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传统文化教育改革策略——基于提升教师传统文化素养和施教能力的思考

时间:2024-07-06

周曙光

(新乡学院 图书馆,河南 新乡 453003)



传统文化教育改革策略
——基于提升教师传统文化素养和施教能力的思考

周曙光

(新乡学院 图书馆,河南 新乡 453003)

摘要:教师是优秀传统文化的守护者和传播者。教师的传统文化素养与施教能力直接关系到广大青少年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及接受情况,关系到中国未来文化发展的方向。提升教师的传统文化素养和施教能力可以从四个方面着手:一是要提高思想认识,明确责任义务;二是要加强制度建设,保障施教质量;三是要更新教育观念,把握教育原则;四是要开展师资培训,提升人文素养;五是要改进教学方法,增强教育实效性。

关键词:教师;传统文化;文化素养;施教能力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 。报告还指出,应当“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加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学校教育是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的主渠道,教师不仅应当做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守护者,而且还应当做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者。教师的传统文化素养与施教能力,直接关系到广大青少年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及接受情况,也关系到未来中国文化发展的方向。因此,教师的传统文化素养与施教能力对传统文化教育的开展有着很大影响,全体教师都应当自觉提升传统文化素养与施教能力,承担起历史赋予自己的重要使命。

一、对当前教师传统文化素养和施教能力的分析

为了充分了解当前我国教师的传统文化素养及施教能力,笔者针对初中、高中、大专、本科等不同层次学校的文理科教师开展了相关调查。

通过调查笔者发现,大多数教师认为自己对中国传统文化“很感兴趣”或“比较感兴趣”,这表明中国传统文化对教师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大多数教师对中国传统文化都比较重视,他们普遍认为传统文化对现代人的工作和生活具有重要影响。教师们对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怀有景仰之情,希望多了解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希望通过学习和借鉴前人的经验,使自己克服暂时的困难,在生活和工作方面取得大的突破。很多教师也指出,目前社会上一些人在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方面态度不够积极。现代科学主义思潮的冲击、“五四”以来反传统风潮的冲击、片面强调语文教育“工具性”所导致的人文精神的萎缩,是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被一些人忽视的重要原因。大部分接受调查的教师表示,不管外部环境怎样,他们将从自身做起,不断增强对文化传承的责任感,坚定信念,矢志不渝地向学生传播优秀传统文化。

但是,目前很多教师自身的传统文化知识还有所欠缺,不少人对传统文化的认知肤浅、零碎,对所在地区的民风民俗、文化遗迹知之不多。出现目前这种情况,是因为我国现行的教育模式存在弊端。当前,我国的职前教育偏重于学科知识的传授与教学技能的训练,忽视了人文精神的培养。大部分师范院校对传统文化教育重视不够。一些师范院校开设的传统文化课程只限于简单介绍文化常识,没有对理论精华进行深入分析。目前教师在职教育所开设的多为应用类课程,传统文化素养课几乎没有。这就造成了当前学生对传统文化教育的高要求与教师传统文化素养不高、施教能力不强之间的矛盾。很多教师主要是在专业知识的学习上对学生进行指导,很少主动与学生讨论传统文化方面的问题,更谈不上运用相关知识在做人做事方面对学生进行指导了。一些教师自身的传统文化素养不高,不能满足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渴求,造成了目前我国青少年传统文化知识匮乏的局面。课堂本来应当成为教师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主阵地,但由于种种原因,很少有教师能够系统地在课堂上传授优秀传统文化知识。

上述问题导致当前我国传统文化教育存在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虽然人们已认识到了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可以在道德情感以及审美层面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其实现全面发展,但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传统文化课程教学方式方法简单机械、缺乏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学校管理者对传统文化教育不够重视等问题却始终存在着。因此,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加强各类学校的传统文化教育是当务之急。

二、对传统文化教育进行改革的基本策略

(一)提高思想认识,明确责任义务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和生存智慧。它是民族生存的根基、发展的动力,是一个民族能够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重要支撑。对于传统文化中的精华理解得越透彻,我们拥有的思想文化资源就越丰厚。只有将传统文化的精华与时代的要求充分结合,我们才能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始终步伐坚定。目前,中华大地上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的热潮正在涌动:宣传优秀传统文化的节目在媒体热播、介绍优秀传统文化的图书在各地热销、一些高校设立了国学院、民间出现了各种读经班……在传统文化越来越受到关注的今天,广大教师要从思想上认识到提升全民族传统文化素养的紧迫性,认识到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是提升国家软实力的重要保证,也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二)加强制度建设,保障施教质量

各级教育管理部门应当进一步加强对传统文化教育的管理工作,建立健全相关制度,使传统文化教育有章可循,使广大教师自觉做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者。具体应当做好六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要完善传统文化教育制度。加强常规管理,及时出台针对传统文化教育工作的考核标准,完善质量监控体系和教育督导制度。二是要给予学校一定的财政支持。结合本地区实际出台财政拨款标准,完善传统文化教育资金拨付制度,确保传统文化教育经费充足。三是要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研究工作。组织专家学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进行研究,也可以针对地方历史文化开展研究,为教师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提供重要内容。四是要加强舆论引导工作,加大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宣传力度。利用电视、互联网等各种传播媒介宣传优秀传统文化,同时在学校和社区开展宣传工作。五是要为开展传统文化教育营造良好的氛围。建立传统文化教育基地,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示范单位、先进个人评比工作,研究和推广有关传统文化教育的新经验,引导广大教师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作为自己的历史使命。六是要抓好师资和教材建设工作。完善针对教师的传统文化教育培训制度,规范教师的传统文化教育行为,保证施教质量。同时建立传统文化教育课程遴选、开发、评审和选用制度,将传统文化教育纳入整个国民教育体系。教育管理部门要做好传统文化教材的编撰工作,鼓励各类学校使用具有地方特色的教材。

