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4
曹新宇+杨宇
摘要:省际边界地区农民收入绝对水平低、收入结构单一,使得省际边界地区逐步变成了经济“洼地”和“滑地”。文章以优化农民收入结构为切入点,深入分析制约苏鲁豫皖交界地区农民收入增长的因素。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出发,探索提升苏鲁豫皖交界地区农民增收的途径,对苏鲁豫皖省际边界地区农民增收提出建议。
关键词:省际边界地区;五大发展理念:苏鲁豫皖:农民增收
一、引言
(一)研究背景
十八大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重大战略任务。省际边界区域是一个狭窄的区域,是由一定宽度的水平延伸到行政区域,是省级行政边界的边界。由于边界农村地区自然、人文资源等要素的匮乏,区位差,并且多数处于各省经济体系的末梢,因此很难成为省级政府的关注焦点,逐渐成为了经济发展的“洼地”和“滑地”。作为“三农”问题的重中之重,农民不能实现增收,必将阻碍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
为适应我国经济新常态和满足供给侧改革的要求,***主席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描绘了蓝图。坚持五大发展理念,将不断推动农村经济增长,开创苏鲁豫皖等省际边界地区农村发展新道路。因此,以苏鲁豫皖省际边界农村地区为例,研究在五大发展理念指导下如何有效促进农民增收对2020年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以及“三农问题”的解决有着积极意义。
(二)文献综述
国外经济学家对于农民收入研究有较丰富的理论和观点,对促进我国农民增收有很大的参考价值。农民收入增加主要受两大关键因素影响:首先,政府政策对于农民收入增加起着基础性促进作用:其次,平均受教育程度也是影响收入的关键因素。我国学者研究农民增收主要有三种思路:首先是“内部论”,是指在农业生产内部各环节进行调整,通过降低成本、提高农业生产率等方法来实现农民增收的目标,主要思路是农业产业化、调整产业结构等:其次是“外部论”,是指通过农业生产外部的政策来增加农民收入,主要思路是进行户籍改革、城镇化改革等:最后是“内外结合论”,既要从农业内部找出农民增收的思路,同时也要注重外部作用。
国内外关于农民增收的研究很多,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但国外理论依照现阶段中国的特殊国情还需要进行适当调整。我们发现少有学者关注到省际边界地区农村农民的增收问题。省际边界地区的农村又因资源、区位等的缺乏收入水平提升缓慢,影响我国的现代化进程。所以,我们聚焦苏鲁豫皖省际边界农村地区,坚持五大发展,积极研究该地区农民增收途径。
二、苏鲁豫皖省际边界地区农民收入困境分析
改革开放后,苏鲁豫皖省际边界农村地区在国家各项强农惠农政策的大力支持下,农民收入增幅较大。但目前,交界地区农民增收仍然面临很大问题,收入主要由家庭经营性收入和工资性收入构成,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较少。
目前,苏鲁豫皖省际边界地区农民收入状况主要面临以下困境:
第一,收入水平上,绝对收入低、增长不平衡、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大。
徐州铜山新区大彭镇义安村以及济宁微山县韩庄镇等主要依靠自然、矿产资源为主要收入来源的地区,村民的相对收入水平较以往甚至有所下降。农民收入低主要源于其收入的传统性,农牧产品价格偏低、变化波动大等因素。据统计,江苏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08年7357元上升至2014年的14958元,增長2.03倍,年均增长率12.55%。其中非农收入12328元,占总纯收入的82.40%。步入21世纪以来,农村居民收入在经历了十五年的增长缓慢阶段后,增速开始加快,年均增长率达10%以上。同时,我国城镇居民收入水平增速极快,年均增长率高于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率。长久以来,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比不断上升,收入差距较大且呈短期扩大的趋势。
第二,收入结构上,苏鲁豫皖省际边界地区农民收入主要以家庭经营性收入和工资性收入为主,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来源极为有限。
苏鲁豫皖省际边界地区农民主要以土地耕种和外出打工维持生计,传统的耕作观念和模式促使农民以传统种植业为生,靠天吃饭。农闲时间,村中青壮劳动力会选择外出务工提高家庭收入水平,同时也会产生儿童与老人的留守问题。目前苏鲁豫皖省际边界地区农民收入主要来源于家庭经营性收入和工资性收入,在2016年依然占总收入的80%以上,是最主要的收入来源,家庭经营性可支配收入占比在逐年下降,工资收入比重逐年上升,成为逐步取代家庭经营收入的主要来源。对于该地区农民来讲,由于绝对收入水平仍较低且政府的转移性支付覆盖不到位,长期以来农民的资金积累仍然较少,因此农民的财产性收入微薄、转移性收入更是微乎其微。
三、制约苏鲁豫皖省际边界地区农村农民收入增长的因素分析
项晓栋认为农民增收主要受到人力资本、产业结构、制度等方面分析的制约。李子联认为知识技能缺乏、农产品价格低以及土地流转不畅等因素是农民增收的重要阻碍。
本文研究认为有以下五点关键因素制约农民增收:
