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语言模因视角下网络新兴语“××哒”的传播机制研究

时间:2024-07-06

李海红

(辽宁对外经贸学院 外国语学院,辽宁 大连 116052)



语言模因视角下网络新兴语“××哒”的传播机制研究

李海红

(辽宁对外经贸学院 外国语学院,辽宁 大连 116052)

摘要:语言模因是靠人们的复制和传播而生存下来的。语言模因传播分为义同形异传播和形同义异传播。“××哒”语言模因具有强势性和简易性的特点。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新媒体的出现、人们对创造语言的心理需求和精神需求以及模因本身的强大复制能力使得“××哒”类强势模因得以广泛复制和传播。

关键词:语言模因;“××哒”;传播机制

一、引言

互联网在中国的飞速发展带来了人们生活的巨变,人们以探索的态度走进了互联网的虚拟世界。随着网络虚拟世界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人们对互联网越来越依赖,与互联网息息相关的网络语言也随之兴起。网络语言分为与互联网相关的专业术语(例如宽带、流量等)及人们在聊天室、微信、QQ或论坛等使用的交际语言。网络流行语属于后者。

近年,人们在网络上,尤其用微信和QQ聊天时,越来越频繁地使用各种流行语,其中就包括“××哒”词族。本文以“××哒”词族为研究对象,从语言模因论的角度,分析“××哒”网络模因特点,进而探索“××哒”网络强势模因复制和传播的主要原因。

二、模因与语言模因

“模因”一词来自英语单词“meme”,是Richard Dawkins在TheSelfishGene一书中首次提出的。模因(meme)与基因(gene)相似,可以被继承和发展,并且遵守优胜劣汰的法则。模因是依靠继承、复制和传播而流传下来的。何自然认为:某种思想或信息模式在被复制和传播之前还不算是模因,只有当它被接收方复制和传播之后才变成了模因[1]。任何可以被模仿并传播的信息都可能成为模因[2]。

Dawkins认为模因是大脑里的信息单位,是存在于大脑中的一个复制因子,模因从一个人的大脑复制到另一个人的大脑,再从另一个人的大脑复制到书本,再从书本复制到另一个人的大脑……[3]这样周而复始,模因在复制和模仿中不断演化。语言是模因的复制和传播的主要载体,而语言主要就是靠人与人之间的复制和模仿而发展壮大的。当语言被复制或模仿时,便形成了模因,而这种模因在语言的传播中随着语言使用者需求的变化而不断地进化。进化的过程是一个从难到易、从繁到简、从现实到虚拟的复杂发展过程。

网络流行语是在语言进化过程中应运而生的,是适应人们的需求而发展起来的。因此,网络流行语就是模因,它在人们的网络交流过程中形成并不断发展壮大。

三、语言模因的传播形式

语言模因在传播过程中并不是一成不变地从一个人传到另一个人,或从一个媒介传到另一个媒介,语言模因的复制和传播是受发出者、接受者及具体的语言环境的影响的,在传播过程中产生新的语言模因体。语言模因的传播分为义同形异传播及形同义异传播。

(一)义同形异传播

该类传播包括相同信息直接传播和相同信息异形传播。不管是否变换形式,这种语言模因所要表达的内容在不同语境中是不变的。

相同信息直接传播通常表现在企业精神、校训、口号上,如“求真、明德、至善、超越”“团结、进步、改革、奉献”等。

表达同一个信息的模因在复制和传播过程中,其形式可能会有所变化,但所传递的信息内容却是相同的。相同的意思在不同的语境中传播时会有不同的表现形式。比如,20世纪六七十年代我们用“同志”称呼女性,后来随着改革开放,20世纪80年代末流行用“小姐”来称呼女性,再后来叫“美女”,到现在叫“女神”。

(二)形同义异传播

这种语言模因在传播时保留原有语言形式,但表达内容却不相同。形同义异传播包括发音相同而内容不同的传播、结构和形式相同而意义不同的传播。

发音相同而内容不同的传播主要出现在广告语与公示语中,与谐音双关相似。这种语言模因在传播时不改变原来的语言结构,发音相同但意思迥异。如“人类失去联想,世界将会怎样?”(联想电脑的广告),“快去找你四大叔(斯达舒)”(斯达舒药品广告)等。

