一定社会需要产生的矛盾是推动其内在思想矛盾发生转化的动力源泉。个体在原有的社会实际和生产劳动中生成的稳定思想品德状态,为原有思想品德状态,随着社会发展和时代变迁,新的社会需要也随之出现,这种新的需要反映到个体的思想意识上就同原有的思想品德产生矛盾,进而产生推动个体内在思想矛盾运动转化的动力,推动个体形成新的内在思想品德环境,提升思想品德修养,并最终指导个体在社会实践中做出契合当前社会要求的思想品德行为。

最后,我们发现在相同环境中成长的不同个体,其思想品德水平和发展方向各有不同,甚至会出现完全相反的情况,这是由于个体在面对相同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时,每个人所发挥出主观能动性各有不同,使不同个体的内在思想矛盾运动具备不同性质,进而导致不同状态甚至相互对立的思想品德的出现。

二、新时代推动大学生内在思想矛盾运动转化的必要性

一是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必然结果。现阶段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①***.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1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能动反映,在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下,中国经历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新疆工作总目标的进一步落实等一系列社会客观存在的变化,必然对新疆公民的思想品德这一社会意识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大学生作为新疆未来社会发展的主力军,必然要顺应时代的发展潮流,将新疆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转化为自身内在思想品德认知,并在实际生活中予以践行。

二是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的必然选择。***总书记指出:“广大青年要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生力军,肩负起国家和民族的希望”。②***.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8(06):6-9.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各项因素中首要的便是思想品德,个人要想用实际行动回答时代之问,就必须在符合时代要求的思想品德指导下开展实践活动。因此,内在思想矛盾的运动转化作为个体新的思想品德形成的关键步骤,对于大学生形成符合新疆社会要求的思想品德至关重要。新疆高校开展一系列思政工作的关键环节就在于推动大学生开展正确的内在思想矛盾运动,在新时代背景下使国家发展、民族振兴和新疆工作总目标的客观要求在其内在思想矛盾运动中占据主导地位,为个人的后续成长和全面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三是培育大学生公民意识的关键所在。培育大学生的公民意识,提升个人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关键在于将公民意识的具体内容和要求内化为大学生的思想品德认知,而内化的关键就在于公民意识能否嵌入大学生的内在思想矛盾运动过程中,使公民意识与其新的思想品德彼此相融、同向同行,并能在具体的思想品德行为中予以践行。

三、新时代大学生内在思想矛盾运动转化的路径探析

(一)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以保证转化的方向正确、内容科学

高校思政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阵地和主力军,要推动大学生内在思想矛盾的运动转化,引导其形成良好的新的思想品德,就必须要抓住和用好这一主阵地,用科学的、合乎历史规律和符合当前新疆社会要求的思想政治内容来引导和教育大学生。因此,为保证大学生内在思想矛盾运动转化的方向正确、内容科学,就必须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融入贯穿思政课教育教学全过程,这既是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的重要抓手,又是保证大学生内在思想矛盾运动转化的方向正确、内容科学的应有之义,必须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

***总书记指出:“我们的高校是党领导下的高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办好我们的高校,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把当前中国实际与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理论相结合的最新产物,是合乎历史规律、具有鲜明政治立场和严密逻辑的科学理论体系,更是当前新疆高校开展思政教育教学工作的根本遵循。

(二)抓住教育者关键环节,筑牢转化的思想和实践基础

教育者的工作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更肩负着为人师表的职责,其思想品德认识和行为选择会对学生产生难以估量的影响。因此,要推动大学生内在思想矛盾的运动转化,就必须抓住教育者这个关键环节,通过教师的积极引导和垂身示范,筑牢其内在思想矛盾运动转化的基础、把稳转化方向,以保证转化的顺利完成。

新疆高校应从两个方面对教育者提出要求:

一要重视教育者品德修养。***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指出:“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应该是师德师风。”教育者的品德修养既关系到高校校园风气的营造、教学质量的提升,又关系到学生思想品德的培育和个人的全面发展,是高校日常工作的关键所在。要把教育者的品德修养作为教书育人的首选标准,鼓励教育者把自我修养与教书育人的本职工作相结合,用良好的品德修养引领大学生内在思想矛盾的运动转化,为其新的思想品德的形成筑牢基础。二要重视教育者的政治素质。高校教育者的政治立场和政治观点对受教育者的政治理念产生重要影响。我国的教育是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的,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就要求我们的教育者必须拥有过硬的政治素质、鲜明的政治立场和政治观点。因此,必须要持续加强教育者对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的学习,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指导自身学术研究和开展教书育人工作,通过思想引领和垂身示范,激发大学生内在思想矛盾运动转化的内在动力,筑牢转化的思想基础。

(三)借助新兴媒介,营造良好校园氛围

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互联网新兴媒介的作用日益凸显。无论是在营造学校风清气正、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方面,还是在引导和帮助大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方面都起着重要作用。新兴媒介的普及除了给大学生内在思想矛盾的运动转化增添了额外因素之外,也为进一步引导大学生内在思想矛盾的运动转化提供了新的途径。这就要求新疆高校必须紧跟时代潮流,抓紧占领网络思想阵地,用正确的主流思想塑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为大学生新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奠定环境基础。

高校借助互联网这一新兴媒介的实质,就是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传播方式,最大限度地发出主流价值观的声音,增加主流意识形态对青年大学生的吸引力,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为正在形成“三观”的大学生提供科学的思想引领和正确的价值内核,为其内在思想矛盾的运动转化和新的思想品德的形成提供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

(四)用社会实践助推大学生新思想品德的形成

外部环境因素要引起大学生内在思想矛盾的运动转化,必须要通过社会实践这一中介才能发挥作用。“社会实践是大学生健康成长和顺利成才的必由之路,它在当前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是一个薄弱环节”。要保证大学生新的思想品德契合社会实际,为当下外部环境所需,就必须让大学生在立足具体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推动自身内在思想矛盾的运动转化,使新思想品德的形成切合实际,具备实践性和科学性。积极推动大学生参与跟新疆工作总目标相契合的社会活动,发挥出大学生的应有价值。

新疆高校要鼓励大学生积极走出校园,在具体的社会实践中锤炼己身,在面对和解决具体困难中进行自我教育,在具体实践中填补认知空缺、修正错误观念,从而推动自身内在思想矛盾的运动转化,使新的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同频,与新疆工作总目标共振。在学校第二课堂等社会实践类课程的要求下,大学生纷纷参与到社会实践当中,开展爱心捐助、社会调研、专业实习和志愿服务等一系列实践活动,起到了增长才干、提升品德修养、实现个人全面发展的作用。所以,要推动大学生的内在思想矛盾运动,确保转化方向的正确性和内容的科学性,就必须把社会实践贯穿到转化的全过程,在实践中丰富思想品德认知、践行思想品德行为,使新时代大学生内在思想矛盾运动顺利转化为新的思想品德,为社会主要矛盾的解决、国家的发展与民族的复兴、为新疆社会稳定与长治久安总目标的实现贡献一份力量。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