(三)更新教育观念,把握教育原则

要提升教师的传统文化素养及施教能力,就必须更新教育观念。教育的宗旨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而优秀传统文化对于学生价值观念、审美情趣的影响是无可替代的。但是,很多教师比较重视专业知识的传授,对人文精神的培养却不够重视。语文课堂或历史课堂一般被认为是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主要平台,但很多教师授课时比较注重语文知识、历史知识的传授,对传统文化知识的讲授相对较少,久而久之,学生对传统文化产生了疏离感。其他学科的教师在课堂上更是普遍缺乏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实际上,我国的传统文化中不乏与数学、物理学、医学、建筑学、天文学相关的内容,但这些内容却被人们忽视了[1]。因此,教师应该更新教育观念,通过对青少年进行传统文化教育,使他们产生民族自豪感,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使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项工作,关系到中国未来的发展。

在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处理好几种关系。一是要正确处理传统和现代的关系。“传统并不是一尊不动的石像,而是生命的流溢,犹如一道洪流,离开它的源头愈远,它就膨胀得愈大”[2]。传统与现代不是对立的,它们之间是一种传承关系,我们必须正视传统。二是要正确处理继承和发展的关系。传统文化中既有糟粕,也有精华,对于传统文化,既不能全盘接受,也不能彻底抛弃。教师应当增强自己的辨识能力,对于传统文化采取扬弃的态度。三是要正确处理理论和实践的关系。知行合一是教育的目标,传统文化教育归根结底是要将优秀传统文化转化为人们的情感态度。四是要正确处理继承传统和对外开放的关系。中国传统文化传承的过程是兼收并蓄的过程,在强调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今天,我们也应当以开放的心态对待国外的先进文化,不能搞闭关锁国。

(四)开展师资培训,提升人文素养

要想使教师成为既具有人文素养又具有专业知识的合格的教育工作者,就必须加强对他们的培训工作。否定传统文化的风潮对教师群体产生了不良影响,一些教师缺乏人文情怀,不能在课堂上主动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当前,应当注意在师资培训课程中增加与传统文化相关的内容,将给予参训教师深层次的文化滋养作为继续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在对教师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过程中,既要注意避免“以偏概全”,不能简单地将儒家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画等号,也要避免搞“一刀切”,要根据参训教师的专业特点、地域特点确定教学计划。同时还要避免将传统文化“神化”的倾向[3]。此外,各学校还可以通过组织校本培训、教研活动、教学竞赛、专家讲座,增强教师对传统文化资源的挖掘、整合、运用能力,指导他们运用先进的理念、方法开展传统文化教育。

教师传统文化素养的提升主要应当依靠教师自身的努力。学校要指导教师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提升传统文化素养成为他们的自觉追求,要引导他们在工作之余通过学习积累实现自我提升,使他们自觉增强传统文化施教能力。

(五)改进教学方法,增强教育实效性

在教育过程中,远离现实生活的说教往往收效甚微,甚至还会使学生产生抵触情绪。在我国的教育史上,有一些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如因材施教、教学相长、言传身教等,在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时,教师应当有选择地加以运用。比如,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选择容易被他们接受的方式来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教师应当积极拓展教育空间,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感受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使他们加深对传统文化的认识。比如,教师可以利用身边的教育资源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使学生感受优秀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

三、结语

汤一介指出,一个没有民族精神、没有文化信心的国家,建立不起真正的大国心态,也建立不起民族复兴的基础[4]。广大教师在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过程中负有重要的责任。教师应当自觉提升传统文化素养,不断增强传统文化施教能力,主动承担起文化传承的历史使命,合理利用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自觉探索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王少媛.对大学生进行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几点思考[J].辽宁高等教育研究,1997(1):114-117.

[2]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M].贺麟,王太庆,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8.

[3]陈磊,栗洪武.传统文化教育:我国教师教育课程“精神转向”的重要路径[J].当代教育科学,2013(5):30-32.

[4]国学离开过我们吗?[EB/OL].[2015-04-05]. http://www.literature.org.cn/Article.aspx?ID=9500.

【责任编辑王素】

Traditional Culture Education Reform Strategy——Based on Thinking about Improving Teachers Qualities of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Teaching Ability

ZHOU Shuguang

(Library, Xinxiang Univesity, Xinxiang 453003, China)

Abstract:Teacher is the guardian and communicator of th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Teachers’ traditional culture literacy and education ability are directly related to the broad of the majority of young people’s cognition and acceptance of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which are also related to the culture development direction in the future. To improve teachers’ traditional cultural quality and teaching ability should proceed from four aspects: Firstly, to heighten one’s political consciousness and understand clearly responsibilities and obligations. Secondly, to strengthen the system construction and guarantee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Thirdly, renew education idea and grasp the principle of education. Fourthly, to carry out teacher training and improve human quality. Finally, to improve teaching methods and enhance the effectiveness of education.

Keywords:teacher; traditional culture; literacy; education capacity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7726(2016)01-0059-03

作者简介:周曙光(1967—),女,河南南阳人,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传统文化教育。

基金项目:河南省科技厅科技发展计划软科学项目(152400410348)

收稿日期:2015-10-19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