结构和形式相同而意义不同的传播。这种传播主要表现为语言结构和形式不变,而内容被传播者替换,从而导致意义完全不同的语言模因出现。这种传播有时会表现在词汇层面,如“Coffee=Co+2Fe Cocacola=2Co+Ca+Al Ba+2Na=Banana”“非常爱情”“非常可以”“××哥”“××姐”,“余额宝”“招财宝”“鲸鱼宝”。有时也会表现在句子层面,如“吓死宝宝了”“乐死宝宝了”等。有时会表现在段落层面。某微信圈有段子如下:“问大连,晴为何物?直叫人晒不干衣裤。天天被雨‘hold’住,直教人发霉无数。天堂雨伞遮不住,空调底下吹衣裤。白素贞,收手吧,许仙真的不在大连住。”该段子改编于元好问 《摸鱼儿·雁丘词》: “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欢乐趣,离别苦,家中更有痴儿女。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哒”系列词族的传播就属于结构和形式相同但意义不同的传播。它在传播过程中因人们对不同意义的需求而发生内容上的改变,如“么么哒”“萌萌哒”等。

四、“××哒”网络模因的特点

“××哒”最早出现在2010年,有网民在贴吧里用“么么哒”来表示亲吻的意思。接下来,该词便在网络上流行开来,进而又衍生出“萌萌哒”“棒棒哒”“美美哒”“酷酷哒”“丑丑哒”等。“××哒”词族的广泛流传和复制源于人们在语言表达上追求简易性和经济性,以及语言本身的强势性。

(一)语言表达上的简易性

“××哒”词族在网络沟通中被频繁套用,体现了该模因的简易性特点。简单的、容易记忆的语言最容易被复制和模仿。信息时代的人们喜欢表达简单但意义丰富的语言。QQ、微信等是人们传递信息和表达情感的有效媒介,它要求人们所使用的语言必须简单、易理解,且表达意义丰富,要与快速的生活节奏和人们有限的记忆力相适应,能够在信息发出者和接受者之间产生共鸣。“××哒”这一语言模因就符合上述特点,所以才会在人们之间广泛流传、复制、套用、变化。人们在语言表达上存在惰性,就像用一个图片或符号来表达心情一样,人们也愿意用大家熟知的表达模式来沟通交流,这也是“××哒”类的语言模因流行的原因。

(二)语言本身的强势性

强势模因主要指在传播过程中经过多个阶段的筛选最后留下的、使用期限较长的、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的并愿意复制传播的模因。“××哒”词族是一个强势模因。 “哒”是象声词,原意是指马蹄声。象声词“哒”的使用能够表现事物的特点,能使读者展开丰富的联想,能够增强表达的生动性和趣味性,同时也为“××哒”词族成为强势模因提供了条件。由于“××哒”词族的强势性,它很容易被人们记住并喜欢,进而复制和传播。

五、“××哒”网络强势模因复制和传播的主要原因

(一)互联网的壮大和新媒体的出现

英国当代著名作家、语言学家戴维·克里斯特尔曾指出,因特网这一电子的、全球性的交互媒介使语言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键盘上的字符决定了产生语言的能力(能发送的信息类型);屏幕的大小和形状决定了接受语言的能力(可看到的信息类型)”,由此形成了网络语言“富有创造性的词汇”和“富于特色的字体”等显著特征[4]。互联网的壮大在影响人们生活的同时也影响了人们的语言表达。微信、QQ、桌面视窗等新媒体的出现,导致人们对平民化生活语言的需求增强,这种需求使新媒体语言在语言规范、语言结构、语法规则等方面产生了不同于传统语言的变异现象。截至2014年12月,中国共有网民6.49亿,其中手机网民5.57亿。这6亿多人使用的网络语言一经变化必然会引起人们的关注、复制、模仿及快速传播。“××哒”语言模因就是出现在中国互联网空前壮大和新媒体不断更新的2010年。