1.日益完善的市场经济大大影响农产品供求格局。目前,我国农副产品的供求基本趋于饱和,供过于求便会拉低农副产品的市场整体价格,目前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维系市场自主稳定性和保障农民收益之间,政府难于抉择,政策调控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居民消费水平不断提高,高质量的绿色农产品越来越受青睐。苏鲁豫皖省际边界地区农村因技术水平等因素影响,产品缺乏竞争优势,价格大受影响,甚至出现销售困难的窘境。
2.农民组织化程度普遍较低。苏鲁豫皖省际边界地区农村的生产经营活动主要以家庭为单位,自主经营,难于实现机械化的大规模生产。农户经营行为有很大盲目性、随意性;人多地少,每户分得的土地很有限,实现农业现代化难度很大。农民缺乏有组织的合作引导交流,致使集体的产品自主定价能力较弱,降低整体竞争力。
3.政府对农业的补贴难于落实,农业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及服务不够到位。由于受农业生产周期、极端天气等不利因素影响,农民既要面对市场风险,又要面对自然风险,且补贴难于落实。大部分的资源掌握在小部分人手中,农民大受制约,很难收集农业信息以满足他们发展的需求。部分主管部门工作任务重,不能及时、有针对性地解决农民反馈的棘手问题。凭经验和感觉难以应对充满风险的市场,甚至会面临赔本的巨大风险,何谈增收。
4.农民文化素质普遍偏低。处于经济发展的“洼地”,相关资源及设施覆盖不到位,地区农民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整体素质有所欠缺,文化水平高低决定了外出打工的青壮劳动力所从事的行业范围比较有限,多为建筑业、服装业等体力劳动为主的工资水平较低的行业,工资性收入相对较少。在科技高度发达的新时代,新品种新技术大量涌现服务于工业和农业生产,文化素质较低的劳动力难于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生存压力极大。
5.農民非农业收入增长有限。新常态下,面临国民经济巨大的下行压力和受相关政策调整的影响,农民就业岗位稀缺。实体经济发展处于低谷、农副产品加工业落后及产业链不完善等较多的不利因素制约着农民收入的增加。银行存款利率过低、理财意识不强加之部分地区农村不良信贷等都致使农民的资产贬值减少,制约财产性收入增加,农民转移性收入更是微乎其微。
四、促进苏鲁豫皖省际边界地区农民增收的政策建议
(一)贯彻落实创新发展理念,增强省际边界农村地区农民增收动力
创新是五大发展理念的核心,是农民增收的第一驱动力。第一,各级政府要注重大户示范作用,鼓励农业大户和种粮能手承包经营土地,从政策上倾斜、资金上支持,“大户引领”良性带动农民致富。第二,鼓励支持技术创新,加大农机补贴:重视加强技术培训,高频率组织实用型技术技能讲座活动。第三,政府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深化产品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最后,顺应“互联网+”的时代发展潮流,帮助农民树立正确的创新创业意识,鼓励农民“走出去”,通过微商、淘宝等网络途径实现自主创业,促进农村实体及网络经济发展。
(二)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是省际边界农村地区农民增收的前提
坚持绿色发展,符合新常态经济的发展要求。“农村包围城市”,美丽乡村铸就美丽城市,助力美丽中国。各级政府要执行好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加大相关资金投入,狠抓环境治理。坚持循环经济要求,积极促进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现代农业发展。以宣讲会或视频、横幅等形式帮助农民树立绿色低碳理念,通过减少柴火燃烧等,营造良好的农村环境:推广低毒低残高效农药和绿色防控技术等方式进行科学生产,保障粮食安全、生态安全。
(三)贯彻落实开放发展理念,激发省际边界农村地区农民增收活力
坚持开放发展,加强对外开放、联系。政府要尽力加大资金供给力度,降低贷款门槛。第一,主导推动建立跨越村、镇、县的农业合作社等农民互助合作组织,共享生产技术以及信息资源,组织培训交流。同时,农业合作社统一负责供产销业务,不断深化产业链,促进经营性收入增长。第二,鼓励村民自发组织建立村集体企业,增加就业机会的同时也通过分红等方式增加村民的经营性收入。第三,成立农民金融互助合作社,委托专业金融机构进行管理投资,帮助村民解决融资难问题,实现自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四)贯彻落实协调发展理念,建立省际边界农村地区农民增收基础
省际边界地区农村处于各省交界地带,逐渐成为了人民眼中的“滑地”。政府要首先从政策上倾斜、行动上支持地区发展。主管部门合理规划,着力建设“中心村”,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增强辐射效应。各村级行政单位,积极加强邻村间合作,有组织地实现区域资源共享,走上共同富裕之路。注重精神文明建设,加强思想教育和文化感染,引导农民积极自助培养较高的思想道德境界和个人素质。
(五)贯彻落实共享发展理念,为省际边界农村地区农民增收做好保障
在政府有效引领下,坚持共享发展,争取实现资源共享。各行政村、镇要积极行动起来,引导支持前期辖区内通过自己努力先富起来的一批人回乡创业,在本地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造福家乡百姓。政府应进一步落实好扶贫战略行动,重视协调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良好发展,扎实稳固创业就业、医疗保障等社会保障工作。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