(二)人们的心理需求

网络世界给了人们更多的展现自我和张扬个性的机会。人们可以打破现实语言的束缚,创造属于自己团队的新语言。“××哒”语言模因的流行充分体现了人们的心理需求。

1.创造语言的成就感

与现实世界不同,网络虚拟世界给了人们改变甚至颠覆和创造语言的机会,人们在此过程中享受着创造语言的成就感[5]。人们打破传统语言的结构,改变语言形式,创造新的语言风格。“××哒”语言模因就是人们在网络世界创造语言中的满足感和成就感的体现。这种满足感和成就感还会激发人们继续创造和革新网络语言。

2.对网络新兴语的滑稽模仿

滑稽模仿也叫戏仿,它能够释放压力,充分表明大众文化对整一的、单向度的意义的拒斥以及对自主与自由表达的精神诉求[6]。在网络交流过程中,人们有意识地去除原有语言的刻板和教条,以戏耍和娱乐的态度去模仿新的语言方式,进而形成网络语言模因。“××哒”语言模因就是人们忽视原有语言意义而创造出来的新的语言形式。人们用“么么哒”表达亲吻,用“萌萌哒”表达“出门没吃药”,用“美美哒”表示达到目的后的满足感。

3.释放压力

相比现实世界,网络世界给了人们更多的言论自由的机会。在网络世界里,人们通过改变语言、创造语言、复制新语言和传播新语言来尽情地释放生活的压力。在网络世界里,人们不必面对面,可以使用虚拟世界的新语言,有助于释放身份压力;可以不顾忌年龄、身份,尽情地使用 “××哒”词族来表达情感;可以充分释放现实世界中的生活和身份压力,使得“××哒”语言模因得以快速广泛地传播。

4.对流行性的心理追求

就像对时装流行性的追求一样,人们在语言使用上也喜欢流行的语言。从众心理促使人们在交流时努力使用大众接受的流行语。“××哒”的使用就体现了人们对年轻时尚的向往,因为“××哒”最初主要是年轻的网民使用,后来逐渐扩散到各年龄层的网民中间。语言经济学认为,使用同一类语言的人们的价值判断是相同或相似的,因此,人们的趋同心理也增加了“××哒”语言模因的使用频率,即流行性。

(三)“××哒”模因自身的复制能力

“××哒”模因属于强势语言模因,具有强大的复制能力。强势语言模因的显著特点就是传播时间长、传播实效强、传播速度快,被频繁地复制和使用。强势模因的强大生命力决定了“××哒”被大量复制和广泛传播。“××哒”的表达简洁省时、直观易懂,便于记忆,有助于展开丰富的联想,能够有效地表达意图,所以在信息的发出者和接受者之间容易产生共鸣。模因与模因之间是有竞争的。在这场竞争中败下阵来的属于弱势模因,强势模因占领了主战场。“××哒”无论在视觉上还是听觉上都给接受者以强烈的感官刺激,有利于接受者记忆、复制和传播。

六、结语

语言模因遵循优胜劣汰的规律。网络的快速发展和新媒体的出现,使网络语言发展空前强大,应运而生的是“××哒”等强势模因的出现。“××哒”语言模因本身的强大的复制能力及人们对创造语言的成就感、对网络新兴语的滑稽模仿、对流行性的心理追求及对释放生活压力的渴望促进了“××哒”语言模因的广泛传播。

参考文献:

[1]何自然.语言中的模因[J].语言科学,2005(6):54-55.

[2]陈琳霞,何自然.语言模因现象探析[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6(2):108-109.

[3]道金斯.自私的基因[M].卢允中,张岱云,王兵,译.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8:158.

[4]戴维·克里斯特尔.语言与英特网[M].郭贵春,刘全明,译.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6:55-62.

[5]李凌燕,周伟红.新媒体引发的语言革命及其对主流媒体话语模式的影响[J].新闻与传播研究,2014(1):14-15.

[6]朱晓彧,冯美.网络流行语生成传播机制探究:以“××体”为例[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7):112-113.

【责任编辑郭庆林】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7726(2016)01-0033-03

作者简介:李海红(1975—),女,山东海阳人,教授,硕士,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英语教育。

收稿日期:2015-10-28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